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菜,圖丨愛你菜 & C.H.
逛一個地方的菜市場,恐怕是了解的一個地方本土生活最好的方式了。因為菜市場不但是美食靈魂的源頭,也是人間百態縮影的一個地方,就像我們一個饕友所說:「我的很多生活經驗都來源於逛菜市場。」
我家老饕愛廚房,更愛逛菜市場。我曾經跟笑他,上輩子應該是管菜市場的,因為他一到菜市場整個人都精神了。
我們不但家宴時要逛菜市場,常常周末到外地度假,也總要逛逛當地的菜市場,不但可以淘一淘當地都有哪些好食材,還可以從菜市場看這個地方的市民生活。
▲老饕逛完菜市場送我的南瓜花
菜市場,生活經驗的學堂
饕友說得沒錯,菜市場是我們生活經驗和美食靈感的來源。逛菜市場,我才知道南瓜花原來可以吃,才知道不但可以做湯,還可以油炸,甚至可以做瓜花釀。逛菜市場,會在不同季節看到各種最新鮮的時令水果,不像超市和小區的水果店,在溫室種植和現代農業的推動下,很多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售,以至吃了不少反季節的蔬果。逛菜市場,我們學會了順應自然,吃時下最新鮮時令的瓜果蔬菜和海產。
▲逛菜市場,我才知道蒲桃,
才知道如何對應時令吃水果和瓜菜
我們知道3月穀雨過後可以吃香椿,5月可以吃藕尖……也知道在瀨尿蝦沒有膏不夠肥美的的季節,嘴饞了可以吃蝦幹。
▲瀨尿蝦幹
有人說,菜市場就是小時候的「動物園」,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雞鴨鵝,各種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在物質貧乏的小城年代,菜市場就是我們的動物園,它不但是大人們生活經驗的學堂,也是小朋友們眼裡的生物世界。
菜市場,市井生活的窗口
從菜市場,不但可以學習生活和了解生物世界,還可以是了解一個地方市井生活的窗口。
老饕和我都愛旅行。以前旅行時,我只逛過國外的菜市場,好奇異國他鄉的生活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德國、法國的菜市場,乾淨又整潔,有很多我們未曾見過的蔬果。香港的菜市場有國外的影子,雖然街道狹窄,即便是溼答答的生鮮檔,也還是乾乾淨淨的,但這個華洋交匯的地方,既能看到異國的生活,又能看到我們熟悉的日常。
跟老饕在一起後,我們逛了更多國內各種規模的菜市場。每一個菜市場都是最好地了解一個地方食材物產的窗口。不同的季節,在不同的城市,你會看到各種山珍和地頭田間的食材總會有些差別,連最普通的蔥,在不同的地方甚至都長得還不太一樣,差異最大的,恐怕是那些小吃和調味檔,一看就可以了解當地人對吃的口味。
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菜市場也逐步變得乾淨和整潔起來,但大多數跟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不過,當我們去到柬埔寨暹粒的本地菜市場,仿佛一下又時光倒流了十多年。
菜市場裡的吳哥
暹粒本地最大的菜市場叫Leu market。一到這裡,仿佛回到90年代,簡陋,凌亂,髒兮兮,不管是菜市場是攤主,還是到菜市場買菜的大人,常常可以看到身邊跟著小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這幾樣:
▲ 混跡菜市場的小孩
這裡菜市場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小孩,大多都是光著腳丫在菜市場裡追逐嬉戲,當踩在魚檔旁的髒水裡時,真的讓人很心疼,擔心會被劃破腳……雖然他們有的打著赤膊,混跡於攤檔間,但完全看不到愁苦,幾乎都是清澈見底的眼神,與大人們的迷茫形成的強烈反差,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小城年代。
這裡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所有菜市場賣肉的幾乎都是婦女,而且他們都穿著非常鮮豔東北大花衣褲,坐在案板上賣肉,實在是有意思。
可惜的是當地語言不通,所以很多稀奇古怪的香料和蔬菜無法了解名字和烹飪方式。聽不懂彼此語言的我們,彼此都有些尷尬。
▲ 你到底想講什麼
當然,這裡最豐富的還是各種各樣的香料。
一種類似鳳凰花葉子或含羞早的植物,不知道是作為香料還是野菜。這裡也吃藕尖,但有些顏色卻跟國內不相同,還有很多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食材……
讓人驚訝的是,柬埔寨人真的是什麼都敢吃。昆蟲、螞蟻、水藻,聽說他們還會吃鴨的胚胎、動物的腦髓,還喝眼鏡蛇酒以增強性能力。
▲除了上面的螞蟻,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昆蟲
這裡魚等水產的種類很少,大多是在洞里薩湖所看到的小魚,稍大一點的魚大多被製成魚乾來銷售,形狀倒是有些奇特。
▲ 魚乾被製成奇特的形狀
▲ 小夥兒笑容不錯
這就是暹粒本地人的生活,貧窮,卻簡單快樂!雖然水果、植物、蔬菜和香料豐富多樣,但肉類選擇不多,雞鴨等禽類都是瘦骨嶙峋的,一如當地人纖瘦的身材,但他們卻友好、簡單而又快樂……
雖然由於語言不通,無法了解一些食材和做法,逛菜市場會有很多遺憾,但逛菜市場是了解當地人文和生活最有意思的一種形式,或許下次,一定要叫上阿Paul一起來。
如果你愛生活,不妨在行走時也逛逛菜市場,我想,你也會和古龍一樣,得出世上絕沒有人會在菜市場裡自殺的結論,
「再心如死灰的人,一進菜市,定然厄念全消,重新萌發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