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書裡的故事有些近似《儒林外史》的翻版

2020-12-19 老杆兒

我雖然看《儒林外史》並不是那麼多,對書裡的故事了解的並不是十分透徹,但我分明在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裡面看到許多故事情節十分近似似曾相識!

當然,張恨水先生看書很多,寫順手了,從別的書上扒下幾個人物典型,諷刺挖苦民國時期的某些人,也許我就知道一些《儒林外史》裡面的故事,也許別的什麼書裡的故事在《春明外史》裡也少不了,因為我看書少,不知道了而已。

張恨水先生寫了許多的章回小說,號稱章回小說大家。而我看他的書也就只有《春明外史》一套書,就崇拜的五體投地,遑論他還有別的經典著作。

我也看過他的《啼笑姻緣》,手裡也有這本書,但是我從《春明外史》裡面學到的東西要多的多。

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學生,我對張恨水先生是誰我都不知道,也反覆計較過這本書值不值得買回家看,而且書裡的故事也不是我想要的戰鬥故事。

我終於下了決心把這套書買了下來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對這本書的出版社比較放心,中國新聞出版社,雖然我也聽過那麼一點點有關於張恨水先生的生平,那就把書買下來吧,正好我兜裡也有幾個錢。

沒想到就買對了!

以後知道這本書如果不經過這樣的一次收集出版,這本書就沒機會面世了,據說依照的版本還是從香港臺灣那邊拿回來的。

後來我在濟南書市上多次看到這套書,版本大的版本小的,哪個書攤都有過這樣的一套書,翻翻版次,都是一個版次,也就是印了這麼多,我之所以能看到這套書,不是這套書印了太多,也許買的書的人和我當初買書看書的心理差不多,民國故事太噁心人,不那麼陽光,看不下去,就把書賣給廢品收購站了,我買到手裡的那些書都是品相很好,估計買書人也沒看過幾遍。

當初我也曾動過心思,想把這套書賣掉,換一些別的書收藏。多虧我當時身在農村,沒有這個機會,要不然等我反悔的時候就晚了!等我能夠讀書讀的暢快了的時候,沒有了這本書,我讀書的功力就因為手裡的書太過於簡單而失去上升的階梯。看這樣的書,說是通俗小說其實並不通俗,你的閱讀水平達不到,你想看明白這套書你就看不了。

許多評論都說《春明外史》的文學成就不如《啼笑姻緣》,我反而覺得《啼笑姻緣》不如《春明外史》,也許還是因為我身在一山中,沒有多看兩遍《啼笑姻緣》吧。

我對張恨水先生的其他經典著作都沒有涉足過,只知道《金粉世家》也是很有名氣的,也拍了電視劇,當年電視劇裡播《啼笑姻緣》的時候我還不怎麼懂得欣賞,等我長大了,《金粉世家》的電視劇正在熱播,我只是了解一些花邊新聞而已,電視劇一集沒看過!

張恨水先生的生平,我從文摘書刊裡看過,後來能力大了一些,我買了一本有關於他的人物傳記看看,再後來我到圖書館裡租他的人物傳記看,我真是欽佩他的生產能力,他有如神人一般的存在!

後來看書的時間長了,了解到當初的那些寫作大家提溜出來,只要算作寫作人物的知名人士,沒有誰寫的字少,寫的書少!魯迅先生、巴金先生不愧為先生,精品很多,那麼別的人呢?只要他是寫作的人物,有一個算一個,寫的書都不少,關鍵是看現在的人承認的精品多還是少而已。

《春明外史》我是一點一點啃了又啃的,開始的時候是有些反胃的,最後是啃出來滋味了,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來到濟南之後,看書的時候少了,都是見縫插針,成天都是為了活著、吃一口飯而奔波,現在也是這樣,看書只是想法了,不再像在老家的時候那樣任性看書了。

我雖然有很多套《春明外史》,但我能看完始終的只有一套!

