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慶幸沒有錯過這部印度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2021-02-21 鹹言碎語

將一系列充滿儀式感和英雄氣的故事

放在一個自閉症者身上

這種架構方式很大程度使得《我的名字叫可汗》更加感人和勵志

也呈現出了更大的渲染力和精神張力

沙魯克汗主演的《我的名字叫可汗》

讓人時而捧腹大笑時而眼圈溼潤

最後內心泛起一股暖意和莫名的能量

影片有著一個敏感的背景:911事件

故事的核心矛盾在於事件前後美國籍穆斯林截然不同的生活處境

故事的主人公是患有自閉症的可汗

也許上帝真的是公平的

精神領悟敏感的他

同時有一個天才的頭腦和孩子般純淨的內心

故事的主線就是可汗決定隻身跋山涉水去見總統,告訴他,『我不是恐怖分子』!

乍一聽,一個多麼孩子氣的故事

透著一股令人難以置信的荒謬

但可汗將用自己的努力將它變成現實

他站到總統面前說出了生活的美國的穆斯林們的心聲

同時,為自己贏來了公正和尊嚴

類歌舞片的方式成為影片前半部的主要結構

交代了關於愛情和婚姻的命題

可汗憑藉自己的執著、勇氣和愛

組建了一個完美的三口之家

就在所有人全部陷入幸福的時候

911事件像個重磅炸彈

將一群誠實質樸的穆斯林放在了美國政治的風口浪尖上

上有官方政府草木皆兵般的抓捕

下有民眾不問緣由的敵視和惡意

普通人都如熱鍋上的螞蟻等待奇蹟的出現

於是,

可汗默默地出發了

懷著那個有些離譜的目標

這是個人對政治最單純的解讀

充滿了一廂情願的執拗感

但,想來也只有這種另闢蹊徑的出發點

才能喚起普通民眾心地最單純的良善吧

可汗的願望

也是眾多生活在美國的善良穆斯林的願望

一次個人生活與政治生活的激烈碰撞

最有可能出現赤裸而血腥的場面

就像可汗經歷的那些被監禁拷問的晝夜

不過,所幸

創作者用人間大愛和「好人和壞人」的單純價值觀實現了對政治的突圍

個人的願望在冰冷的政治局面中收穫了成功

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

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的利益

個人很容易被宗教,政治,國家淹沒

群體性盲從和沉默使得個體的願望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

當可汗從人群中站出來

站到了總統的身邊

無疑完成了平民英雄式的完美塑造

回到影片中充滿最多輕鬆和亮色的部分:戀愛到結婚

節奏輕快的印度歌曲

幽默感十足的對話

巧妙感人的戀愛小細節

最終影片以唯美的cp感打破了人們固有的「不可能的戀情」的消極想像

輕鬆愉悅的氣息彰顯了印度電影的獨特魅力

最後,回到故事的講述方式

採用兩條線索交叉的方式推進情節的發展

一條是可汗去見總統的艱難路程

一條是回憶和現實,

回憶是暖色調的愛情,

現實是被政治、宗教裹足不前的美國籍穆斯林們的生活

一悲一喜,

一個明快,一個低沉

不斷交錯,編織出了精彩感人的《我的名字叫可汗》

《我的名字叫可汗》

未必好到無可挑剔

比如有人就曾評論它過多的煽情和意淫

我卻認為它是難得一見的好影片

立意深刻,主題鮮明,風格溫暖

給人注入一些智慧和營養

給生活帶來突圍的可能性

印度電影總是充滿了感染力

卡倫·喬哈兒執導的電影

充滿了對普通民眾傾注無限的關懷

喚醒人心底最純真的的良善和力量

相關焦點

  • 周末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這部電影被稱為印度版的《阿甘正傳》,甚至香港粗暴地翻譯成《阿漢正傳》,以示其相似度
  • 《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阿甘為愛上訪
