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豆瓣8.4,這部喜劇電影雖然現實,卻依然令人感動

2020-08-27 小兔看影視

《鋼的琴》講述了王千源飾演的貧窮下崗工人,為了給女兒造一架鋼琴而忙碌奔走的故事。

其間加入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造鋼琴,發生了一些趣事。

電影的整體色調是灰色的。房屋是灰色的、樹木是凋敝的,天空陰沉沉地壓下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承受巨大的壓力,舒展著最後一點生命力。仿佛有一個灰色罩子,籠罩著大地。這正印襯著電影裡那些角色灰不溜秋的人生,喑啞而逼仄。

主角陳桂林很貧窮,下崗後不得靠建樂隊為婚喪嫁娶吹拉彈唱賺錢。自己的妻子也因為窮和他離婚,嫁給了一個有錢人。

妻子想要帶走女兒。女兒想要一架鋼琴,有沒有鋼琴是女兒留下的關鍵。

為了留住女兒也為了他自己,他開始召集一幫小夥伴造鋼琴。

造琴的過程一波三折,有夥伴們的離心,也有愛人淑嫻和好兄弟的背叛。主角的生活怎麼看怎麼辛酸。

可是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頂著一張倒黴臉,講著方言調侃自己和那幾個兄弟,愣是承受住了這份壓力。

夥伴們也很有義氣。本來都有各自的生活,也有想要完成的目標。卻都來幫助他做這麼一個艱巨的事情。儘管中間因為一些矛盾萌生退意,最終也為陳桂林或者為自己完成了造琴這件事。

本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來講故事。也正是因為如此,給影片的氛圍帶來一絲暖色調。角色的表演開始流動起來,影片凝滯的氣氛也開始流動起來。

秦海璐飾演的女主淑嫻穿著演出服站在牆根邊嗑瓜子邊和陳桂林講話的樣子真是又土又漂亮。你可以看到這個角色紮根於現實的庸俗,不得不屈服於命運的辛酸,到拿錢資助愛人的那一點對愛人的體貼。這是獨屬於對小人物的刻畫,秦海璐演得很到位了。

片中的另一位父親,老頭的女兒被年輕青年搞大了肚子,他們一起暫停造鋼琴,去教訓那個小夥子。小人物的女兒吃了虧,最終也只聽之任之、無能為力。這現實嗎?當然現實。

還有平日裡遊手好閒的混混,也來給他們當廚子,負責他們的後勤和夥食,幫他們造琴。

雖然,中間和淑嫻在一起,背叛了男主。

影片拿到了很多獎項和提名。飾演男主陳桂林的王千源拿到了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可以說離不開主角的精湛表演,離不開導演和主創人員對人物的刻畫,也離不開這些小人物散發出的弧光。

電影的感動之處也是在這些小人物奉獻的光亮中。

即使身處困頓,依然單純地想要完成那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依然想為了那個目標努力,哪怕那個目標只是造鋼琴而已。

