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中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1-01-08 新京報網


劉躍貴已經在籠中生活了10年,圖為2009年3月,醫院救助時的場景,但從醫院回家的劉躍貴又回到籠子裡。


2009年,邢臺市威縣,一名頻繁傷人的精神病人被鎖在窗戶上。醫院救助時,他手腕傷口深可見骨,已經生了蛆蟲。


6月下旬,劉林保說,樹上的疤痕是兒子劉會傑2009年發病時用刀砍下的。

  貧窮、恐懼等原因讓親屬選擇鎖起精神病人;河北一省便有10萬病人被鎖

  【前言】

  還給他們尊嚴

  對於心靈展開於陽光之下的普通人,描述重度精神病患者幽暗而錯亂的精神世界,是個難題。這是一種帶有詭異傳奇色彩的疾病。它向更多的普通人,展示了殘酷的一面。

  它讓一個人突然變得可怖而陌生,毫無「理由」地殺父、殺妻、殺陌生人。在記者的採訪中,無奈的親人只能把患者關到自製的鐵籠;或是請求警察把他關進監獄;又或是把他「遺棄」在精神病院,永不探視。

  這是個龐大的群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的數據顯示,中國重度精神病患者人數超過1600萬,也就是說不到100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重度精神病人。

  而這個群體的救助方卻顯得「弱小」,我國註冊精神科醫師只有2.05萬人,護士3萬人,醫患比例高達1∶840,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壓力。

  救助所依賴的醫療基礎設施,也顯得「單薄」。即使在醫療條件領先的北京,精神病專科醫院回龍觀醫院,等上一張病床往往要數月乃至半年的時間。

  今日起本報推出專題「解鎖重症精神病人」,共6期,將展示他們被困鎖在家中,被「遺棄」在醫院的現狀,也會探究精神病院、社區治療、精神科大夫所面臨的困境,最後一期權威訪談提出解困之道。只有更多的救助和關愛,才能在患者幽暗的精神世界灑下陽光,重歸尊嚴的生活。

  ■ 關注焦點

  關在籠中、鎖著鐵鏈的精神病人,偶見於新聞事件,而記者採訪發現,這樣的「籠中人」其實是個龐大數字,僅河北省便有約10萬人。中國約有1600萬重症精神病人,其中10%有潛在暴力傾向,很大比例的這類病人成為了「籠中人」。

  5月1日,《精神衛生法》施行,限制自由的手段被法律所禁止。但記者調查顯示,因經濟條件限制,家庭關愛不夠,村落、社區對精神病人認知恐懼等原因,鐵籠成為大量重症精神病人的最終「歸宿」。

  精神衛生專家指出,沒有家庭、社區以及社會的支持,「籠中人」的命運難以改變。□新京報記者 劉一丁 河北報導

  「你們千萬不要把他放出來!」2013年7月5日,河北唐山市豐南區南孫莊鄉深井村,村民見記者出現在劉躍貴的房前,顯得緊張和警惕。

  玻璃窗被用報紙、破布糊起來,甚至沒有陽光可以透入的縫隙。52歲的劉躍貴,就在房間裡的籠子中。籠子由拇指粗的螺紋鋼焊接而成,一米五高,他無法站立,或坐或臥。

  劉躍貴是一名重症精神分裂患者。他在籠中已生活了10年。

  2009年3月,他被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的「解鎖工程」救助。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已恢復部分社會功能的劉躍貴,被送回家。但他又一次被關進籠子裡。

  根據2006年進行的河北省重症精神疾病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像劉躍貴這樣被關在籠中或被鐵鏈鎖住的精神病人,河北約有10萬人。

  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1億人以上,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超過1600萬,能夠住院治療的不超過10%,10%的人有潛在肇事肇禍傾向。

