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溫柔:每代年輕人都是需要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位置的比利·林恩

2021-02-07 識裝

文/李小丟


我不是英雄,我也不指望人們能理解我,理解戰爭,我只是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選擇,並為我感到驕傲。

                                                                                                                 ——比利·林恩

看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下簡稱為《比利·林恩》)走出影廳的那一剎那,我長舒了一口氣,不管外界評論如何,李安還是那個李安,那個溫柔的、永遠懂得人性中最矛盾部分的李安。

我不是個技術控,120幀這些術語對於我的觀影體驗沒有什麼影響,演員的表情和面部肌肉纖毫必現地呈現在大銀幕上並未讓我感到不適,反而讓我感覺到他們就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那種打破了次元空間的真實感讓我更好地融入了這部電影,甚至我沒有抱著在看一部電影的局外人心態在觀影,我覺得,這仿佛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

技術只是導演講故事的手段之一,李安的電影重要的永遠不是技術,而是他用潤物細無聲的手法講述的那個讓你心靈為之震顫的故事。

《比利·林恩》的故事梗概簡單地用一分鐘就能說完,技術兵比利·林恩因為在一次行動中的出色表現成為了全美聞名的英雄,他和戰友在感恩節前夕被邀請從伊拉克回到美國,擔任超級碗比賽的特邀嘉賓並在中場表演時搭檔碧昂斯一起演出。參加這個活動的幾個小時之間,比利·林恩的思緒一直在過去/現在之中切換,如人間地獄般的戰場/形形色色的美國人民對待他的態度/人們對戰爭的不同理解/親情、愛情、友情給他帶來的改變在穿插閃回。

《比利·林恩》並不是很多人說的那樣是反戰電影,李安從來不在自己的電影裡做價值觀的評判,他從不表現自己的立場,這樣才讓電影本身有了餘味悠長的回味空間,也有了無限的可能性。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達到「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境界。

李安說:「大家對戰爭有各自的理解,電影也一樣。」


帶著各自預設立場的觀影人在這部電影中似乎都能找到支撐自己論點的論據,但這並不是《比利·林恩》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在「每代年輕人都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到這個世界上屬於自己的位置」的明線之中,電影還埋著一條暗線,就是:每個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對於自己不理解的人和事,我們往往自以為是,且缺乏基本的尊重。

整部電影都籠罩在這種強大的荒謬感之中,正如比利·林恩所說:「那是我生命中最慘的一天,可是現在人們卻為了這個表揚我,還讓我一次又一次地去回憶那天所發生的一切。」除了自己的戰友,比利遇到的每個人都不理解戰爭和軍人,但是他們卻能憑著自己的臆想滔滔不絕,比他們都要健談的多。真是嘲諷啊,比利想到,正是這些對戰爭一無所知的人決定要開戰,然後把他們送到了戰場之上。

比利的姐姐出於愧疚想盡各種辦法想阻止他回到戰場上,她表現得像個激進的反戰分子,然而事實是她覺得比利是為了替她報仇才進了軍隊,「所以如果你死了,我就立馬自殺」;比利以為那個和他一見鍾情的拉拉隊女孩和他心有靈犀,但是當他們吻別時他開玩笑地說:「我剛剛差點就想帶著你跑掉。」結果女孩一臉驚詫地說:「啊?你不得回到伊拉克作戰嗎?你可是英雄啊!」



在姐姐心裡他還是需要保護的小男孩,在女孩心裡他是無所畏懼的戰鬥英雄,她們都在用自己的立場去想像他,去幫他做決定,她們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是她們卻從來沒有想要問問這個大男孩心裡在想什麼,他想要做怎樣的決定?如果他選擇回或者不回戰場,她們又是否能理解他的選擇,並給他足夠的尊重呢?

真的太難了。

李安的電影主題一直是選擇。選擇之重要,選擇之痛苦,選擇之無奈,人生就是這樣別無選擇地需要面對諸多選擇的歷程啊。

《喜宴》中的高偉同是否會選擇順從父母,舉辦喜宴?

《臥虎藏龍》中的章子怡是會選擇繼續當衣食無憂的格格,還是會選擇從心而活?

《色戒》中的王佳芝是選擇為國為民的大義,還是選擇耽於情愛放走易先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你選擇相信派講述的哪個故事?

《比利·林恩》中的「英雄」比利·林恩是否會選擇回到伊拉克?

