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愛聽這個老頭講髒話?

2021-02-18 看理想


喬治·卡林(George Carlin)是誰?

美國單口喜劇界泰山北鬥級的人物。之所以被稱為「泰鬥」,一是年齡,二是地位。

論年齡,老爺子在2008年去世的時候,已經71歲了,基本一輩子都奮鬥在單口喜劇的第一線,見證了整個美國單口喜劇的發展歷史。

論地位,他也是無可超越的存在:2004年,美國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列出了一百個最偉大的單口喜劇演員,喬治·卡林排在第二名。2017年,滾石雜誌做了一個榜單,列出史上最偉大的五十個單口喜劇演員,也是排第二名。

很少有演員能夠像喬治·卡林一樣,影響了喜劇屆中如此多的後輩。你可能更熟悉的一些單口喜劇演員,比如克裡斯·洛克(Chris Rock),宋飛(Jerry Seinfeld),路易CK(Louis C.K),吉姆·傑弗裡斯(Jim Jefferies),都明確對外界表達過自己受過喬治·卡林的影響,更不用說那些受到間接影響的人。

他語速很快,但口齒清晰,講話的節奏抑揚頓挫,就像音樂一樣。在他的演出裡,觀眾一般就兩種反應,要麼小聲地笑,甚至是寂靜,要麼就突然爆發,開始歡呼鼓掌。聽他的專場不一定能保證你很開心,但一定聽的你爽。

他是「硬核喜劇」的代表,因為段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批判性。從美國文化、語言,到政治、宗教等等,看什麼不爽懟什麼。

在毒舌「老憤青」的面具下,其實,喬治·卡林一直是以一個反權威,反主流的鬥士形象存在

講述 | 周奇墨

單口喜劇演員

看理想《十大單口喜劇專場》主講人

(文稿經編輯)

喬治·卡林的第14個HBO單口喜劇專場 It's bad for ya(《這對你不好》),是喬治·卡林人生中的最後一個專場。

在專場播放後不到四個月,老爺子就因心臟衰竭去世了。

俗話說,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這個專場是喬治·卡林藝術生涯的集大成者,獲得了當年格萊美最佳喜劇專輯。

這場專場與以往的喬治·卡林不同,他稍稍褪去了老憤青的犀利,添了一絲柔和,比如開場講到自己上了年紀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而在此之前,他幾乎不怎麼講自己的私人生活。

專場標題「it's bad for ya」,翻譯過來就是「這對你不好」,這句話喬治·卡林在整個專場中講了好幾次:it's all bullshit,and it's bad for ya,所以相當於整個專場的主題。即便不認識他,光看這個標題,就能知道他毒舌批判的風格。

剛開始喬治·卡林上臺以後,觀眾開始歡呼,一般情況演員都會享受這種歡呼,直到觀眾平息下來才開始講話。但是喬治·卡林等觀眾歡呼了一會以後,就指指自己的手錶,表示該差不多了,時間有限。

然後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 「去你媽的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大家可能知道,美國著名的自行車運動員,環法七冠王,在錄這個專場的時候,他服用禁藥的事還沒有做實,還是無數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這就相當於一個中國的單口喜劇演員,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去你大爺的姚明」,或者「去你大爺的劉翔」,觀眾肯定會先愣在那,不知道這個演員在幹嘛。

而喬治·卡林不光罵了阿姆斯特朗,還罵了美國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泰格·伍茲(Tiger Woods)。罵完以後,觀眾也是給出非常熱烈的回應,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喬治·卡林的「老憤青」形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從他嘴裡說出什麼,大家都不會意外,這是前提。最主要的是,這個段子迎合了美國人心裡的「反英雄情結」

什麼是反英雄情結?

