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2020-12-24 飛瓊抒情

看過《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人,都應該深深地被張國榮的演技所折服,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該片獲得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從中展現京劇藝術的精湛,中國文化積澱的深厚。劇中的程蝶衣,從戲劇的變化中到人性的變化,從時代的變遷到現實的回歸,展現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經典故事。

一、小豆子:人得自個成全自個兒

小豆子自小被母親帶在身邊,但因男孩大留不住,所以被母親賣到戲班。初到戲班,小豆子以為戲如人生,始終不肯練習《思凡》「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因不堪師傅的責打而逃走。在逃跑的時候看了一場名角兒的霸王別姬對京劇有了真正的認識和欣賞,決定回來跟著師傅繼續學習。

因著開門放跑了小豆子和小癩子,師傅鞭打眾人,小癩子害怕在成為角兒的路上,少不了的挨打和辛苦,選擇了自殺。這也讓一眾人免了責罰。

在經理來相看角時,小豆子還是不肯改口練唱,小石頭害怕師傅打死小豆子,用煙杆子捅他的嘴巴,因著這層原因小豆子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唱法。

這裡有個轉折點,一是因著小石頭對他的情義,猶如父權的維護而改變;二是,自己想明白了,「人,得自個成全自個兒。」這句話。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消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系黃滌,身穿直裰.....」。

小豆子唱戲被張公公叫去,這裡一把楚霸王的劍是好東西,既而後面發生的事,讓小豆子的心理再次扭曲變化,坐實了自己女嬌娥的身份。

這是時代的陋習,在權力的壓迫下別無選擇的無奈和人性的醜態。

我是女嬌娥,再不是男兒郎了。

二、「角兒」程蝶衣:您倒是真入了化境,連雌雄都不分了

霸王別姬講的是,楚漢王相爭的故事,楚霸王何許人也?那是天下無敵的蓋世英雄,橫掃千軍的勇將猛帥。困於垓下,中了漢軍的十面埋伏,讓劉邦給困死了,又聽得四面楚歌,懷疑楚軍盡已降漢。自知大勢已去,突圍前夕,在營帳中和虞姬飲酒作別,虞姬最後為霸王舞劍,爾後拔劍自刎。

收徒

從一而終,這是師傅的教誨,讓他們成為現在的名角兒,這也讓程蝶衣誤以為自己能和大師兄段小樓唱一輩子的戲,虞姬和楚霸王該是在一起的。這讓他在情感的世界處於戲裡和戲外無法分辨,段小樓對唱戲也有著著迷,但是分得清戲裡戲外。

「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真實地寫出了程蝶衣已經在戲裡出不來了。程蝶衣把虞姬演繹的出神入化,和大師兄的楚霸王相比,他是在用自己的所有唱戲,融入了戲劇裡,已經無法和戲劇分割了。

段小樓因在張公公處看中一把寶劍說過,「有了這傢伙,滅了劉備,我當上皇帝,你就是正宮娘娘了。」在段小樓和菊仙的成親之日,程蝶衣從袁世卿處得到這把劍,這劍卻是來得不易。亦如,袁世卿誇讚他的「自古寶劍酬知己,你可願做我的紅塵知己?」

但段小樓卻忘了,「直言又不上臺,拿它作甚?」這裡,看出程蝶衣認為是菊仙破壞了他和師兄的感情,對於菊仙是仇恨的,始終不

段小樓被日本人捉去,他又是義無反顧地去解救,卻得到段小樓的唾棄和賣國求榮的名聲。

袁世卿於程蝶衣是真的熱愛京劇,對藝術純粹的推崇,在內戰時為程蝶衣佐證唱的不是淫詞豔曲,而是國粹。

三、「虞姬」程蝶衣: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抗戰勝利後,程蝶衣因抽大煙傷了嗓子,而唱不上調子,以為臺上的解放軍後氣憤。但大家卻唱起了紅色歌曲,這也體現出時代變了。京劇不再那麼重要,真正懂京劇的人或許也不再了。

京劇講究的是意境,唱念做打,這些情境就是京劇的重要之處。新社會的帶來,也表示著很多的推翻。

程蝶衣被小四頂替了虞姬,這無疑是對程蝶衣致命的打擊。把京劇作為生命的他,徹底意識到京劇在時代變化中已可有可無了,一把火燒光了所有的戲服,訣別了舞臺。段小樓在紅衛兵的審訊下說的是,一切都假的,都是唱戲的。

程蝶衣說:「連你這楚霸王都跪下來求饒了,那這京戲它能不亡嗎?」

「你們都騙我,我也揭發,揭發這斷壁殘垣,揭發這奼紫嫣紅。」

在「四人幫」時對程蝶衣所有的控訴和坦白,徹底的讓程蝶衣覺醒對所有的背叛和指責。

段小樓是假霸王,程蝶衣是真虞姬。

只有他一人做到了,「從一而終」,對人、對戲無一例外。

四、「文革平反」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文革平反後,兩個人在十一年後再次在戲劇舞臺相聚,這一次的兩個人還是只有程蝶衣清楚的記得,兩人分別和在一起唱戲的日子。再一次地唱一出《霸王別姬》。

