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我本是女嬌娥

2020-08-29 棉花聊八卦

假期中重溫了電影《霸王別姬》,感觸最深的還是程蝶衣對戲的執著,程蝶衣對戲是不痴魔不成活兒。


每次想起《霸王別姬》,都想到程蝶衣給他師兄化妝的片段,那個柔情脈脈的眼神,根本不需要多加描述,也能讓人感覺到他對師兄的依賴和情感。

因為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內心的性別就有了轉變,或許他本來就是一個柔軟之人,這才是他的歸宿。

但也正因為如此,程蝶衣才能把「虞姬」演得惟妙惟肖。對於程蝶衣的一生,他師兄的那句「不瘋魔不成活」就可以概括,他的人生也已經入了戲。


其實我很想問,如果當初那句「我本是男兒郎」沒有改,他是否還是會變成後來的程蝶衣?誰知道呢,人生沒有如果,真真假假,也就那樣走過了一輩子。

相關焦點

  • 《霸王別姬》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初到戲班,小豆子以為戲如人生,始終不肯練習《思凡》「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因不堪師傅的責打而逃走。在逃跑的時候看了一場名角兒的霸王別姬對京劇有了真正的認識和欣賞,決定回來跟著師傅繼續學習。因著開門放跑了小豆子和小癩子,師傅鞭打眾人,小癩子害怕在成為角兒的路上,少不了的挨打和辛苦,選擇了自殺。這也讓一眾人免了責罰。
  •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揭秘《霸王別姬》的幕後故事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從「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到「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程蝶衣一輩子都沒有走出來《霸王別姬》這部、蜚聲國外的影片,其藝術水準達到了華語影片史上的巔峰,為了這部電影,創作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今天我們就走進這部影片,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 霸王別姬:「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再見了,我的霸王!
    作為一個標準的九零後,老實說我對劉德華、張學友、古惑仔等人所代表的香港演藝圈的巔峰時代真的沒有什麼情結,可就是每次聽見張國榮的名字時會莫名的眼眶發酸,我將原因歸結為第一看完《霸王別姬》,躲在廁所號啕大哭的原因。
  • 《霸王別姬》經典臺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第一次看《霸王別姬》的時候是在2007年,那時候在石家莊學習編導。那時候老師讓看一些比較好的電影,像什麼《黃土地》《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霸王別姬》等等,也就那時候才剛剛注意到這樣令人深省的電影。在那之前看的電影基本就是動作片或者喜劇片。
  • 《霸王別姬》:真正掰彎小豆子的,並不是那一句「我本是女嬌娥」
    由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經典,在舊時京城裡,刻畫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哀與無奈,各個角色都極富特色。要說程蝶衣他們還是小豆子的時候,說他們是小人物沒有錯,但為什麼說成名後的段小樓與程蝶衣還是小人物呢?
  • 《霸王別姬》: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唱盡程蝶衣的辛酸淚
    霸王別姬》,但筆者認為,改變程蝶衣一生的起點是《思凡》。《思凡》中有一句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但程蝶衣一直唱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一轉折,讓程蝶衣從此以後把自己當成了女嬌娥。而後在江公公府上順利演出,並被其玷汙似乎都是必然結果。而後順利成角兒,更加順理成章。這就是程蝶衣的成名過程,被親母親斷六指,棄於戲班,在練戲和鞭打中長大,被歪曲性格,改變性取向,終成虞姬。
  • 《霸王別姬》,張國榮經典演繹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霸王別姬》是悲劇嗎?如果是一個極度討厭京劇,又討厭同性戀的人,在看了《霸王別姬》後他會覺得這是個悲劇嗎?但是大多數人都是會覺得《霸王別姬》是無可非議的經典悲劇。我認為悲劇是矛盾衝突可以達到完美和解狀態的否定,就是矛盾達不到雙方的和解。簡單的例子就是,老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再談一個美滿的戀愛,而孩子想邊談戀愛邊學習,這就有了衝突,最好的結局就是倆者達成共識在不妨礙學習的情況下談戀愛,達到學習和戀愛倆不誤。但是現實中這種情況往往是個悲劇。
  •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品《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
    02我本是男兒郎,誰使我成女嬌娥,時代變遷中的悲慘宿命。小豆子初次亮相,是女孩子的打扮。小蝶衣接受了女嬌娥,隨即而來的是被凌他是戲班子中唯一的旦角,身材纖瘦,陰柔嬌美。在劇中,蝶衣總將一句戲詞唱顛倒,《思凡》中「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蝶衣始終唱作「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為此他沒少受打,但他就是不改。在心理層面,在從小長大的過程中,蝶衣是抗拒女相的,因為對女人的認識是從妓院開始的,女人意味著被迫害、被欺凌。