平時媒體上總愛塑造一些過於偉大光明正確的人物,比如阿姆斯特朗和泰格·伍茲這樣的人,是多少人成功的榜樣。但是他們被塑造得太完美了,說出來都是優點,沒有缺點,已經不像一個血肉之軀的人,身上有了一層神聖的光環。

這種神聖性當然有好的一面,是人性的榜樣。但是也有壞的一面,一旦這種英雄形象崩塌的時候,其實帶來的是大家信仰的崩塌,是對媒體、對世界的懷疑,反而帶來更大的傷害。

比如,阿姆斯特朗後來被查出服用禁藥,令多少人難過甚至憤怒。在中國也是一樣,如果一個明星在熒幕前的人設,總是被塑造的知性文雅,一身正氣,一旦爆出出軌醜聞,就再難以翻身,大家也難以對娛樂圈的各位明星產生信賴感。

所以,反英雄情結,就是一種想打破神聖性的衝動,把一個神聖的人或者概念,從高高在上的神壇,拉低到可以平視甚至俯視的角度,讓大家可以批評他,重新審視他

漫威電影就深諳大家心裡同時存在著英雄情結和反英雄情結,所以它既有美國隊長、金剛狼這樣「偉光正」的人物,又有死侍、毒液等等這樣游離於正義與邪惡之間的人物。


喬治·卡林有一個關於宗教的特別有名的段子,在另一個叫「你們都病了」(you are all diseased)的專場裡,他說,「這個世界上最扯的胡話就來自於宗教」,然後觀眾開始歡呼。接著他說:

為什麼喜劇演員都偏愛談論宗教?

一是抨擊宗教是喜劇演員的政治正確。

根據我看專場的直觀感受,大部分演員都是無神論者。因為宗教對於人的精神世界有很多限制,而作為一名單口喜劇演員,最難以忍受的就是被規定應該怎麼想,不應該怎麼想,喜劇演員做的就是換個角度看問題,去打破禁忌

二是宗教確實給喜劇演員提供了很多素材。

比如聖經上的很多說法很古老了,有些東西你讀起來會很荒謬。一個諾亞方舟裝滿了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怎麼可能。英國有個演員叫Ricky Gervais,就曾經在臺上放著PPT,吐槽諾亞方舟,效果非常好。

Ricky Gervais吐槽諾亞方舟的專場 | youtube

再比如天主教神父的各種性侵醜聞,在這些認為宗教虛偽的演員眼裡,是最好的素材。很多演員都講過神父孌童的段子,這已經成為了喜劇圈的一種日常吐槽。

在喬治·卡林的這個專場裡,宗教話題總是跟政治結合在一起,比如他先是提到了權利的問題——

「大家都在說權利,你有什麼權利,我有什麼權利,權利本來是不存在的,是想像出來的,就像三隻小豬或者皮諾曹一樣。」

接著他又說:

「如果你認為你有權利,那我問你,權利從哪來?有人會說,來自上帝,天賦人權。我的天,又來這套,又拿上帝當藉口,一旦人類有什麼問題沒有答案,就想到上帝,所有解釋不了的東西都來自上帝。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的權利來自上帝,他會每天吃食物的權利,給你住房的權利,上帝會一直照顧你。」

喬治·卡林講的對嗎?權利是不是上帝給的?或者是人生下來就自帶的東西?畢竟大家都聽說過天賦人權,美國當年的獨立宣言中說: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美國著名的律師艾倫·德肖維茨(Alan Dershowitz)寫過一本書《你的權利從哪裡來》,這位律師是當年家喻戶曉的「辛普森殺妻案」中辛普森的辯護律師,也是哈佛大學的法學教授。

艾倫·德肖維茨(Alan Dershowitz)著

黃煜文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他的觀點跟喬治·卡林一樣:權利不來自於神。

因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宗教,基督教也只是眾多宗教的一種,如果權利是來自神的話,到底是哪個神?權利也不是自然賦予的,因為自然是中性的,不帶有主觀價值觀傾向的。

那權利到底來自哪呢?他認為,來自人類的經驗,尤其是那些慘痛的經驗,那些巨大的錯誤。

每當人類經歷了巨大的錯誤,有了慘痛的經驗以後,就想避免再發生這樣的錯誤,於是人們就逐漸建立起對於權利的約定。

我們今天很多理所當然的權利,最開始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爭取來的,比如英國當年貴族和教會的權利,是通過逼迫國王籤署大憲章得來的;八小時工作制的權利,是工人通過罷工遊行得來的;一些國家同性戀結婚的權利,也都是通過遊行、公眾輿論爭取來的,這些權利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賦予我們。


