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可惜的沒能熬到頭的三位皇太子,南宋、明朝、清朝各一個

2020-12-27 孤寡老人講歷史

歷史上,皇帝的繼承人稱為皇太子,也叫做「儲君」,這個位置不太好做,皇位只有一個,除非造反、滅國、皇帝駕崩,不得更換,但皇太子卻是可以隨時更換的,所以,皇太子要在眾多明槍暗箭下熬到繼承皇位,考驗不會少。

皇太子除了要面對同輩競爭者明的或暗的發出的攻擊,還因為是離至高無上的皇權距離最近的人,皇帝對其的猜忌、防範和打壓也必不可少,除非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再加上因病早亡的,故而,有許多皇太子都沒能挺到勝利繼位的那一刻。

比較著名的有漢朝漢武帝時期的「衛太子」劉據,三國時期吳國的「宣太子」孫登,隋朝首任皇太子楊勇,「玄武門之變」中被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射死的唐朝「隱太子」李建成,南宋孝宗時期的「莊文太子」趙愭,明朝首任皇太子「懿文太子」朱標,還有清朝那位兩廢兩立的二阿哥等。

因為有些皇太子的早亡或被廢,沒能當成皇帝,還深度影響到後續的歷史走向,其中最可惜的,我認為有三位,按照歷史順序來看,分別是南宋「莊文太子」趙愭、明朝「懿文太子」朱標,清朝首任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至於原因,下面慢慢分析。

南宋「莊文太子」趙愭

趙愭是南宋孝宗所出的嫡長子,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二十一歲的趙愭被立為皇太子,乾道三年(1167年)病死,只當了不到三年的皇太子,趙愭自己早亡不說,他唯一的兒子也在他病死僅六年後病死,他這一脈絕後。

雖然,即使趙愭不病死,他要登基至少也要等到二十多年後,即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給宋光宗),按照古人的平均壽命,也未必能熬到那個時候,但他只要活著,或者多活十來年,留幾個子嗣,南宋後面的歷史或許就完全不同。

根據歷史記載,趙愭在世時,同時獲得宋高宗和宋孝宗兩皇的認可:「太子賢厚,上皇與帝皆愛之」,這是很不容易的。宋孝宗禪位時,四個兒子只活下來一個,就是後來的宋光宗,但這位宋光宗不但是妻管嚴,還有精神疾病,顯然不是個好的繼承人。

宋孝宗在禪位時,就曾經考慮過孫子趙抦(宋孝宗次子趙愷之子),在禪位給宋光宗後,還在推動讓宋光宗立這個侄子為皇儲,但宋光宗自己有兒子啊,肯定不願意,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宮廷爭鬥,南宋在那段時間裡,就沒幹啥正事,全部攪合到儲位之爭中去了。

如果趙愭還活著,這些爭端都可以避免,哪怕他沒熬到繼位,只要留下子嗣,宋高宗和宋孝宗或許也會把他的子嗣推上皇位,縱然年幼一些,也總比宋光宗這個精神病皇帝好一些,也不會搞出所謂內禪的鬧劇,結果,在秦檜之後,南宋再次出現權臣。

何況,宋光宗的繼承人宋寧宗也不是一個好皇帝,執政期間一直受制於權臣,前有韓侂胄,後有史彌遠,皇權完全式微。由此看,宋孝宗最喜愛的繼承人趙愭沒能熬到繼位,是很可惜的,對南宋後期的歷史走向影響很大。

明朝「懿文太子」朱標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皇位繼承人,明朝開國即被冊封為皇太子,朱元璋傾盡所有的能力和辦法培養朱標,但天不假年,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病逝,讓朱元璋大受打擊。朱標的死直接引發了「藍玉案」,誘發了「靖難之役」,對明朝的歷史走向影響巨大。

歷史上,開國皇帝大多和儲君的關係不太好,因為開國皇帝大多比較強勢,對權力的把控要比任何皇帝都強,朱元璋的性格更是強勢中的強勢,他的兒子也不少,有二十多個,不缺少繼承人,可他對朱標的培養完全無私心,父子倆相處的也比較和諧,這是很難得的。

朱標的性情也比較仁厚,獲得了絕大多數朝臣的擁戴,他如果不死,朱元璋也不至於在晚年還要冒著罵名去清理開國時遺留下來的驕兵悍將,藍玉本就是留給朱標的,因為朱標的死,朱元璋害怕孫子駕馭不了藍玉,只能把他清除。至於「靖難之役」?朱標在,借朱棣幾個膽子,他估計也不敢。

清朝首任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

這位就是眾人熟知的「二阿哥」,描述清朝康熙年間的影視劇中最主要的配角,小編可惜他沒能繼承康熙皇帝遺留下來的皇位,不是因為他才幹突出,後來的雍正皇帝其實幹得很不錯,算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皇帝,從這方面來講,雍正的繼位是合適的。

