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次開庭前,陳國女都要仔仔細細檢查一番衣著:白襯衫要乾乾淨淨,胸前法徽要戴正,法袍最頂端的風紀扣要繫緊……穿戴整齊,法官的威嚴油然而生。
這種威嚴感,就連熟悉她的人都「害怕」。
「一紙判決,輕則權衡利益,重則斷人生死。」穿上法袍那一刻,陳國女就不再是自己,而是面對當事人的威嚴法官。
近日,面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的專訪,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陳國女袒露心聲:「剛開始自己也害怕。」初為法官時,在開庭前一晚會失眠;站在法院大門前,心臟會忐忑地咚咚跳……她怕自己沒準備好,怕當事人不服判決,怕人民不滿意。
所以,長達數十年的習慣養成了:每當開庭前一晚,陳國女會逐字逐句閱讀案卷,儘管她已經閱卷無數次;會自備一張白紙,盡數羅列相關法條;還會通過換位思考,對當事人提出「出其不意」的問題。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 記者 高麗
作為家事法官,她不僅追求案結事了,更追求人和心安。
2018年,陳國女承辦了一起繼承案件,兄弟姐妹三人要求繼承父親名下房產。經過調查得知,兒子兒媳因感情不和長期分居,被繼承人一直與兒媳、孫子共同生活,兒媳盡了較多贍養義務。為此,她通知兒媳作為繼承人以外對被繼承人盡較多扶養義務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並在遺產分割時,充分考慮兒媳對被繼承人的照顧贍養,判決其與其他三位繼承人均等分得被繼承人遺產,保護了兒媳的合法權益。
家事糾紛,不僅講法,也應講情。對此,陳國女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2017年她審理的一起離婚案件,已是男方第三次訴訟,女方同意離婚,對撫養子女亦無爭議,但就夫妻共同財產以及撫養費給付標準雙方存在較大分歧。女方要求男方一個月給付2000元撫養費。男方則表示其目前無工作,同意每月給700元。
經過法庭調查,發現雙方的孩子患有很嚴重的自閉症,需要定期治療,花費較大。男方原來是從事IT工作的高級工程師,月收入萬餘元,離婚期間突然辭職,被告認為是男方為了逃避撫養義務惡意辭職。
為給女方爭取更大的經濟幫助,陳國女沒有簡單一判了之,而是經過多輪背對背調解,讓男方設身處地考慮女方離婚後的處境,並認同男方在家庭中應有的擔當和責任,最終促成雙方調解,男方自願在共同財產分割上做出較大讓步,同時每月給付撫養費1800元,為女方重拾生活信心提供了物質保障。
也許同為女性,陳國女對女性當事人總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在辦案當中,有時會直指另一方的錯誤。每當此時,女性當事人總是淚流滿面,淚水裡飽含被理解的感動。
還是一起離婚案件,陳國女分析,沒有孩子是雙方當事人離婚的重要原因,她也深入了解到,女當事人為了生育,想方設法做了各種努力,包括促排卵做試管。看著女當事人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蒼老、瘦弱,陳國女當面向男當事人指出錯誤:她耗盡了青春和身體健康,卻換不回你的理解和包容。儘管最終案件判離,但她能感受到男方後期有了愧疚,也同樣能感受到女當事人因有人「主持公道」而回歸的自信。
陳國女已審結500餘件家事案件,案件調撤率、息訴服判率高達52.5%和96.5%。她調解的案件,凡涉及款項給付的一律給付到位後再出具文書,防止執行風險;凡涉及外地當事人來津訴訟的,爭取一庭結案,減輕當事人來回奔波的訴累。對危機婚姻,她運用「冷靜期」、判後回訪等制度,深入家庭開展家事調查,了解矛盾根源,對症施策,幫助化解情感危機;對死亡婚姻,她運用心理幹預機制,撫平女性當事人創傷,幫助重拾生活信心;對離婚後生活困難的女方,加大財產調查和調解力度,為她們尋求最大限度的財產保護和困難幫助。
轉自:「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習強國刊發】家事法官陳國女:追求案結事了,更追求人和心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