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江武墨的第024篇分享
作者 | 琴文 編輯 | 江武墨(ID:jiangwumo)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2650092747)
學員故事 | 年度學員022 琴文
有一種相遇叫相見恨晚,她說要是早兩年認識我就好了。隨著學習的深入,5個月的學習,她解決了自己的拖延症,開始走向自律。
她,就是琴文。
追求完美主義讓她在第一個月的學習中受挫,調整心態,調整目標,降低預期之後,便慢慢進入了學習的狀態,並為後面的快速成長打下了基礎。
她也是所有學員中,唯一一個主動要求做拆書分享的學員。沒有拆書經驗,卻能通過刻意練習,成功做一每個月拆一本書,在自己所發起的社群中,收到極好的反饋。
相信自己,相信墨墨,一起學習自律打敗拖延。
大家好,我是琴文,一個把願望拖延了4年的嚴重拖延症者。曾經幻想過像牛人一樣去拆書,寫自己的文章,拖延4年後,我終於做到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最近4年,我一直想尋找一位可以指導我人生成長的導師,始終沒有遇到合適的。
直到遇見墨墨,才終於明白有一種相遇叫「相見恨晚」,第一次諮詢結束時,跟墨墨說:「我要是早兩年認識你就好了。」
墨墨說:「現在認識也不晚,從當下開始,一切都不晚。」
/ 01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在某一刻發現:「我怎麼是這個樣子?變得不像自己了」。愛你的人都在身邊,可是你卻不快樂。好想得到一個人局外人點撥,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了。
1)一個美夢:尋找丟失的自己
就在6個月前,我常常被一種脆弱的情緒包圍著。總是很想哭泣,又說不出緣由。長期以來,我一直被一種絕望的孤獨感包圍著。雖然身邊有家人關愛和照顧。可我還是覺得沒人懂我,沒人能聽我傾訴。我說了你也不懂,所以我就不說。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小時候的那片橡膠林,我跟夥伴們在一起有十幾個人,有比我大的男孩女孩,有比我小好幾歲的小夥伴。我是孩子王,我帶他們滿山跑。一群人去逛糖果廠,從池塘釣魚到河裡摸蝦;在院裡摞起一堆堆課本玩上課,所有人蹲坐在客廳裡看電視《書劍恩仇錄》。
這就是我的童年,多麼快樂多麼自由。一個野丫頭一個孩子王,想做就做想說就說,活力永遠用不完。那就是最真實的我。醒來又哭了,我怎麼了?我呢?我的夥伴呢?是什麼時候,我把自己弄丟了。
這幾年總是東摸摸西撞撞,在這裡學習在那裡工作,生活重心常常搖擺不定。始終念念不忘要為自己解惑。你是否也跟我一樣渴望被傾聽被了解?偶然的機會,我參加師北宸的《21天寫作訓練營》。因為完成21天作業打卡,驚喜得到一次自律成長導師江武墨的線上諮詢獎勵。
一直有尋找成長導師的念頭,遇到了,剛剛好。
跟墨墨溝通感覺就像見到一個老朋友。很放心的把自己的問題交給他。我說:「我覺得生活一團糟,我不該是這個樣子的。我不是!我一定不是這樣的我!」他很快聽懂我的困難,看得到我的弱點,他確定的說:「我可以幫到你」。
第一次上墨墨的諮詢課,他告訴我,先放棄與當前目標無關的事情,比如喊著學英語的口號很多年卻一直沒學會。墨墨說:"可以今後要用到再學,先打磨底層技能,增強自我認知,學習邏輯思維。當你學會系統的學習方法,要學什麼都會很快了。"
假如你問我,是什麼讓我決定跟江武墨學習?那是因為我迷茫有困惑。迫切需要一個理性、專業的人幫助我。我想:如果生活中有人告訴我,該學什麼?該怎麼學?可以有專業導師的指導。相信我的生活一定會有改變。就是這樣,一個執念,一個驚喜:找到人生導師。
/ 02 /結束迷茫,開始自律
了解我的現狀和學習需求後。
我問:為什麼我會這樣子呢?」
墨墨說:「先不要問為什麼,先做到成功模仿。」
模仿牛人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一切從自律開始。
1)行動,是解決迷茫的良藥
沒想到踏入自律學習之門檻不算艱難,但要堅持不懈卻不容易。
每天堅持閱讀、復盤等學習內容需要一小時左右。一開始要克服的就是要保證「每天做到」。需要把這些內容插入你生活與工作的空隙裡。
最關鍵的一步其實是寫復盤。你需要開始思考,你一天當中做成了哪些事情,把它們列出來,在這裡你可能偶爾會體驗到成就感。這些事件中哪一件讓你印象深刻?是否有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最後,這件事情如何影響到你今後的行動?