懟完英雄主義和宗教,「老毒舌」又開始懟起了美國的愛國主義:

他先是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天我看見一個人的車上貼個標語,『我是美國人我自豪』,這TM是啥意思?」

隨後,批判起民族主義:我從來不理解民族自豪感或國家自豪感。因為對我來說,自豪應該來自於你自己取得的成就,而不是來自意外或者生下來就有的東西,成為愛爾蘭人又不是一項技能,只不過是基因上的偶然,沒有人會說「我5英尺11英寸我自豪」,或者「我容易得腸癌我自豪」

熟悉美國文化的聽眾可能知道,美國人的愛國情懷非常強的,一點不比中國人差。

有的美國人車上會貼著星條旗的磁貼,或者像喬治·卡林說的這種標語。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體育賽事之前,都要升國旗奏國歌,大家都要起立,右手撫左胸,面對國旗。還有在一些集會上面,突然就齊聲高喊USA!USA!只要談到任何美國偉大的地方,或者讓人振奮的消息,只要戳到點了,都可以喊。

這麼愛國很多原因,舉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國是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的。

美國公立學校的學生,每天早晨上課前都會全體起立,右手撫左胸,面對國旗朗誦一段效忠誓詞(Pledge of Allegiance),「我宣誓效忠國旗和它所代表的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國家在上帝之下,統一而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的權利。」而且還曾經有學校因為學生拒絕念這個效忠誓詞而把他趕出學校的情況。

更深層次的原因,不是因為宣傳和教育,而是一種政治性的愛國主義。

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愛國主義,是基於對本民族或者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而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民族和民族文化並不能作為愛國主義的基礎,那拿什麼做基礎呢,就是共同的政治理念,比如自由,民主,分權與制衡等等。

可以說,從立國開始,美國人就有一種政治上的制度優越感以及道德優越感,因為他們幹的事,之前沒有人幹過,或者幹成功過,為自己這種組織共同體的方式而感到自豪,也尊敬那些為這個共同體獻身的人,比如對於老兵是極其尊敬的,每年五月份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都有很隆重的紀念活動。


但是不管美國人怎麼愛國,對於所謂不愛國言論的包容性很強的,這也是為什麼喬治·卡林能在臺上講出這樣批判性的段子。

曾經有個美國左派,在市政廳前當眾把國旗給燒了,被捕,官司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最終判處這個人無罪,其中一條經典的判詞就是「國旗保護那些蔑視它的人」,恐怕這也是美國人愛國的一個理由吧。

喬治·卡林經常批判美國的一些俗語,諺語,套路化的說辭,主要因為這些話虛偽,荒誕,而且說這些話的時候根本不過腦子。舉了兩個例子,比如在一個人去世之後,兩個認識這個死者的人在街上就可能有這樣的對話。

「嘿,你聽說了嗎,Phil Davis死了。」

「Phil Davis?我昨天還看見他了。」

「是嗎,有個毛用啊,他還是死了啊,你看見他也不能讓他的癌症緩解啊,沒準還讓他加重了,可能就是因為你Phil Davis才死的,你良心怎麼過得去!」

第二例子就是某人去世之後,會有人對他/她的配偶說,「如果有任何需要幫忙的地方,任何事,儘管開口。」

喬治·卡林便開始吐槽:」你能幹啥,起死回生嗎?你以為你在寫新約嗎?(聖經新約裡記載耶穌讓死人復活。)你知道如果以後再有人說這種話,你該怎麼辦嗎?你該說『好啊,那你周末過來吧,我的車庫需要刷漆了,把皮搋子也帶上,樓上的馬桶堵到溢出來,滿地都是屎,你開著拖拉機來?太好了,我家農場正好需要平整一下。帶把鋸,再帶把鎬,你就等著幹活吧』。他不是想幫忙嗎,行啊,那就讓他幫啊。」

