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馬二先生遊西湖:食、色,性也

2020-12-23 閒聊名著

說到描寫杭州西湖的詩詞、文句,你能想到什麼?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當然,還有今人唱詞中的「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煙哪……」

總之,文人眼中、筆下的西湖,總是美的,總是風景如畫的。

不過,也有例外。

《儒林外史》中,著名的文章選家馬二先生就不同,他遊了一回西湖,眼中不見美景,只見兩樣——吃食、女人。

下面以馬二先生遊程為序,節選幾處,讓大家看看這次非同一般的西湖遊。

1.出發:吃茶,看女人

馬二先生獨自一個,帶了幾個錢,步出錢塘門,在茶亭裡吃了幾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樓跟前坐下。見那一船一船鄉下婦女來燒香的,都梳著挑鬢頭,也有穿藍的,也有穿青綠衣裳的,年紀小的都穿些紅紬單裙子;也有模樣生的好些的,都是一個大團白臉,兩個大高顴骨;也有許多疤、麻、疥、癩的。一頓飯時,就來了有五六船。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裡……

看,先在茶亭喝了幾碗茶,然後啥也不幹,直接坐在牌樓前看女人:一船一船看,看了五六船;一個一個看,看梳妝,看衣服,看模樣,看臉上疤瘌、麻子……

2.開遊:吃麵,吃茶,看女人

接下來,繼續西湖遊。

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裡,起來又走了裡把多路。望著湖沿上接連著幾個酒店,掛著透肥的羊肉,櫃檯上盤子裡盛著滾熱的蹄子、海參、糟鴨、鮮魚,鍋裡煮著餛飩,蒸籠上蒸著極大的饅頭。馬二先生沒有錢買了吃,喉嚨裡咽唾沫,只得走進一個麵店,十六個錢吃了一碗麵。肚裡不飽,又走到間壁一個茶室吃了一碗茶,買了兩個錢處片嚼嚼,到覺得有些滋味。吃完了出來,看見西湖沿上柳陰下繫著兩隻船。那船上女客在那裡換衣裳:一個脫去元色外套,換了一件水田披風;一個脫去天青外套,換了一件玉色繡的八團衣服;一個中年的脫去寶藍緞衫,換了一件天青緞二色金的繡衫。那些跟從的女客,十幾個人,也都換了衣裳。……馬二先生低著頭走了過去,不曾仰視。

這回,馬二先生看沿湖酒店的羊肉、蹄子、海參,沒錢買,便吃麵,不飽,就喝茶吃處片(處片就是處州筍片,馬二先生是處州人,即今浙江麗水人);吃完喝完,馬二先生又開始看女人,這回是看船上女人換衣服,看了十幾個人換,然後「低著頭走了過去,不曾仰視」,好像啥也沒看。

3.中間:吃茶,拜御書,看美食

馬二先生遊覽西湖的中間部分,書中是略寫的,只說他走過了六橋,……中間走了一二裡多路,走也走不清,……走到半裡路,見一座樓臺蓋在水中間,隔著一道板橋,等等。

途中,他「吃了一碗茶」,在一個「三間大樓」見到仁宗皇帝的御書,他趕緊「把扇子來當了笏板,恭恭敬敬,朝著樓上揚塵舞蹈,拜了五拜」。

之後,路過一個花園,得知布政司房裡有人在此請客,「那熱湯湯的燕窩、海參,一碗碗在跟前捧過去。馬二先生又羨慕了一番」。

這段遊覽,除了膜拜御書,就是豔羨美食。

4.結束:看女人,吃點心

馬二先生首次西湖遊的最後行程,是逛淨慈禪寺。

才進二道山門,兩邊廊上都是幾十層極高的階級。那些富貴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隊,裡裡外外,來往不絕,都穿的是錦繡衣服。風吹起來,身上的香一陣陣的撲人鼻子。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捵著個肚子,穿著一雙厚底破靴,橫著身子亂跑,只管在人窩子裡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後後跑了一交,又出來坐在那茶亭內——上面一個橫匾,金書「南屏」兩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擺著許多碟子:橘餅、芝麻糖、粽子、燒餅、處片、黑棗、煮慄子。馬二先生每樣買了幾個錢的,不論好歹,吃了一飽。馬二先生也倦了,直著腳,跑進清波門。到了下處,關門睡了。因為走多了路,在下處睡了一天。

這回,馬二先生不一樣了,改變之前先吃喝再看女人的慣例,成了先看女人再吃喝。

而且,還有兩個不同。

第一、之前,馬二先生只是看女人,這回他還聞——「風吹起來,身上的香一陣陣的撲人鼻子」;而且,他不光看,不光聞,還在女人堆裡亂走亂撞——「橫著身子亂跑,只管在人窩子裡撞」。

第二、之前,馬二先生不過是喝茶、吃麵,不飽就咽唾沫、乾眼饞,可這回,他買了一堆點心,「不論好歹,吃了一飽」。

這兩個改變,說明什麼?說明馬二先生心態的變化:一天逛下來,美食、女人對他的刺激,沒有因為西湖如畫美景在側而平息,反而變得更加強烈,「看」不足,便「聞」,便「撞」;而且,精神受到的刺激,轉化成身體的放縱,他放縱食量,「不論好歹,吃了一飽」。