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結束之後,我可以安心的看一段時間書,補充我寫作水平、寫作基礎差的短板。

相關焦點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在《陳批儒林外史》中,他以凝重之筆「曝光」了吳敬梓在南京生活的一件小事:「冬日苦寒,無禦寒之具,他(指吳敬梓)便邀好友『乘月出城南門,繞城堞行數十裡——逮明,入水西門,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謂之『暖足』」。對由封建大族降為小康之家、再墜入貧困境地的吳敬梓,陳美林忍不住要為他說話。胡適早年在《吳敬梓年譜》中依據「昔年遊冶,淮水鐘山朝復夜。金盡床頭,壯士逢人面帶羞。」
  •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為什麼讀起來很費勁?讀者:有點枯燥
    在看完了四大名著之後,如果你還想看古典小說,那麼一般人都會推薦《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一直有很高的評價。比如魯迅評價《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指摘時弊,機鋒指向當時的讀書人階層。
  • 坎坷辛酸 筆刺士林——帶你一鍵賞讀《儒林外史》
    「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專門以「外史」為書名,為的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儒林傳記。他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其同時代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 把《聊齋》拍成《儒林外史》會好嗎?
    狐妖電影呢,既要講述奇情故事,關注環保大愛等命題,也要兜售視覺特效奇觀,還得琢磨是給觀眾賣萌、賣甜寵還是賣腐……往往顧了這頭丟了那頭,忘了這類故事因何出發。這恐怕也是《赤狐書生》難以贏得一致口碑的原因之一。拼湊了一對不太來電的人狐CP,還唯恐觀眾閱讀理解不過關,因此把中心思想寫進了臺詞,「真正珍貴的不是那顆白丹,而是為了至親至愛、捨生忘死的真心。」
  • 鳩茲故事|鳩茲人物之十六——吳敬梓《儒林外史》與蕪湖
    被魯迅稱為「中國最早而又最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的作品。然而,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身為安徽全椒人的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卻有著頗多蕪湖街景、人物和風俗的描述。甚至人們最為耳熟能詳的《範進中舉》,其原型也是蕪湖人。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是我國十八世紀堪與曹雪芹齊名的偉大小說家。
  •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的創作
    前輩對科舉的熱衷追求,對經史特別是《詩經》的備加推崇,都對吳敬梓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從小就讀經習文,準備走科舉仕進之路。但是,他幷沒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縛,對詩詞歌賦以至野史雜書都饒有興趣,這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吳敬梓在少年時代過了幾年安逸的讀書生活,13歲「喪母失所恃」,14歲隨父到贛榆任所。
  • 儒林百態——《儒林外史》讀後感專輯
    7、張杰層樓終究誤儒子,自由早晚亂餘生 《儒林外史》說白了,諷刺了那些麻木的,只顧私利的讀書人,嘴上說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8、王思遠觀世間百態讀了《儒林外史》,遊了一趟「儒林」,見了眾多「士人」——那些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們,以及眾多官紳百姓,只覺得他們可笑又可悲。
  • 人物|張恨水與張學良的「情緣」
    (1934)夏,張恨水赴西北考察,為小說創作收集素材。他的行蹤被張學良所關注。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了張學良的邀請,要他西行歸來到武昌一晤。曾任張學良秘書的王益知在《張學良外紀》中記述了這件事:「一九三四年春天,張學良到武漢,第二年十一月又遷西安。
  • 《儒林外史》裡一名少年,開始還是位孝子,考取功名後卻無惡不作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持續關注,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對周進這種形象的「科舉狂人」十分鄙視,把此人描繪得十分可笑,跟著商隊路過了貢院,就要痛哭,就要嘔血。除了這種人以外,吳敬梓對另一種人也非常鄙視。
  • 《儒林外史》:當你落魄之時,豺狼最兇,世情最薄
    有一本小說就將這個道理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本小說的名字叫做《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用極為精彩的文字,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描寫的淋漓盡致,諷刺的潑辣獨道。周進和範進的命運十分相似,相似的仿佛一個故事被循環上演了兩遍,命運的循環往復,如此真實地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你窮的時候沒有什麼朋友,你發達的時候,有的是人給你錦上添花。
