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你所不知道的秦帝國

2020-11-18 竹馬姑娘的書屋

提起秦朝,你首先會想到什麼?秦始皇?胡亥?焚書坑儒?大興土木?還是秦始皇的身世之謎?

秦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且持續時間較短,從秦國到秦王朝,秦用了大約九年的時間,而秦帝國沒有像嬴政所設想的一樣,可以傳至百世,萬世而不絕,秦帝國僅僅只用了十五年的時間,便走向滅亡。然而,「祖龍雖死魂猶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帝國卻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75年睡虎地秦簡的出土,為研究秦朝的法律、政治、經濟等方面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再到2002年裡耶秦簡的出土,填補了《史記》的空白,讓世人了解到秦帝國是如何運行的;再到2008年嶽麓書院秦簡的問世,該秦簡對於秦朝的律令研究、戶籍研究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很多學者都對秦王朝進行過探究,但是有很多是基於某一朝的制度來研究秦制。雖然秦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對後代的王朝的制度構建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如果完全基於某一朝代的制度,推導出秦朝的制度也是一樣的,其實並不合理。

而劉三解在對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嶽麓書院秦簡以及《漢書》等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對秦朝制度的研究——《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秦磚》展現給世人一個不一樣的大秦帝國,一個與我們認知中不同的大秦帝國。

有學者認為,秦制是秦朝稱帝的必不可少的存在,而劉三解在《秦磚》中卻指出,秦制是秦王朝的催命符。那麼,秦制究竟是興了秦帝國,還是毀了秦帝國呢?為何要這麼說呢?他又在《秦磚》中展現給世人一個什麼樣的帝國,一個什麼樣的秦制呢?

一、軍功授爵制是「庶民的勝利」嗎?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歷史課本上提到,商鞅變法對於秦王朝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變法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推行改革運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軍功授爵制,改變了「世卿世祿制」,讓普通的士兵通過在戰場上殺敵建立軍功改變命運,而秦國也靠著軍功授爵制增強了軍事實力,在戰國時代脫穎而出。

然而,軍功授爵制真的這樣公平嗎?真的提高了秦國的戰鬥實力嗎?

劉三解在《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中指出,軍功授爵制並非「庶民的勝利」,其並不公平。

首先,是不是只要在戰場上砍下敵人首級,就是立軍功?《商君書.境內》原文為:「能得爵首一者,賞賜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意思就是,你在戰場上砍下的敵首身份怎麼也得是「爵」的身份,可見,對於被砍者的身份是有規定的,而不能是一個普通的士兵,更不能是刑徒或者是官奴婢。

這就為建立軍功增加了難度,其實這樣的構建具有合理性,要求「爵首」能夠讓士兵增加動力,因為「爵首」不那麼容易得到,輕而易舉就得到了,階級流動太快,不利於政權的穩定,而將「爵首」作為授爵制的一個標準,有利於提高作戰能力。

其次,是不是只要士兵砍的「敵首」多,就能做將軍?答案是否定的,普通的士兵,並不是你砍的「敵首」越多,你的官就可以做得越大,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只能升到「公式、上造、簪嫋、不更」,這就是頂層了,再往上的爵位則需要具有「大夫」的級別,才有可能繼續往上升。此外,等你的級別越來越高時,到了「大夫」爵時,就不能親自砍人頭升級了,要看整個部隊斬首有沒有盈餘,有多少,按照這個來升級。

此外,有一些特殊的升級還要考慮砍人者的身份,也就是說,升級優先考慮的是有身份的砍人者,這種身份是「高爵貴族子弟」才可以,而不是軍隊裡的平頭百姓。

可見,軍功授爵制並不公平,仍然要考慮身份,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階級的流動,但是平民士兵所能到達的階層並不高,此外,雖然戰爭頻繁,但是人口卻是一個穩定增長的狀態,使得不是每個「卒」都有機會上戰場,上了戰場又不是每個「卒」都能「爵首」,平民的上升空間就那麼多,但是分母越來越大,任憑如何努力都難以逾越階級的鴻溝。