我們太容易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或者社會主流價值觀去評價別人的選擇是對是錯了,似乎除了對錯,這些選擇就毫無意義一樣。畢竟,做選擇的不是自己,承擔後果的也不是自己。動動嘴皮子很容易,達到了解卻太難。

最後比利對姐姐告別:「我不是英雄,我也不指望人們能理解我,理解戰爭,我只是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選擇,並為我感到驕傲。我只是想讓你為我感到驕傲,如此而已,就算這場戰爭是荒謬的,但是作為軍人的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李安的電影,往往具有一種力量,促使人們去反思自己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勢,挑戰自己業已成型的價值觀。

當比利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我突然對以前許多不能理解的人群多了幾分理解。

比如知青,因為基於「讓廣大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決定是錯的」這種認知作為基礎。所以我一直特別反感梁曉聲提出的「青春無悔」的口號,反感一切美化知青經歷的文藝作品,對我父母回憶知青歲月的舉動也是多有嘲諷。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殘忍,否定一件事的出發點是錯的已經足夠了,如果你再同時否定為這件錯事付出了自己青春甚至生命的人,那無疑是幫助這個殘忍的世界再對他們狠狠地踩上一腳。

因為他們並沒有選擇,不是嗎?

當年的知青生活條件艱苦、物質精神食糧一概匱乏、遠離故土、回城機會渺茫,但是事後回想起來,在那個別無選擇的年代裡,去當一名積極表現、努力上進的知青,爭取為數不多的上學、參軍、招工的機會,已經是當時的年輕人們能做的最好的選擇了。在那個沒有他們存在位置的殘酷世界裡,他們可以在偏遠地區遇到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互相理解、抱團取暖,結下一段難忘的友誼,更是那段晦暗的日子中少有的一抹亮色。

當他們好不容易在農村紮下根來準備一輩子當農民的時候,人們突然告訴他們,你們是歷史錯誤的犧牲品,你們之前做的事情都沒有意義,現在可以回來了。當他們回到陌生的城市,看著穿著喇叭褲和蛤蟆鏡的新一代年輕人,重新拿起荒廢已久的課本的時候,面對快速襲來的改革開放大潮的時候。他們再一次發現,他們在這個世界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位置,甚至是意義。

他們怎麼能不懷念那個不被現在的年輕人所理解的熱血歲月?

比利·林恩的選擇也是如此。

電影原著小說《漫長的中場休息》裡有這樣一句話是電影中沒有的,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比利·林恩最終選擇了重回戰場。"我們管伊拉克叫反常的正常,因為在那裡,最奇怪的事情反而是家常便飯。但以我們目前對好萊塢的了解來看,那地方可能比伊拉克更反常。"



電影中說:「人們的忘性大,在好萊塢,過了兩周就像過了兩年。

他們回國的假期僅僅兩周,比利·林恩就感受到他們的熱度在極速滑落,經紀人從打包票他們的故事賣出去每人能賺十萬美元,到最後打發叫花子般的說他們每人能得到5500美元。

電影中為犧牲的蘑菇舉行的葬禮莊嚴肅穆,然而原著中寫的卻是:

一小群人站在教堂門外,高舉「上帝痛恨你們!」「美國大兵下地獄」之類的標語,高呼墮胎、殺嬰和上帝詛咒美國之類的口號。

瘋了,艾伯特說。噁心,太離譜了。

「嘿,艾伯特。」克拉克喊道:「一定要把這一幕拍進電影裡。」

艾伯特搖搖頭,「沒人會相信。」

果然,這一幕沒有出現在電影裡。



人們把比利他們稱為英雄,對待他們卻像對待小丑。電影中中場表演一段已經有所表現,書中描寫的更具體:他們被威逼、利誘或是哄騙著做一些極其丟臉和愚蠢的事,在奧馬哈,他們拍攝了一段B班在動物園新建棲息地裡與猴子僵硬地「互動」的鏡頭;在菲尼克斯,他們被帶到一個滑板公園,芒果在晚間新聞裡摔了個屁股開花……



他們在戰場上如魚得水,回到美國卻無所適從。

比利選擇回到戰場上並非他喜歡戰爭,是個好戰分子,也不是因為他開始認定對伊戰爭是正確的。僅僅是因為,那是個有人需要他,理解他的地方,他在那裡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打仗確實糟透了,但是他實在看不出這種無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麼好,在這裡,他只是個有時衝動有時靦腆的「小處男」,僅此而已。

姐姐最後溫柔地對比利說:「我一直都以你為傲。」

這就是李安的溫柔,比利·林恩的故事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故事,也是一代又一代像比利·林恩一樣需要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位置的年輕人的故事。無數年輕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化為炮灰,他們的選擇,往往是別無選擇地被時代洪流所裹挾,時過境遷,他們的選擇有的被嘲笑,例如知青,有的被漸漸遺忘,例如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士們。

