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8) | 金沙,接力護好赤水河!

2020-12-28 澎湃新聞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8) | 金沙,接力護好赤水河!

2020-09-30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金沙縣流入仁懷市的赤水河。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以前叫打鼓新場。1941年設縣,以境內「金寶屯」「沙溪壩」首字為名,取義於古人「披沙揀金」之語,喻細心挑選、去粗取精之意。赤水河流過畢節市七星關後進入金沙縣,然後進入遵義市的仁懷市。金沙縣對赤水河的保護效果直接決定著下遊茅臺、國臺、習水、郎酒等名酒的品質和產值。

赤水河在金沙縣的流域面積接近800平方公裡,覆蓋清池鎮、馬路鄉、太平鄉、石場鄉、桂花鄉全境以及大田鄉、平壩鎮部分區域,流域人口有13萬人。

為保護好赤水河流域水質,金沙縣嚴禁高汙染、高能耗企業進入該區域,積極謀劃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以農業產業為主,發展傳統的清池茶葉種植及加工基地,並種植核桃、葡萄、獼猴桃、中藥材及有機高粱。以前,流域內曾經有煤礦、造紙廠等落後產能企業,目前已經全部關閉。現在環境監察也將防止落後產能反彈作為重點監察對象。

2016以來,金沙縣投入2000餘萬元修建了鎮村垃圾收集、壓縮和轉運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並全面投入運行,將全流域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到縣城無害化處理。同時,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目前已投入5000餘萬元對流域內農村生活廢水進行處理,今年將完成集鎮汙水治理。由於流域內主要以農業為主,對農肥的需求量較大,養殖企業產生的糞便經沼氣池處理後作為農業有機肥料,變廢為寶、有效循環。

清池鎮是赤水河在金沙縣的末端,也是赤水河進入仁懷市的「最後一公裡」。據該鎮黨委書記張錦才、鎮長申昊冬介紹,在保護赤水河的行動中,該鎮下定決心關閉了煤礦、禁止大規模的養殖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對生活垃圾進行了集中收集處理。現在鎮裡正規劃建設一個溼地公園,預計投資9000萬元。公園建成後,不僅能為周邊群眾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能為保護赤水河發揮積極作用。鎮裡不僅建立了官方的河長制,還聘請了民間的護河員進行日常巡河。

在赤水河邊,記者遇到了正在巡河的護河員敖洪柱。他巡河的主要工作就是觀察河水的顏色,以此推斷河水是否被汙染,看看河面是否有漂浮的垃圾,以及是否有非法捕魚者。今年以來,該鎮已經打擊了3起非法捕撈。

在漁塘河大橋旁邊建設的環境監測站。

如果僅僅依靠護河員的肉眼觀察和判斷,當然是不夠科學可靠的。在漁塘河大橋的旁邊,就建設了一個環境監測站,過了這個監測站,赤水河便流入了仁懷市境內。在監測站內,記者看到有一套環境檢測系統,可以自動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通過鐵、錳、PH值、高錳酸鹽等指標對水質進行判定。省級環境監測站可以實時監測到這些指標,了解水質情況。

環境監測站內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畢節市生態環境局金沙分局副局長楊海告訴記者,像這種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在各個河段都有,哪一段河流水質不達標,就由所轄政府負責,每年都落實獎懲制度,以此激勵大家守好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河流。

赤水河源源不斷,而對赤水河的管理保護就像跑接力賽一樣,一段接著一段管,一棒接著一棒跑,真希望每一段都管出好水質、每一棒都跑出好成績,管出綠水青山、跑出金山銀山。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日報全媒體 記者 申正勇

