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好人——《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後感

2021-03-02 印度電影時空

這是一部積極而充滿正能量的作品,看完之後,令我久久不能平靜,它講述了一個人如何在各種困境下,依舊堅持做一個好人的生活信仰,最終感動了所有人,也感動了我。

克服自閉症疾患:

可汗生來就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在表達自我方面有著嚴重的障礙,其實他很聰慧,不但能流利的背誦英語課文,還能修理各種電器,但就是難以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印度各方面依舊比較落後,對自閉症並沒有太多認知,可汗的成長就依靠媽媽的愛,這位可敬的母親日復一日耐心地與可汗溝通,從未有過半點焦躁與嫌棄,並為可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老師來傳業授道。這種愛的教育,讓可汗建立了生活的自信,敢於直面自己的人生,儘管他一看到黃色物品就覺得刺眼難忍。

自信的活著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但可汗能最終能被社會接納,依靠的不僅僅是自信,更重要的是依賴信仰——堅持做一個好人。雖然由於自身的缺陷,可汗被鄰裡們嫌棄,但當大水淹沒院子時,可汗義不容辭的用自己的智慧將積水抽乾,化解了眾人的困境,讓鄰裡們不但認識到他的才能,更看到他金子般的心,自此可汗受到了鄰裡們的認可。當可汗成為化妝品推銷員後,他認真體驗每樣產品,並誠實地向客戶描述,儘管推銷過程中,常會遭到歧視,甚至有人當街喊他怪物,但他毫不動搖,堅持誠信,他會告訴客戶,說明上表示7天起效,其實得10天起效,客戶向他訂購大量產品時,他會善意的告訴她,產品3個月就會過期,沒必要訂購這麼多數量。在這個厚黑學流行的當下,人們已經習慣了爾虞我詐的算計,可汗的善良與真誠顯得獨具魅力,漸漸地可汗在行業中成功立足,並收穫寶貴愛情。

可汗傻傻的模仿海報模特姿勢

與穆斯林身份尷尬作博弈

剛剛獲得幸福生活的可汗,又遭遇了生活大變故,911恐怖襲擊不期而至,穆斯林在美國的處境變得非常艱難,可汗的繼子還因此被同校學生毆打致死,痛失愛子的妻子將憤怒撒向可汗,她埋怨可汗的身份,害死了自己的兒子,悲痛欲絕之下離開了可汗。

可汗的妻子抱著死去的兒子

可汗的妻子埋怨可汗

面對如此大的挫折,可汗雖然難過萬分,卻依舊信念堅定。一如當初自信面對自己的疾患一樣,可汗仍然自信面對自己的穆斯林身份,當周邊的穆斯林為了躲避歧視,紛紛摘頭巾、剃鬍須時,可汗不顧眾人異樣目光,堅持下車做每日禱告。一如當初被人嘲笑怪物卻堅持做好人的信仰一樣,可汗並沒有因為穆斯林遭難而產生仇恨,當極端分子煽動穆斯林暴動的時候,可汗大聲呵斥他是魔鬼,並迅速向FBI舉報,當龍捲風來襲,可汗不顧安危,積極營救民眾,儘管他們都不是穆斯林。可汗用自己的行動,維護了穆斯林的尊嚴和聲譽,最終重獲幸福。

穆斯林激進分子煽動群眾暴動

可汗當面指責穆斯林激進分子

堅持做一個好人

可汗的人生很坎坷,先是要克服自閉症疾患,後是要與穆斯林的身份尷尬作博弈,但不論哪種情況,可汗從沒有擺出一副受害人的姿態而怨天尤人,他總是自信的做著自己,就像他會大聲告訴別人:我的名字叫可汗。更可貴的是,可汗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做一個好人的信仰,這是他能成功的最大原因。

可汗的兩個身份,會讓人誤解影片是針對這兩個群體向社會申訴,尤其穆斯林的身份比較敏感,一些朋友會認為這是替穆斯林辯解的作品,其實不然,宗教話題方面,影片一開始就藉由可汗母親道明,拿著糖的人和拿著大棒的人,根本是區分不出他們來自哪個宗教,只能區分出好人與壞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那就是好人與壞人,這番話闡述了不同宗教信徒之間並沒有不同,不應該有偏見與隔閡,最後可汗確實也遵從了這個理念,娶了一個非穆斯林妻子,這種思想符合印度宗教博物館的社會現狀,旨在倡導各宗教之間消除隔閡。隨後,影片進一步並反覆宣揚堅持做一個好人的信仰,實際是一種對宗教信仰的引導,宗教的根本是教導信徒做一個好人,而不是用來區分你我他,如片中說的「通向真主的路是愛,而不是仇恨和戰爭。」不同宗教間的仇視不是宗教的本意,這裡事實上是在譴責穆斯林激進分子。最後,可汗的事跡為所有穆斯林樹立了典範,呈現了一個真正虔誠的穆斯林應該如何在當今的環境下,繼續自己的信仰事業,如果升華到更大的人生主題,可汗的事跡就是告訴人們,即便遭遇挫折,也不要放棄堅持做一個好人的信仰,這一點甚至適合無神論者。因此,影片關於穆斯林的這段內容,不該狹隘的解讀成為穆斯林喊冤,如我之前所說,可汗也未曾以受害人的姿態抱怨過,當然,在看了這樣感人的影片後,許多人一定會拋下對穆斯林的成見。