最後,軍功授爵制真的軍隊提高戰鬥力了嗎?階級流動的誘惑一定程度上的確會提高軍隊戰鬥力,但是,隨著分母越來越多,大家漸漸把心思放在了對付自己人身上,發生了很多起為了拿軍功揮刀砍向同袍的事件。往昔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變成了現在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大家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拿人頭這件事情上時,對於戰鬥力其實是有一定損害的,尤其是將屠刀砍向自己人,沒有殺敵先自損了,而殺同胞的士兵被發現也是要受懲罰的,這樣等於損了兩個士兵。

雖然軍功授爵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戰鬥力,為平民提供了階級流動的機會,但是對於身份的要求卻是無所不在的,說白了,你想爬的高,還得看出身,軍功授爵制仍然是維護士族階級利益的工具而已。

二、秦朝重農抑商嗎?

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末尾,有人說,商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很低,是源於秦朝重農抑商的結果。還有人指出,秦朝是禁商的。

重農抑商的「抑」真的是禁止的意思嗎?

首先,劉三解在《秦磚》中指出,秦朝並不禁商,反而「尊富」。在《商君書.去強》中指出「農、商、官三者,國之常官也。」可見,農民、商人、官吏是秦朝的三種職業,並且這三種職業是固定的,誰也不能缺少誰。而且在秦朝,只要是「編戶齊民」你就可以在政府的控制下進行交易活動,並沒有限制普通的百姓進行商業活動。此外,秦朝百姓有一本「老黃曆」——睡虎地秦簡中的《日書》,可以測兇吉,擇吉日,裡面大量內容都是「入貨吉」、「入材,大吉」等,「貨」、「材」都是商品,可見,秦朝的老百姓很想發大財,算著日子進行商業活動。如果,秦朝抑制商業,驅逐商人,秦朝老百姓敢這樣嗎?肯定是不敢的,那是不是可以偷著買賣?答案也是否定的,秦朝的連坐制人心惶惶,誰敢這樣算著日子發大財?所以,只有統治者擁護,提倡什麼,底下的老百姓才敢擁護什麼。由此可見,秦朝並不禁商,反而大家都想著發大財。

其次,劉三解在《秦磚》中提出,雖然秦朝「尊富」,但是秦朝卻限制商人。這是為什麼呢?

秦朝採取「編戶齊民」的制度,將國家的平民列入國家的戶籍,一律平等,而皇族是不包含在內的。「編戶齊民」有利於收取租稅,同時有利於管理。而「賈人」需要前往各地進行商品交易,第一,不利於國家「賺便宜」。「賈人」往往不在本地進行交易,那麼這份「財稅」就不會收入其所屬國的囊中;第二,官以及皇室貴族是靠老百姓來養活的,如果大家都去做「賈人」了,沒有人耕織了,誰去養活做官的還有老百姓呢?因此,要對「賈人」進行限制;第三,「賈人」多揣著全部財產,四海為家,如果不對其加以限制,會破壞社會的穩定,更多的是破壞統治階級的穩定統治,不利於管理。

因此,商鞅變法並不是為了消滅「賈人」,禁止商業交易,其實是為了抑制「賈人」,從而保障統治階級的地位的穩定。雖然秦朝的風尚是「尊富」,統治者也支持商業發展,但是卻還是抑制「賈人」,如因為跟「女賈人」結婚就要進行懲罰,如地位低下,「賈人」在法律上的地位只比「犯法吏」高一點。之所以歧視「賈人」,其實是統治者擔心「賈人」會危及到自己的統治,危害統治階級的利益而已,並非是秦朝真的禁止「賈人」。

三、究竟是誰奏響了秦王朝滅亡的輓歌?

一說秦王朝土崩瓦解總離不開陳勝吳廣與秦二世胡亥,但是,究竟是陳勝吳廣摧毀了這個昔日強大的秦王朝,還是胡亥這個自家人自毀長城?