  • 立德與樹人——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立德與樹人  ——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主講人:李漢秋  主講人簡介:  李漢秋,第七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儒林外史》學會會長。70歲退休後,重返學術界,至今仍筆耕不輟。
  • 胡秋霞:《金粉世家》小憐的原型,張恨水的第二位夫人
    此劇是根據張恨水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講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北洋軍閥內閣總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貧女子冷清秋之間的愛情故事。劇中,除了主角的愛情吸引人外,同時還有一位丫鬟小憐的愛情讓人心生憐憫。小憐是金家最聰明的傭人,因偶然的機會,與富家公子柳春江相愛了。因愛上丫環有失自家顏面,柳春江被父親粗暴對待,導致精神失常。
  •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精品實用練習(含答案)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精品實用練習(含答案)一、填空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小說,全書共回。
  • 《金粉世家》原作者張恨水比影視劇更精彩的感情經歷
    張恨水一生寫作3000萬字,是一位高產作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啼笑因緣》、《金粉世家》、《秦淮世家》、《夜深沉》等。特別是《金粉世家》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他才華高到什麼程度呢?最厲害的時候同時寫七部小說,他酷愛打麻將,有時候一邊打麻將一邊寫作,兩不耽誤。
  • 民國鴛鴦蝴蝶夢——張恨水一生娶了三位太太,卻只對她痴心一片
    當張恨水還叫做張心遠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勤儉努力的學生。生活艱苦,可張心遠卻不覺得。生活的窮困並未讓他從此喪失鬥志、迷失方向、放棄理想,而是微笑著將痛苦化作至今仍人人皆知的小說。他可以苦中作樂,因為只要有書讀,心中就有希望存在。為了希望,張恨水踏上了去往武漢的路。張恨水的叔叔張犀草在武漢漢口做編輯,張恨水希望可以在那裡找到一些事情做。
  • 《儒林外史》竟然也是一部美食巨作(一)
    說起《儒林外史》,很多人還都停留在嚴監生臨終前因為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知道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如果你真的讀過這本書,就知道,真正吝嗇的是他哥嚴貢生,而他自己,就是個對自己摳門,對親戚慷慨的奇怪的老好人。魯迅先生用「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來概括其藝術風格,倒真是及其恰當了。
  • 《儒林外史》:你窮的時候,沒有朋友
    放榜那天,顧家兒子頭戴方巾,身披大紅綢,騎著老爺棚子裡的馬,大吹大打,回到家門口。一路上,衙門的人都攔著街,搶著遞酒。顧老相公擺了宴席,他把周進安排在首席,親自敬了三杯酒,還點了一齣好戲。咿呀的戲文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梁灝八十歲才中狀元,而他的學生十八歲就高中了。正如周進的人生處境。當然,這還不是最膈應人的事。因為周進教出了秀才,申祥甫和其他幾家人請周進當私塾先生。
  • 《儒林外史》馬二先生遊西湖:食、色,性也
    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裡,起來又走了裡把多路。望著湖沿上接連著幾個酒店,掛著透肥的羊肉,櫃檯上盤子裡盛著滾熱的蹄子、海參、糟鴨、鮮魚,鍋裡煮著餛飩,蒸籠上蒸著極大的饅頭。馬二先生沒有錢買了吃,喉嚨裡咽唾沫,只得走進一個麵店,十六個錢吃了一碗麵。肚裡不飽,又走到間壁一個茶室吃了一碗茶,買了兩個錢處片嚼嚼,到覺得有些滋味。
  • 民國才子張恨水,經歷兩段不幸婚姻,追求16歲女學生,抱得美人歸
    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喜歡讀張恨水的小說。相比於當時其他文人,他的作品很接地氣,因此流傳很廣。張恨水一生寫作3000萬字,是一位高產作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啼笑因緣》、《金粉世家》、《秦淮世家》、《夜深沉》等。
  • 冠軍寫手張恨水:18歲輟學,29歲成名,一生3位妻子,養活16口人
    圖 | 張愛玲張愛玲從小就喜歡看張恨水的小說,因此她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張恨水的影響,他們在文學史上並稱「二張」。張恨水與張愛玲的小說都是表現世俗人生;不同的是張恨水重在講述故事,而張愛玲則是為了表達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