可惜胤礽是因為時間,他是歷史上熬得時間最長的皇太子,從康熙十四年被冊封,到康熙五十一年,歷經兩廢兩立,皇太子生涯長達三十七年,也算一個歷史記錄,熬這麼久都沒能登上帝位,實在是很可惜。

以上三位沒能繼承皇位的皇太子是小編認為的歷史上最可惜的皇太子前三,其中,明朝的朱標又可以排第一,他首先是擔任皇太子的時間長,有二十五年。其次是跟強勢的開國皇帝的關係很和諧,父子無猜疑。最後是有足夠的才幹壓制有野心的兄弟,能避免皇權流血。而且,群臣擁戴,對歷史走向的影響也最大。

相關焦點

  • 清朝經歷296年,在位十二位皇帝,為何只公開冊立過一個皇太子
    後來即使他做了後金的大汗,也沒想過自己能像皇帝一樣傳承國祚。所以就沒怎麼周全地考慮過皇位繼承的問題。▲平定三藩於是,在明朝的降將中立了幾位藩王,讓他們幫助解決地方起義。如果康熙爺輸了,很可能變成又一個南北朝,甚至江山易主,滿清覆滅。所以,在此危難之際,年輕的康熙爺只得立還是嬰兒的嫡長子為皇太子。可惜江山穩定之後,太子廢了又立,然後又廢,導致了封建王朝皇位爭奪的頂峰之戰:九子奪嫡,最終老四(即雍正帝)勝出。
  • 歷史上最穩的皇太子,所有皇子都不敢與其爭位
    但明朝有這麼一位皇太子,其的地位在他的皇帝老子裡面無可動搖!其他皇子在他活著的時候,根本沒有想與他爭位的心思,那是往火坑裡跳。甚至在他突然病死後,皇帝也堅持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皇帝的孫子!要知道,繼承人是有順位的說法的,大兒子死了應當二兒子頂上,可這位皇帝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韙把皇位留給了皇孫,就知道皇帝有多愛這位兒子了!
  • 清朝歷史上的三位烏拉那拉氏皇后,不同的時期,結局的命運也不同
    在清朝的歷史上後宮其實是有三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出生不同的時期,結局也是不同的。或許大家有的還很陌生,今天小編就和你們說說這三位皇后。我們看過清廷劇的都會有所了解那拉氏肯定是一個大姓氏,又名納蘭氏、納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烏喇部遺族,那拉氏也是清朝王族的姓氏之一,其中包括烏拉那拉氏、哈達那拉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在清朝歷史上第一位出現的是努爾哈赤的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阿巴亥,她是多爾袞的母親。
  • 一個可笑又可悲歷史謊言: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
    明清兩朝的政績確實是在歷史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若是說清朝沒有昏君,明朝沒有明君,這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明清兩朝的國祚皆是276年,若真如學者所說,明朝皆是昏君,其王朝怎麼能與強大的清朝一樣並列276年?
  • 為什麼說清朝取代明朝充滿了「天意」的成分?
    圖片:清朝朝廷劇照 一、清朝的歷史地位 其實主流來說,幾乎沒有哪個歷史學者認為,清朝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直到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以後,很多網民開始質疑,清朝是否屬於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甚至清朝歷史方面的學者還遭到了網民的毆打。
  • 中國歷史朝代排名榜,蒙古國只能排第四,明朝第二
    中國歷史王朝在抵抗侵略時都會說這麼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說西漢王朝漢武大帝,漢武大帝時期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歷史上著名的將才。下面小編就來說一下中國歷史各朝各代國防排行榜,西漢王朝只能排第五。
  • 明朝一武將,清朝派出6位親王也不是對手,可惜最後被叛徒所殺
    我們擁有數千年的璀璨文明,元朝和清朝這兩朝代在歷史的河流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這兩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我們國家。特別是清朝,建國的過程比元朝更曲折。滿軍當時要面對風雨飄搖的明王朝,還有險些就要贏得天下的李自成,以及張獻忠的西軍部隊也是虎視眈眈。
  • 南宋和金議和,南宋又偏安一隅,那麼金能不能算是正統王朝?
    公元1127年,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變」,在二位君主被俘虜的情況,南下的康王趙構在當時的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帝位,值得注意的是,趙構稱帝之後依然是宋,並不是其他,這也是說明,北宋南宋只是後世之人為了區分的叫法,實際上還是宋朝。
  • 緬甸歷史上三位大帝,你最崇拜誰?
    真實、有效內容100%獲得獎勵,說明如下:一個自然月內,發布一次者給予10-30元人民幣紅包獎勵,累計兩次者給予價值30-50元人民幣獎勵,累計3次者給予80元人民幣,4次及以上給予100元人民幣紅包!【緬甸爆料】一提到我國古代的帝王,大家脫口能夠說出幾個呢?有沒有哪一位是你最崇拜的呢?小編最崇拜、最喜歡的便是阿奴律陀、莽應龍、雍籍牙了。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的豐功偉績吧!
  •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
