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的那一年,劉邦在喝酒泡妞,項羽痛哭至親,韓信乞討度日

2020-12-28 竹刀青史

很多朋友常常有這樣一個認識誤區:認為秦漢是兩個朝代,那麼它們各自的開創者,始皇帝和劉邦等人,貌似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其實,親愛的朋友,你們知道嗎?

漢高祖劉邦只比秦始皇小3歲;也就是說,在秦始皇殲滅六國時,其實漢高祖劉邦早已經在歷史的某個角落裡,進行著「升級打怪」的人生歷練了。

而且,不僅是漢高祖劉邦,其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等人,都在始皇帝的統治下生活過一段時間。也就是,在始皇帝殲滅六國時,這些大秦帝國的掘墓人,都已經降臨到人世間。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當始皇帝在締造龐大的大秦帝國時,那些後來的「造反者」都在做什麼。

首先,小編先和大家一起溫習一下,始皇帝殲滅六國的時間順序: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8年;

——公元前225年;

——公元前222年;

——公元前222年;

——公元前221年;

為什麼要插這麼一段呢?

因為,本文的主旨是要搞清楚:當大秦銳士橫掃天下,抵達這些人的「母國」時,他們都多大了,在做什麼。

而上面幾個人中,除了張良是韓國王族之外;項羽、劉邦、蕭何以及韓信均是楚國人;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看一看,在公元前230年以及公元前222年這兩個時間點上,這些後來改天換地的人物都在做什麼。

閒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

西楚霸王項羽,大秦帝國絕對的掘墓人——曾經破釜沉舟,坑殺二十萬秦軍,將大秦帝國最後的希望,章邯軍團徹底消滅;曾經火燒阿房,將秦王子嬰縊死洩憤。

那麼,項羽為什麼對秦人這麼狠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公元前222年,當王翦帶領大秦銳士殲滅楚國時,身為楚國貴族的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已經十歲有餘。

十歲的孩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可是這一年,項羽不僅經歷了國破,更是經歷了家亡(項羽的爺爺楚國大將項燕,在抵擋秦軍無果後,自殺身亡。)

小編猜想,少年時期的項羽,腦海中經常想起的一句話,便是爺爺項燕的遺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所以,當若干年後,當西楚霸王項羽第一次看到始皇帝的車架時,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彼可取而代之!」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和項羽不一樣,劉邦與秦國並沒有多大的「國讎家恨」,所以劉邦的青少年時期,基本和始皇帝沒有任何交集。

公元前247年,13歲的秦王嬴政登基,10歲的劉邦大概率在和(huo)尿泥玩;

公元前238年,21歲的秦王嬴政,剷除嫪毐、罷免呂不韋真是執掌秦國大權;而18歲的劉邦「好酒及色」,估計也沒幹啥正經事。

公元前221年,38歲的始皇帝統一六國;按照史料推斷,35歲的老光棍劉邦,估計剛坐上「泗水亭長」的位置不久(楚人劉邦能夠做上秦國的基層公務員,時間點肯定在楚國滅亡之後);

也就是在之後的某一年裡,劉邦因為押送勞役赴鹹陽,有幸遇見了始皇帝的車駕,從而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嘆。

謀聖張良(?-前189年),史書上沒有其具體的出生年月,不過按照推算,估計他和劉邦應該是一輩人。

作為一個韓國貴族,張良雖然已智謀見長,不過在這幾個「抗秦鬥士」人中,年輕時期的張良卻是最生猛的一個:

公元前218年,博浪沙,身為韓國貴族的張良,為報滅國之仇,花重金邀來敢死之士,以120斤的鐵錐刺殺始皇帝車駕。結果誤中副車,始皇帝無恙。

從此,張良開始了逃亡生活。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比始皇帝小兩歲,比劉邦大一歲,他的早期經歷史書上沒有記載。

不過,在劉邦做泗水亭長時,蕭何已經坐上了沛縣的主吏掾(yuan,相當於正科級幹部),按此推算,他家境應該不錯,起碼讀過書。

如果不是碰上秦末的亂世,估計蕭何會大概率安穩的活下去。

兵仙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跟項羽基本同歲。

按照史書記載的韓信經常「帶劍而行」、且飽讀兵書等情節來推斷:韓信的祖上非常有可能也是貴族,不過應該屬於較低的階層。

而且,史書上只有韓信葬母的情節,並沒有提到過韓信的父親(大概率是戰死沙場了),所以,楚國的滅亡,對於當時10歲左右的韓信來說,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生活條件不行了;而他本人呢,大概率是在「乞討」,即史書上說的「寄食人家」——到處混飯。

結語:

劉邦、項羽、韓信、張良、蕭何,這些在始皇帝在世時,寂寂無名的人物,卻在秦末的亂世中,猝然而起,締造了一個時代。

但是,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如果始皇帝不死,估計任誰也不可能推翻大秦帝國。

所以,到底是時勢創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時勢呢?