劉三解在《秦磚》中指出,讓秦帝國毀滅的不是別的,正是秦制。陳勝吳廣、秦二世不過是秦制產生的結果。

陳勝吳廣之所以會起義,小時候聽到的故事是陳勝、吳廣和一群人要去漁陽屯戍,但是一場大雨將他們滯留在大澤鄉誤期則會被砍頭,造反也會死,不如反了,說不定還能有條活路。

然而,這是事實嗎?

事實是,陳勝吳廣早有預謀要造反,而不是臨時起意。在秦朝法律中,沒有說誤期要砍頭,而是說,如果遇到不可抗力遲到了,則不會懲處,但是他們卻忽悠不明就裡的其他人起義造反,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

陳勝吳廣為什麼有預謀要造反呢?原因很簡單,他們被「貶官」了。陳勝吳廣是「屯長」,但是卻要去「謫戍」(懲罰性質),他們等於是「貶官」了,好不容易奮鬥到了「大夫」爵位,又一下子回到底層去做苦役,陳勝吳廣能幹嗎?於是他們就反了,他們就是被秦制逼反的。

秦制下的秦朝百姓,都不能稱為人,都成為了資源,成為了統治階級的斂財的工具,統治階級將每個百姓使勁壓榨,力求榨乾他們最後一滴血。老百姓要去服兵役,除了「屯戍」是吃皇糧的外,其他的都是要自帶糧食,沒有糧食的就要跟官府借糧,還不起就要給官府做苦力,這就是死循環,在這個循環中,統治者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是供養統治階級的重要來源。

秦朝的老百姓的田租雖然比漢高祖時代還輕,但是還有各種名目的稅務,使得普通的秦朝百姓活得還不如一個囚犯,還要承擔各種各樣的義務,如根據地方需要無償勞動,繳納財產稅等等,一層又一層的壓榨使得老百姓窮的都吃不上飯了,這都是秦制的結果。

指鹿為馬

那秦二世呢?是不是給秦王朝的滅亡了一把乾柴火?

其實大興土木基本上都是秦始皇做的,像修建酈山陵,修阿房宮,雖然胡亥也為秦王朝的滅亡出力了(如規定鹹陽三百裡農民不得把出產作為口糧等),但是禍根卻早已經深種,在秦始皇時期就種下了,胡亥只是沒有及時解決問題而已。

因此,真正使得秦帝國滅亡的,不是起義,不是敗家兒子,是秦制,是鎮壓管理,是將人資源化,變成冰冷數字進行壓榨導致的。

四、總結

劉三解的《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以秦簡為骨進行探究,對秦制的內容,秦帝國的興衰提出獨到的見解,讓人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秦帝國,讓人看到了冷酷無情的「秦制」。

磚是房子最小的構成單位,秦簡作為秦帝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給世人的不僅僅只是兩千多年前的文化、政治、經濟等,更是一面鏡子,讓人不斷去反思,不斷去探究,不斷去銘記。《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這本書凝結了作者的心血,如同一塊磚石,雖厚重卻充滿溫情。歷史的車轍已經掩映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難以復原全部往昔,但是藉助本書,我們仍可以了解秦帝國的輝煌與殘酷。