  而很多有暴力傾向的重症精神病人,被家人鐵鏈鎖住或關在籠中。

  威脅

  殺人事件

  鐵籠中的劉躍貴,吃飯的問題,目前主要是三弟劉躍金在照顧。每天會給他放一些食物和水。

  7月5日,談到籠子中的弟弟,大哥劉躍福不斷重複一句話,「我們能有什麼辦法。」

  劉躍貴以前主要由父親照顧吃喝,父親今年85歲了,無力再照顧。

  深井村的村民都反對解鎖劉躍貴,認為自由的劉躍貴,是村民的重大安全威脅。

  劉躍福說,1983年,劉躍貴在麵粉廠上班,跟同事發生矛盾被打傷後,開始不對勁。自言自語,後來整天在外面跑,晚上身邊放著鐮刀、木棍,總說有人要殺他。

  劉躍福稱,當年弟弟看過醫生、吃過藥,但病沒有明顯好轉。後來離了婚,劉躍貴的病情更加嚴重。鄰居經常看到他站在房頂上大喊。

  7月5日,深井村村主任郭連華回憶,劉躍貴有時匍匐在棉花地裡,突然出現去抓人的腳脖子。村裡的婦女那時候都不敢獨自到棉花地幹活。

  2000年前後,深井村南鄰的無名泊村,一名也有精神問題的婦女在晚上被殺死,村民都懷疑是劉躍貴殺的。沒有目擊者,也沒人知道兩名精神病人如何發生了遭遇戰,事情最終沒有被深究。

  劉躍貴在無名泊村殺人的傳言還未淡去,他在本村殺了人。

  2002年7月8日,深井村一名60多歲的村民被劉躍貴用鐮刀砍死。

  劉躍福回憶,死者叫劉紹武(音),似與劉躍貴拌過嘴,在街上碰到,兩人就打了起來。劉躍貴拿著鐮刀追,劉紹武跑不及,被砍倒,又被用磚頭砸了頭部。

  這一事件震動了深井村。患有精神病的劉躍貴沒被投進監獄,村民們都感到非常害怕。

  劉躍貴家距離村小學非常近。劉躍福說,家人怕他再惹事,就找人焊了個鐵籠,把劉躍貴圈了起來。

  經濟

  貧窮與鐵鎖

  在石家莊新樂市馬頭鋪鎮陳家莊村,跟劉躍貴一樣,患有精神分裂的王佔勇也曾被家人鎖在籠子裡。

  「不是我不疼他,疼不起啊!」6月25日,王佔勇的母親郭素新說。2003年,王佔勇的父親癌症去世,緊接著,定好的親事對方退了。那以後王佔勇開始「瘋瘋癲癲」。

  父親治病已花光家底,家裡借了幾千元到附近的醫院給王佔勇看病。病沒治好,家裡再也拿不出錢。

  最麻煩的是王佔勇會到學校門口追打學生。「如果打了人,家裡只能用命賠了,實在沒法活了。」郭素新說,後來親屬就將王佔勇關在了籠子裡,只留下了一個送飯的口。

  石家莊市行唐縣只裡鄉習家莊,重症精神分裂患者劉會傑家裡,晾臺上的預製板,曾是鎮壓劉會傑的「五行山」。

  6月28日,劉會傑的父親劉林保說,為了給兒子看病,家裡的錢花光了。劉會傑發病時候,跑遠了會把自行車和衣服全丟了,然後回來。還每天唱歌,大喊要用菜刀砍死誰。

  他說怕兒子惹禍,自己年邁又看不住,就把兒子用鐵索拴在預製樓板上。但劉會傑用鐵鏈拽著樓板在屋裡屋外走動,砸家具。後來樓板增加到了三塊。

  7月3日,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院長慄克清介紹,精神病人住院治療,費用約一兩萬元。目前精神衛生疾病已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但即使有醫保和合作醫療報銷,家庭仍要承擔至少幾千元,一些貧困家庭花不起或者也不願意花。

  王佔勇和劉會傑的事情都曾被媒體關注,後來他們都得到武警河北總隊醫院的救助。治療後,家人說他們一直堅持吃藥,兩人目前已脫離了「牢籠」,都在外打工。

  環境

  恐懼的村民

  被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接走治療的時候,劉躍貴已在籠子裡待了7年。

  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2008年5月開始,進行了一個「解鎖工程」,基本每個月會救助1到2名「籠中人」。

