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路上漲的房價,讓房子成為巨大的資金蓄水池,普通老百姓只要手裡有錢,就會拿去買房,而房子屬於不動產,一旦資金投入之後,短期內便不能流動,百姓沒有多餘的資金去消費,必然會擠壓到其他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直接影響百姓的生活幸福感,不過比這些後果更嚴重的是,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後,導致房價翻倍上漲,普通工薪階層買不起房,老百姓怨聲載道,國家為了安定民心,長期穩定房地產市場,展開了緊鑼密鼓的樓市調控,在房住不炒的樓市基調下,現在房價上漲的勢頭已經被扼殺,未來在融資收緊疊加樓市需求縮減的背景下,之後幾年房價下跌的可能性很大,那如果房價真的下跌20%,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認為,房價下跌會有5方面利好:
第一,抑制炒房行為。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房價不漲,在房貸利息、通貨膨脹等持房成本的稀釋下,投資房產就是在虧錢,要是房價再下跌20%,那幾乎可以說是血虧,一旦投資房產成了虧錢買賣,那麼大筆資金將會從房產市場撤離,轉而流向其他實體行業中,實體行業有了資金支持,就能不斷的發展創新,提高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促使我國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發展階段。
第二,穩定就業環境。
如果房價下跌20%,實體企業經營用地的租金成本也會跟著下降,企業有了更多的盈利空間,就會擴大生產規模,一方面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企業收益高也有空間為員工發放獎金,這有利于于從根本上穩定社會就業環境。
第三,刺激消費能力。
雖然房價大漲也能刺激樓市消費,但是房地產行業一家獨大背後,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風險,萬一房地產泡沫破裂,整個經濟體系都會出現動蕩,所以通過漲房價來刺激消費這條路走不通。可是如果房價下跌20%,投資需求撤離,錢不花在房子上,必然會花在其他消費品上,而且房價下跌,更多人能買的起房子,還房貸的壓力也會減輕不少,還能留出一筆錢用於其他消費,因此只有降房價才能全面刺激社會消費能力。
第四,提升幸福指數。
現在房價高買房難,沒買房的人都在努力攢錢買房,而買了房子的年輕人,每月收入的一多半用來還房貸,甚至還要額外加班才能維持生計,自己未來二三十年的目標,就是給房子還貸款,這樣一眼望到頭的人生,沒有任何幸福感可言,可是如果房價能下跌20%,買房的成本降低,就可以把省下的錢,用在改善生活質量上,很大程度能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第五,提高生育率。
我國已初步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為了應對勞動力短缺,以及養老負擔重的問題,國家在2016年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但是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並沒有顯著提升,反而新生兒數量逐年走低,究其根源跟高房價脫不了關係,高房價下年輕人都背負著巨額房貸,養一個孩子成本又很高,大多數普通家庭根本沒有勇氣生二胎。
綜和以上5點,我認為房價下跌,對於實體經濟發展,以及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