年輕時的喬治·卡林

其實,喬治·卡林最開始也是在電視上油頭粉面、西裝革履地講乾淨的段子,那個時候的演員都那樣。

但是喬治·卡林非常聰明,覺得自己講這些沒啥意思,跟所有人都一樣,太普通了,沒有啥大出息,後來開始尋求轉變,所謂的差異化競爭。

首先在穿著上,他脫掉西服,開始穿破舊的牛仔褲和T恤,留著長頭髮和鬍子,還帶耳釘。演出的地方,也不去傳統的表演酒吧了,而是去年輕人常去的咖啡館。

為什麼?時代不一樣了。當時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是美國反文化運動、反越戰運動最興盛的時候,那時候社會思潮的主力是年輕人,是大學生。

大學生喜歡什麼,當然是牛子褲T恤的形象,常去的地方也不是中年人的酒吧,而是可以跟朋友談論思想的咖啡館。

喬治·卡林當時非常明確自己的受眾就是年輕人,再加上開始講一些題材新潮、反叛的段子,比如大麻、避孕藥等等,一下就受到年輕人的巨大歡迎。

早年最有名的一段表演就是 「Seven Words You Can Never Say on Television」,七個你永遠不能在電視上說的詞。不翻譯了,反正都是髒話。

其實並不是官方真正禁止的七個詞,只是為了喜劇效果。但是這個段子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首先是有一次他在臺上表演完這個段子之後就被抓了,理由是「語言低俗,擾亂公眾秩序」,不過後來他又無罪釋放了。

但隨後一家電臺在下午時段播了喬治·卡林類似飆髒話的段子,正好一個父親帶著15歲的兒子開車,聽到了,投訴到了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說下午兩點鐘放播放這種東西,太不合適。

FCC就對這家電臺說,禁止你們播這麼低俗的內容,結果電臺反問你憑啥,你這樣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也就是「人人有言論自由的權利」,隨後開始上訴,最後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

要知道,最高法院不是什麼上訴案子都接的,往往是有關政府或者立法機構是否違憲,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案子才接。結果最後裁定FCC以後有權力決定電臺裡的什麼內容低俗,什麼內容不低俗,並加以管制。

不過後來最高法院又補充規定,放低俗的內容可以,但是只能在晚上十點至早晨六點之間的這個時段,這樣就不會有孩子收聽了,美國一些含有成人內容的節目都放在深夜,就是從這來的。這件事情也讓喬治·卡林名聲大噪。

曾經有人採訪喬治·卡林說,你已經功成名就了,為什麼還要講呢?

喬治·卡林的回答是:你不能跟畢卡索說啥時候把刷子放下來,藝術家總是有一個方向的,總是在路上,不斷挑戰自己。

這就是喬治·卡林。

……


「每一個刻薄的人心裡,

都住著一個失望的空想家」

*本文整理自看理想節目《十大單口喜劇專場》,主講人周奇墨是國內優秀喜劇品牌「單立人喜劇」的核心演員,《今晚80後》卡司、2017年中國職業脫口秀大賽冠軍、脫口秀喜劇界冠軍,也是中國最早接觸、關注、從事單口喜劇的一批人。在這檔節目裡,不止以幽默的方式帶你了解笑的原理和單口喜劇創作的心路歷程,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檔能讓你從單口喜劇角度窺探美國文化現象,拆解東西方思維方式的異同的節目。

