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作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為我們訴說了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部以歌德的親身經歷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內就創作出來的書信體小說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它曾經深深震撼了與歌德同時代的年輕人的心靈,他們不但模仿作品主人公「維特」的言談舉止以及衣著服飾,甚至於同樣因失戀而步「維特」的後塵,輕易就結束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為此,歌德不得不在本書再版時的扉頁上題詩說: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子誰個不善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為什麼從此中有慘痛飛迸?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請從非難之前救起他的聲名,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耳語,做個堂堂的男子漢,不要步我後塵。
據說,當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皇帝也曾對此書青眼有加,即便是烽火連天的徵戰也不忘將其帶在身邊,以便隨時閱讀。1808年,拿破崙率大軍攻破魏瑪公國之後,親下諭旨召見了歌德,並跟歌德大談特談他本人對《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意見。無形之中,這本小書的地位又被抬高了許多。
主要內容
初春之際,剛剛經歷了一場愛情波折的少年維特離開家鄉,到一處僻靜的地方隱居。他寫信給朋友威廉,描繪當地風光,在那兒他逐漸忘卻了早先鬱悶不樂的生活。維特生長於富裕階級的家庭,靠著父親的遺產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一次鄉村舞會上,他邂逅了住在城鎮郊外、一位代替母職照顧八位弟妹的法官的女兒夏綠蒂。夏綠蒂長得非常漂亮迷人,雖然她已經訂婚了,可維特卻對她一見鍾情,不能自持。他絲毫不理會別人的告誡,對她充滿了愛意,想盡辦法吸引她的注意力。
然而就在夏綠蒂的未婚夫亞伯特旅行回來之後,維特立即感受到生活蒙上一層陰影;隨著寒秋來臨,維特的精神亦陷入萎靡狀態。威廉寫信勸他放棄這種無望的愛情,最後他不得不下決心離開瓦爾海姆,離開夏綠蒂和亞伯特。
維特在距離遙遠的某一座公使館謀得書記官的工作。但是隨著時光消逝,他漸漸討厭這份無聊的工作。到了嚴寒的冬天,亞伯特與夏綠蒂沒有通知他便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他深受打擊,更感到無比的侮辱。
翌年春天,維特為了治癒所受的創傷決心回到故鄉,回到心上人夏綠蒂身邊。這對夫婦仍把維特當成老朋友來接待,夏綠蒂還依然對他保留從前的那份天真活潑和溫柔多情。
然而這一切卻加倍刺痛了維特的心。當他感受到自己和夏綠蒂之間愛情無望時,他內心的憂憤使他的言行舉止變得非常古怪。這時,恰好有一位長工因為暗戀房東寡婦而殺掉了房東後僱的工人。這件事使得他開始對人生感到厭倦,萌生了辭世的念頭。
聖誕前夜,維特違背了夏綠蒂之意,趁亞伯特外出之際,來到夏綠蒂身邊。這時,他感覺即將熄滅的愛情之火,於一瞬間又重放光芒,於是對著夏綠蒂朗誦奧希安之詩,同時忘情地擁著感動不已的夏綠蒂。
次日,他以外出旅行為由,向亞伯特借取手槍並於當日午夜自殺。消息傳來,夏綠蒂當場昏倒在地;亞伯特擔心她的安危,也沒有參加他的葬禮。最終,他的送葬行列中竟無一位神職者同行,只好如此悽涼地告別了人世和他所眷念的心上人。
作品價值
《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的構思來源於作者的一段真實的人生經歷,它直接反映著青年歌德的生活經歷,字裡行間處處打下了他的思想感情的烙印,所以讀來才覺得如此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雖然書中的主人公與作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也只是一個藝術的創造,絕不等同於作者個人。
小說是用書信體寫成的,主人公維特是一個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嚮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對愛情充滿了熾熱的幻想。但周圍的現實卻一步步地擊碎了他的希望:無望的愛情、庸俗的官場勢利、傲慢的貴族對他的輕視和壓迫,迫使他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維特這個形象實際上反映了當時德意志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煩惱、憧憬和苦悶,有著異常強烈的時代精神,所以它所提出的問題也自然帶有時代的普遍啟蒙意義。主人公對於自由愛情的渴望和對受上層社會歧視的不滿正與當時歐洲盛行的「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等口號聯繫起來,因此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但另一方面,書中所流露出的悲觀厭世等思想也對當時的青年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一時間在文學作品中描寫傷感多愁竟變成為一種時髦。這恐怕也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從表現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洛綺絲》的影響。但無論在思想的深刻或藝術的精湛方面,歌德都超過了他的前輩。
此外,本書的語言也充滿了濃濃的詩意,書中的很多景物描寫都與主人公的情緒結合起來,描寫得感傷而優美,使得全書讀上去更像是一首長篇的敘事抒情詩。這種巨大的藝術魅力也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德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歌德對德國和人類文化發展的貢獻極大:
馬克思贊他為「最偉大的德國人」,恩格斯稱他「在自己的領域裡是真正的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大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尼採也對歌德倍加推崇,他斷言:「歌德的文學屬於比『民族文學』更高的那一類文學。」由此可見歌德在德國文學和文化中的地位。而《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歷來都受到讀者的喜愛。例如「狂飆突進」運動的重要成員、詩人舒巴爾特在一篇評介文章中談自己讀《維特》的感受說:「我坐在這兒激動不已,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淚水滴嗒滴嗒往下淌,因為──我告訴你吧,讀者──我剛剛讀完了我親愛的歌德的《維特》。讀嗎?──不,吞噬!要我對他進行評論吧?我要是能這樣做,我這人就沒有心肝……我奉勸諸位還是自己買一本《維特》來讀讀!但讀時務請帶上自己的心!──我寧肯終生窮困,一輩子睡乾草、飲清水、吃樹根,也不願失去體察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機會。」
朋友們好,我是小崔,每天分享國學經典,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我是您的朋友小崔,我在這裡等你,不見不散!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