生活中的我們會遇到各種不同情況,並不會恰好與可汗的兩個特殊情況一樣,但自信生活和做一個好人的信仰,是完全一樣值得堅持和倡導的,尤其是在遭遇挫折時,不要輕易喪失勇氣和放棄信念,好人會有好報的。

這些年穆斯林群體真的是遭到許多非議,影片能如此全面地反映群體中的好與壞,又能如此正面的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以受害人的姿態叫屈,讓我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我想說,像可汗這樣的穆斯林,我非常樂意張開雙臂擁抱他。

後記:像印度這樣有著幾千年宗教文明史的國度,能不斷湧現如此客觀看待宗教的作品,真的很不容易,一般的宗教文明國家只會出品一些讚美宗教的影片,而印度卻誕生了《偶滴神哦》、《外形醉漢PK地球神》這樣諷刺宗教愚昧的作品,而這部影片又超越宗教範疇,宣揚做好人的信仰,思想前衛。我想,會造成這種狀況有兩個原因,一來歸功於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他用自己的聲望,力排眾議,堅持將印度打造成了一個世俗化國家,而不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因此如今你去印度旅遊,就不會遭遇中東國家那麼多宗教戒律,二來歸功於印度相對自由的言論環境,電影人能通過電影表達自己的看法,即便這個看法不符合主流社會意志。

經典臺詞:

1,恐懼並沒什麼,只是別把它放大,它會阻止你實現你的目標。

2,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

3,物理學誘導理論說,某些特別的聲音會讓你心跳加快,對我而言,那特別的聲音就是你的笑聲。

4,家不只由血緣組成,它也由愛組成。

5,一個無辜的生命逝去,相當於全人類的死亡,911之後,無辜生命的逝去,全人類都要付出代價。

6,通向真主的路是愛,而不是仇恨和戰爭。

相關焦點

  •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影沙龍
    《我的名字叫可汗》講述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裡茲瓦•罕(Khan)從小患有自閉症,不善於語言表達,從小由於行為特殊被受欺負,但是他的母親從來不覺得他有病
  • 觀《我的名字叫可汗》有感:愛——通向安拉的道路
  • 周末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主人公可汗有阿斯伯格症。阿斯伯格症我略略有一些了解,他們大都有非同一般的智力和專注力,在人際交往上有些障礙,看不出別人沒有明顯表達的意思。《生活大爆炸》裡的謝耳朵和《徒手攀巖》裡的Alex應該都是。         從智商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可汗跟阿甘很不同,畢竟阿甘的智商只有75。不過相同的是兩人都善良、正直、執著、守信、堅韌,兩人都有大智慧的好媽媽。
  • 好電影推薦 :《我的名字叫可汗》
    編者觀後感言:這是一部老電影+好電影。全片很長,但你一旦進入劇情,就會一鼓作氣看到底,隨著劇情悲喜交融。
  • 《我的名字叫可汗》咖喱味的「雨人」+「阿甘」
    曾在網絡上口碑大好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本周登陸國內院線,這是繼《生化危機4》《哈利·波特》後又一部開啟新年檔的外片,同時也是新年檔裡不那麼娛樂、不那麼狂歡的一種內心選擇。   美國食材 印度料理  《我的名字叫可汗》以沙魯克·罕扮演的主角Khan引出全片,開場電影感十足,低角度的攝影營造出一種壓抑的心理需求,以凌亂跳躍、線索繁雜的剪輯突出了人物的孤立與不安,但在此之後,銀幕就順利被沙魯克·罕全面接手,全片95%的鏡頭都是他的中景和面部特寫。
  • 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份子
    《我的名字叫可汗》和最近很夯的《摔跤吧!
  • 不單為沙魯克汗而看《我的名字叫可汗》
    有兩種電影總是讓我很費解,一種是眾人皆罵的爛片,導演的天賦該有多差才不知道自己拍了部爛片,良心該有多壞才能放這種電影出街去謀殺陌生人的時間和金錢;一種是口碑極好我卻覺得極其糟糕的電影,這不得不讓我自省是不是有反社會的傾向然後順便懷疑人生
  • 心靈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 《我的名字叫可汗》:找總統死磕的穆斯林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印度片《我的名字叫可汗》,由於敏感題材劍指美國9·11後遺症,年初入圍柏林電影節非競賽單元時,曾令筆者期待。幸虧國內引進,才目睹其廬山真面目。  理應高度讚美印度影帝沙魯克·可汗,他不再是《阿教王》中的灑脫王子,哥們高難度模仿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眼神、動作、舉止都那麼逼真,如此細膩甚微表演,乾脆在《我的名字叫可汗》挑起大梁。若問相比《海洋天堂》中的文章(在線看影視作品)、《硬漢》中的劉燁,《馬拉松》中的曹承佑,沙魯克·可汗強在哪裡?天賦與神韻矣!畢竟他能在全球產片量最大的寶萊塢紅得發紫、婦孺皆知,沒兩把刷子不行的!
  • 《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阿甘為愛上訪
    《我的名字叫可汗》是一部與911事件相關的電影,有人稱之為「印度阿甘上訪記」,算是提煉出了精髓。男主可汗是自閉症患者,一位印度穆斯林。他移居美國後,愛上了同是印度人的美麗單親媽媽曼迪婭,並組建了家庭。曼迪婭將仇恨轉向了可汗,跟他說除非他能見到美國總統並說一句「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否則永不相見。可汗歷經磨難,終於奇蹟般見到了剛上任的美國總統,也為絕大多數穆斯林正了名,並和曼迪婭重歸於好。整部影片的價值觀,建立在可汗小時候,樸實善良母親跟他說的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人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
  • 影音推薦|《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作為2010年賀歲檔引進的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中信奉伊斯蘭教的裡茲瓦·可汗從小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母親去世後,他追隨弟弟扎克爾的腳步從印度孟買移民美國舊金山。可汗在幫弟弟的化妝品公司推銷美容產品時認識了經營髮廊的單身母親曼迪婭。可汗不顧弟弟的反對執意與印度教的曼迪婭結為夫婦,一家人和諧美滿。
  • 《我的名字叫可汗》電影劇情及精彩點評
    《我的名字叫可汗》精彩影評  《我的名字叫可汗》劇照《我的名字叫可汗》由Karan Johar執導,Shahrukh Khan和 Kajol主演,福克斯公司發行。該劇長達165分鐘,據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 印度阿甘走遍美國 《我的名字叫可汗》曝光海報
    印度阿甘走遍美國 《我的名字叫可汗》曝光海報 《我的名字叫可汗》中文版海報
  • 很慶幸沒有錯過這部印度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將一系列充滿儀式感和英雄氣的故事放在一個自閉症者身上這種架構方式很大程度使得《我的名字叫可汗》更加感人和勵志
  • 印度大使館免費觀影 《我的名字叫可汗》,催淚神作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爆發了反伊斯蘭教的風潮,頻頻發生歧視、辱罵、毆打甚至殺害普通穆斯林的事件,許多穆斯林被迫剃去鬍鬚,摘下頭巾以掩示自己的信仰。然而可汗卻從不隱瞞自己是穆斯林,他來到911現場,念誦古蘭經為受難者祈禱,不顧周圍人厭惡的目光。可汗繼子的好朋友,因為父親在伊拉克戰場喪生,與可汗繼子絕交。可汗繼子不願失去好朋友的友誼,與好朋友在學校發生爭吵,卻被另幾個學生毆打致死。
  • 【佳片推薦】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 (2010)
    幕後花絮———————————————①關於影片的中文片名,福斯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該片英文名為《My Name Is Khan》,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我的名字是汗》。④2009年,沙魯克·罕因為穆斯林姓氏Khan(罕/可汗),在海關被美國警察幾個小時的盤查,最後不得不調動印度大使館「營救」,而《我的名字叫可汗》開場即是男主角因為Khan這個名字遭受警察盤查的場景。
  • 印度靚湯演《我的名字叫可汗》 首曝中文版片段
    印度靚湯演《我的名字叫可汗》 首曝中文版片段 《我的名字叫可汗》英文版海報
  • 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 ▏周末薦影
    聲明 有人雜誌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導演: 卡倫·喬哈爾編劇: Shibani Bathija類型: 劇情 /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語言: 北印度語 / 烏爾都語 / 英語上映日期: 2010-11-30(中國大陸) / 2010-02-12(印度)片長: 165 分鐘又名: 阿漢正傳(港) / 我的名字叫罕 / 我叫可汗 / Khan
  • 《我的名字叫可汗》登陸中國 講述穆斯林9·11後的遭遇
    新華網新德裡11月30日電 (記者毛曉曉)由印度寶萊塢知名青年導演卡蘭·喬哈爾執導和監製、印度影帝沙魯克·汗和著名女星卡喬爾·德夫甘主演的影片《我的名字叫可汗》於11月30日在中國公映,由於近年來鮮有印度電影在中國公映,這部影片上映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
  • 印度片《我的名字叫可汗》既不唱歌也不跳舞:「我不是恐怖分子」
    《我的名字叫可汗》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於發生在可汗的扮演者,沙魯克·汗的身上發生的一件事——過飛機安檢時,因為汗這個姓氏是伊斯蘭教的,被安檢人員審問了幾個小時才被放行。這也是這部電影最開始的場景。(可汗khan的k不發音,翻譯版本的問題,其實應該是汗,演員與角色是同一個姓氏)影片在現在與過去中穿插,像觀眾展示了為何可汗拼了命要找到美國總統,就為了說上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