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講述了王千源飾演的貧窮下崗工人,為了給女兒造一架鋼琴而忙碌奔走的故事。
其間加入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造鋼琴,發生了一些趣事。
電影的整體色調是灰色的。房屋是灰色的、樹木是凋敝的,天空陰沉沉地壓下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承受巨大的壓力,舒展著最後一點生命力。仿佛有一個灰色罩子,籠罩著大地。這正印襯著電影裡那些角色灰不溜秋的人生,喑啞而逼仄。
主角陳桂林很貧窮,下崗後不得靠建樂隊為婚喪嫁娶吹拉彈唱賺錢。自己的妻子也因為窮和他離婚,嫁給了一個有錢人。
妻子想要帶走女兒。女兒想要一架鋼琴,有沒有鋼琴是女兒留下的關鍵。
為了留住女兒也為了他自己,他開始召集一幫小夥伴造鋼琴。
造琴的過程一波三折,有夥伴們的離心,也有愛人淑嫻和好兄弟的背叛。主角的生活怎麼看怎麼辛酸。
可是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頂著一張倒黴臉,講著方言調侃自己和那幾個兄弟,愣是承受住了這份壓力。
夥伴們也很有義氣。本來都有各自的生活,也有想要完成的目標。卻都來幫助他做這麼一個艱巨的事情。儘管中間因為一些矛盾萌生退意,最終也為陳桂林或者為自己完成了造琴這件事。
本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來講故事。也正是因為如此,給影片的氛圍帶來一絲暖色調。角色的表演開始流動起來,影片凝滯的氣氛也開始流動起來。
秦海璐飾演的女主淑嫻穿著演出服站在牆根邊嗑瓜子邊和陳桂林講話的樣子真是又土又漂亮。你可以看到這個角色紮根於現實的庸俗,不得不屈服於命運的辛酸,到拿錢資助愛人的那一點對愛人的體貼。這是獨屬於對小人物的刻畫,秦海璐演得很到位了。
片中的另一位父親,老頭的女兒被年輕青年搞大了肚子,他們一起暫停造鋼琴,去教訓那個小夥子。小人物的女兒吃了虧,最終也只聽之任之、無能為力。這現實嗎?當然現實。
還有平日裡遊手好閒的混混,也來給他們當廚子,負責他們的後勤和夥食,幫他們造琴。
雖然,中間和淑嫻在一起,背叛了男主。
影片拿到了很多獎項和提名。飾演男主陳桂林的王千源拿到了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可以說離不開主角的精湛表演,離不開導演和主創人員對人物的刻畫,也離不開這些小人物散發出的弧光。
電影的感動之處也是在這些小人物奉獻的光亮中。
即使身處困頓,依然單純地想要完成那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依然想為了那個目標努力,哪怕那個目標只是造鋼琴而已。
影片的結局,他們造出了鋼琴,陳桂林的女兒小元彈起了鋼琴,最後卻還是離開了他。
哪怕想出了改造方案,象徵舊時光的工廠煙囪也還是要被拆除。
在時代的洪流下,每個人被席捲裹挾,面對生活的變化,也只能無可奈何。
可是,你不得不承認,有些情懷和悲憫感,它就在那裡,堅毅地停留在那裡,不會被現實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