這就是馬二先生首次遊西湖的全部了,沒有風景,只有食、色。

出現如此境況,其實不難理解。

馬二先生因仗義疏財為蘧公孫解困而囊中羞澀,在杭州,他吃不好甚至吃不飽,身體缺油水,甚至處在飢餓狀態,自然特別在意美食,自然滿眼的吃喝。

馬二先生一直遊走在不同城市,靠為書商選文為生。從書中看,他一直單身漂泊,不見家眷陪伴,不見回鄉探親。而且,以他的耿直迂腐,想來也不會去煙花柳巷走一走。如此,單身寂寞的他,出門一遊,滿眼只看女人也就不奇怪了。

說歸說,其實,我在這裡沒有笑話馬二先生的半點意思,他的表現,不過是人之常情。

想想,餓著肚子逛西湖,誰有吟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雅興?!

魯迅先生說的,「(馬二先生)西湖之遊,雖全無會——頗殺風景,而茫茫然大嚼而歸,迂腐之本色固在」。

馬二先生,只是迂腐,卻是真實可愛之人。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儒林外史》寫西湖,沒有幾句美景,這自然不是作者吳敬梓眼中無景、筆下無景,而是因為他寫的是馬二遊湖,是以書中人物的視角看西湖。所以,眼中無景的是馬二先生,而非作者。