影片的結局,他們造出了鋼琴,陳桂林的女兒小元彈起了鋼琴,最後卻還是離開了他。

哪怕想出了改造方案,象徵舊時光的工廠煙囪也還是要被拆除。

在時代的洪流下,每個人被席捲裹挾,面對生活的變化,也只能無可奈何。

可是,你不得不承認,有些情懷和悲憫感,它就在那裡,堅毅地停留在那裡,不會被現實抹殺。

相關焦點

  • 《鋼的琴》:豆瓣8分,這部喜劇電影雖然現實,卻依然令人感動
    2020-08-20 18:11:55 來源: 小兔看影視 舉報   《鋼的琴
  • 張猛《陽臺上》即將上映,但你別忘他這部豆瓣8.4分的《鋼的琴》
    影片還未上映,但導演張猛這一次的選題仍然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愛恨情仇,這就讓我想到了8年前他的喜劇劇情片《鋼的琴》,由他自編自導的這部作品成績斐然,拿下了豆瓣8.4的高分。並且一路斬獲獎項無數。這也讓張猛導演名聲大噪,同時這類樸實接地氣、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的題材開始俘獲大批觀影者的眼球。今天我們就來回味一下這部《鋼的琴》。
  • 這部豆瓣評分8.4的國產喜劇電影,我看到的卻是現實
    這個故事就是2011年上映的電影《鋼的琴》,講述一位不上進,沒志氣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夢想以及爭奪女兒的故事,這部電影讓秦璐斬獲了第一個內地影后,飾演「陳桂蘭」的王千源也獲得了北京電影節影帝,豆瓣評分高達8.4分,曾經收到多個國際電影節的邀請。
  • 豆瓣8.4《鋼的琴》:黑色幽默背後,是對命運的抗爭與救贖
    不管是表現手法,還是視聽語言,通過融入黑色幽默的元素,更添了一份荒誕感,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超級瑪麗隱喻著工人陳桂林,第一次音樂象徵著陳桂林克服困難為女兒「製造」出鋼琴,第二次音樂象徵著前妻見過女兒後女兒做出了現實的選擇。導演用遊戲人物形象和音樂來隱喻主人公的處境,使原本悲劇的氛圍多了一份喜劇感,在無奈的現實對照下,又顯得頗為荒誕。
  • 豆瓣8.4《鋼的琴》:對逝去的時代告別,一架鋼琴演繹人生態度
    該片豆瓣評分8.4,一上映便收穫了無數好評,雖然500萬的投入,僅僅收穫了650萬的票房,但卻獲得過多個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提名,王千源也憑藉此片斬獲了東京影帝的桂冠。而幻想終究是幻想,現實中他們都頹廢不堪的坐在警局。在等待中閒來無事開始研究鋼琴的構造和材料,這讓陳桂林的內心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造鋼琴。
  • 豆瓣8.4分電影《鋼的琴》真的是在造琴?不,他在重塑理想!
    之前,我寫過一篇影評,拆解《耳朵大有福》的電影美學,而今天這部《鋼的琴》,同是張猛導演的代表作之一,比起《耳朵大有福》而言,更有前瞻性,更有寓意。這部《鋼的琴》同樣是將視角聚焦在東北下崗職工的悲歡離合之上,但是通過「造鋼琴」這一意象,卻為我們展示了另外一個新的東北!
  • 豆瓣8.4《鋼的琴》:時代更迭的背後,是一群小人物最後的瘋狂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秦海璐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於2011年7月15日在國內上映。影片自上映以來備受影評界青睞,斬獲第28屆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最佳國際電影獎」,在第28屆電影中國金雞獎、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中也獲得提名,儘管最終票房不過700萬,豆瓣評分卻高達8.4。
  • 《鋼的琴》口碑炸裂,票房慘澹。為什麼好電影沒人欣賞?
    《鋼的琴》錚錚漢子其實面對孩子是細膩的。影片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無論再苦再難,最好的東西永遠留給我們兄妹倆。本片豆瓣評分8.4上映於2010年,距今已經十年了。目前我依然敢說它是近十年來最好的關於父愛題材的影片。《鋼的琴》由張猛編劇,張猛導演,王千源擔任主演。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王千源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榮獲影帝。
  • 這部電影豆瓣8.4分不足70人評價 海外口碑炸裂 被贊頂級喜劇
    在好萊塢,有一位明星和他的電影雖然還有幾天才上映,但已經表現得很搶眼,雖然目前尚未正式公映,但在此前的多個電影節上放映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這部電影就是「好萊塢另類文藝青年」詹姆斯·弗蘭科執導並主演的《災難藝術家》。該片IMDb目前評分8.1,目前在爛番茄新鮮度也正式解禁,獲得了96%的新鮮度。
  • 大陸豆瓣評分最高的11部諷刺喜劇電影,這才是真正的大尺度啊
