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鳳書說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鳳書說史。說到皇帝,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是皇帝真的有這麼好當嗎?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嗎?其實不然,身居高位受到的約束也很多,經常面臨左右為難的境地。此人也是,當了一輩子的皇帝,躺在病床上還要管理朝政,到死都沒有宣明自己的信仰。大家跟次奧變一起來看看吧!
一切都在致力於保持宗教和平,這一協議在查理五世時達成,由兩個互相補充的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教區保留權,即對新教迅速傳播的限制,另一部分則是斐迪南的聲明,即保證天主教貴族統治下新教團體的安全—也就是對天主教的限制年復一年,維持這一和平協議變得越來越困難;一方面新教在歐洲諸國迅速傳播,影響力擴大;另一方面,天主教召開了脫利騰大公會議,更加強調其統一性,加強了中央集權,更有力量的教廷可以信心滿滿地應付所有的叛教者。奧地利古老強大的家族傾盡全力恢復天主教的統治地位,這當然也會影響德國;但是只要皇帝存在,他就能與強大的表兄弟們抗衡,維護自己統治的獨立性,這不得不說是德國的幸運;最主要的關係,除了帝國內部之外,還在於教廷對帝國的影響力可以直接影響帝國內的天主教貴族和信眾。
皇帝天然有反抗這種影響力的趨勢,但是皇權是否夠強大來與之抗衡呢?若是教皇和所有的天主教貴族聯合,或者天主教憑藉重獲新生的歸屬感作為依靠與帝國在公共利益上相爭,那皇帝是否有足夠的權力和地位,來抵擋這些呢?發自內心支持奧格斯堡信仰告白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一方面要保護宗教改革,另一方面他不想破壞與天主教世界的關係,因此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中。正在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又橫生事端:1575年10月,普法爾茨選侯在魯道夫二世當選皇帝時提出,要修改皇帝競選時的施政綱領,要求去掉將皇帝作為羅馬教會的保護者這條已經延續上千年的條款。
但不論是這一條還是一些源自宗教和平的建議,都被另外兩名選侯否決;他們認為只將斐迪南宣言和未來皇帝應該兌現的競選承諾寫入綱領即可。而同時在富爾達和艾希斯費爾德,反宗教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進行。世俗選侯要求更改規定,允許在天主教貴族管轄範圍內的騎士和民眾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但是這一點天主教選侯表示反對。美因茨的布倫德爾及特裡爾的埃爾茨兩位宗教選侯提出了新的控訴。他們否定斐迪南聲明的存在;不管普遍的看法如何,他們認為這個聲明並沒有經過正式程序的批准,因而沒有法律效力;兩位選侯甚至反對帝國會議就此事而展開聽證並向皇帝徵詢相關意見。
10月18日的會議上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若是皇帝不主持公正,世俗選侯們揚言要退出會議;這樣一來選舉根本無法進行。皇帝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連續幾日來勸解宗教選侯,但是沒有任何進展。最終是薩克森,因為與普法爾茨在許多事件和宗教信仰派別上不睦,並考慮到皇帝左右為難的境地,才宣布放棄前面寫入競選綱領的要求,不過希望皇帝依然強調斐迪南聲明的有效性。皇帝應該寫一封公開信,儘管它並不能真正賦予任何人自由:皇帝要在下一次帝國會議上澄清此事。此前皇帝就已經答應此事,現在他再次重申,在下次帝國會議上一定解決此事,並且儘量保有那些宗教貴族統治下的騎士和民眾的信仰自由。這樣帝國會議才得以繼續,魯道夫二世正式當選。
1576年召開的帝國會議上,新教徒又再次提出同樣的要求;此次帝國會議召開的主要目的,是商討如何應對奧斯曼帝國的入侵以及波蘭的複雜局勢,新教徒則認為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是第一位的。皇帝承諾,在此次會議召開期間一定解決此事,正如他所說:「做正確的決定。」如果他有機會,不用懷疑,皇帝一定會強調斐迪南宣言如同皇權有著毋庸置疑的合法性,其正確性也符合他的良知,因此這一宣言需要得到重申和確認。但是這一次,他要面對的不只是德國的選侯們;教皇派出了恐怕是歷史上最精明的莫羅內樞機主教作為特使,來到雷根斯堡參加會議,而他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皇帝將宗教天主教貴族和世俗天主教貴族召集在一起,並和他們打好招呼,任何事情未和他商量之前千萬不可輕舉妄動。堅定支持他的是巴伐利亞公爵、科隆大主教,還有及時趕到的奧格斯堡、艾希施泰特和雷根斯堡三位主教。新教徒感到前所未有的壓迫感,莫羅內樞機主教的到來是要與他們開戰。然而他的目的是要阻止新教徒的計劃;但是在這件事上他使出渾身解數。皇帝對樞機說,自己已經承諾要在這次帝國會議上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恐怕不能不兌現。對此莫羅內答道,沒有一個天主教徒會提到此事,而皇帝若是堅持,那麼天主教陣營以後也不能承諾繼續幫助他。
可憐的皇帝!在帝國火燒眉毛的時候,兩大陣營都以此作為威脅來阻止對方達到目的!此時皇帝忽然身染重病。在病床上他還接見新教代表;他說,他會補償他們因為爭執而受到的傷害,皇帝還說,被土耳其人打敗的責任不在宗教改革和新教徒身上。新教陣營由此相信,這一次他們的要求一定會通過—但教皇的特使更大的影響力改變了一切。新教陣營也不想讓自己的皇帝陷入到苦難的境地。因為外敵形勢嚴峻,新教陣營決定徵收為期六年的特別稅來資助皇帝。這便是馬克西米利安皇帝最後達成的協議。出人意料的是,1576年10月11日他因病去世。值得注意的是,皇帝到死都沒有宣明自己的信仰;但是當僕人們等待皇后做完彌撒,將皇帝的死訊告訴她的時候,皇后首先問道,他是否在死前接受了天主教臨終聖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她的淚水流了下來。
總的來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內心是比較支持新教,但是最終為了自己的前途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比較遺憾的是他在死的時候都沒有機會宣明他的信仰。大家對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有什麼看法麼?大家信仰哪個宗教呢?可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呀
以上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