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冬季手足更易扭傷

2020-12-25 內江新聞網


舞蹈愛好者小付今年18歲,前段時間,因為練舞時崴到腳了,出現踝關節急性扭傷,又腫又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還錯失了一場很重要的比賽。

無獨有偶。市民陳女士日前也在運動過程中扭傷了腳,目前還在休養階段。

很多人以為春夏季節穿著單薄,是出現運動損傷的高發季,其實不然。記者近日走訪我市部分醫院骨科獲悉,冬季手足更易扭傷,骨科日接診量較夏季明顯增加。這是為什麼呢?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衣服穿得比較多,而且往往會選擇高幫或加絨的鞋子,導致四肢關節靈活度欠佳,運動時就容易出現肌肉拉傷或急性扭傷。」內江市中醫醫院骨一科主任何為衛介紹,有的患者滑倒時,本來只是扭傷了踝關節,但條件反射用手去撐地,因此引起「連坐反應」,手部也受傷了。

「儘管冬季易出現運動損傷,但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能因此止步。市民要注意的是運動前一定要熱身。」何為衛提醒,一旦出現運動損傷,無論有沒有腫痛,都不要繼續劇烈運動,避免造成二次損傷,損傷後的腫脹一般72小時內會達到高峰期。如果發現受傷腳踝處有皮膚青紫、瘀斑等現象,很可能是踝關節周圍韌帶撕裂了,避免活動並及時冰敷很關鍵,嚴重者最好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貽誤病情,遺留腳踝長期酸痛、慢性踝關節不穩等後遺症。