  2009年3月31日,醫院接到南孫莊鄉派出所的電話後,到深井村去「解救」劉躍貴。

  醫生嚴保平回憶,對於劉躍貴要被接走,村民們顯得非常熱情。籠子鏽住了打不開,村民找來電鋸,幫忙鋸開。

  鐵籠子被切開後,開始劉躍貴並不走出來,嘴裡還念叨著要殺人。被從籠中放出後,他顯得很興奮。7年沒直立過的劉躍貴,在醫生攙扶下蹣跚,像剛剛學走路。

  嚴保平回憶,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劉躍貴恢復了大部分社會功能,也沒有明顯的暴力傾向了。

  2009年6月2日,劉躍貴的住院治療結束。河北省六院宣傳信息中心主任趙向輝等人,將他送回家。結果讓他們非常吃驚。

  雖然已經提前告知家人,但到劉躍貴家時,發現大門緊鎖,電話聯繫,家人稱出門了回不來。

  這時候,深井村村民在村幹部帶領下,趕來阻止劉躍貴回村。

  有村民守在救護車前,稱要是不把劉躍貴帶走,「就從我們身上軋過去」。村民越聚越多,有人指指點點和辱罵,劉躍貴精神又受到刺激:「你們是壞人,都殺了你們。」

  趙向輝他們將劉躍貴帶上救護車,帶到南孫莊鄉派出所。很快,所長和民警以出警為由出去了,留下一個值班人員。

  最終,趙向輝他們奪路而逃,把劉躍貴留給了那名值班人員。「我們開車幾百公裡接送病人,醫院免費救治,家人拒收這種情況,讓我們心裡很不是滋味。」6月27日,趙向輝說。

  「家裡沒有辦法。村裡瞪著眼珠子不讓我們接收。我們抵抗不了。只能躲出去。」今年7月5日,劉躍福說,村裡對劉躍貴避之不及,「可以扔出去就扔出去,省得再出事」。

  劉躍貴當年在派出所待了幾天後,還是被送回了村。一回家,在全村的關注中,家人將他直接又關進了鐵籠。

  7月3日,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院長慄克清說,對於回到社區、家庭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來說,社區康復機構的指導和家庭的支持,是讓精神病人能夠康復的很重要環節。但社區精神疾病康復機構匱乏,是全國共性問題。目前河北還沒有一家社區康復機構。

  而家庭對精神病人的支持,從醫院後來對治療過的病人回訪看,也顯得薄弱。

  家庭

  「鎖起來」的便利

  在保定市徐水縣東史端鄉西史端村,打聽田樹偉,村民們會說「那個瘋子」就鎖在變壓器後面的房子裡。

  「那個瘋子」,是村民對田樹偉共同的稱呼。他跟劉躍貴一樣,都曾被解鎖工程幫助,又重新回到了鐵鎖中。

  2013年6月28日,一個雜草叢生的角落,田樹偉赤身裸體側臥在低矮的房子裡。這是田樹偉的父母留下的。

  村民介紹,無論春夏秋冬,田樹偉都赤身裸體被鎖在這裡。他腳腕上纏著小指粗的鐵鏈,兩三米長,另一端被砸進了房間的地裡。田樹偉的吃喝拉撒,全在這兩三米範圍內。

  30歲的田樹偉,十幾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20歲的時候得病。他由三個哥哥輪流照顧。

  大哥田樹嶺說,對於鎖著弟弟,三兄弟也有過爭執。前段時間,二哥有些心疼,要把鐵索放開。但田樹嶺與老三田樹廣不同意,「傷了人怎麼辦?」

  田樹嶺說,其實田樹偉沒真正傷過人,但發病以後會大喊大叫,砸東西,追人,鄰居都很害怕。而且田樹偉拒絕穿衣服,「一個大小夥子,赤身裸體的,外面很多女眷,人家都很有意見。」

  田樹嶺說,村委會讓家裡人想想辦法。他說,鎖起來,是他們能想出的最好辦法。

  田樹偉是讓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感到可惜的一個病例。

  2010年9月28日,已被鎖了兩年多的田樹偉,被「解鎖工程」救助。經過兩個多月治療後出院。

  醫生嚴保平介紹,田樹偉當時恢復得不錯,能幫家裡幹活。他從醫院帶了三個月的藥物,但之後家人沒跟醫院聯繫過領取免費藥物。一年後,田樹偉的病復發了。與鄰居幾次衝突後,他的哥哥們再次將他鎖了起來。