相關焦點

  • 《秦磚:大秦帝國興亡啟示錄》
    作者:劉三解版本: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7月劉三解的《秦磚》無論是體量還是重量,都如書名一般,是一塊質量上乘的實心磚頭作者不僅使用了常見史書材料,更深入發掘裡耶秦簡、嶽麓書院藏秦簡及張家山漢簡等出土材料,通過帝國構建下基層政務運作的細節,揭示了被許多人推崇為中國古代「法治」代表的「秦制」的真實面目。所謂的「秦制」絕非是「法治」的代名詞,而是圍繞著加強帝國權力、削弱民眾基礎的社會控制之道。秦法不僅並非自天子乃至庶民共守,恰恰相反,它制定了嚴格的等級,無人可以逾越。
  • 《大秦帝國》:一部精神本位的大國興亡錄,讓你進入那個熱血年代
    但她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 大秦帝國:一曲帝國的絕唱
    》之序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2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大秦帝國》所展現的,只是這個東方大帝國的生滅興亡史的形象故事。與羅馬帝國的比較只是說明,秦帝國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東方帝國,是創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體系的大帝國。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中,這樣的大帝國是獨一無二的。孫皓暉,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獲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的專家。
  • 7本歷史書帶你穿越大秦帝國
    歷史劇《大秦賦》正在熱播,這也是《大秦帝國》四部曲的終結篇,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電視劇改編於孫皓暉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除了這套書之外,我們想了解大秦帝帝國和秦始皇,還可以推薦大家讀一讀以下角度不一的7本歷史著作。
  • 【書訊】近十年暢銷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編輯推薦★央視熱播劇《大秦帝國》原著小說。★ 該版本入選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2014年推薦書目。★ 一部精神本位的大國興亡錄,讓當代中國人為之振奮並受益的戰國版《大國崛起》。以大爭精神和陽謀風格架構歷史小說,著眼於國家文明的全面競爭,而非重複宮闈密事官場陰謀的老套路。★正確釐清國家文明的基本方面:將戰國時代的萬千氣象理成一串環環相扣的興亡故事,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再現了大秦帝國生滅興亡的歷史過程,藉此回答了關於中國文明史的若干基本問題。
  • 大秦帝國:恢弘厚重的民族史詩
    秦朝之所以能崛起,靠的不只是軍隊,更有鐵血無情的制度,和強硬剛毅的風骨。《大秦帝國》裡既有秦與六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又有六國之間的聯合與鬥爭以及以儒、法、墨、道、陰陽諸家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競爭,朝廷、戰場、商場、學堂、都城、山野、酒肆、密室,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陰謀與陽謀,構成了一副多姿多彩的戰國生活畫卷。
  • 《大秦帝國》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不弄明白這兩點,就想當然的下結論哇啦哇啦地展開批鬥,顯然不是一個成熟清醒的治學態度。在弄清這兩個問題,還是先回顧一下大秦帝國給世人留下的傳統印象。秦帝國在歷史與現實中的傳統形象秦,是中國一個極為特殊的文明符號。當世界將秦兵馬俑視作中國文化的名片發出嘖嘖驚嘆時,我們卻對這個字眼評價不一。
  • 大秦帝國崛起的秘密,全部隱藏在......
    然而你或許不知道的是,這部電視劇其實改編自這部小說……《大秦帝國》極具影響力的歷史小說巨著央視一套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全新修訂版《大秦帝國》洋洋五百萬言,六部十一卷社會精英啟示錄,政商必讀揭示中華大一統精神內核的發源。
  • 《大秦帝國》全系列
    《大秦帝國》系列劇集堪稱經典之作《大秦帝國之天下》精雕細琢,恢弘磅礴一如既往地以匠心交織出一部帝王將相闢野開疆盤整華夏的英雄史詩不同於前三部《大秦帝國》《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創作重心並沒有和以往一樣以呈現人物為主更多則著眼於對整體歷史趨勢的思考
  • 是時候再讀《大秦帝國》了!
    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不幸的是,作為統一帝國的短促與後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貶損,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下幾乎湮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大秦帝國之縱橫》劇照一個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廢。一個是源與流斷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歷史命運的不同,隱寓著兩種文明方式內在的巨大差異。詳細比較研究這種差異,不是文學作品的任務。《大秦帝國》所展現的,只是這個東方大帝國的生滅興亡史的形象故事。
