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不分時段,不管忙閒,電銷車險,實在令人煩。」很多車主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的車險還有兩三個月才到期,但隔三差五就會接到各個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機構電話車險專員的「狂轟濫炸」,直到辦理完車險幾天後,這場「狂轟濫炸」才會偃旗息鼓。
「白天工作很忙,怕有客戶聯繫,一來電話就必須接聽,但一個接一個的推銷電話不僅耽誤時間,還會影響工作心情,有時晚上還追著打,屏蔽了這個號,又有新的陌生號打來,實在是不堪其擾。」正如在北京CBD上班的白領車主小陳所言,不止一位受訪的車主向記者如此吐槽。
對此,業內人士也有同感。「車險電話營銷的騷擾的確是個需要整治的問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工信部8月31日公布《通信簡訊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如果能儘早完善發布實施,將是治理車險電話營銷亂象的「一劑良藥」。
「強制營銷」不堪其擾
只要是私家車主,幾乎都有過類似的遭遇。「您好,請問您是沈××先生嗎?我是××保險公司的,您的車險就要到期了,最近辦理車險有優惠活動,還有禮品贈送……」續保前,車險業務員的電話營銷,如影隨形不分場合,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困擾。
「車險業務員會從車險到期前三個月給我打電話,隨著到期日的臨近,電話頻率會逐漸增大,如果是到期前一兩周,幾乎每天都會接到三四個推銷電話。有時,我已說明正在開會,對方隔一陣又繼續打過來,真的是不勝其煩。」最令北京車主楊先生費解的是,有些此前毫無瓜葛的保險公司或是保險代理機構是如何獲取自己個人信息的。他說,「我之前比較過,各家保險機構給出的優惠差不了多少。我在目前這家保險公司上了三年車險,感覺服務不錯,暫時不打算換了。」
有多位車主反映,車險營銷電話頻頻騷擾是一大煩惱,但更奇怪的是,多家保險公司車險業務員都很「神通廣大」,能找到每位車主的個人信息。「選擇哪家保險公司,是我自己的事,天天不斷打電話推銷,簡直就是騷擾,真讓人受不了。」車主王女士說,自己的相關車輛信息只給了汽車銷售商、檢測站和當初上車險的公司,但現在打來電話的都不是這些公司。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正常情況下,合規的保險公司都會取得電話銷售車險資格,還應有有合法的辦公場所、專門人員,有專用的電話營銷服務號碼,有專項內控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同時,保監會明確規定了推銷車險呼出時間和服務方式,嚴防騷擾事件發生。但是,在巨大的車險市場利益誘惑下,有些沒有取得電話銷售車險資格的公司,為了搶市場,不僅隨時隨意撥打客戶電話,甚至可以打出「七折」的優惠,或者送加油卡、充值卡、購物卡等方式推銷。
「車險電話營銷由於節省了中間環節,車險投保費率低於其他渠道10%~15%,是其中的利潤讓沒有電話營銷資質的公司鋌而走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一些不規範的車險電話營銷不分時間、地點、場合撥打電話的情況,是否涉嫌違法或違規?「這其中包含幾個問題,一是違規洩露車險客戶資料的行為屬於侵犯客戶隱私權,但對於車主很難查證是哪個環節、具體由誰洩露了資料,因此導致追責較難;二是反覆撥打車主電話進行推銷,也是違規行為,儘管通信公司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封存、取消了一些可自行申請的服務號碼,但如果《規定》能夠及早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針對性地依規管控這些違規行為。」江蘇吳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江向記者介紹,眼下最重要的是車主要有防範意識,要自覺做好個人信息的保護。
「治理」是否影響汽車銷售
事實上,不規範的車險電話營銷不僅會騷擾車主,還極易使一些沒有經驗的車主落入電話營銷的陷阱,蒙受經濟損失。
「一定要注意電話營銷車險中的『坑』。」唐先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說,車主往往會認為買車險的時候加上不計免賠,到時候理賠就不用自己再掏錢,但這個前提是指全部險種的不計免賠,才能不用再付費。但是電話車險可能就會忽略這個前提條件,實際上,不計免賠是可以針對單個險種進行投保的。如車損險、車上人員責任險、還有第三者責任險等都可以單獨保不計免賠。一些電話車險業務員也會告知客戶已經附加了不計免賠,但是車主如果沒深究很可能產生誤解,比如業務員所說的不計免賠可能只針對某一個單獨險種,而不是全部險種。
隨著車險電話營銷的規範,以及《規定》的即將出臺,上述車主的遭遇有望得以改變甚至杜絕。不過,業內對此也產生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治理不規範的車險電話營銷,會不會影響到汽車銷售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稱,車險電話營銷的規範,以及近來的保險費率改革,會對車險市場起到淨化的作用,促進行業優勝劣汰,不會對新車銷售產生影響。
多位車主表示,買車險的目的是防範風險,有優質的售後服務很關鍵,能夠有一個專業的保險代理人出謀劃策,可以讓自己省心。如果一味追求最低價,就容易被不規範的車險電話營銷欺騙,到頭來還是給自己徒增煩惱。
整治不規範電話營銷
很多車主都清楚,其實並非電話車險有問題,而是從業機構或人員的一些不規範行為會給車主帶來困擾。據了解,目前陝西、江西等地的電信公司已經對騷擾電話實行免費「黑名單」攔截。
此次的《規定》徵求意見稿從幾個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其中擬規定,一是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用戶未明確同意的,視為拒絕。用戶同意後又明確表示拒絕接收的,應當停止。二是工信部將組織建立全國統一的「謝絕來電」平臺。三是簡訊息服務提供者、語音呼叫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投訴處理機制,公布有效、便捷的聯繫方式。四是規定了警告、罰款以及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並回收相應碼號資源等處罰措施。
「根據相關要求,我們會持續加大對騷擾電話和垃圾簡訊的治理力度,對不規範主叫行為嚴格執行關停等政策。」北京電信公司業務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規定》正式發布後,有關部門還會發布相關實施細則,進一步界定更明確的罰則,適時公布企業紅黑榜名單,並可考慮將違規企業行為納入我國信用體系,杜絕不規範車險電話營銷的騷擾。
「這樣一來,就能保證正規的車險電話營銷為車主提供規範的服務。」陳歆磊談到,就正規的車險電話營銷而言,因為沒有代理機構等中間環節,保險公司可以面向車主直接銷售車險產品,讓利車主。而且,車險電話營銷正在與網際網路結合,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數據表明,目前國內車險電話營銷的市場佔有率僅為5%。有研究機構預計,未來幾年隨著車險電話營銷服務不斷規範,市場佔有率有望升至10%~15%。「此外,網際網路車險方式也將為保險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陳歆磊認為。
工信部公布的統計顯示,僅今年第一季度,工信部的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就受理用戶有關騷擾電話的投訴高達100028件、用戶關於垃圾簡訊的投訴58268件。
「我國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大,每年新增2000多萬輛車,如果車險電話營銷不規範,勢必會給車主帶來困擾。所以,規範行業秩序,推動車險電話營銷的有序、健康發展,才能為機動車用戶帶來真正的安心和便利。」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