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寶從小就有一個特點,吃飯好,不挑食,好養活。那吃飯的勁頭兒,就連沒滋沒味兒的白開水,這傢伙都能成餓狼狀的狂吃豪飲,好像我平時讓他虧了多大嘴似的...
我橙寶除了遺傳我,從小吃飯不讓爹媽操心的好胃口外,還有一點就是,在孩子吃飯這件事兒上,我特別的愛琢磨。
儘量選最好,最安全的食材,合理搭配,變著花樣的讓他想吃、愛吃、吃個小嘴兒不停~
但有些媽媽都曾問過我,橙寶為啥能自己吃飯吃的那麼好?我家孩子
不愛吃蔬菜可咋辦啊?今天橙媽教你一個食物替換大法,娃不吃啥,想辦法從
其他地方補回來就可以了。我們今天拿大家問的比較多的食物舉例子,看看
食物之間怎麼相互替代。不吃菜的娃太多了,尤其是綠葉菜,經常爸媽想盡辦法各種藏,
娃還是能把菜吐出來。先別急,看看綠葉菜的營養成分
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綠葉菜之間相互替換是最好的,菜場裡那麼多綠葉菜,
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常見的綠葉菜都不吃的話,可以考慮吃點番茄、青椒、彩椒等,這些蔬菜膳食纖維、維生素含量都不低,
味道比綠葉菜更好。水果也能提供蔬菜的營養成分,但水果糖分太高,吃水果多的娃,可以少吃一些白米飯之類的主食,
多吃些雜糧。雞蛋營養好、便宜、方便,不論大人還是孩子,
都可以每天吃一個雞蛋。但不吃雞蛋、過敏不能吃雞蛋的娃怎麼辦呢?雞蛋中的營養,
也是有辦法彌補的。雞肉、魚蝦也是獲得優質蛋白的好食材,價格也不貴。但雞肉和魚蝦當中鐵含量會比較少,
可以再多吃點紅肉、肝臟來補充。什麼魚都不吃的娃很少,大部分都是不吃某幾種魚,可以多給娃試試,變變花樣,
總能找到喜歡吃的。雞蛋也是優質高蛋白,蛋黃中也有 DHA,就是少了點,
可以再額外用 DHA 補劑。魚當中的營養,大部分都能在別的肉類中找到。就是 DHA 主要存在於深海魚當中,如果擔心缺 DHA 的話,
可以通過 DHA 補劑來補充。不吃肉的娃,也是一樣的處理,能吃什麼肉吃什麼肉,不吃肉就喝奶吃蛋,
總能補回來的。對白糖、蜂蜜等甜味劑無人不喜好,可以多用甜味和有一定刺激性的調味料來掩蓋蔬菜的苦味、澀味、怪味
等不良感觀.比如在炒菜和涼拌菜中加上適量白糖、蜂蜜和
孩子喜歡的調味料等。也可以換換形狀,用蔬菜汁和面,製作彩色花卷、麵條等;用蔬菜末和面蒸饅頭、烙菜餅等。
在喜歡吃的菜中,摻加上少量不喜歡吃的菜,讓他試吃少許,
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比如在炒孩子喜歡吃的番茄時把不喜歡吃的菜花加上一點,減弱菜花的滋味;讓孩子嘗試吃一點
裹上紅色番茄汁的菜花。3、增加寶寶與蔬菜見面的機會
寶寶的味覺非常敏感和保守,家裡的烹調方法過分單調,容易挫傷寶寶吃蔬菜的積極性。
要想改變寶寶對蔬菜的看法,唯有革新蔬菜的烹調方法,讓寶寶逐步增加與蔬菜的接觸機會。
4、把蔬菜「藏」起來給寶寶吃
很多寶寶不喜歡吃胡蘿蔔,但如果用肉絲、豆芽、香菇絲和胡蘿蔔絲做餡兒,胡蘿蔔就不那麼「表現突出」了。
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在其他食物中添加少量胡蘿蔔,只要寶寶能得到營養,做成什麼形式都可以,其他寶寶不愛吃的蔬菜也可照此處理。
在不喜歡的蔬菜中加入喜歡吃的水果,混合榨汁後加點蜂蜜給孩子喝,在殘渣中加適量糖、
酸奶或果汁飲料後讓其吃掉。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讓其幫著摘菜、洗菜、切菜、拌菜,一方面讓其體驗到家長的辛勞,另一方面他會樂意品嘗自己動手製作的勞動成果,
使其有成就感。7、用食品知識吸引寶寶
寶寶的共同特點是喜歡聽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寶寶介紹食物的特點,寶寶很容易接受,可以在心理上增加對食物的感情。
如吃蘿蔔之前,先講小白兔拔蘿蔔的故事,然後再一起買蘿蔔,烹調好端上餐桌,寶寶就會高高興興地品嘗「小白兔的食物」了
孩子不吃蔬菜不可怕,作為爸媽有辦法就行。
總之,只要家長洞悉寶寶的心理,找到問題的癥結,準能讓寶寶在不知不覺當中愛上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