  嚴保平認為,田樹偉會復發是家庭照顧不夠。他說田日常服用的是氯氮平,100片只要5元一瓶,每月只要三四十元。而且這些藥物可以在徐水縣免費領取,與省六院聯繫也會免費提供。但哥兒幾個都不願意管。

  6月28日,田樹嶺說,他們餵弟弟藥都不願吃,後來也就放棄。

  嚴保平介紹,2012年6月到7月間,醫院回訪救助過的百名病人。三分之一恢復得很好,能夠參加工作和勞動;三分之一抑制住了暴力傾向,生活能自理;但另三分之一再次復發,被重新鎖起來。有幾個已經死亡,有的則已經走失。

  醫生們也發現了一個規律,病人有父母照顧的,大都保持得比較好,沒有父母的,恢復會差一些。

  社會

  「杯水車薪」的公益

  像劉躍貴、田樹偉等得到過「解鎖工程」救助的,只是少數「幸運」的病人。

  河北省精神衛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2006年進行的一次全省重型精神疾病人員流行病學調查,被鐵鏈鎖住或關在鐵籠子裡的精神病人,河北約有10萬人。

  據趙永輝介紹,自2008年,河北省六院接到需要幫助的「被鎖住」的精神病人的信息有3000多個,篩選了280多個,但有的是無法聯繫到家屬,也有的家屬不同意接受救助,有的則因醫院自己「能力不足」而沒去救助。

  例如石家莊市元氏縣,一名26歲的女子是重症精神病,其母親也有精神病,父親70多歲了。但此女子雙腳截肢了,沒有自理能力,醫院難以承擔。

  趙向輝稱,「解鎖工程」已讓醫院花費了百萬元的資金。

  武警河北總隊醫院自2003年起也救助了數例精神病人。該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陳雲芳說,醫院為此也花費近20萬元。他說,部隊醫院應承擔社會責任,但這是杯水車薪。

  武警河北總隊醫院近兩年沒進行「解鎖行動」了。陳雲芳說醫院缺乏醫護人員,中心沒有男護士了,很多重症精神病人發病時女護士控制不住。

  今年5月,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的「解鎖工程」也暫停了。

  一方面新的住院樓正在建設,病房不足。另一方面,院長慄克清說,精神衛生法實施後,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實行自願原則,醫院也在考量主動「解救」精神病人,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按精神衛生法規定,家人把病人鎖住是違法行為,但同時也規定,送醫主體是監護人、公安機關或民政局。

  慄克清稱,作為公立醫院,需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但當時發起「解鎖工程」時,也沒想到這麼大規模去實施。他認為,這樣的公益行動,理想的做法是醫院與慈善人士和企業共同去做。