    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答:我的觀點,不是。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1、明朝皇帝殘暴。說明太祖殺功臣,三大案殺人如麻。對比下,漢高祖劉邦就不說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也不見得光榮多少。而且,說一千道一萬,殺的是權貴,殺的是貪官汙吏,剛經曆元朝末年百廢待興的王朝,百姓需要的是新的腐敗權貴官僚還是一個清明的吏治呢?明史又是清朝士大夫階層編撰的,你品,細品。
  • 有人說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亡了呢?
    乾隆,一個自詡「十全老人」的主,基本上他這一輩子都在玩,六下江南、五巡五臺山、三上泰山,就這樣硬生生將他爹雍正用命換回來的數千萬兩白銀耗費一空;嘉慶,一個雖有治國之心,但卻無治國之能的皇帝,一個讓紫禁城第一次被亂軍攻入的皇帝,一個連小小的白蓮教叛亂都弄不定的主;道光,同樣跟他爹一樣沒有治國才能主,一個自己都吸鴉片的皇帝,中國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就是在他這裡籤的。
  •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久的前十位朝代
    建立了周朝,而周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三個奴隸社會朝代,同時也是最後一個。後因周幽王(姬宮湦sheng一聲)被殺,西申侯等諸侯共尊宜臼為周王,即周平王。因為避犬戎之難,周平王將國都東遷至洛邑。史稱為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共514年)。東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春秋」與戰國時期。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從影視上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朝似乎無道昏君很多,而清朝皇帝似乎個個勵精圖治,「堯舜禹湯」。然而,有人可能會問:這符合歷史事實嗎?今天看鑑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真相。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明朝,一部漢人輝煌的歷史!
    俗話說先入為主,那麼火的還珠格格,康熙大帝,宰相劉羅鍋,和珅,自己想不看也沒辦法,也許是自己眼界粗淺(有空會寫篇清朝的)總之小時候除了歷史課本基本就是蜻蜓點水似的淺嘗輒止,幾乎沒深入了解過明代。對於明代印象基本停留在開國皇帝朱元璋。看過明朝那些事,感覺悲壯,齊家治國平天下,高處不勝寒,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驚心動魄。
  • 明朝士子流落韓國,在漢城建「皇朝村」,至今仍祭祀明朝三位皇帝
    大家都知道,韓國在明清時期自稱小中華,在歷史上一直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可以說完全就是中原王朝的翻版。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不少明朝人不想在清朝的統治下生活,更不想剃髮易服,於是他們就想到了「移民」,這移民的首選國家就是當時的朝鮮。
  • 他是清朝第一位皇太子,被父親幽禁致死,後代出了兩位皇后
    清朝歷史上,被明立為皇太子的只有康熙第二子胤礽,這位皇太子最終沒能繼位,被兩立兩廢。事實上,除了胤礽之外,還有一些被默認的皇太子,這些人雖然沒有被冊立,但實際上有了儲君的地位。今天筆者要講的是清朝第一位皇太子,即廣略貝勒褚英。
  • 歷史上,康熙的皇長子胤褆,為何始終無法染指皇太子之位?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中華上下千年,自秦朝大統一開始,歷史上有兩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的身後事都是早早準備,除了修建奢華,還會陪葬大量皇帝生前喜歡的文玩字畫,因此皇陵意味著寶藏。面對這些財富的誘惑,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衍生出了盜墓這一職業。
  • 明朝歷史上英明的皇帝之一,一生只有皇后一個女人!(下)
    明朝歷史上英明的皇帝!老皇帝在梳頭的時候對給他梳頭的張敏說,自己已經老了但是卻沒有個兒子,張敏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就哭著對老皇帝說了他還有一個孩子的前因後果。六歲被接入皇宮,十八歲登基的朱佑樘因為從小吃足了苦頭所以深深地知道社會底層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因為他父親的昏庸導致他接手的江山就是一個爛攤子,所以他登基以後就勵精圖治,每天要開早朝,午朝,還有晚朝,是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之一。他對自己的臣子親如家人,總是對他們很溫和,後世有人說他在位時期就是君臣一家親的典範。
  • 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揭開了清朝抹黑明朝,歪曲歷史的真相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一直有後世王朝為前朝修史的傳統,如隋朝滅亡後,負責編纂《隋書》的就是唐朝的魏徵。通常情況下,新王朝的史官都不會替已經滅亡的前朝說好話,能做到客觀公正已實屬不易。像唐朝的史料中都記載隋煬帝昏庸無道,李淵父子這才揭竿而起,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