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原標題: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據光明日報,《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12月1日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人臉識別信息的法律保護終於來了!12月2日,天津人大官網消息顯示,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於12月1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並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立法意義和主要內容。《條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全國首個公開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的法規。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1日,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突出對信用主體的權益保護。一是規定任何組織與個人不得非法採集、歸集、使用、加工、傳輸社會信用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社會信用信息。
-
...社會信用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禁止採集自然人生物識別信息
    天津北方網訊:12月1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天津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有法可依 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行為被戴「緊箍咒」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問題日益凸顯,有關部門和多地不斷出手整治人臉信息違規採集亂象,相關政策也逐步出臺。 12月1日,天津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下稱《條例》)。《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
杭州人臉識別系統.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AI四小龍」企業雲從科技科創板IPO申請於12月3日獲受理,中信建投為保薦機構。
-
深圳新增1例新冠陽性病例;發布虛假廣告,香奈兒被罰款20萬|小南早報
深圳新增1例新冠陽性病例;哈爾濱性侵幼女案宣判:被告人被依法判處死刑;天津立法管理人臉識別信息採集;教育部: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就業協議;發布虛假廣告!香奈兒被罰款20萬;C羅獲2020年金足獎;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難題待解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姍姍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12月21日 04 版)「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刪除原告郭兵相關面部信息,並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11月20日,隨著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宣判,郭兵的朋友們發來「祝賀勝訴」的簡訊,但他卻對這起被媒體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的一審判決結果不服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上班打卡、進出公園、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目前已被廣泛運用於遠程開戶,機場、火車站及景區的認證核驗,人臉手機解鎖,線下刷臉支付,公安系統的天眼系統抓捕嫌犯等領域。但近兩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迅速普及也使得相關實踐運用泛濫,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以及監管層面的關注。今年12月1日,天津通過的一項信用條例首次提出禁止相關單位採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多位律師認為,這將對其他地方形成示範性作用。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自然人的血型、疾病和生物識別信息等
天津北方網訊:2020年12月1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市先行立法對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保護、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等內容作出規定,以地方立法形式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增強社會誠信、減少社會矛盾,有利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 三是制定《條例》是回應人民群眾對誠信社會期待的需要。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
「人臉識別」系統...
隨著智慧社區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安裝人臉識別門禁,點讚者稱人臉識別方便小區安保管理,拍磚者則認為隨意採集個人信息程序違法,甚至擔心數據信息洩漏造成不良後果。 杭州 10月被提請審議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困境待解
2019年10月17日晚,郭兵發朋友圈吐槽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強制收集個人敏感信息受訪者供圖簡訊內容截圖 受訪者供圖2019年10月17日,郭兵收到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發給他的「指紋識別入園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的簡訊。
-
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Face++」,是中國最早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平臺,其背後運營方就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於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成立。今年以來,屢次傳出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但是結果都不了了之。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逛動物園刷臉有必要嗎?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 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禁止採集人臉識別 | 每周熱詞雙語朗讀版20.12.7-.12.13
從2019年11月25日起,咱們各個媒體渠道開始全面追蹤雙語熱詞,欄目名稱為「每周雙語熱詞」。本欄目由武哥工作室八周筆譯特訓教研中心根據國內外當前熱點事件,參考各類材料彙編而成,希望對大家學習英漢互譯和了解國內外熱點時事有一定幫助!本周熱點詞彙由工作室的Sam老師中英文雙語朗讀,歡迎大家收聽!
-
關於人臉識別、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
2021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問題作出回應。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在北京舉行。發言人在會上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多部法律案將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有何規定?「人臉識別」如何立法規範?反食品浪費法將盯緊哪些問題?2021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問題作出回應。
-
《保定市清西陵保護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11日,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保定市清西陵保護條例》已由保定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20年6月4日通過,經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於2020年9月24日批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