相關焦點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秦滅六國時,劉邦項羽蕭何韓信張良都在幹什麼?為何不幫六國
    劉邦劇照公元前230年,這一年劉邦27歲,正是青壯年時期。韓信劇照這一年韓信剛剛出生沒多久,也許只有一兩歲還處於在母親懷中吃奶的年齡。蕭何劇照這一年蕭何28歲,雖然他後來當上了秦朝沛縣縣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秘書,但在秦統一六國前,蕭何在幹什麼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沒有人知道。
  • 你一定看過《十面埋伏》,那你知道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故事嗎?
    但不論「長城軍」到底參沒參與進巨鹿之戰,在那個各路諸侯都「梭巡而不敢進」的情況下,只有項羽一個人以大無畏的精神瘋狂的攻擊秦軍,才取得了巨鹿之戰的最終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戰局,為消滅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這是楚軍的勝利,也是項羽的勝利,那一年項羽25歲。
  • 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
    影視劇《楚漢傳奇》中劉邦與項羽形象圖現代人都認為韓信是決定楚漢之爭戰局的關鍵人物,韓信幫誰誰就贏。那麼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韓信在軍事方面對楚漢之爭中,對劉邦打敗項羽的貢獻很大,這是不容質疑的。但是劉邦沒有韓信,最終也是會打敗項羽的。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劉邦的政治才能;二是項羽殘暴且剛愎自用的性格。首先,劉邦高超的政治才能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決定了其必然能夠奪取天下。一是智略超人,具有極強的政治眼光。
  • 楚漢爭霸中項羽為何會輸給劉邦?韓信說了8個字,道破了真相
    我們都知道,劉邦出生於市井,雖然是個公務員,但職位卻很小,只是一個亭長,並且爛賭好吃喝,經常口袋空空,靠著吃家裡的老本和與寡婦糾纏度日。作為一個小小的亭長,自然也沒有什麼武力值,更別提熟讀兵法帶兵打仗。
  • 情商(EQ):從劉邦項羽韓信三人,看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EQ):從劉邦項羽韓信三人,看情商的重要性何種人立於世而不受制於人?何種人存於亂而不廢拙於途?
  • 韓信陳倉大戰:為劉邦建設霸業鋪平道路,還使得韓信名滿天下
    把路過時所用的棧道全部燒毀,向項羽表示自己再也不會東出的決心,讓項羽不再將它他當成擋路石。也就是在這一年的五、六月份,田榮對自己辛辛苦苦獲得的封號並不滿意,因而自立為王,自稱齊王。劉邦抓住這個好時機,於是就在同時期發起了著名的陳倉之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也就是出自於這場著名的戰爭,而這個計策的策劃人,就是名將韓信。
  • 韓信彭越有意不助劉邦,張良秒懂他們心思,促成兩人出兵合圍項羽
    公元前202年,即漢高帝五年,劉邦率領諸侯聯軍,徹底擊敗了項羽,楚漢戰爭結束,強大的漢朝開啟了新的篇章,而這次諸侯願意追隨於劉邦,本質上講,是看到劉邦即將獲勝,去搶奪利益的,其中就包括已經被立為齊王的韓信。
  • 【韓信】韓王信身高超過項羽,擔心被劉邦收拾而投靠匈奴造反,兵敗後被殺(連載十六)
    秦末漢初的第三個韓信,出自韓國王室公族。        為與淮陰侯韓信相區別,大家把他叫做韓王信,因為他曾被劉邦封為韓王。        韓王信的身世之謎        關於韓王信的身世,目前,大多數說法都採信《史記》中的記載:「韓王信者,故韓襄王孽孫也。」        孽孫,即庶出之孫。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漢軍在滎陽一線收割敖倉的糧食,與項羽軍隊僵持了一年有餘。項羽率軍切斷漢軍的糧道,漢軍陷入空前的危機之中。屋漏偏逢連夜雨,魏王豹聲稱回去看病,結果渡過黃河便背叛了劉邦。劉邦十分憤怒,命令將軍韓信領兵從北面攻擊魏國,一舉俘虜了魏王豹。隨後韓信領兵直逼趙國,很快在井陘打敗趙國三十萬大軍,並且吞併了趙國。
  • 項羽失敗原因分析!是天亡我,還是戰之罪?用事實說話不做馬後炮
