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震撼人心靈的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2020-12-23 小崔讀書說事

少年維特之煩惱》作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為我們訴說了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部以歌德的親身經歷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內就創作出來的書信體小說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它曾經深深震撼了與歌德同時代的年輕人的心靈,他們不但模仿作品主人公「維特」的言談舉止以及衣著服飾,甚至於同樣因失戀而步「維特」的後塵,輕易就結束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為此,歌德不得不在本書再版時的扉頁上題詩說: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子誰個不善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為什麼從此中有慘痛飛迸?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請從非難之前救起他的聲名,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耳語,做個堂堂的男子漢,不要步我後塵。

據說,當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皇帝也曾對此書青眼有加,即便是烽火連天的徵戰也不忘將其帶在身邊,以便隨時閱讀。1808年,拿破崙率大軍攻破魏瑪公國之後,親下諭旨召見了歌德,並跟歌德大談特談他本人對《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意見。無形之中,這本小書的地位又被抬高了許多。

主要內容

初春之際,剛剛經歷了一場愛情波折的少年維特離開家鄉,到一處僻靜的地方隱居。他寫信給朋友威廉,描繪當地風光,在那兒他逐漸忘卻了早先鬱悶不樂的生活。維特生長於富裕階級的家庭,靠著父親的遺產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一次鄉村舞會上,他邂逅了住在城鎮郊外、一位代替母職照顧八位弟妹的法官的女兒夏綠蒂。夏綠蒂長得非常漂亮迷人,雖然她已經訂婚了,可維特卻對她一見鍾情,不能自持。他絲毫不理會別人的告誡,對她充滿了愛意,想盡辦法吸引她的注意力。

然而就在夏綠蒂的未婚夫亞伯特旅行回來之後,維特立即感受到生活蒙上一層陰影;隨著寒秋來臨,維特的精神亦陷入萎靡狀態。威廉寫信勸他放棄這種無望的愛情,最後他不得不下決心離開瓦爾海姆,離開夏綠蒂和亞伯特。

維特在距離遙遠的某一座公使館謀得書記官的工作。但是隨著時光消逝,他漸漸討厭這份無聊的工作。到了嚴寒的冬天,亞伯特與夏綠蒂沒有通知他便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他深受打擊,更感到無比的侮辱。

翌年春天,維特為了治癒所受的創傷決心回到故鄉,回到心上人夏綠蒂身邊。這對夫婦仍把維特當成老朋友來接待,夏綠蒂還依然對他保留從前的那份天真活潑和溫柔多情。

然而這一切卻加倍刺痛了維特的心。當他感受到自己和夏綠蒂之間愛情無望時,他內心的憂憤使他的言行舉止變得非常古怪。這時,恰好有一位長工因為暗戀房東寡婦而殺掉了房東後僱的工人。這件事使得他開始對人生感到厭倦,萌生了辭世的念頭。

聖誕前夜,維特違背了夏綠蒂之意,趁亞伯特外出之際,來到夏綠蒂身邊。這時,他感覺即將熄滅的愛情之火,於一瞬間又重放光芒,於是對著夏綠蒂朗誦奧希安之詩,同時忘情地擁著感動不已的夏綠蒂。

次日,他以外出旅行為由,向亞伯特借取手槍並於當日午夜自殺。消息傳來,夏綠蒂當場昏倒在地;亞伯特擔心她的安危,也沒有參加他的葬禮。最終,他的送葬行列中竟無一位神職者同行,只好如此悽涼地告別了人世和他所眷念的心上人。

作品價值

《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的構思來源於作者的一段真實的人生經歷,它直接反映著青年歌德的生活經歷,字裡行間處處打下了他的思想感情的烙印,所以讀來才覺得如此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雖然書中的主人公與作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也只是一個藝術的創造,絕不等同於作者個人。

小說是用書信體寫成的,主人公維特是一個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嚮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對愛情充滿了熾熱的幻想。但周圍的現實卻一步步地擊碎了他的希望:無望的愛情、庸俗的官場勢利、傲慢的貴族對他的輕視和壓迫,迫使他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維特這個形象實際上反映了當時德意志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煩惱、憧憬和苦悶,有著異常強烈的時代精神,所以它所提出的問題也自然帶有時代的普遍啟蒙意義。主人公對於自由愛情的渴望和對受上層社會歧視的不滿正與當時歐洲盛行的「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等口號聯繫起來,因此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但另一方面,書中所流露出的悲觀厭世等思想也對當時的青年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一時間在文學作品中描寫傷感多愁竟變成為一種時髦。這恐怕也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從表現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洛綺絲》的影響。但無論在思想的深刻或藝術的精湛方面,歌德都超過了他的前輩。

此外,本書的語言也充滿了濃濃的詩意,書中的很多景物描寫都與主人公的情緒結合起來,描寫得感傷而優美,使得全書讀上去更像是一首長篇的敘事抒情詩。這種巨大的藝術魅力也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德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歌德對德國和人類文化發展的貢獻極大:

馬克思贊他為「最偉大的德國人」,恩格斯稱他「在自己的領域裡是真正的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大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尼採也對歌德倍加推崇,他斷言:「歌德的文學屬於比『民族文學』更高的那一類文學。」由此可見歌德在德國文學和文化中的地位。而《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歷來都受到讀者的喜愛。例如「狂飆突進」運動的重要成員、詩人舒巴爾特在一篇評介文章中談自己讀《維特》的感受說:「我坐在這兒激動不已,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淚水滴嗒滴嗒往下淌,因為──我告訴你吧,讀者──我剛剛讀完了我親愛的歌德的《維特》。讀嗎?──不,吞噬!要我對他進行評論吧?我要是能這樣做,我這人就沒有心肝……我奉勸諸位還是自己買一本《維特》來讀讀!但讀時務請帶上自己的心!──我寧肯終生窮困,一輩子睡乾草、飲清水、吃樹根,也不願失去體察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機會。」

朋友們好,我是小崔,每天分享國學經典,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我是您的朋友小崔,我在這裡等你,不見不散!你值得擁有!

相關焦點

  •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譯名之爭
    大家知道,《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年初版)是德國文壇巨匠歌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這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主要講述了年輕的維特深愛一個有夫之婦,但又得不到渴望的愛情;為此他憂傷、苦惱而不能自拔,最後殉情的故事。
  •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少年維特之煩惱(節選) 作者: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兩部巨作:《少年維特之煩惱》與《浮士德》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薰陶下,歌德很早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1765年,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求學期間,他聽了作家蓋勒特的詩藝講座,學習到蓋勒特的寫作風格;他還接觸到了莎士比亞的作品,這使歌德的精神視野得到極大拓展。
  •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愛情小說嗎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作者是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這部作品讓歌德在德國一夜成名,它是歌德作品中同代人閱讀最多的一本小說,並給歌德帶來了榮譽和財富。《少年維特的煩惱》雖然描述了一個少年的愛情故事,但其本質是表現出對封建舊勢力的頑強對抗。這是歌德對自己生活時代的真實反映,體現出狂熱奮進的時代精神,是德國絕大多數進步青年的內心嚮往與追求。18世紀德國的啟蒙運動在文藝復興成果的影響下,提出了自由、博愛、平等的口號,對歐洲當時的封建專制統治產生強大衝擊。
  • 品讀世界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歌德很多人都認為,《少年維特之煩惱》其實是其作者,德國文學巨匠歌德自己的故事,所以寫得那麼深情,那麼投入,那麼的戲子入微,那麼的真實。語言優美,恍如詩歌,情感炙熱,引人共鳴。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不少有著和故事主人翁維特相似經歷的少年,盲目跟風,學習維特的穿衣風格,學習他的言行舉止,甚至是學習他的飲彈自盡。以至於在《少年維特之煩惱》再版的時候,歌德親自在扉頁上呼籲,這只是個故事,請大家不要盲目模仿。
  •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總有一些作家生不逢時,去世之後其作品才開始受人關注,而有些作家,其作品生前就暢銷不已,在讀者和社會中掀起了巨大波瀾,比如歌德的這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作家歌德在1774年、25歲的時候完成的一部小說,篇幅雖然不長,卻講述了24歲的進步青年維特在進入社會時,面對愛情、階級時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給他帶來疑惑和不解、困擾和折磨,最終維特選擇自殺。
  • 《少年維特之煩惱》:生而為人,你有權利嚮往自由
    —盧梭《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著名作家、最偉大的詩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作品,這本書同時也是《歌德集》其中的一部,故事的主人公維特算是歌德本人的影子,相似的家庭背景,相似的感情經歷,促成這本書創作的源泉。
  • 《少年維特之煩惱》為什麼被有些國家列為禁書?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作家特德的作品,早在上兩個世紀出版時,曾一度引起轟動,故事中以主人公維特自殺為結局,這本書讓歌德名聲大噪的同時,也引發了歐洲的一陣自殺狂潮。部分國家考慮到其內容因對社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不久之後便被好幾個國家列為了禁書。
  • 《少年維特之煩惱》:那個少年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故事線不複雜,以書信的第一人稱方式也易於理解,它似乎只講了一個愛情悲劇,但又不止於止。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常常因為它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具有某種開拓性,以及可被廣為借鑑的普世的意義,《少年維特之煩惱》也不例外。