現實都這麼殘酷了,讓我們好好笑一會兒吧。 

👇

了解更多「單口喜劇」故事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音頻編輯:夏夏 

內容編輯:提圖


轉載:請微信後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所有人都愛說髒話?
    最初我理解,它不過是說,你這個人太笨,什麼也幹不成(相反的贊語則是,除了生孩子,他什麼都會)。在日常用語中,此話出現頻率極高,我能感到,它有性含義,但非常模糊,有,也就那麼一點點,毫無刺激,誰的耳朵都很麻木(久聽髒話,會不覺其髒),我還以為qiú只是嵌入其中,加強語氣。但有一次不一樣,隊裡蓋房——給我們這些知青蓋房,仨人,一人在地上和泥,一人往上送泥,一人在上抹泥。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為什麼讀此書呢?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
  • 為什麼髒話消音都用嗶?
    除此之外,嗶還能表示包括但不限於下面這些詞——fuck、shit、操、我他媽、幹、甘霖娘在幾乎所有語言和文化中,髒話都被當作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是沒文化、沒教養之人說的粗鄙話,會教壞祖國未來的花朵。
  • 電視裡髒話消音為什麼都用「嗶」?
    呸、啊、哈不好嗎?為什麼屏蔽髒話一定要用「嗶」?美國科學家曾發明過一個可以和諧掉髒話的系統。即使是現場直播的節目,系統也可以快速屏蔽。比如當有人說"Fuck You"的時候系統就會自動和諧成"嗶~"。中國電視臺覺得這個系統很好用,於是就引進了它。
  • 孩子愛罵人說髒話?打罵冷處理都沒用,這4個方法也許可以幫你
    想著晾她幾天不理她,孩子自己就會覺得沒意思而偃旗息鼓不再說髒話了。可是效果並不怎麼好,孩子生氣的時候還是會出口成髒。其實在孩子愛說髒話罵人的時候,冷處理是父母最常採用的方法之一,也被很多人推崇,然而這種方法用在這裡效果並不理想。為什麼呢?
  • 為什麼人人都愛李宗盛
    作為李宗盛華東區民間事務總代理(自封),今天補一篇,聊聊我們為什麼喜歡李宗盛。2008年的夏天很熱。大學寢室也沒裝空調。我把自己關在悶熱密閉的空間裡,任汗水流淌,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上循環的不是大片,不是神劇,更不是什麼羞羞的東西。不過一場演唱會而已。可今天看起來,那年夏天的「相遇」,幾乎影響了我對音樂、創作和感情的所有認知。
  • 為什麼人人都愛契訶夫?
    「打噴嚏總歸不犯禁的」,但這個名叫切爾維亞科夫的小官,「在一個美好的傍晚」去看戲,因為打了個噴嚏,而惹了大麻煩。因為他懷疑唾沫星子可能噴到了坐在他前面的文職將軍的身上,於是前後五次陪著小心,惶惶不安地向將軍做出解釋,賠禮道歉,而被這個小庶務官的反覆賠罪搞得不耐煩的文職將軍,終於鐵青了臉向他大吼一聲「滾出去!」而小官員聽了這一聲「滾出去」之後,「肚子裡似乎有什麼東西掉下去了。
  • 為什麼全世界都會說髒話?該如何正確面對與使用髒話?
    大家都知道近期美國多地正處在於嚴重騷亂之中,連總統川普都多次躲進白宮地下掩體以避示威者的鋒芒。媒體上披露的川普走出白宮的照片很有意思,在他前往教堂的路上,兩旁的牆上寫滿了各類髒話,其中尤以F開頭的為甚。
  • 1老頭被鬼子抄家,老頭用正宗日語大罵他們,日軍聽後乖乖撤離!
    1老頭被鬼子抄家,老頭用正宗日語大罵他們,日軍聽後乖乖撤離! 在抗日戰爭期間,許多人失去了家,失去了親人,當時有許多有志人士都紛紛站了起來,他們主張救國,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國家。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因為無法忍受這些苦難,而選擇做了令人痛恨的漢奸,投入到了敵人的陣營裡。
  • 髒話不都要人命——亦褒亦貶說髒話
    不管髒話如何分等級講境界,在對罵實戰中,這些都不管用,最主要的制勝法寶有兩條,一條是,嗓門要大。輔助動作:叉腰;第二條是,一口氣不能斷,罵勢浩蕩,咄咄逼人。嘿嘿!在此要特別說明,這總結絕非來自我的實戰,旁觀者清,沒吃過梨子也知道梨子的味道的。
  • 尼古拉斯凱奇主持《髒話史》:講髒話浪費了他的才華