相關焦點

  • 疫情後運動意外受傷頻發,專家提醒:扭傷後48小時內都要冰敷
    這段時間,發生皮膚擦傷、踝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的情況非常多見。」「遇到踝關節扭傷,一般處理分三步,冰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蔣醫生還介紹了一些小妙招,「冰敷的時候溫度太低可能會感覺不適,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找一個保鮮袋,裝入冰的同時放一些水,這樣相對更溫和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在受傷後48小時內都只能冰敷,熱敷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反而會更腫。」
  • 專家提醒:冬季高血壓患者需當心主動脈夾層
    專家提醒:冬季高血壓患者需當心主動脈夾層 2020-12-17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提醒:崴腳扭傷不是小事!
    專家解讀 崴腳並非小事,如果早期處理不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輕則遺留慢性疼痛,重則導致創傷性踝關節炎,慢性踝關節不穩等後遺症。 扭傷很久了為什麼還腫痛?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吳喜榮提醒老年市民,天氣寒冷的情況下儘量呆在室內,減少外出活動,有生活需求需要外出的情況下,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個人保暖。今年冬季以來,市一醫院接診小孩發燒的病患相對往年有所減少,但如果小孩高熱到有抽搐的現象,在家中要注意監測體溫,做好物理降溫工作,而且要及時就醫。孕婦作為特殊人群,生病用藥要小心,要遵照醫囑,不可盲目用藥,在冬季要注重預防疾病的發生。
  • 專家提醒:長期穿墊高鞋子容易引發關節問題
    專家介紹,長期穿不合適的鞋,容易扭傷腳,甚至誘發關節炎。  【案例】  穿松糕鞋比其他高跟鞋更易扭傷  日前,22歲的小萬一瘸一拐地來到市洪都中醫院骨傷科,原來,穿著松糕鞋的她扭傷了腳踝,醫生提醒她:「不要再穿這種松糕鞋了。」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河源這類孩子易感,如何辨別、預防?
    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多發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河源東埔社區醫院醫生認為,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 河源東埔醫院醫生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近日,江蘇常州第二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的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且傳染性強,少數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 手足口病 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近日,江蘇常州第二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的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且傳染性強,少數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 專家提醒冬季佳節多 謹慎神經性耳鳴
    天安中醫院專家提醒冬季佳節多 謹慎神經性耳鳴【關鍵詞】:突發性耳聾 頭昏耳鳴 先天性耳聾 神經性耳聾 耳鳴耳聾腎虛耳鳴 治療耳鳴 突發性耳聾鳴 神經衰弱耳鳴 神經性耳聾耳鳴 耳鳴耳鳴原因當患有耳鳴後,通常情況下,感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等。
  • 冬季高發「主動脈夾層」 專家提醒:高血壓病人過冬要當心
    拆「炸彈」保「心門」  專家精準排險情   仲先生的術前檢查顯示:主動脈根部夾層形成,主動脈竇部擴張,導致主動脈根部的主動脈瓣無法閉合,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主動脈瓣返流,「心門」無法關閉,這樣的患者,可以考慮將返流的主動脈瓣置換成人工瓣膜,但這將導致患者終身服用抗凝藥,並伴有腦梗塞、腦出血風險,考慮到仲先生這麼年輕,邵永豐教授團隊決定另闢蹊徑
  • 出皰疹、發高燒 快帶娃排查手足口病
    原標題:出皰疹、發高燒 快帶娃排查手足口病   冬季氣候寒冷乾燥, 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12月9日,瀋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劉芳然介紹說,手足口病可以通過糞便、唾液等傳播,孩子出現皰疹、發燒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防範手足口病。
  • 廣東17歲抑鬱女孩用剪刀自殘,專家提醒:警惕冬季抑鬱症高發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主任醫師張治華告訴記者,隨著近期氣溫逐漸降低,前往醫院看診抑鬱問題的患者也有明顯增加,「不容忽視的是青少年也成為冬季抑鬱症的又一高發人群。」 冬季抑鬱症高發,自我調節無法緩解應儘早前往醫院 「冬季為抑鬱症的高發季節,這不僅是因為抑鬱症的新發病例較其他季節有所增加,且原本病情穩定的抑鬱症患者也容易在冬季復發。」
  • 冬季防疫切勿大意 省疾控中心提醒:戴口罩、勤洗手
    過冬指南第一條:出門記得戴口罩 冬季防疫切勿大意;省疾控中心提醒,戴口罩、勤洗手 又到了不敢開始洗澡,開始後又不敢結束的季節。 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梅玫 通訊員 馬樂 楊鈴鈴 蔡富文 劉富強 長沙報導 冬季來臨,各種疾病和意外緊隨而來。比如,腦卒中。冬季氣溫低,血管易「爆」易「堵」,長沙的退休老人陳先生近日就中招了。他在冬季早晨外出,突發腦血管出血,倒地不起,所幸搶救及時,最終轉危為安。再比如一氧化碳中毒、瘙癢症。天寒地凍,各種取暖設備紛紛「登場」。
  • 專家提醒長期服止痛藥易傷胃傷腎
    專家提醒長期服止痛藥易傷胃傷腎    新華社重慶11月10日專電(周凱、李春梅)近日,重慶一市民因膝關節疼痛長期服用止痛藥,一年多後膝關節疼痛不但沒治好,還導致胃出血。專家提醒,過度使用止痛藥不僅傷胃傷腎,甚至會危及生命。
  • 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前不久科大大剛跟大家嘮完EB病毒那些事,最近手足口病又出作妖,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這不,廣西疾控部門發出了預防手足口的提醒,建議家長及時接種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但為啥子疫苗接種率仍舊很低呢?雖說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從半年時間感染者達100.0000例的數據來看,只要家裡條件允許,疫苗應該打。
  • 傾行家庭輕運動—冬季更適宜的輕運動
    冬季低溫環境下,人體為了維持體溫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但這也會刺激人的食慾,讓我們吃得更多。其實,與其考慮多穿幾條秋褲、裹幾層棉衣,窩在沙發裡,不如輕裝上陣,以運動的熱情來抵禦凜冽的寒風。經常參加健身活動,不僅可以有效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還能夠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在冬天,只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比如說輕運動,做好熱身和放鬆活動,健身效果甚至可以比夏天還要好。
  • 專家提醒!口罩不能摘!
    冬季公眾該如何防護?高福:散發疫情,開始只是「火苗」 ,很多人的直觀感受是光在網上看到哪又有了,三天五天以後沒了,這是因為我們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做得好。說到個人的防護,這裡邊就是三大件:戴口罩,最關鍵的。社交距離,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 高青縣人民醫院:家門口來了省級手足外科專家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14日訊(記者 荊睿 孫豐鳴 通訊員 鞏樹林)您是否正在受手足疾患(手的先天畸形,後天疤痕攣縮,手的莫名疼痛麻木;足的先天畸形,足跟痛,拇外翻等等)的折磨,是否有些其間的酸楚無法解決,讓您的生活苦不堪言。
  • 關於手足口病你知道多少?
    然而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了高發病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且聽專家怎麼說。關注: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