書中人物眼中無景,作者筆下所以無景。

這正是吳敬梓的高明處。

相關焦點

  • 馬二先生西湖遇「神仙」,讀《儒林外史》十四、十五回
    神仙聽後沉吟一會兒,拿出一包黑煤給馬二先生,讓他回去用爐火燒,看看燒出什麼?馬二先生回去照著燒了,居然燒出幾錠銀子出來,馬二先生把銀子送到銀店裡,說是十足的純銀,換了幾千錢。馬二先生高興地再去找神仙,神仙又送了他幾包黑煤,馬二先生回去燒了四五天,足足燒了八九十兩銀子。
  •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精品實用練習(含答案)
    名著閱讀:《儒林外史》精品實用練習(含答案)一、填空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代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小說,全書共回。
  • 立德與樹人——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在此艱難時刻,馬二先生主動向他伸出援手,資助盤程,贈予棉衣、鞋子,連回鄉後做小生意的本錢都傾情相送。匡超人感激涕零,「兩淚交流道:『蒙先生這般相愛,我匡迥何以為報!』」  匡超人「為人乖巧」,自小就「乖覺」,易受習染,可塑性極強。
  • 儒林外史:當善良的馬二先生,遇上心機少年匡超人,結局令人惋惜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馬靜馬純上,也被稱作馬二先生,他鑽研科舉幾十年,卻堅守住了自己的底線,成為了《儒林外史》中一個獨特的人物形象。通過枕箱案,我們可以看到馬二先生身上獨特的品質,真正是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馬二先生與蘧公孫之間,也就是剛認識不到一個月,一起吃過飯聊過天而已,絕不算是生死之交。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據《文藝研究》雜誌2006年的統計,從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關研究論文和專著,陳美林所撰分別佔據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如今的陳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時光倒流六十年,卻很難看出他將與《儒林外史》結緣一生。文|堯育飛1950年秋,考入浙江大學的陳美林一心想搞創作,想當一名作家。那時,他與「詩孩」孫席珍、王西彥等老師接觸不少。
  •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的創作
    前輩對科舉的熱衷追求,對經史特別是《詩經》的備加推崇,都對吳敬梓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從小就讀經習文,準備走科舉仕進之路。但是,他幷沒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縛,對詩詞歌賦以至野史雜書都饒有興趣,這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吳敬梓在少年時代過了幾年安逸的讀書生活,13歲「喪母失所恃」,14歲隨父到贛榆任所。
  • 儒林百態——《儒林外史》讀後感專輯
    雖然致力於科舉,但不同於範進周進那種尖酸虛偽、痴迷官位的馬二先生,找一個寄生的職業,樂觀向上,不被科舉制度迫害,堅守自我磊落正義。不談及這些知識分子,也還有一些平民百姓,認識到科舉制度的黑暗,看清世道。像王冕的母親,匡超人的父親,都勸他們的兒子,放棄名利,不要繼續被四書五經所迫害。可悲可悲,但最終匡超人還是背棄父親的遺囑,成為一個追求名利的人,迷失了自我。
  • 《儒林外史》裡一名少年,開始還是位孝子,考取功名後卻無惡不作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持續關注,上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對周進這種形象的「科舉狂人」十分鄙視,把此人描繪得十分可笑,跟著商隊路過了貢院,就要痛哭,就要嘔血。除了這種人以外,吳敬梓對另一種人也非常鄙視。
  • 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書裡的故事有些近似《儒林外史》的翻版
    我雖然看《儒林外史》並不是那麼多,對書裡的故事了解的並不是十分透徹,但我分明在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裡面看到許多故事情節十分近似似曾相識!當然,張恨水先生看書很多,寫順手了,從別的書上扒下幾個人物典型,諷刺挖苦民國時期的某些人,也許我就知道一些《儒林外史》裡面的故事,也許別的什麼書裡的故事在《春明外史》裡也少不了,因為我看書少,不知道了而已。張恨水先生寫了許多的章回小說,號稱章回小說大家。而我看他的書也就只有《春明外史》一套書,就崇拜的五體投地,遑論他還有別的經典著作。
  • 《儒林外史》:你窮的時候,沒有朋友
    好在周進學問做得還不錯,顧老相公請周進當兒子的先生,不出三個年頭,兒子就考中了。放榜那天,顧家兒子頭戴方巾,身披大紅綢,騎著老爺棚子裡的馬,大吹大打,回到家門口。一路上,衙門的人都攔著街,搶著遞酒。因為周進教出了秀才,申祥甫和其他幾家人請周進當私塾先生。開學前幾天,申祥甫在家擺酒,請來周進,還請了新進學的梅相公當陪客。梅相公先到了申家,看到周進來了,他刻意起來行禮作揖。周進怕壞了規矩,說什麼也不肯接受,旁人倒是以他年紀大勸他。
  • 坎坷辛酸 筆刺士林——帶你一鍵賞讀《儒林外史》
    「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專門以「外史」為書名,為的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儒林傳記。他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其同時代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 《儒林外史》竟然也是一部美食巨作(一)
    說起《儒林外史》,很多人還都停留在嚴監生臨終前因為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知道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如果你真的讀過這本書,就知道,真正吝嗇的是他哥嚴貢生,而他自己,就是個對自己摳門,對親戚慷慨的奇怪的老好人。魯迅先生用「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來概括其藝術風格,倒真是及其恰當了。
  • 把《聊齋》拍成《儒林外史》會好嗎?
    直到電影行進到一多半,當書生王子進來到貢院考場,終於見到自己的啟蒙老師劉道然時,猛地叫人心頭大驚:你以為講的是《聊齋》,誰知道講的是《儒林外史》!這樣來看電影中那些書院、青樓和貢院裡幻夢一般的奇境,就全部解釋得通了,因為那是一代又一代書生們的清秋大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鳩茲故事|鳩茲人物之十六——吳敬梓《儒林外史》與蕪湖
    被魯迅稱為「中國最早而又最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的作品。然而,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身為安徽全椒人的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卻有著頗多蕪湖街景、人物和風俗的描述。甚至人們最為耳熟能詳的《範進中舉》,其原型也是蕪湖人。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是我國十八世紀堪與曹雪芹齊名的偉大小說家。
  • 《儒林外史》:當你落魄之時,豺狼最兇,世情最薄
    有一本小說就將這個道理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本小說的名字叫做《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用極為精彩的文字,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描寫的淋漓盡致,諷刺的潑辣獨道。就像《儒林外史》之中的周進,在沒有中舉之前,不過是一個教書先生,但是幾乎所有的僱主都對他不滿意,嫌棄他呆頭呆腦。
  • 【閱讀】張競生:成也《性史》,敗也《性史》
    他第一個把盧梭的《懺悔錄》譯成中文,第一個提出邏輯學的概念,第一個提出確立風俗學,第一個提出節制生育,比馬寅初早37年,第一個在中國展開了愛情大討論,魯迅說他的觀點25世紀或能通行,徵集出版的《性史》也是中國第一部性學報告。此外著有《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十年情場》等。然而,所有的成就不敵一本驚世駭俗的《性史》,「性慾博士」之惡名伴其一生。
  • 名著導讀:《儒林外史》內容梗概
    《儒林外史》 1.王冕家境貧寒,善畫荷花。京官危素想見他,因不願結交官紳,又恐受害,遂遠走山東。杜慎卿談起缺少一位知己(應是暗指同性戀),季葦蕭有意戲弄他,告訴他在神樂道觀裡一個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為真,去了後才知道是開玩笑,要找的人是來霞士,二來霞士是一個黑醜胖壯的道士。杜慎卿同鮑廷璽商議,召集眾多戲子,要開莫愁湖湖亭大會,挑選色藝俱全的人。最後選出了前三名,分別是,鄭魁官,葛來官,王留哥。
  •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為什麼讀起來很費勁?讀者:有點枯燥
    在看完了四大名著之後,如果你還想看古典小說,那麼一般人都會推薦《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一直有很高的評價。比如魯迅評價《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指摘時弊,機鋒指向當時的讀書人階層。
  • 《西遊真詮》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此風月之女,淫女也,取經誤走之邪徑,若遭其傷人之馬鉤,必至於中毒。倘不能堅持真性而沾染,不但害性並害命。故遇國色之女,以修命之術修性,性由命全;遇風月之女,以修性之真修命,命由性保。提綱「色邪淫戲」、「性正修持」所由著也。    西梁女輩都道「是白日飛升之羅漢」,「錯認了中華男子」,正指女國乃修丹者白日飛升之真去處,不可錯認了中華男子為人種,而不知其有如此超脫也。悔悟回朝,無損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