只有李安,溫柔地對他們的選擇報以尊重和理解,這也是比利選擇回去的最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在那裡,才能生活得有尊嚴。


我的新書《你須尋得所愛》正在各大電商網站火熱銷售中,戳文末的閱讀原文可以直達亞馬遜的銷售連結哦:)


相關焦點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映 李安:我需要感覺活著的意義
    對安定感的追求,是我一直想表達的劉陽:從《喜宴》到《臥虎藏龍》,再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您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挑戰新的題材,這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我根據一本小說改編的。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被它著重描繪的兩個場景吸引,一是美式足球比賽的中場秀,另一個是真正的戰事。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變與不變
    戴上那副特供的價值800塊的3D眼鏡,我眼前的像素點消失了,霧霾也消失了,那個象徵電影「通過審核」的龍標從未如此清晰過,好像剛剛拋過光。如果僅僅追求清晰,那這就不是李安的新電影了。片中,飾演男主角比利·林恩的喬·阿爾文有一雙脆弱又透徹的藍眼睛,這雙眼睛透過120幀的大銀幕,一下下扎進了觀眾的心裡。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映全城熱議
    厲害了word上海影城  作為國內唯一兩家能夠觀看到4K/3D/120幀最高放映格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影院,李安的新片讓上海上影城接連刷新了國內影院單廳票房的各項記錄。  4K/3D/120幀格式的電影讓銀幕上的畫面前顯出所未有的清晰、明亮、真實。觀眾看到的要比普通影廳觀看時的畫面清晰度高出整整4倍。從演員面部最細微的表情,到角色頭上的根根髮絲都在觀眾眼前呈現得一清二楚,一切細節都在4K/3D/120幀格式面前無所遁形。看過最高格式的影迷表示:「連餐桌旁飛過的蒼蠅都能看見」 豆瓣網友影志說到「每個人的臉都清晰如潮紅,纖毫畢現,太挑戰演員的皮膚。
  • 《比利·林恩》:技術再屌 故事內核還很李安
    但在做《少年派》時,李安發現3D版裡的運動鏡頭與動作場面經常出現畫面模糊、卡頓、閃爍,而這與傳統電影每秒24幀的拍攝、放映有關。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李安開始研究高幀率,才有了現在的「全套」技術和《比利·林恩》。
  • 李安的獻身,用「幀」說話!每一個十年,他都沒有白費!
    如果用幾句話來解釋其中的技術革新的話,便是大多數的電影都是以每秒24幀的速度拍攝,而李安這次使用的是破紀錄的每秒120幀。該片所採用的拍攝格式大大超越時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20幀/4K/3D級別,這尚屬史上首次。成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大賣點。從業內普遍消息來看,這個新技術的嘗試,有望一如之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對3D電影以及哲學呈現的奇妙結合,幫助李安在競爭最佳導演獎項上佔據一定優勢。
  • 從影30+,李安如何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為人處事,李安始終顯得溫和謙遜卻又鏗鏘有力。他遊走於多元文化的同時也始終堅守著自己,在偌大的話語體系中巧妙地找尋著只屬於自己的位置。 毫無疑問,他是成功的。雖然新一代導演正在不斷湧現,但迄今為止,我們依然無法在華語電影界找到可以替代李安的人。 但是,為什麼是李安?
  • 比利·林恩,李安的中場戰事
    說白了,形式和技術都是手段,都僅僅是在為電影的內核服務。回歸到電影本身來看,導演用細膩的畫面和鏡頭,刻畫出了細膩的的人物內心活動。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很生動豐滿,有的角色可能只出場了幾分鐘,但是導演卻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展現出了每個人性格不同、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做著不同的工作、累積不同的人生經驗、持有不同的立場、追求不同的目標。
  • 是李安錯了,還是這個世界錯了?
    國企華夏電影牽頭研發了Cinity系統,全國18座城市的30塊銀幕都可以看到120幀/秒的《雙子殺手》;到今年年底,數目將漲到100塊。在這幾天的一次放映活動上,有影迷問李安以後還會繼續拍120幀嗎?李安笑答:「會,只要還有人投資的話。」一位如此功成名就的導演,還需要顧慮投資嗎?
  • 李安為什麼要用120幀來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李安:拍軍人面對中場秀,他眼光裡看到什麼東西、在腦子裡面思索什麼,這個東西拍電影不太容易上手,而且這個思索不是一個19歲男孩,沒有那麼單純,而是一個中年知識分子銳利的觀察,這個東西在影像上看不到,所以我想用一個新的題材,包括對電影的探索、還有媒體本身的這種質感,所以我就拍了。
  • 備受期待的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終成為了一場華麗無比的啞火演出CBNweekly推薦
    當李安在上周五的紐約電影節上帶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的全球首映時,這位電影界的老兵顯得非常緊張。他敦促道:「請給這部電影一個機會,大家要有開放的心態。」面對如此真摯的李安導演,我也不經為他感到緊張了起來。