  河北六院的醫生嚴保平與同事2012年6月曾回訪田樹偉。田家希望再次免費收治,但嚴保平覺得,即使再次收治,家庭照顧不好,還會復發,醫院的努力會付諸東流。

  田樹偉也就繼續被鎖著。

  籠子裡的劉躍貴,2009年之後也沒再接受任何治療。

  7月5日,南孫莊鄉民政所所長蘭小成介紹,劉躍貴目前每年有約2900元的低保。他說,全鄉還有一些精神病人,民政所只能給予節假日時候的慰問,送些米麵油等。

  劉躍貴的低保是2008年民政部門給辦的,為此引來很多村民不滿。「殺人犯還辦低保。」

  對於弟弟,哥哥劉躍福說,「劉躍貴不會再出來了,過一天算一天。」

  專題統籌/新京報記者 孔璞 李天宇

相關焦點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寫作詩歌、隨筆,翻譯歐美多家詩歌、散文作品,作品散見相關專業期刊,出版有詩集《逆行》,譯集《波蘭現代詩選》《無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詩選》《捍衛熱情》等。曾獲得第二屆「宇龍詩歌獎」「後天」詩歌翻譯獎等。但共情能力或說人性尊嚴的缺失也頻頻表露出來。
  • 看見柴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他們都是很普通很善良的人。  新京報:你從事新聞行業之前,做的是電臺的工作,而且是那種通過聲音交付內心,或者說,不斷進入他人內心的狀態,這樣的開端,對你後面的新聞職業道路有怎樣的影響?  柴靜:我覺得不能說是開頭影響了後來。那是一個初衷吧,做傳播的初衷,本來就不應該失去。我是誤打誤撞。
  • 記者:裴劍飛 沙雪良 編輯:樊一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 沙雪良)昨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9場新聞發布會。
  • 謝和弦歌和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柳樹下》這首歌是爺爺給你的靈感?  謝和弦:這首歌的副歌是爺爺和奶奶年輕的時候寫的歌,小時候就聽這首歌,也一直了解到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但當時並沒有太當回事。後來我有段時間寫不出歌,就回到老家看爺爺,聽到他給奶奶唱這首歌,我心裡的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就有了繼續做下去的靈感。
  • 記者:張靜姝 編輯:李劼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1月30日晚被免職的黃岡衛健委主任唐志紅此前已在湖北工作26年。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天,涉事企業受到關注,新京報記者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發現,2012年,瑞海公司成立初期,許可經營項目並不包括危化品存儲。  8月15日  11時30分,爆炸核心區救援人員在一處貨櫃附近發現倖存者韓鳳群。  防化官兵進入現場參與搜救,同時進行物質、土壤、空氣的取樣工作。
  • 一窺亂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製圖/孫嘉璐  風靡世界的英國作家毛姆,晚年自嘲「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這如果讓同胞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聽到,也要哈哈大笑。  這番「重擊」其實並無挖苦成分,英裔美籍作家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雖然一輩子都在寫作,可他的志向也許並不在此——「成為一部快門常開的相機」是他的名言。這樣的相機特點是,鏡頭裡出現的都是原樣的現實。  中國讀者對伊舍伍德的認識,可能停留在由湯姆·福特執導的電影《單身男子》裡。
  • 杜琪峯:亂搞的電影生存不下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你個人比較喜歡哪幾部?  杜琪峯:這16部電影裡,我比較喜歡《半斤八兩》。這部電影拍攝於1976年,那個時候我剛出來工作,二十七八歲,充滿著幹勁。這部電影也象徵著香港社會的一個新生。  新京報:在這16部之外有沒有一些遺珠?  杜琪峯:不能說選進來的電影好,沒選的就不好。
  • 「梅姨」,一個千夫指的「網紅」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新京報微博消息圖:@頭條新聞闢謠消息 據悉,網絡熱傳的彩色版「梅姨」畫像來自於非公安機關權威機構的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因此CCSER平臺秘書長回應媒體記者時表示,發布這張圖片是希望讓大家能夠關注彩色的
  • 大波浪樂隊:用悲觀激起快樂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如果人的欲望沒有止境,這個烏託邦永遠不是烏託邦,永遠達不到你心裡想要的烏託邦。」《樂夏2》之後,李劍更明白了人首先要學會感恩,還要學會知足。現在對他來講,樂隊成員們的狀態就是烏託邦。  很多人形容大波浪的音樂很「喪」,李劍解釋說自己是悲觀主義者,音樂是他對生活中苦惱的展現方式,但並不是說悲觀的藝術是不好的。
  • 黃小茂 每天5分鐘音樂好平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且這對音樂人是好的機會,央視的平臺也很重要。沒人敢輕易去做這個,給原創這麼大的空間,這是一件很有積極性的事。  新京報:當時做一首歌出來大致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黃小茂:定好了一首歌,歌詞要臺裡審查,基本沒有太大改動。然後就是製作環節,錄音棚錄音,找導演拍攝,談創意。有點像流水作業,有時候一下定好幾首,同時在錄音,一個人佔好幾個棚。節目剛開播沒兩期,就有好口碑。