原標題:《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8) | 金沙,接力護好赤水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28) | 赤水行記之:茅臺醬香!
    ,他把魯班場戰鬥與紅軍三渡赤水的故事講得生動完整,為記者們採訪赤水河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入夜,住在茅臺鎮,看著赤水河兩岸浸泡在酒的味覺裡,你忍不住要出去走一走,走進紅軍四渡赤水的記憶。這時,一個1915廣場會把你的足跡留在那裡。所謂1915,是茅臺鎮產的茅臺酒於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白酒博覽會上,摘得了金獎的王冠,因此,這個平平無奇的廣場,得到了這樣一個稱號,也成了一個沒有建築卻名揚茅臺的地標。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出黔入川,必須經過赤水河。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
  • 赤水河:中國美酒河,一條最美的河谷旅遊公路連接茅臺和赤水
    赤水河,之所以名為赤水,是因為它流經了中國最大的丹霞地貌區——赤水丹霞。每當下雨的時候,河流會變得渾紅,於是人們稱為赤水。佛光巖赤水河是川黔之間的交通要道,古代播州的木材大量從赤水河運輸出去,長期以往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技藝——獨竹漂、獨木漂。航運帶動了沿岸的經濟發展,使得赤水河流域比較早就進入到了文明時代。這裡發現許多古代文化遺址。
  • 紅色故事不斷講下去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54)
    8月24日,結束了貴州省的最後一站赤水市採訪,採訪組繼續順赤水河而下,到達最低海拔僅300米的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古藺是紅軍四渡赤水的主要徵戰地,四渡赤水戰役歷時72天,在古藺境內就轉戰54天,其間三進三出,兩渡赤水河。
  • 精品自駕路書|沿著赤水河谷公路,看紅色記憶與世界自然遺產交織
    除了遍布紅色記憶,貴州還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赤水丹霞部分。貴州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是全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 而貴州的「紅色」與「綠色」,在一條旅遊公路的串聯下融合在了一起,便是此條自駕線路的核心組成部分——赤水河谷旅遊公路。這是全國第一條河谷旅遊公路,第一條服務完善的快慢綜合交通旅遊廊道。
  • 瀘州、合江開建「赤水河」環線公路,連接貴州赤水,沿途風光美
    另外,建設合江先鎮從赤水河到合江走車輞鎮的支線長達6公裡,合江縣赤水河環線旅遊公路採用四級公路標準,路基寬6.5米,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路面,總投資16387.71萬元。    這條公路建成後,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區將前往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縣城,不再走原本經過九條街、二裡鎮、先鎮、佛蔭鎮的佛赤路,在輪輞鎮、實錄鎮的紅水河環狀線上行駛的觀光道路上,不僅路程大幅縮短,還成功避免了紅水河大橋和橋頭九條客運站的堵塞
  • 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土城鎮得益於長江流域之赤水河支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藉助厚重的巴蜀文化的歷史傳承,加之航道、鹽運文化和長徵文化的濃墨重彩,讓這個黔北古鎮神秘而又輝煌。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
  • 200億打造茅溪鎮,四川醬酒異軍突起,赤水河的"左岸時代"將來臨?
    眾所周知,核心醬酒產區在赤水河,赤水河流經雲、貴、川三省的金沙、仁懷、赤水等6個縣,赤水河谷特有的生態環境,是酒麴、醬酒微生物的生長樂土,構建起了優質醬酒的釀造寶地。沿赤水河谷兩岸,雲集了上千家酒廠,佔據中國名酒榜單超過60%的份額。
  • 【走向小康】走進紅色聖地土城 兩岸媒體重溫歷史 感悟家國情懷
    10月26日上午,兩岸知名網絡媒體人及全國著名廣播主持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採風團走進一座習水縣土城鎮的中國女紅軍紀念館和四渡赤水紀念館,重溫歷史,感悟家國情懷。1935年1月,紅軍長徵在這裡拉開了舉世聞名的「四渡赤水」經典戰役大幕。
  • 失衡的赤水河,「左岸」還有多少機會?
    赤水河被視為醬酒的「生命」,以地理位置而論,這一寶貴的生態資源由川、黔分享,但在市場競爭中,河谷兩岸的平衡已被打破。2017年,青花郎發布了新的品牌廣告語「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其完整文案講述道: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誕生了中國兩大醬香白酒,其中一個是青花郎。