    最近喜歡看諷刺喜劇電影,大陸以前有很多這樣大尺度的作品,可嘲笑可尖銳可潑辣可風趣可諷刺,揭露抨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不良現象,今天小七整理了11部這樣的電影。以豆瓣評分排列:TOP11:《光榮的憤怒》豆瓣評分8.0,2007年出品。《光榮的憤怒》是由曹保平執導,吳剛、王硯輝、李曉波、朱義、孔慶三、蒲小虎等人主演的諷刺喜劇電影。
  • 任素汐《通往春天的列車》上映,又一部《鋼的琴》,東北硬核喜劇
    這部由任素汐等人主演的東北工人題材的影片,可以成為東北硬核喜劇的一個重要代表。而它的氣質上,實際上繼承了《耳朵大有福》和《鋼的琴》。《耳朵大有福》當中,範偉老師飾演了一位東北的下崗工人,他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成為重要的看點內容。這種生存態度,與其說是樂觀,不如說是面對生存的最大悲觀主義的迴光返照。而這種迴光返照的氣質,又穩穩噹噹地落在了《鋼的琴》當中。
  • 2018豆瓣評價最好的100部電影,幫你找齊了.
    《三塊廣告牌》把老套的尋兇復仇故事依然講的生動,黑色荒誕和溫情治癒兼備,開放式結尾更讓這個故事不落俗套。雖然在國內上映票房不佳,但豆瓣8.7的高分已經是口碑的最佳證明。6. 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 (117799人評價)劇情 / 喜劇 / 臺灣
  • 《鋼的琴》:以愛之名的背後,是時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掙扎與堅守
    《鋼的琴》,這是一部由張猛自編自導,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悲喜劇電影。豆瓣評分8.4分,高於94%的喜劇片;張猛憑藉該片入圍金雞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主演王千源更是憑藉該片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但,這部電影的票房卻只有662萬。電影劇情可以簡單到用一句話來概述:一個普通工人為爭奪離婚後對女兒的撫養權而和工友們用鋼鐵做出一架鋼琴的故事。
  • 電影分解箱|《鋼的琴》
    其實,《鋼的琴》更像是一部商業片。有一個緊湊的故事、貌似輕鬆、幽默的敘述方式,導演張猛曾經給趙本山寫春晚小品,語言和喜劇功底都很紮實;還有不斷插入的歌舞場面,超現實也罷、諷刺也吧,能讓黯淡現實生活,立馬活色生香。這個經常出現在晚上10點檔、翹蘭花指的電視劇演員王千源,拿到了第一個國際影帝獎。
  • 每天一部好電影|《鋼的琴》:夢想復興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
  • 2018豆瓣評價最好的100部電影,幫你找齊了!
    《三塊廣告牌》把老套的尋兇復仇故事依然講的生動,黑色荒誕和溫情治癒兼備,開放式結尾更讓這個故事不落俗套。雖然在國內上映票房不佳,但豆瓣8.7的高分已經是口碑的最佳證明。6. 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 (117799人評價)劇情 / 喜劇 / 臺灣
  • 2018豆瓣評價最好的100部電影,幫你找齊了|界面新聞 · 娛樂
    《三塊廣告牌》把老套的尋兇復仇故事依然講的生動,黑色荒誕和溫情治癒兼備,開放式結尾更讓這個故事不落俗套。雖然在國內上映票房不佳,但豆瓣8.7的高分已經是口碑的最佳證明。6.《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 (117799人評價)劇情 / 喜劇 / 臺灣
  • 《鋼的琴》與故鄉
    最近一天重溫了一下《鋼的琴》這部電影頗有感觸。2011年《鋼的琴》這部電影一經播出就斬獲眾多大獎。故事大背景以90年代工人下崗潮,小國有企業紛紛倒閉為基調,影片通過一個最為普通的底層小人物經歷了孩子學琴——買琴——偷琴——造琴的一系列故事後,明確表達了當時代改革的陣痛落在一個個普通人身上的無奈與悲涼。
  • 《鋼的琴》——東北老工業基地最後的的輓歌
    豆瓣8.3分,影評人紛紛叫好,但票房卻被一堆垃圾片完爆,虧得血本無歸,今天為大家安利的便是這部放在今天必須過億的兼具文藝和娛樂於一身的電影——《鋼的琴》。令人愉快並哀傷的是,影片正面描寫的並非這些,但是真正想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些,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這正是《鋼的琴》所以閃亮的地方,它用一種黑色的幽默講述著並不幽默的中國故事。而且,重要的是,它是真正關於中國老百姓的故事。影片裡有比較詩意的東西,比如說他們偷琴,被警察給逮了,然後影片就跳到一個虛寫的部分,在漫天雪花裡邊彈琴。後來又出現過一次,是用燈光分了兩個場景。
  • 豆瓣8.4、8.5,僅兩部被瘋狂刪減的電影,就被稱為「韓國鐵三角」
    有一說一,韓國電影好不好看?在某些方面不得不承認,確實好看。我還真不知道有什麼是韓國電影不敢拍的。以至於國內把它刪減、封禁都是常有的事,就比如《不可饒恕》、《親切的金子》等。應該也有不少人曾「翻箱倒櫃」的找來看吧。有這樣一位韓國導演,從2008年的長片「處女作」上映至今,只有三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