段小樓唱起《思凡》的臺詞,這一次程蝶衣唱的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可是,段小樓卻說唱錯了,他始終未成真正的理解過程蝶衣。

人縱有萬般能耐,終也敵不過天命。虞姬的下場是什麼?終有一死。

程蝶衣選擇了一樣的結局,用了楚霸王的寶劍自刎。這一場真如他的戲一樣,真真的是「姬別霸王」。

從自我認知的錯位到恢復了自我的認識,程蝶衣在時代的變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真實地體會到一個人對於藝術的痴迷。

相關焦點

  • 《霸王別姬》: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唱盡程蝶衣的辛酸淚
    《思凡》中有一句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但程蝶衣一直唱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一轉折,讓程蝶衣從此以後把自己當成了女嬌娥。而後在江公公府上順利演出,並被其玷汙似乎都是必然結果。而後順利成角兒,更加順理成章。這就是程蝶衣的成名過程,被親母親斷六指,棄於戲班,在練戲和鞭打中長大,被歪曲性格,改變性取向,終成虞姬。
  • 霸王別姬:「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再見了,我的霸王!
    他剛到戲院的時候被一群野小子嘲笑,他二話沒說燒了衣服、他總是固執的長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娘,這都是男性意識的覺醒,但是這份覺醒似乎並沒有持續多久,或者說存在感並不強,畢竟電影一開始就奠定了程蝶衣就是虞姬的基調。一開始小豆子因為是六指兒被班主拒絕,說這是祖師爺不賞飯吃。為了吃口飯,更為了成全自個,小豆子的第六根指頭被剁了,乾淨利落。雖說只是一根指頭,但依舊觸目驚心。
  •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揭秘《霸王別姬》的幕後故事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從「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到「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程蝶衣一輩子都沒有走出來《霸王別姬》這部、蜚聲國外的影片,其藝術水準達到了華語影片史上的巔峰,為了這部電影,創作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今天我們就走進這部影片,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 《霸王別姬》,張國榮經典演繹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霸王別姬》是悲劇嗎?如果是一個極度討厭京劇,又討厭同性戀的人,在看了《霸王別姬》後他會覺得這是個悲劇嗎?但是大多數人都是會覺得《霸王別姬》是無可非議的經典悲劇。請在《霸王別姬》最後,程蝶衣自殺而亡,這是其對現實世界的反抗,入戲太深的程蝶衣,渴求的只是他和段小樓二人不離不棄,可以一直唱京劇唱下去。
  •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張國榮最漂亮的一次演出!
    相信不少喜歡《霸王別姬》的朋友,都對電影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感到印象深刻,除了比女人還美的妝容,還有那句貫穿整部電影的臺詞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正如電影中所展現的那般:在崑曲的世界裡,「跨性別」 是再正常不過的概念。
  •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品《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
    當我們在看戲時,又何嘗不是在戲中。當人生經歷種種磨難,從一而終成為最美的堅持。虞姬如此,程蝶衣如此,張國榮也是如此。《霸王別姬》是張國榮的巔峰之作,更是他最滿意的一部影片。哥哥與程蝶衣的緣分從文華酒店開始,在那裡他從陳凱歌的講述中,第一次聽到程蝶衣,只那一次,哥哥就知道他就是程蝶衣,程蝶衣就是他。
  • 《霸王別姬》經典臺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第一次看《霸王別姬》的時候是在2007年,那時候在石家莊學習編導。那時候老師讓看一些比較好的電影,像什麼《黃土地》《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霸王別姬》等等,也就那時候才剛剛注意到這樣令人深省的電影。在那之前看的電影基本就是動作片或者喜劇片。
  • 《霸王別姬》我本是女嬌娥
    假期中重溫了電影《霸王別姬》,感觸最深的還是程蝶衣對戲的執著,程蝶衣對戲是不痴魔不成活兒。每次想起《霸王別姬》,都想到程蝶衣給他師兄化妝的片段,那個柔情脈脈的眼神,根本不需要多加描述,也能讓人感覺到他對師兄的依賴和情感。
  • 男兒郎演女嬌娥真假難辨,程蝶衣為愛情和藝術獻身:《霸王別姬》
    小豆子本是男兒身,卻要在戲中扮唱旦角,有一段戲映射出他的無奈;在唱《思凡》時,劇中原話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小石頭一直不能入戲, 始終把自己當作男人,唱成了「我本是男兒郎
  • 《霸王別姬》:真正掰彎小豆子的,並不是那一句「我本是女嬌娥」
    由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經典,在舊時京城裡,刻畫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哀與無奈,各個角色都極富特色。要說程蝶衣他們還是小豆子的時候,說他們是小人物沒有錯,但為什麼說成名後的段小樓與程蝶衣還是小人物呢?