    《我的名字叫可汗》是一部與911事件相關的電影,有人稱之為「印度阿甘上訪記」,算是提煉出了精髓。男主可汗是自閉症患者,一位印度穆斯林。他移居美國後,愛上了同是印度人的美麗單親媽媽曼迪婭,並組建了家庭。曼迪婭將仇恨轉向了可汗,跟他說除非他能見到美國總統並說一句「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否則永不相見。可汗歷經磨難,終於奇蹟般見到了剛上任的美國總統,也為絕大多數穆斯林正了名,並和曼迪婭重歸於好。整部影片的價值觀,建立在可汗小時候,樸實善良母親跟他說的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人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
  • 好電影推薦 :《我的名字叫可汗》
    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它會讓你有忍俊不禁大笑不止的時候,也有讓你淚流滿面甚至痛哭失聲的地方。還有些很微妙的設計巧妙的情節,可能一不小心錯過去了,看第二遍的時候才才會發現,才會發出會心的笑容。這部電影我介紹過不好好友,每一位看後都非常滿意。甚至還有人鄭重來反饋致謝,感謝如此難得的好片推薦。此外,女主角靚麗動人,典型的印巴風格美女,很有看頭。
  • 印度大使館免費觀影 《我的名字叫可汗》,催淚神作
  • 印度靚湯感動觀眾 《我的名字叫可汗》獲84分
    電影網訊(圖/韓華偉 文/第五鐵峰)《我的名字叫可汗》作為近年來唯一被引進的印度電影,雖然在前有《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後有華語賀歲大片的夾擊下上映,但依舊吸引了很多內地觀眾的興趣。
  • 《我的名字叫可汗》咖喱味的「雨人」+「阿甘」
    曾在網絡上口碑大好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本周登陸國內院線,這是繼《生化危機4》《哈利·波特》後又一部開啟新年檔的外片,同時也是新年檔裡不那麼娛樂、不那麼狂歡的一種內心選擇。   美國食材 印度料理  《我的名字叫可汗》以沙魯克·罕扮演的主角Khan引出全片,開場電影感十足,低角度的攝影營造出一種壓抑的心理需求,以凌亂跳躍、線索繁雜的剪輯突出了人物的孤立與不安,但在此之後,銀幕就順利被沙魯克·罕全面接手,全片95%的鏡頭都是他的中景和面部特寫。
  • 我的名字叫好人——《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後感
    克服自閉症疾患: 可汗生來就與其他孩子不同,他在表達自我方面有著嚴重的障礙,其實他很聰慧,不但能流利的背誦英語課文,還能修理各種電器,但就是難以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印度各方面依舊比較落後,對自閉症並沒有太多認知,可汗的成長就依靠媽媽的愛,這位可敬的母親日復一日耐心地與可汗溝通
  • 印度阿甘走遍美國 《我的名字叫可汗》曝光海報
    印度阿甘走遍美國 《我的名字叫可汗》曝光海報 《我的名字叫可汗》中文版海報
  • 心靈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 印度靚湯演《我的名字叫可汗》 首曝中文版片段
    印度靚湯演《我的名字叫可汗》 首曝中文版片段 《我的名字叫可汗》英文版海報
  • 《我的名字叫可汗》電影劇情及精彩點評
    《我的名字叫可汗》精彩影評  《我的名字叫可汗》劇照《我的名字叫可汗》由Karan Johar執導,Shahrukh Khan和 Kajol主演,福克斯公司發行。該劇長達165分鐘,據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 影音推薦|《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這部電影的主題很簡單,風格有些印度,但是內容很感人,前半部分你會笑....作為2010年賀歲檔引進的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中信奉伊斯蘭教的裡茲瓦·可汗從小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母親去世後,他追隨弟弟扎克爾的腳步從印度孟買移民美國舊金山。可汗在幫弟弟的化妝品公司推銷美容產品時認識了經營髮廊的單身母親曼迪婭。可汗不顧弟弟的反對執意與印度教的曼迪婭結為夫婦,一家人和諧美滿。
