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一想起6年前的那次接訪,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人民法院院長王宏偉的心裡就沉甸甸的。
2014年年初,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走進法院信訪大廳,正在接訪的王宏偉剛招呼他們坐下,老兩口就哭訴道:「東挪西借湊了十幾萬元彩禮錢,孩子結婚才一年多,就鬧起了離婚,兒媳外出打工,也不回來。這可咋辦呀?」王宏偉聽明白了緣由,他們與女方家在協商孩子離婚事宜上,女方家不退彩禮錢,現在兒媳婦沒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
「你們先找個雙方都信得過的熟人幫助協調一下。如果協調不成,你兒子來法院起訴,我們依法處理好。」王宏偉送走老兩口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深感近年來彩禮的攀比破壞了家風、村風、民風,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在縣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寧陵縣法院於2014年3月17日成立河南省首個家事法庭,邀請當地知名人士參與家事案件調處,將優秀的親情傳統文化引進庭審,發揮親情傳統文化在家事糾紛中的滲透力、感染力,開始探索家事審判特色之路。
前些年,寧陵縣法院調研發現,家事案件佔全院受案總數的三分之一,而彩禮糾紛佔家事案件的三分之一,且呈逐年遞增態勢。因高額彩禮引發男女家族之間的毆鬥、男女雙方殉情及不堪彩禮重負導致的盜竊甚至搶劫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相關法律糾紛也逐年增多。
「高額彩禮引發諸多社會治理問題。」王宏偉說,高額彩禮往往給男方家庭帶來經濟上的負擔、精神上的壓力以及內心的怨氣,由此極易引起姻親關係不和、夫妻生活不睦、婆媳關係緊張,進而導致矛盾激化升級,離婚、索回彩禮等民事糾紛頻發,甚至激化為刑事案件。
如何在治理高額彩禮中發揮法院作用?寧陵縣張弓鎮尖廟村黨支部書記朱學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王院長,高額彩禮、因婚致貧、攀比擺闊帶壞了社會風氣,你把法院審理的典型案例整理一下,給村民普普法。你們再開庭審理彩禮案時,到村裡巡迴開庭,讓更多的村民受受教育。」
如今,寧陵縣法院的家事案件巡迴審判已成為全縣「除陋習、樹新風、倡文明」活動中的特色做法,凡是不涉及個人隱私的家事案件,只要是公開審理的,都儘量選擇去案發地開庭,推進普法宣傳和法治教育。
朱學新在十裡八村名望高,說話分量重,對婚姻、贍養等家事糾紛,他一語能道破其中的「病因」,然後提出一個居中的辦法。他耐心講情理,使當事雙方都能接受,因此成為法院聘用的調解員。
「你又不是賣閨女,男方家又不富裕,你這不是逼孩子舉債成家或走歪門邪道嗎?倆孩子過好了,就有掙不完的錢,現在欠一屁股債,能過好嗎?」得知鄰村李某為了索要彩禮,一再推遲女兒的婚禮,朱學新主動上門說和。
「老朱,你說得對!人都愛個面子,俺彩禮要得少了,面子上過不去,怕別人笑話。」李某嘆口氣說。朱學新勸道:「孩子過好了比啥都強!別人是別人,你是你!」
「處理家事糾紛是一個社會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建立統一的長效機制,引導青年樹立『不要車、不要房、自己家業自己創』的新型婚戀觀。」寧陵縣委負責人表示,在社會治理中,支持法院在各鄉鎮和社區設置訴調對接中心,與鄉鎮共同挑選當地有威望、熱心調解、群眾信服的村民作為調解員。
對起訴到法院的家事案件,寧陵縣法院及時委託訴調對接中心進行調解。如果能夠調解和好,法院家事訴訟中心根據當事人申請,經審查後出具調解書或司法確認決定書;如果不能調解和好,及時審理並作出判決。寧陵縣法院家事法庭自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共審理家事案件4987件,調撤率75%以上,服判息訴率達95%以上,一批因家事糾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被化解,因彩禮引發的家事案件開始呈下降趨勢。
「婚喪禮俗改革的主體是群眾,如何讓群眾積極參與、主動融入,是推進婚喪禮俗成敗的關鍵,也是創新社會治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寧陵縣委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寧陵縣專門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13個部門參與、14個鄉鎮為成員的婚喪禮俗改革領導組,建立紅白理事會,將婚喪禮俗規定普遍納入村規民約,倡導彩禮不高於3萬元,紅事每桌不超過350元,白事每桌不超過200元,家家戶戶明確一名家庭成員作為家風監督員,對外參與移風易俗的交流。
如今,寧陵縣村村設有家事民調員,對婚姻家庭中出現的矛盾及時發現、及時教育疏導、及時調處,全縣364個行政村通過村規民約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