  • 中國歷史上被誤解的朝代,《大秦帝國》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
    大秦帝國,無疑是中國文明的正源,也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被錯訛和誤解的朝代。它是一個歷史黑洞,亦是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秦帝國過於完美卻太過短暫,五百多年的奠基(從秦立諸侯算起),鑄就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卻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生命,伴隨著鹹陽的一場大火,他轟鳴而亡。秦帝國的不幸,不在於它的轟然崩塌,而在於它不公的歷史地位,在於百千年之後的我們,所謂華夏族後裔的我們。
  • 《大秦賦》熱播背後: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
    以下內容節選自《大秦帝國·點評本》第六部《帝國烽煙》中的最後部分:《祭秦論》,標題為編者所加。該文對於讀者更深地讀懂秦帝國一定會大有助益。秦帝國突然滅亡的原因,始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巨大謎團。任何歷史秘密,大體都基於兩個原因形成:其一是資料物證的巨大缺失或全部缺失,導致後人無從認知評判,諸多歷史古國的消亡謎團與民族的斷裂黑洞,都是這樣形成的。
  • 開篇就是秦趙邯鄲攻城戰 《大秦帝國4》《大秦賦》上映
    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大秦賦》傳遞出的精神力量與人文價值,是古裝歷史劇創作久違了的意義所在。」業內人士認為,這部劇能在「零宣發」的背景下引發口碑相傳,也反映出當代觀眾對歷史正劇的殷切渴望。  以陽剛渾厚的歷史感,一掃陰柔、浮誇的偽歷史劇氣息  「大秦帝國」劇集改編自孫皓暉所著同名暢銷小說。面對國人並不陌生的戰國歷史,小說從秦國視角出發,描繪了其波瀾壯闊的強國崛起之路。
  • 《大秦帝國之崛起》群英譜攜手最新劇透來襲!
    上面秀恩愛的快走開,小薇要看《大秦帝國之崛起》了。雖然距離《大秦帝國》第一部開播已經8年,還是抵不住「秦粉」的千呼萬喚,借用一位知乎網友評價「如果有人問等這部劇那是一種什麼感覺? 那就是像宋丹丹說的那樣:看完秦一,就想看秦二!」
  • 西北大學孫皓暉教授作品《大秦帝國》改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央視一套今日首播
    該劇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三部。該劇由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丁黑導演執導,張建偉編劇,寧靜、張博、邢佳棟等眾多演技實力派共同演繹。家國大愛、母子之情、君臣之義,一幅硝煙瀰漫、群雄逐鹿的戰國畫卷徐徐展開。孫皓暉著名作家,思想家,法學教授。
  • 孫皓暉:《大秦帝國》是對誤讀歷史的糾正
    1998年辭職專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2008年4月,歷時16年創作的《大秦帝國》全套出版,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表現秦帝國時代的長篇歷史小說。新作有2012年出版的《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三卷本)以及《中國文明正源新論》。二十年前,孫皓暉開始創作史詩巨著《大秦帝國》,歷經十六年創作完成,共計6部11卷,引起文壇轟動,朝野稱奇。
  • 薦書 孫皓暉《大秦帝國》
    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其所以能夠綿延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最近大型古裝電視劇《大秦賦》登上觀眾的銀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晚飯後追上幾集,感受感受秦帝國的強大,宏偉,還能長知識,看看移動的「兵馬俑」。兵馬俑那為什麼這一部劇一改往日的風格,不起名大秦帝國,而叫《大秦賦》呢,小編就來給大家捋一捋。
  • 《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
    新王秦武王繼位不久後意外身故,臨終讓心腹大臣到燕國接回公子 稷 (後世稱秦昭襄王)及其母羋八子返秦掌權。惠文后不甘心,聯同有二心的秦國王室公子 壯 叛亂,後被羋八子一黨強力鎮壓,此即歷史上所說的「季君之亂」。但歷史上羋八子與其子質燕是在秦惠文王去世後惠文后出於報復及穩定其子王位而採取的手段,並非秦惠文王生前所做。至於秦武王彌留之際是否讓心腹去燕接回王弟後人亦不得知。
  •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
    最終下定決心要閱讀此書,是在看了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其唯美的影視色調、古典場景的復原、孝公和商鞅的風採,人物的內心獨白,讓我對商鞅變法有了新的認識,對「暴秦」有了重新認識的衝動;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又翻閱了《史記》中的《秦本紀》、《始皇本紀》及相關列傳,深感劇本的編排符合歷史的事實。遂有了對影視所本的著作及大秦後續歷史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