    》:講髒話浪費了他的才華!  尼古拉斯凱奇釋放了一個強大的,長時間的吼叫來慶祝這個流行的髒話,證明了他令人羨慕的肺活量。但對於尼古拉斯·凱奇來說,這個數字至少是200%。  這些都是很有潛力的問題。
  • 南方朔:髒話簡史
    很多毛病我都可以改,唯有低俗不能。我們為什麼愛說髒話?因為髒話才能抒情。我們為什麼愛說髒話?因為髒話才能表達親密。我們為什麼愛說髒話?因為髒話才能稀釋矯情。如果我們使用髒話才能方便表達,就把髒話當語氣助詞、當一種修辭不就行了?
  • 不愛聽我的音樂你就別聽!Simon D在直播中大罵髒話?
    在房間角落裡偷偷聽著歌的人做什麼垃圾的評價?那麼不愛聽的話你就別聽了,別招人煩。你們不聽也自然會有人聽的。別聽,都別聽!但是Simon D依然沒有冷靜下來,他說:都是什麼垃圾東西。你們以為做音樂很容易嗎?你們知道我為了做一張專輯我特麼,我特麼,我特麼……不想聽的話真的別聽啊,我特麼也很煩啊。我做音樂不是為了讓你們評價的。
  • 【別聽民謠】-王大衝《老頭說》
    代表作品:《謎》《老頭說》《利民路雨記》《牛肉拉麵》《狐狸與飛魚》等網易雲音樂搜索 王大衝 試聽 新浪微博搜索 別聽民謠-王大衝別聽民謠公眾號 建立 一個多月了 是時候該說點什麼了,一個月來接觸到了幾十位獨立音樂人,也聽到了很多好聽的歌,做公眾號最初的願望就是給大家聽一些不一樣的音樂,也沒想能怎麼樣,就是簡簡單單的聽一首就好,但是每做一期都想弄的更好
  • 文章|為什麼喬治卡林的訪談那麼值得聽?
    路易CK做了脫口秀演員做了十五年,越做越不喜歡自己講的段子,覺得自己的段子是屎。 他很厭惡自己講的那些爛段子,卻不知道怎麼辦。他進了一個事業的死胡同,怎麼也出不來。 有一次他表演完坐在車裡,很沮喪,覺得他表演脫口秀是一個錯誤,他根本不好笑。他在車上聽著喬治卡林的訪談(不是我們這個訪談)。
  • 科普聲音丨為什麼髒話消音都用「嗶」?
    寫在前面:放心,各位配音小夥伴們,遇上需要錄製髒話的機率還是挺小的。除了影視劇配音中(非常少見)一些人物情緒必要的關鍵詞,大部分的配音工作中都不會碰到錄製髒話的環節,特別是紀錄片、廣告片等。那麼你是否也曾好奇過,屏蔽髒話是誰最早想出來的?為什麼普遍用「嗶」來消音呢?
  • 髒話說不說得?為髒話正名
    ——傑弗裡·休斯人為什麼罵,怎麼罵,以及罵髒話揭示了人的哪些本質。髒話帶有負面形象,但也並非全無益處。罵髒話在減輕工作壓力甚至身體痛感上的效用,勝於任何所謂「團隊建設」的活動。全憑酣暢淋漓的一句——「我日!」
  • 日語中最髒的髒話,竟然是這個…
    ,我們都懂FUCK的意思;不過,日本人的髒話攻擊力太弱了吧,為什麼日語中髒話這麼匱乏呢?二,挖苦,輕蔑的詞彙髒話的攻擊力反而很低,那些直指痛處的話才是最傷人的。「死ね」(去死!)「噓付き」(騙子)「変態(變態)」,聽了這些詞,心靈會受到10000點暴擊,殺傷力十足!
  • 深讀 為什麼人人都愛劉德華
    聽來簡單,卻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可能正是因此,劉德華才像個最大公約數,無論持怎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傾向,人人都愛他。今天推薦703期【封面故事】《「港人」華仔》之《為什麼人人都愛劉德華?》,由本刊記者萬佳歡採寫。為什麼人人都愛劉德華?
  • 愛說髒話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和當眾摳鼻屎的人有什麼關係?
    髒話是負面情緒的發洩,心裡有了不爽不高興,就想發洩出來,於是通過髒話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還有人說,愛說髒話的人是直爽沒有心機的人,好相處。是的,有這種情況,但是說髒話絕對說明這個人有負面憤怒的情緒,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但是有的人之所以不說髒話,是不想通過髒話發洩出來,覺得不文明,影響自己的形象,還給別人帶來負面情緒的影響。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事情,都有負面情緒,就好像每個人都會放屁和摳鼻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