  • 直播間裡的12歲少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新聞下面,他只回復了八個字,「是是非非,人情事故」。「懂的人自然會懂,我也不想解釋,沒必要,浪費時間。」奧華說。 爭分奪秒的12歲12歲的奧華每天都在爭分奪秒。他掛在嘴邊的話是,「媽,現在幾點了?」新京報記者解蕾 攝上學的路上,看到賣倉鼠的,他喜歡卻說,「可愛有什麼用呢,你不知道照顧倉鼠要花費多少時間,要餵食餵水,人都吃不過來。」他房間裡養了幾隻小金魚,「幾天換一次水就行,路過的時候餵點魚食就行。」奧華喜歡金魚,因為他覺得可以帶來好運。
  • 《貪玩藍月》的遊戲迷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些玩家還在網絡投訴平臺上反映情況,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貪玩藍月》的投訴有72條,反映的情況涉及遊戲虛假宣傳、引誘消費、退款無果、無法聯繫到遊戲客服等。一名《貪玩藍月》玩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款遊戲去年曾號稱無需充值,還能「RMB回收」裝備,但截至今年3月,已充值11萬多元,爆出的遊戲裝備也難回收變現。
  • 首屆警察節:向負重前行的人致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新京報網。有一種職業,以奉獻和犧牲為誓詞,總是令人滿懷敬意;有一群人,以匡扶正義為己任,時常忙碌在我們身邊。他們,就是人民警察。    1月10日,他們將迎來首個專屬於自己的節日——舉行升(掛)警旗儀式、舉辦主題展覽、發行「中國人民警察節」紀念郵票……1月8日,公安部舉行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相關活動安排。此前,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21年起,將每年的1月10日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
  • 專訪| 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我讓三聯的人站在200人的後面,不讓更多的人排。 但後面的人都不願意走,等到十二點啦,三聯的工作人員後面跟著一大堆人。他說:「蔡老師,後面這些都不讓他們排,他們硬要排的」。大家都很忐忑嘛,因為我可能站起來就走了啊。我說:「這樣,只籤名,不畫畫」。然後每個人都說「好好好!」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  「我好起來了」。周有光告訴外甥女。網上流傳的生日照片上,他戴著壽星帽,面色紅潤,眼帶笑意。  兩天前,周有光112歲生日這天,卻是另一番光景。文化界諸多人士去周家拜訪,上午10點多,其私人醫生蔣彥永送來生日賀卡。「周有光沒有戴助聽器,幾乎吃不下東西,一袋400毫升的營養液打得很慢」,蔣彥永回憶,臨走前,自己提出看一下周有光的舌頭,周有光已非常疲憊。
  • 何景濤被任命為大興區副區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在北京市大興區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何景濤被任命為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浴巾擦馬桶」酒店關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酒店轉手後更名繼續經營,主管企業陝西美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曾於曝光當天表示「寧願關掉此店」  ■ 「美豪富邦酒店浴巾擦完馬桶再擦茶杯」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申志民)記者昨日獲悉,北京美豪富邦酒店因  8月中上旬,新京報記者臥底北京美豪富邦酒店,發現該酒店客房存在用毛巾或浴巾代替抹布,清理完馬桶汙漬後再擦茶杯,清洗後又掛在賓館衛生間,供客人擦臉、裹身等亂象(本報連續報導)。  「店已經關了」,北京美豪富邦酒店主管企業,陝西美華酒店集團(簡稱美華酒店集團)董事長助理郭惠珍昨日證實,受「浴巾擦馬桶」事件影響,本著對客戶負責的考慮,北京美豪富邦酒店已於近日關停。
  • 全球電視劇「割據」版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作為一個製造話題的娛樂項目,主觀地去評價一部電視劇或者一個國家所產電視劇是好是壞是火或不火,似乎總是眾口難調,看美劇腦子不夠用了?看英劇思考累了?看韓劇哭累了?那就看看電視劇後的客觀事實與真相,讓腦子冷靜一下吧。新京報記者 高美
  • 捷傑耶夫一根牙籤指揮《奧涅金》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女主角巴揚金娜將塔吉亞娜少女的純情與勇敢,以及成為貴婦人後優雅與自尊演繹得入木三分,令觀眾動容。攝影/王小京  新京報訊 (記者陳然)昨晚,中國國家大劇院與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聯合製作的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舉行中國首演。該劇由「指揮沙皇」瓦列裡·捷傑耶夫執棒,知名歌劇導演斯捷潘涅克執導。首演之夜亮相的是來自馬林斯基劇院的歌唱家們,而今晚將迎來由袁晨野、柯綠娃等中國歌唱家組成的中國組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