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描寫杭州西湖的詩詞、文句,你能想到什麼?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當然,還有今人唱詞中的「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煙哪……」
總之,文人眼中、筆下的西湖,總是美的,總是風景如畫的。
不過,也有例外。
《儒林外史》中,著名的文章選家馬二先生就不同,他遊了一回西湖,眼中不見美景,只見兩樣——吃食、女人。
下面以馬二先生遊程為序,節選幾處,讓大家看看這次非同一般的西湖遊。
1.出發:吃茶,看女人
馬二先生獨自一個,帶了幾個錢,步出錢塘門,在茶亭裡吃了幾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樓跟前坐下。見那一船一船鄉下婦女來燒香的,都梳著挑鬢頭,也有穿藍的,也有穿青綠衣裳的,年紀小的都穿些紅紬單裙子;也有模樣生的好些的,都是一個大團白臉,兩個大高顴骨;也有許多疤、麻、疥、癩的。一頓飯時,就來了有五六船。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裡……
看,先在茶亭喝了幾碗茶,然後啥也不幹,直接坐在牌樓前看女人:一船一船看,看了五六船;一個一個看,看梳妝,看衣服,看模樣,看臉上疤瘌、麻子……
2.開遊:吃麵,吃茶,看女人
接下來,繼續西湖遊。
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裡,起來又走了裡把多路。望著湖沿上接連著幾個酒店,掛著透肥的羊肉,櫃檯上盤子裡盛著滾熱的蹄子、海參、糟鴨、鮮魚,鍋裡煮著餛飩,蒸籠上蒸著極大的饅頭。馬二先生沒有錢買了吃,喉嚨裡咽唾沫,只得走進一個麵店,十六個錢吃了一碗麵。肚裡不飽,又走到間壁一個茶室吃了一碗茶,買了兩個錢處片嚼嚼,到覺得有些滋味。吃完了出來,看見西湖沿上柳陰下繫著兩隻船。那船上女客在那裡換衣裳:一個脫去元色外套,換了一件水田披風;一個脫去天青外套,換了一件玉色繡的八團衣服;一個中年的脫去寶藍緞衫,換了一件天青緞二色金的繡衫。那些跟從的女客,十幾個人,也都換了衣裳。……馬二先生低著頭走了過去,不曾仰視。
這回,馬二先生看沿湖酒店的羊肉、蹄子、海參,沒錢買,便吃麵,不飽,就喝茶吃處片(處片就是處州筍片,馬二先生是處州人,即今浙江麗水人);吃完喝完,馬二先生又開始看女人,這回是看船上女人換衣服,看了十幾個人換,然後「低著頭走了過去,不曾仰視」,好像啥也沒看。
3.中間:吃茶,拜御書,看美食
馬二先生遊覽西湖的中間部分,書中是略寫的,只說他走過了六橋,……中間走了一二裡多路,走也走不清,……走到半裡路,見一座樓臺蓋在水中間,隔著一道板橋,等等。
途中,他「吃了一碗茶」,在一個「三間大樓」見到仁宗皇帝的御書,他趕緊「把扇子來當了笏板,恭恭敬敬,朝著樓上揚塵舞蹈,拜了五拜」。
之後,路過一個花園,得知布政司房裡有人在此請客,「那熱湯湯的燕窩、海參,一碗碗在跟前捧過去。馬二先生又羨慕了一番」。
這段遊覽,除了膜拜御書,就是豔羨美食。
4.結束:看女人,吃點心
馬二先生首次西湖遊的最後行程,是逛淨慈禪寺。
才進二道山門,兩邊廊上都是幾十層極高的階級。那些富貴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隊,裡裡外外,來往不絕,都穿的是錦繡衣服。風吹起來,身上的香一陣陣的撲人鼻子。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捵著個肚子,穿著一雙厚底破靴,橫著身子亂跑,只管在人窩子裡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後後跑了一交,又出來坐在那茶亭內——上面一個橫匾,金書「南屏」兩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擺著許多碟子:橘餅、芝麻糖、粽子、燒餅、處片、黑棗、煮慄子。馬二先生每樣買了幾個錢的,不論好歹,吃了一飽。馬二先生也倦了,直著腳,跑進清波門。到了下處,關門睡了。因為走多了路,在下處睡了一天。
這回,馬二先生不一樣了,改變之前先吃喝再看女人的慣例,成了先看女人再吃喝。
而且,還有兩個不同。
第一、之前,馬二先生只是看女人,這回他還聞——「風吹起來,身上的香一陣陣的撲人鼻子」;而且,他不光看,不光聞,還在女人堆裡亂走亂撞——「橫著身子亂跑,只管在人窩子裡撞」。
第二、之前,馬二先生不過是喝茶、吃麵,不飽就咽唾沫、乾眼饞,可這回,他買了一堆點心,「不論好歹,吃了一飽」。
這兩個改變,說明什麼?說明馬二先生心態的變化:一天逛下來,美食、女人對他的刺激,沒有因為西湖如畫美景在側而平息,反而變得更加強烈,「看」不足,便「聞」,便「撞」;而且,精神受到的刺激,轉化成身體的放縱,他放縱食量,「不論好歹,吃了一飽」。
這就是馬二先生首次遊西湖的全部了,沒有風景,只有食、色。
出現如此境況,其實不難理解。
馬二先生因仗義疏財為蘧公孫解困而囊中羞澀,在杭州,他吃不好甚至吃不飽,身體缺油水,甚至處在飢餓狀態,自然特別在意美食,自然滿眼的吃喝。
馬二先生一直遊走在不同城市,靠為書商選文為生。從書中看,他一直單身漂泊,不見家眷陪伴,不見回鄉探親。而且,以他的耿直迂腐,想來也不會去煙花柳巷走一走。如此,單身寂寞的他,出門一遊,滿眼只看女人也就不奇怪了。
說歸說,其實,我在這裡沒有笑話馬二先生的半點意思,他的表現,不過是人之常情。
想想,餓著肚子逛西湖,誰有吟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雅興?!
魯迅先生說的,「(馬二先生)西湖之遊,雖全無會——頗殺風景,而茫茫然大嚼而歸,迂腐之本色固在」。
馬二先生,只是迂腐,卻是真實可愛之人。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儒林外史》寫西湖,沒有幾句美景,這自然不是作者吳敬梓眼中無景、筆下無景,而是因為他寫的是馬二遊湖,是以書中人物的視角看西湖。所以,眼中無景的是馬二先生,而非作者。
書中人物眼中無景,作者筆下所以無景。
這正是吳敬梓的高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