  • 赤水將迎來大發展:赤水機場、瀘遵高鐵、渝赤敘高速、赤水二橋…
    赤水河二橋擬建於赤水河甲子口兩岸,北岸建於合江縣九支鎮甲子口處,南岸擬建於赤水市人民南路與河濱西路路口處。 9、赤水-合江旅遊環線公路 根據規劃,合江縣赤水河環線旅遊公路包括兩部分,主路起於瀘州至合江產城大道實錄鎮三江村,經實錄鎮、車輞鎮,最終止於貴州省遵義市的赤水市鰱魚溪,全長26公裡左右。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僅需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夠到達。
  • 五瀘「二選一」遇見郎習赤水河「好兄弟」:天上掉下來的愛,靠譜?
    12月14日,習酒「一衣帶水、在川黔間守望前行」回信如期而至,把赤水河共塑「醬酒品牌」的兄弟情再次點燃。跨越川黔之爭,跨越醬酒正宗之爭,郎酒、習酒打開了世界上最難的「心門」。這與近日同宗兄弟五糧液、瀘州老窖的「二選一」風波,可謂搬了一面最好的鏡子!
  • 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貴陽12月15日電 題: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記者李黔渝深山飛瀑直掛,水汽瀰漫山林,崖壁上刻著紅色大字「赤水源」……近年來,位於赤水河的源頭的雲南省鎮雄縣赤水源鎮
  • 醬酒熱持續升溫 貴州安酒投資50億擴產赤水河
    產業領導小組指導,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遵義市人民政府、茅臺集團協辦的2020全國百家媒體走進世界醬香型白酒貴州茅臺鎮出發,沿著赤水河一路向北,大約50公裡處,進入貴州省習水縣習酒鎮。   「習水縣土城鎮位於赤水河畔,這裡的環境較為適宜釀酒。」貴州安酒的一位人士認為。目前,貴州安酒準備投資超過50億元擴建酒廠,項目總佔地1500畝。建成後,貴州安酒將實現年產2萬噸大曲醬香製酒、10萬噸陶壇儲酒的綜合體量。   不僅是貴州安酒將擴產地點選擇在赤水河畔。實際上,目前醬酒新增產能大多位於赤水河流域。
  • 千年古鎮紅色土城
    土城,是一塊紅色聖地。1935年1月29日拂曉,紅軍以土城渾溪口為主要渡口,揮師一渡赤水河,揭開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光輝篇章。土城(青槓坡)戰鬥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後親自指揮的第一戰,土城是四渡赤水河第一渡口。
  • 赤水河畔一塊巨石上的吊腳樓,1000年的丙安古鎮,見證古鹽道繁華
    沿著赤水河景觀大道,欣賞著絕美的風景,很快就到了丙安。丙安,古稱丙灘。因位於赤水河中遊川黔聞名的大險灘,丙灘而得名。丙安古鎮始建於北宋大觀三年也就是公元110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了。清代為川鹽入黔的重要驛站。 擁有全國唯一的紅一軍團陳列館,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可見赤水河畔的明珠地位之高。
  • 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習水縣土城古鎮
    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去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的正門。這裡門票是免費的,憑身份證登記領取就可以。紀念館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分為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
  • 四渡赤水紀念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四渡赤水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四渡赤水紀念館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 獨竹成舟渡赤水
    這只是赤水河邊一群普通的人,他們之所以能踏著一根竹子就渡河,全是因為他們有一門赤水河絕技:獨竹漂。相傳達摩祖師渡江時,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蘆葦上過江的,所以有了「一葦渡江」之說。獨竹漂就是把蘆葦換成了竹子,任何學過獨竹漂的人都可以用一根竹子漂流渡河,這不是神話。在赤水河,拿根木頭拿根竹子就能如履平地在有水上走來走去,唱著山歌,做做伏地挺身什麼的,這太常見了。
  • 共護帶來共贏——雲貴川橫向協作實現赤水河流域生態美百姓福
    流經雲貴川三省的赤水河長約436公裡,這在江河奔流的大西南算不上大河,但它的地位卻相當「顯赫」:它是紅軍「四渡赤水」的「英雄河」,也是出產世界知名醬香白酒的「美酒河」,更是長江一級支流中唯一未建水壩的「生態河」,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