  •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反串藝人「醉美香妃」郭天波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是『哥哥』張國榮在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的一句經典臺詞,也是哥哥在演繹實業上詮釋得最為特殊的一個角色
  • 霸王別姬:段小樓用一根菸斗,把程蝶衣從男兒郎變成了「女嬌娥」
    小豆子本能裡對自己男性身份的認同,總是將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唱反,招來師傅們的不少打罵。小豆子委屈:「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當小豆子在貴客太監張公公面前又唱錯時,一向對他包容體貼的小石頭,憤怒地把菸袋杵進他的嘴裡使勁攪拌來懲罰他,滿口血汙的小豆子含淚開了竅,他這一生的命數就在這聲拔尖嗓音裡,荒了腔走了板……有人認為這種含有「性」隱喻的行為,致使小豆子改變了自己的心理性別,才克服了口誤,清晰地唱完了整段唱詞
  • 男兒郎演女嬌娥真假難辨,程蝶衣為愛情和藝術獻身:《霸王別姬》
    小豆子本是男兒身,卻要在戲中扮唱旦角,有一段戲映射出他的無奈;在唱《思凡》時,劇中原話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小石頭一直不能入戲, 始終把自己當作男人,唱成了「我本是男兒郎
  • 《霸王別姬》他是真虞姬?原本就是男兒身,卻偏偏活成了女嬌娥
    很多時候,我們懼怕孤獨,為了不孤獨,我們不惜失去自我,成為了他人希望的模樣,而失去自我的結果,人生就像《霸王別姬》中的四面楚歌。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講述了京劇名角兒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故事,二人一起學戲、唱戲,成角兒,個人愛恨情仇的矛盾在時代變遷中不斷演化、升級。
  • 他們是男明星,卻演活了「女嬌娥」
    說起非戲曲科班男演員裡,反串「女嬌娥」最令人難忘的,應該就是張國榮了吧。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不瘋魔不成活。「他站起來跟我握手說: 『謝謝你給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這是一個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間。」
  •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霸王別姬》
    幾天前就決定了要在今天再重溫一遍《霸王別姬》,所以我在早上定了七點的鬧鐘,起床後隨意吃了點麵包就開始了我的《霸王別姬》之旅。《霸王別姬》被很多影評人譽為是華語電影的最高峰,相信每個人都在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你認真看過這部影片,就一定有你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如果你今天有空,建議再看一遍《霸王別姬》。
  • 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是我心目中最動人的虞姬,沒有之一!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句臺詞多次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出現,而且是理解程蝶衣性別衝突的一個重要線索。許多人可能簡單地據此線索將本片解讀為一個男性如何在其人生成長過程中性取向被扭曲,筆者並不贊同這一觀點。
  • 影評《翠絲》,她本是女嬌娥,卻困在男兒身
    惠英紅姜皓文主演《翠絲》,她本是女嬌娥,卻困在男兒身內容簡介:安宜(惠英紅飾演)與大雄(姜皓文飾演)是一對中年夫妻,兒子與開紋身店的女孩同居,女兒嫁給了花心不斷的律師且已懷孕,但安宜反對女兒離婚。某天大雄接到電話,得知童年夥伴阿正在英國去世,同性老公阿邦將攜阿正骨灰返港安葬。另一童年好友阿俊一同接待。
  • 中國最好的電影《霸王別姬》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句臺詞多次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出現,而且是理解程蝶衣性別衝突的一個重要線索。許多人可能簡單地據此線索將本片解讀為一個男性如何在其人生成長過程中性取向被扭曲,筆者並不贊同這一觀點。
  • 《霸王別姬》程蝶衣:是你逼我入戲,後來又是你怪我太入戲
    忽然他唱起《思凡》,「小尼姑年方28,正青春被削去了頭髮,我本是男兒郎。」程蝶急切地接上,「又不是女嬌娥。」可誰知段小樓,來了一句,「錯了又錯了。」段小樓這一提醒,程蝶衣恍惚了一下,是錯了。他呢喃: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因這句話他仿佛才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對呀,我本是男兒身。匆匆幾十載,他演遍了虞姬的悲歡離合,卻從未真實地做一回小豆子。
  • 《霸王別姬》|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高山,別告訴我你沒看過
    於是,他成為了眾多子弟中的一員,《霸王別姬》從此成了他解不開的謎。小豆子在戲班結識了一群調皮仗義的夥伴,也認識了小石頭(張豐毅飾)。戲班的生活是苦的,吃一顆糖葫蘆便是小豆子奢侈的願望。擅自逃跑的後果是可怕的,師傅曾逼死日夜陪伴在小豆子身邊的朋友。
  • 《霸王別姬》觀後感
    師父讓弟子們背詞,這是劇中第一次出現小豆子背錯詞「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此時,小豆子對於性別的概念很堅定,不願承認自己是「女嬌娥」,有著很強的自尊心。而後,小豆子與小賴子受不了戲班的辛苦偷逃出戲班,看到了臺上的角兒演出《霸王別姬》。這部戲讓小豆子的內心受到很深的觸動,有了想要成角兒的夢想,毅然決然的回到了戲班。當他看到師兄被打時,阻攔師父,甘願自己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