  • 《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影史第三,講述一個穆斯林怎麼在美國上訪
    電影的魅力不僅在於帶來多少歡笑,更多的是它所映射出的觸動。文/清攸影訊印度電影對小編來說,這段時間一直在追,它的魅力在於直擊社會的矛盾,犀利的剖析出現存的問題,小編認為印度電影拍的都很有勇氣,哪怕是掀起種族鬥爭也要勇敢去揭露。
  • 《我的名字叫可汗》登陸中國 講述穆斯林9·11後的遭遇
    新華網新德裡11月30日電 (記者毛曉曉)由印度寶萊塢知名青年導演卡蘭·喬哈爾執導和監製、印度影帝沙魯克·汗和著名女星卡喬爾·德夫甘主演的影片《我的名字叫可汗》於11月30日在中國公映,由於近年來鮮有印度電影在中國公映,這部影片上映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
  • 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份子
    《我的名字叫可汗》和最近很夯的《摔跤吧!
  • 【佳片推薦】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 (2010)
    ④2009年,沙魯克·罕因為穆斯林姓氏Khan(罕/可汗),在海關被美國警察幾個小時的盤查,最後不得不調動印度大使館「營救」,而《我的名字叫可汗》開場即是男主角因為Khan這個名字遭受警察盤查的場景。幕後製作———————————————創作背景對於本片涉及的族群和宗教主題,卡倫·喬哈爾顯然早有意涉及,在談及本片創作初衷時,他表示,「當我成為一個電影拍攝者時,我就有意識決定要拍攝這樣的一個主題,因為我強烈的感到,在這個世界上,有種無意識的宗教信仰,也有一種對於宗教的徵服和歸一化傾向。
  •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影沙龍
    主人公可汗對宗教的理解,源於母親對他的教導——「一個拿糖的人和一個拿刀的人,分不出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徒,只能分出是好人還是壞人,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壞人,沒有其他人」。從而也奠定了可汗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了他今後成長的道路。
  • 一周一影 |《我的名字叫可汗》:純善的印度阿甘
    這是此部電影的主旨。患有自閉症的男主角可汗,像湯姆·漢克多年前塑造的阿甘一角,努力不懈,誠懇善良,又像「雨人」般聰穎過人,他聞「音」識人,辛苦追來的終生伴侶,先是她的聲音打動了他,聲音,傳遞著真、善、美。他從不說謊,故能分辨何為謊言。他有交際障礙,所以長時間沉浸在內在世界,他講話不流暢,用筆抒發豐沛的情感。可汗的生命裡,有三位影響其一生的女性。
  • 《我的名字叫可汗》:找總統死磕的穆斯林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印度片《我的名字叫可汗》,由於敏感題材劍指美國9·11後遺症,年初入圍柏林電影節非競賽單元時,曾令筆者期待。幸虧國內引進,才目睹其廬山真面目。「兒子被殺→被捕→受折磨→舉報恐怖分子→被刺→見到總統」,都在反思9·11後穆斯林宗族如何在美國遭遇歧視,因而浪漫喜劇全少了,悲痛失落增加了,印度愛國情緒則烘託到了顛峰!  理應高度讚美印度影帝沙魯克·可汗,他不再是《阿教王》中的灑脫王子,哥們高難度模仿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眼神、動作、舉止都那麼逼真,如此細膩甚微表演,乾脆在《我的名字叫可汗》挑起大梁。
  • 不單為沙魯克汗而看《我的名字叫可汗》
    有兩種電影總是讓我很費解,一種是眾人皆罵的爛片,導演的天賦該有多差才不知道自己拍了部爛片,良心該有多壞才能放這種電影出街去謀殺陌生人的時間和金錢;一種是口碑極好我卻覺得極其糟糕的電影,這不得不讓我自省是不是有反社會的傾向然後順便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