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人,都應該深深地被張國榮的演技所折服,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該片獲得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從中展現京劇藝術的精湛,中國文化積澱的深厚。劇中的程蝶衣,從戲劇的變化中到人性的變化,從時代的變遷到現實的回歸,展現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經典故事。
一、小豆子:人得自個成全自個兒
小豆子自小被母親帶在身邊,但因男孩大留不住,所以被母親賣到戲班。初到戲班,小豆子以為戲如人生,始終不肯練習《思凡》「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因不堪師傅的責打而逃走。在逃跑的時候看了一場名角兒的霸王別姬對京劇有了真正的認識和欣賞,決定回來跟著師傅繼續學習。
因著開門放跑了小豆子和小癩子,師傅鞭打眾人,小癩子害怕在成為角兒的路上,少不了的挨打和辛苦,選擇了自殺。這也讓一眾人免了責罰。
在經理來相看角時,小豆子還是不肯改口練唱,小石頭害怕師傅打死小豆子,用煙杆子捅他的嘴巴,因著這層原因小豆子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唱法。
這裡有個轉折點,一是因著小石頭對他的情義,猶如父權的維護而改變;二是,自己想明白了,「人,得自個成全自個兒。」這句話。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消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系黃滌,身穿直裰.....」。
小豆子唱戲被張公公叫去,這裡一把楚霸王的劍是好東西,既而後面發生的事,讓小豆子的心理再次扭曲變化,坐實了自己女嬌娥的身份。
這是時代的陋習,在權力的壓迫下別無選擇的無奈和人性的醜態。
我是女嬌娥,再不是男兒郎了。
二、「角兒」程蝶衣:您倒是真入了化境,連雌雄都不分了
霸王別姬講的是,楚漢王相爭的故事,楚霸王何許人也?那是天下無敵的蓋世英雄,橫掃千軍的勇將猛帥。困於垓下,中了漢軍的十面埋伏,讓劉邦給困死了,又聽得四面楚歌,懷疑楚軍盡已降漢。自知大勢已去,突圍前夕,在營帳中和虞姬飲酒作別,虞姬最後為霸王舞劍,爾後拔劍自刎。
從一而終,這是師傅的教誨,讓他們成為現在的名角兒,這也讓程蝶衣誤以為自己能和大師兄段小樓唱一輩子的戲,虞姬和楚霸王該是在一起的。這讓他在情感的世界處於戲裡和戲外無法分辨,段小樓對唱戲也有著著迷,但是分得清戲裡戲外。
「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真實地寫出了程蝶衣已經在戲裡出不來了。程蝶衣把虞姬演繹的出神入化,和大師兄的楚霸王相比,他是在用自己的所有唱戲,融入了戲劇裡,已經無法和戲劇分割了。
段小樓因在張公公處看中一把寶劍說過,「有了這傢伙,滅了劉備,我當上皇帝,你就是正宮娘娘了。」在段小樓和菊仙的成親之日,程蝶衣從袁世卿處得到這把劍,這劍卻是來得不易。亦如,袁世卿誇讚他的「自古寶劍酬知己,你可願做我的紅塵知己?」
但段小樓卻忘了,「直言又不上臺,拿它作甚?」這裡,看出程蝶衣認為是菊仙破壞了他和師兄的感情,對於菊仙是仇恨的,始終不
段小樓被日本人捉去,他又是義無反顧地去解救,卻得到段小樓的唾棄和賣國求榮的名聲。
袁世卿於程蝶衣是真的熱愛京劇,對藝術純粹的推崇,在內戰時為程蝶衣佐證唱的不是淫詞豔曲,而是國粹。
三、「虞姬」程蝶衣: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抗戰勝利後,程蝶衣因抽大煙傷了嗓子,而唱不上調子,以為臺上的解放軍後氣憤。但大家卻唱起了紅色歌曲,這也體現出時代變了。京劇不再那麼重要,真正懂京劇的人或許也不再了。
京劇講究的是意境,唱念做打,這些情境就是京劇的重要之處。新社會的帶來,也表示著很多的推翻。
程蝶衣被小四頂替了虞姬,這無疑是對程蝶衣致命的打擊。把京劇作為生命的他,徹底意識到京劇在時代變化中已可有可無了,一把火燒光了所有的戲服,訣別了舞臺。段小樓在紅衛兵的審訊下說的是,一切都假的,都是唱戲的。
程蝶衣說:「連你這楚霸王都跪下來求饒了,那這京戲它能不亡嗎?」
「你們都騙我,我也揭發,揭發這斷壁殘垣,揭發這奼紫嫣紅。」
在「四人幫」時對程蝶衣所有的控訴和坦白,徹底的讓程蝶衣覺醒對所有的背叛和指責。
段小樓是假霸王,程蝶衣是真虞姬。
只有他一人做到了,「從一而終」,對人、對戲無一例外。
四、「文革平反」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文革平反後,兩個人在十一年後再次在戲劇舞臺相聚,這一次的兩個人還是只有程蝶衣清楚的記得,兩人分別和在一起唱戲的日子。再一次地唱一出《霸王別姬》。
段小樓唱起《思凡》的臺詞,這一次程蝶衣唱的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可是,段小樓卻說唱錯了,他始終未成真正的理解過程蝶衣。
人縱有萬般能耐,終也敵不過天命。虞姬的下場是什麼?終有一死。
程蝶衣選擇了一樣的結局,用了楚霸王的寶劍自刎。這一場真如他的戲一樣,真真的是「姬別霸王」。
從自我認知的錯位到恢復了自我的認識,程蝶衣在時代的變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真實地體會到一個人對於藝術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