第一個月,因為不習慣和思想懶惰,我借著工作繁忙的理由,常常做不到日日寫復盤。雖然我有三個月要習慣定型的目標,但是我卻不夠專注。沒有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這個目標上,至少我沒有去拆解目標。這就是我剛入門的狀態。
老師並沒有催促我一定要做成怎麼樣。只是告訴我:「沒關係,把實在完不成的部分先舍掉,做到60%已經不錯了,一定要肯定自己。」第一個月,我開始了自我接納的轉變,自我肯定的次數慢慢變多,否定次數變少。
你若問我什麼是自律的開始,那就是行動。什麼是解決迷茫的良藥,那就是行動。
2)內省,是梳理情緒的關鍵
有人說:「女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原來的我,逃不過情緒化的糾纏。情緒像霧像雨又像風,說來就來,時常難以掌控。
第二月,寫復盤的字數慢慢變多。漸漸做到堅持完成每月80%的數量。情緒復盤是個了不起的方法。當我因為表達不當跟兒子吵架,在情緒復盤上寫下這個事情的經過。寫下我的感受,我發現寫情緒復盤的過程可以讓我內心變得平和,負面觀念漸漸轉為正面,負面情緒得以消融。
情緒復盤的過程是包含自省的部分,是梳理情緒的關鍵。
它能讓你用第三視角去觀察,什麼是這個情緒產生的觸發點?重新審視過程中雙方是如何互相影響的,並且發現問題的根源。最後勇敢面對這個事情,不再隨意給自己和他人貼標籤。
我是一個要求感覺完美和結果完美的人,這導致了我有較隱秘的拖延症。
當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問題其實有很多種思考方法。可以從各個角度去尋找解決方案。在工作中,我開始用四象限工作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我的任務焦慮。在清晨抄書的過程中,讓我可以享受生活的慢時光,去感受散文中的閒暇,讓心靈放鬆,體驗到了生活的節奏感。正確的閱讀就像一個忠實的朋友,關鍵時刻能為你的決策提供決斷力。
當我用微習慣的方法堅持每天20分鐘的運動。一天的忙碌過後,我不再感到太疲憊,身形也得到保持,這是一種對行動的獎勵。
其實,艱難過後我發現了堅持的樂趣。
感覺內在的自已正在甦醒。前3個月,我學會了自我接納,正確梳理自己的情緒,思維習慣漸漸從負面向正面發展。就是這樣,我從自律學習開始,對未來的迷茫感漸漸結束。沒想到,自律,是打敗拖延的武器。
前3個月學習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律習慣帶來前行的底氣。自我接納、認知提升、行為改變、設立目標,每一步都很重要。還有最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行動如何高效率?
1)從固定型思維,轉型到成長型思維
如果說長時間的閱讀和學習是為了進步和收割成果。最簡單的成果反饋就體現在生活中。「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們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我在書中知曉了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把它對應到自已的思想中和生活裡。有一些成長型思維的行動正在啟動,有一些固定型思維模式正在減速。
改變一:親子關係上,懂得高質量陪伴
曾以為心裡很愛孩子就是對他好;曾以為關心的問「你吃飽了沒?穿這麼少冷不冷?」就是對他生活的關愛;曾以為問一句「你作業完成了沒?」就是對他學習的引導。
其實,我大錯特錯。
孩子會回「我又不是傻瓜,穿多少衣服我知道", 他還會說「我搞得定,不要你管」。所以,我常常困惑,到底要怎麼說他能聽進去?怎麼做才能對他有幫助?
如何才能高質量陪伴孩子成長?
導師說兩條路:學習方法,行動起來。
我開始閱讀導師推薦的育兒書單。並與周圍的寶媽們交流育兒經驗。甚至請我的朋友跟孩子互動交流。第二步,每天行動一點點:邀請孩子一起做飯;讓孩子承擔部分家務;一起做運動,常常發起熱門聊天話題。
用正確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不再問一些傻問題;帶他出門看世界,一起享受親子時光;媽媽笑聲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孩子就願意參與自主學習。
現在,孩子變得開朗許多,他說:「支持媽媽終身學習」。這個場景,是我最想看到的。
改變二:親密關係上,願意和伴侶玩耍
在親密關係中我曾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律學習之後,意識慢慢打開。發現某些觀點是我的固定型思維引發,並在婚姻生活的鎖碎中擦槍走火,相愛相殺。
進入婚姻之後,我發現:「這個人怎麼不是我想像的那樣?不行,我就是要他做到我心中的百分之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親密關係在婚姻中幻滅,而且沒有人要去修復。可是誰的內心不期待伴侶的理解與陪伴,誰不需要溫柔與浪漫。那是一份心靈的支撐,可以橫掃孤單。這次,是什麼力量讓我變得主動起來,開始帶他一起玩耍。
每天抽時間陪他在沙發上追劇,定格這種和諧時光。看書後會把摘錄的金句發給他,跟他說自己的所思所想;跟他講如何與兒子鬥智鬥勇,請他成為盟友;跟他說「你是家裡的頂梁柱,我和兒子的心裡都尊重你」,感謝他對家庭付出的愛。