  • 霸王別姬:段小樓用一根菸斗,把程蝶衣從男兒郎變成了「女嬌娥」
    小豆子本能裡對自己男性身份的認同,總是將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唱反,招來師傅們的不少打罵。小豆子委屈:「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當小豆子在貴客太監張公公面前又唱錯時,一向對他包容體貼的小石頭,憤怒地把菸袋杵進他的嘴裡使勁攪拌來懲罰他,滿口血汙的小豆子含淚開了竅,他這一生的命數就在這聲拔尖嗓音裡,荒了腔走了板……有人認為這種含有「性」隱喻的行為,致使小豆子改變了自己的心理性別,才克服了口誤,清晰地唱完了整段唱詞
  •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反串藝人「醉美香妃」郭天波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是『哥哥』張國榮在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的一句經典臺詞,也是哥哥在演繹實業上詮釋得最為特殊的一個角色
  • 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是我心目中最動人的虞姬,沒有之一!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句臺詞多次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出現,而且是理解程蝶衣性別衝突的一個重要線索。許多人可能簡單地據此線索將本片解讀為一個男性如何在其人生成長過程中性取向被扭曲,筆者並不贊同這一觀點。
  • 十分鐘帶你看懂《霸王別姬》,程蝶衣的悽美人生
    電影通過大時代社會背景變換,講述了京劇名伶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糾葛的一生,全劇貫徹電影名字霸王別姬。程蝶衣與段小樓可不就是現實中的一版霸王別姬?電影可謂完美演繹了一出什麼叫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小尼姑年方二八,正值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幼年時的小豆子唱一曲思凡總愛唱錯,為此被師傅罰了許多次也改不了口。
  • 《霸王別姬》影評——淺析程蝶衣人物形象的影視藝術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霸王別姬》影評——淺析程蝶衣人物形象的影視藝術。《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主題是迷戀與背叛,影片中使用大量篇幅刻畫了陳蝶衣這一人物性格,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對美的追求與夢的破滅,有致力追求卻不得的失落。(一)扭曲性格的塑造小豆子出生在妓院,連自己的父親是誰都不知道,從小在妓院裡長期接觸女性導致小豆子對自己的身份認知是迷茫的、否定的。
  • 《霸王別姬》他是真虞姬?原本就是男兒身,卻偏偏活成了女嬌娥
    很多時候,我們懼怕孤獨,為了不孤獨,我們不惜失去自我,成為了他人希望的模樣,而失去自我的結果,人生就像《霸王別姬》中的四面楚歌。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講述了京劇名角兒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故事,二人一起學戲、唱戲,成角兒,個人愛恨情仇的矛盾在時代變遷中不斷演化、升級。
  • 《霸王別姬》:痴情的程蝶衣,最終也沒被社會磨平稜角
    這名孩子便是小豆子也是後來的程蝶衣,初進戲班,被每個人欺負,只有小石頭(段小樓)護著他,十分照顧他。倔強的小豆子,即使知道自己說錯臺詞,也不願意說:我本是女嬌娥。一直說:我本是男兒郎,一次次的被師傅打罵。最終也是被抹平了稜角改口為:我本是女嬌娥。
  • 《霸王別姬》程蝶衣:是你逼我入戲,後來又是你怪我太入戲
    程蝶衣和段小樓,在臺上排練京戲。段小樓數次停頓,他已經記不住臺詞。忽然他唱起《思凡》,「小尼姑年方28,正青春被削去了頭髮,我本是男兒郎。」程蝶急切地接上,「又不是女嬌娥。」可誰知段小樓,來了一句,「錯了又錯了。」段小樓這一提醒,程蝶衣恍惚了一下,是錯了。他呢喃: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因這句話他仿佛才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對呀,我本是男兒身。
  • 程蝶衣:《霸王別姬》,一個假霸王,一個是真虞姬
    千古傳誦的霸王別姬已是絕唱。電影《霸王別姬》戲中有戲,除了霸王和虞姬,還有程蝶衣,還有段小樓,還有張國榮。他們是傳奇中的傳奇。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一個是霸王,一個是虞姬。《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是旦角虞姬,而霸王是段小樓。
  • 《霸王別姬》:程蝶衣---成也虞姬,敗也虞姬
    看完這部影片,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覺:程蝶衣,成也虞姬,敗也虞姬。 1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這主句出自於京劇《思凡》,小豆子(小時程蝶衣的名字)在這齣戲裡扮演的是旦角(女性角色),可是他那時對這個角色並不認可,所以總是念錯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