  •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說不幸,是因為維特終於死於愛情。愛情固然美妙,但因為愛情而失去生命,這是出悲劇。雖然悲劇更加哀婉動人,但是我們仍然希望悲劇少一點。悲劇使人對這個世界產生某種不可挽回的絕望感。仿佛冥冥中給你一種選擇:要麼悲壯的去死,要麼卑微的活。悲劇選擇悲壯,於是去死了。喜劇選擇卑微,於是人類延續了下來。        看上去,這兩種選擇都不太友好。
  • 《少年維特之煩惱》:為理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文|喵大小姐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由德國著名小說家約翰·沃爾夫岡·歌德的作品,小說中維特的形象是歌德本人的影子。 歌德年輕時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攻讀法學,而後回到家鄉,按照父親的建議去做了帝國最高法院的實習生,人生地不熟的他結識了少女夏綠蒂·布甫,他瘋狂地愛上了對方,然而夏綠蒂已經訂婚,黯然神傷的歌德只能離開,後來他聽說自己的一個熟人朋友愛上了朋友的妻子而自殺,促使歌德僅用四周時間就完成這本書的創作,《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主人公維特嚮往自由的愛情、公正的社會環境、一直追尋心中理想的國度
  • 少年維特之煩惱:性格的缺陷註定悲劇的產生
    哈嘍,這裡是雜七雜八醬,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德國文壇巨匠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的作品賞析,話不多說開始吧~我們中的很多人生來有顆敏感、纖細的心,易感於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音律中的美妙音符,抑或是書籍文字裡的纏綿悱惻。
  • 《少年維特之煩惱》: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人生中那些瑰麗的愛情就是這樣,它們恰如開放在我們旅途中的一朵朵野薔薇。可還是會有很多人,寧願被刺傷,也要去觸碰。今天,梅也要為大家分享一本詩人歌德的經典書信體愛情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它講述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維特因為愛而不得又境遇不佳,因此為愛所傷的悽美感人的故事。
  • 《少年維特之煩惱》:真正殺死維特的是什麼?
    《少年維特之煩惱》,想必不少人都有所耳聞,大詩人歌德在年輕時因失戀而寫下了這部作品,至今廣為流傳。這兩天看完這本書,只覺得心中百感交集。在嘆惜維特之死的同時,還想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維特的良好生活固然,維特之死是令人嘆惋的,但從個人的角度講,我卻莫名的有幾分羨慕他。——至少他還能抱著心中的完美愛情死去。當然,我們並不倡導自我毀滅這種行為,理由後面會說。
  • 《少年維特之煩惱》:愛而不得的他,竟然選擇離開世界
    除了名著《浮士德》之外,歌德也因為《少年維特之煩惱》而出名,在當時的德國還掀起了風靡一時的「維特熱」。這本書大部分是以維特的視角給他的好朋友威廉寫的書信整合而成,記載了維特所經歷的人和事以及他的內心真實想法。最主要的情節就是,維特愛上善良賢淑的綠蒂,然而綠蒂已經有了沉穩成熟的未婚夫,所以維特愛而不得,選擇了自殺離開世界。
  • 《感恩的心》歐陽菲菲歌詞賞析,講述了悽婉動人的故事
    這首手語歌《感恩的心》是歌手歐陽菲菲的代表作,歌中講述了悽婉動人的故事。2006年有大陸著名歌手陳紅翻唱再次走紅。歌曲《感恩的心》是陳志遠作曲、陳樂融作詞的。手語歌《感恩的心》是歌手歐陽菲菲的代表作,歌中講述了悽婉動人的故事。
  • 夢系青春:與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媲美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時...
    夢系青春:與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媲美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威麒拉杆箱書童讀經典《夢系青春:青年辛克萊尋找「夏娃」的故事》(原名《德米安》,另一譯名:德米安:彷徨少年時)1919年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震動和反響,其受人歡迎的盛況唯有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能夠與之媲美。
  • 讀書推薦:《少年維特之煩惱》
    來自微博「讀書,我們是認真的」超話@新晉驚蟄女孩兒《少年維特的煩惱》讀書筆記其實已經寫完好久了,但由於練車,交稿ddl等原因,今天才把它放上來。《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書有很強的哲理性(其實我也不懂為什麼我感受不到愛情的魔力,相比於愛情,我更喜歡小說裡透出的哲理之光),包括對人生的思考,對個人內心的深度剖析等。
  • 一曲《宋家皇朝》恢弘悽婉,震撼人心
    正篇悽美的鋼琴奏起,三姐妹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她們將深遠影響整個中國的命運,這註定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中篇曲風忽的一轉,一陣急促的軍鼓聲,仿佛全副武裝的士兵與整隊前行的坦克就在眼前,是的,這是抗戰爆發了。然倏爾婉轉響起的笛聲,我看到了抗戰中三姐妹用自己女性的溫柔投身於救國運動中的畫面。尾篇在蒼茫中由孤獨的二胡悄然的隱退收場,似乎也是在述說著她們三人的人生結局。
  • 《一代靈後》:家國情懷震撼人心,催人淚下!
    快看漫畫連載的彩色條漫《一代靈後》自2018年2月1日開始至2020年6月20日終於完結撒花了。追完此漫,感概良多。這絕不是傳統概念上的宮鬥戲,而是集古風與玄幻於一體,將權謀、愛恨情仇,揉入到家國情懷之中的一部具有鮮明現實意義的精彩國漫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