  • 轟動娛樂圈|群星閃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海首映紅毯 年輕演員爭相向李安導演自薦
    李安現身《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海首映紅毯李安導演歷來喜愛在作品中使用新人演員,不論是《色·戒》中的湯唯,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蘇拉·沙瑪,都在李安導演的指導下顯貢獻了超乎尋常的表演。此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李安導演再次啟用新人演員喬·阿爾文出演主角,雖然喬·阿爾文還是一名在讀的學生,但經過李安導演的調教卻在大銀幕上大放異彩。
  • 《雙子殺手》4天票房僅1.5億,李安錯了,還是我們錯了?
    這看起來不是一個「李安」式的故事。人們對李安總是有著很高的期待,那種期待在於李安每拍攝一部作品,就能用嫻熟的春秋筆法,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刻的解構,宗教、信仰、生死、父與子,這些主題曾一一出現在李安的作品中。即便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也將反戰的主題表達的不錯。與這些過往相比,《雙子殺手》當然顯得平庸。這種將戲劇放在相對不重要位置的做法更難以讓人接受。
  • 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到《雙子殺手》,李安能否推動電影行業的技術革命?
    10月12日,李安的新片《雙子殺手》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金逸影城1號CINITY影廳舉行了國內首場點映,並將於10月18日正式上線全國各大影院。 從《喜宴》《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打造了不少在國際上都備受讚譽的影片。時隔三年,李安這次攜《雙子殺手》再度歸來,首次嘗試科幻動作題材,再次挑戰電影技術革新。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令人尊敬的李安導演,這次對你電影的感受是:超一流導演拍攝了一部二流影片!
    「《比利·林恩》最終會讓人產生疲倦的觀影體驗,不過不是因為它的情緒上的內容,而是因為它缺少某種內聚性,同時也因為它最終坍塌為粗俗以及不相稱的多愁善感。這部電影最後留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幸與焦慮的高清鏡頭的交叉剪輯——要不就是配角模糊,要不就是背景模糊。它看上去不像生活本身,倒更像是有近視。」
  • 李安的每一次新片,都能讓全世界充滿期待
    李安太了不起了。 幾乎每部電影都讓世界翹首以盼。 今年,全球影迷(當然包括Sir)又在渴望他的新片——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 艾瑪·湯普森飾演溫柔穩重的大姐。
  • 榜單探討真實和虛幻的關係:李安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原著小說
    李安選擇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片子的緣起,是他讀到了本·方登的同名小說(中譯名《漫長的中場休息》)。李安說,小說還沒有讀完,他就已經決定要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比利還是處男,饑渴,需要女朋友。兩天後他們就要回伊拉克,他想接下來還有十一個月,要怎麼熬過去?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引領未來電影
    李安的每一部電影都會引起「李安熱」,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與四年前不同的是,今年的11月強片雲集,被稱作「史上最熱11月」,下周我們就可以和李安導演一道,親眼見證這部「未來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技術上的革新使其成為最大的關注點,影片使用了最新拍攝格式,但對於最會講故事、最會拍人心的李安導演來講,內容和觀看方式同樣重要,技術永遠是為劇情服務的手段。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都120幀了,手遊呢?
    曾執導《臥虎藏龍》的華人導演「李安」是當之無愧的華語影壇大師,最近他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正式上映,這部講述伊拉克戰爭退役美國士兵故事的電影在全球引起了熱議
  • 通過李安解讀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十一月已經過去,寒冷的十二月也悄然而至,半個多月前和朋友一起看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現在仍記憶猶新。
  • 殉道者李安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開創性的,但毫無意外,世界並沒有擁抱它的使命——120幀的推廣。24幀統治了近百年,無可撼動。後者以每秒24格畫面進入人眼,這種金科玉律般的技術規範,構建了電影的既有美學,無論是觀念還是生理感受,我們唯24幀至上,似乎這是電影藝術唯一的模樣。《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探索似乎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