《親密關係》一書有一句:「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漸漸一股溫馨和諧的氛圍在家裡瀰漫。突然發現,只要有愛,動力會滋生。親密關係可以培養,幸福生活就會發芽。
改變三:人際關係上,開放心態去賦能
由於性格好靜,愛好宅家閱讀。生活在工作與家庭兩點一線之間遊走,簡單而枯燥,朋友圈越來越小。
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真正的幸福需要生活圈層立體化,不僅有家人的愛,還需要親友們的聯絡和朋友間的陪伴。為了找回自我,送走孤單,決定在人際關係方面做改變。
「學習的意義,就是為了在生活中去實踐,而不是閉門想像」。是學習的累積讓我產生了勇氣,我開始主動向朋友展現自己的價值觀,增進了解,互相賦能。讓冷卻的友誼再度復燃。我的日程記錄中,常常可以看到「我與朋友交流的愉快時光」這一項。
學習提升了我的認知,帶給我動力。最重要的是:導師一直在給我鼓勵。短短的5個月的自律成長,從內在到外在發生如此明顯的改變。
我不禁感嘆,選擇成長導師是最明智的選擇,他可以幫我找到打開自己的鑰匙,助我推開那道封鎖已久的自信大門。
從2016年起有每月看兩本書的習慣,常常在閱讀時被書中內容所感動,或是哭或是笑。也在閱讀中收穫了不少力量。比如對希望的信仰,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或許有天你也可以點亮一方。我喜歡分享,我想辦一個讀書群。這個願望想了三年,時不時在心底迴響,就是不曾給它畫出一條可行路徑。總找藉口,其實還是我的拖延症在作祟。
導師說:「學習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輸出倒逼輸入,第二階段你可以試著去輸出。有什麼是你想做的事情?」我說:「我喜歡分享,我想要一個讀書群。」導師說:「行啊,那就去分享,去做吧」——於是,最新突破就開始了。
花了十天的時間找到符合分享初心的書——《終身成長》,對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認識使我在拆書過程中真正受益。
從第二稿改到第九稿,導師從編輯的角度給了三次改稿建議。21萬字的原文拆解成5千字的分享稿,對於初次嘗試的我甚是糾心,其中因為畏難心理差點放棄,後來是在老師的鼓勵下進入到書裡面去,先實踐成長型思維。於是,我只管埋頭拆書,在這個程當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拆書方法,並做記錄。比如,分享稿選案例需要選擇與聽眾有關聯的故事,全程需要大膽做減法等。
沒寫過文章,沒投過稿,沒拆過書,沒做過社群分享,就選擇寫拆書稿做分享。儘管難度很大,仍然堅持反覆打磨分享稿、錄音測試、製作海報、建群、互動,直到分享結束。分享後得到很多正向反饋,除了收穫拆書技能,還收穫來自群友真誠的鼓勵。
最後發現:拆解、互動、分享、反饋是一個最適合我的練習場。
突破第一次社群分享,有兩股力量推著我前行。一是有成長導師做為我堅強的後盾;二是分享過程中的學習,讓我遇見了久違的自已。
3)從很少學習,轉變為終身學習
通過實踐導師的學習方法,我找回了自已,找到了自信。成長型思維給我助力,成長導師的專業作為我的後盾——勇往直前。每天6點開始:運動、抄書、閱讀,就像穿衣、洗臉、吃飯和上班一樣。沒想到從之前很少學習,到現在自律習慣已經自然而然。
所以給自己立志: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分享使我快樂,分享使我倍速成長,我將不忘初心,專注打好底層技能、完善個人基本面。用自律提升自己,養成好習慣,開啟人生新篇章。
5個月,喜得五年規劃和十年成長目標。接下來就是跟著人生導師的指導,穩紮穩打,踏實走好每一步。就是那句話:「不積跬步,何以至千裡」。
明確我的人生目標: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勇敢地去成長,去分享,去賦能。
那一天,遇見墨墨,自律學習,高效行動——乘上了終身成長快車道。5個月後的復盤中,收到復盤文檔的消息通知:「琴文,你的月復盤點評好啦!所有動作都100%完成任務,恭喜你進入優秀學員行列,哈哈哈哈。」
哈特說「跟我來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步」,一個美夢、一個執念,遇到一個導師。當我真的向外跨出一步時,刷新認知,改變行為,再顛覆自己原來的思維方式。原來,30歲的人生也可以華美蛻變。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用5個月的時間結束多年的迷茫,做到自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你也有一個念念不忘的夢想,除了努力之外,一定要找一位導師去加速實現你的目標。
- END -
延伸閱讀:
來源:公眾號 @江武墨,作者江武墨,武墨諮詢創始人,6年內連續4次跨界,武術研究生畢業後從事文案策劃,自學新媒體運營後又轉戰企業管理諮詢和個人品牌諮詢;終極夢想是「幫助認可自己的人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在這裡,和你一起,練習三步自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