    甚至而言,如果這些人都出於對項羽的害怕,聯合在一起對項羽進行群毆,那項羽恐怕當即就被淘汰出局。因為類似的原因,項羽只能選擇不殺劉邦!但是,項羽顯然也知道劉邦會是他的強敵,甚至而言,項羽不僅知道劉邦會是他的強敵,也知道齊國的田榮和秦國的章邯會是他的威脅。
  • 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是如何對待項羽家人的?
    項羽(左)與劉邦(右)影視形象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共同對項羽形成垓下之圍,隨後項羽在烏江自刎,一代霸王從此隕落,他的屍首也被劉邦的手下大卸八塊被拿走邀功,楚漢戰爭最終以漢的勝利結束。
  • 劉邦經常打敗仗,項羽經常打勝仗,最終結局為何是劉邦奪取天下
    劉邦身邊有兩個著名的戰略家:張良和韓信,他們為劉邦確立了正確的戰略,劉邦自聽從了楚懷王的命令西進攻打鹹陽遇到了張良後,劉邦團隊就實現了質的飛躍,張良一路協助劉邦從武關攻進鹹陽,從劉邦進入鹹陽城的那一刻開始,張良又不斷地勸諫劉邦應該放棄享樂,轉而封存寶物、安撫民心,劉邦聽從了。
  • 項羽:天要亡我我不得不死,劉邦:沒人能殺死你,除了你自己
    項羽,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與三國的呂布,唐朝的李元霸等人一樣,都是以武力值冠絕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可惜最後卻兵敗垓下烏江自刎,只給後世留下一個短暫而又耀眼的傳奇人生,任由後世評判。與劉邦的出身低賤不同,項羽是正兒八經的名門之後,根正苗紅。
  • 韓信沒當元帥的經驗,為何打仗卻很厲害?韓信的能力從哪來?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收繳了很多違禁品,兵書就是其中之一。韓信大約生於公元前231年,秦國統一六國的時候(公元前221年),他才10歲左右。
  • 劉邦何以打敗了項羽?
    公元前206年,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擁雄兵40萬,而劉邦軍僅10萬。項羽自認為已經掌握了最高權力,屠鹹陽後,遂自行分封天下,一口氣封了18個諸侯國,給自己的封號是「西楚霸王」——一聽這霸氣的稱號,就知道他當時自我感覺有多麼好!他那時只有26歲,意氣風發,以為整個大地都匍匐在他的腳下,卻沒料到自己已經埋下了日後敗亡的隱患,那就是「分封制」。
  •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
    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  背景  項羽進了鹹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他們見了豪華的阿房宮,想到他們過去受的罪,心裡燃燒起報仇的火苗。
  • 垓下之戰,韓信如何打敗不可一世的萬人敵項羽?
    不久,項羽派使者武涉去遊說韓信,指出劉邦貪得無厭、欲盡吞天下的意圖,韓信之所以能活到現在是因為有項羽的存在,項羽一旦滅亡,劉邦必然要消滅韓信,如今韓信「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勸他「反漢與楚連和,叄分天下王之」。韓信因已得劉邦封王,拒絕了武涉的勸說。接著,韓信的謀士蒯徹又兩次勸告韓信,說劉邦和項羽都已經精疲力竭,「兩主之命懸於足下。
  • 劉邦被困白登山的時候韓信在幹嘛?血淚交織的西漢史,看著心疼
    滅秦時候,劉邦與項羽楚漢爭霸,最終劉邦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漢朝。但在這期間,北匈奴也沒閒著,匈奴中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冒頓單于。他殺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自己做了單于,然後將東邊的東胡、西邊的月氏、南邊的樓煩、白羊河南王等先後擊敗。他不僅統一了匈奴各部,還收復了曾經被秦將蒙恬佔領的匈奴的寧夏與陝西榆林的部分土地,也算是直接威脅到了西漢的北部疆域。
  • 韓信是怎麼死的?一向欣賞信任韓信的劉邦,為什麼非要殺死他?
    作為劉邦手下最能打的武將,劉邦對韓信的評價那叫一個高,對他的欣賞喜愛之一無以言表,作為開國功臣之一,又是有卓越突出貢獻的人物,劉邦稱帝成立自家漢朝集團,就得給幾位元老分分股份了,其中韓信就被分為了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