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政治傳播實踐 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2021-01-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會議主題。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10月31日,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暨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在線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主題為「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系統探討在大數據條件下把握公眾心理、實施有效政治溝通,探索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路和方法。來自主辦單位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等二十餘所科研院校五十餘位專家學者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與會者在線合影。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張樹輝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張樹輝在開幕致辭中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發展情況以及政治傳播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他表示今年論壇的主題「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立足於學科特色和學科交叉,從傳播學的角度著眼於解決國家治理中面對的現實挑戰,旨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穩步推進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契合了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的精神內涵,體現了社科大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針。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唐緒軍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治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何晶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唐緒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治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何晶先後致辭。唐緒軍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科大新聞傳播學院也在學校科教融合和推進新文科建設的大勢之中開新局謀發展。本次論壇的主題立足政治傳播研究,同時力求開拓學科視野、深入社會現實,有效回應當前國家治理和社會建設中的重要議題。何晶希望關注政治傳播研究與實踐的各界同仁能夠加強交流與合作,形成更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為夯實學科基礎、促進學術繁榮、服務中國發展盡到一個學科共同體的本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漆亞林主持開幕式。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殷樂主持主題演講環節。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漆亞林主持開幕式。主題演講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殷樂主持。

  在主題演講環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喻國明分析了未來政治傳播研究的三個可能的關鍵;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荊學民以政治傳播視角切入,針對後疫情時期的社會思潮進行了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計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成以闡釋了計算社會科學視角下政治傳播的網絡結點效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副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周葆華則圍繞社交與智能媒體時代的連接性治理進行報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教授朱廷劭進行了基於社會媒體大數據的疫情期間民眾心態分析;清華大學政治學系長聘副教授、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計算社會科學平臺執行主任孟天廣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黃楚新分別圍繞「National Identity of Locality: The State, Patriotism, and Nationalism in Cyber China」「短視頻傳播及生態重構」等議題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論壇環節,與會學者圍繞「在大數據時代的政策傳播與政治治理」「社會行動中的網絡政治傳播」「政治傳播基礎理論」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在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上,15位博士、碩士研究生通過論文遴選,發表了學術報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張冰倩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王海潮分別獲得本次論壇優秀學術論文博士組和碩士組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杜智濤主持了頒獎儀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杜智濤主持閉幕式。主辦方供圖

  與會者表示,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舉辦七年來,堅持守正創新、緊跟時代前沿、關注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同時也為培養中國政治傳播研究與實踐的新生力量做出了重要貢獻。本屆論壇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舉行,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總結「十三五」、謀劃「十四五」、於變局中開新局的具體體現。當今世界,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媒介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既展露出信息傳播力量對世界局勢的重要影響,也不斷強化了信息科學、計算科學與政治傳播和國家治理的緊密關係。當前正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大力推進科教融合和新文科建設之際,社科大政治傳播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和計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本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和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既是對上述大背景的呼應,也是社科大政治傳播中心一直以來積極倡導以跨學科、多領域對話為學術交流原則這一取向的體現。

 

相關焦點

  • 紅船精神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契合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百年紅船精神歷久彌新,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道同契合,並以其精神之基的新姿態煥發勃勃生機。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積極踐行。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內涵和意蘊,其宗旨就是要實現治理的主體是人民、治理的實施在人民、治理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與紅船精神同致同向。  紅船精神的價值追求是以人民為中心。
  • 軟動員: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社會動員轉型
    內容提要:社會動員是現代政黨影響社會關係與推動政策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治理方式。20世紀以來,社會動員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驅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交織在一起,客觀上要求中國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優化社會動員方式,充分運用市場、法治及現代傳播手段,提高社會動員的親和性、靈活性與有效性。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深入推進的條件下,以政策供給、經濟激勵和新興媒體條件下的宣傳引導為代表的軟動員方式,正在成為一種行之有效、充滿潛力的現代治理方式。
  • 新時代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變革與方向
    【關鍵詞】國家治理 黨的全面領導 公共權力 公民權利 關係架構【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現代化的重要維度,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問題日益成為一個焦點問題,受到高度重視。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
  • 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邏輯
    就根本制度而言,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根據和保障,從性質上講,根本制度保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鮮亮的政治本色,正是由於根本制度的存在,才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
  • 信息化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獨特優勢與路徑探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網信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化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又是加快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 中共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全文)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關鍵詞:國家治理;現代化;出版業;價值理念;目標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27-02 一、引 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國家治理」一詞,也由此推動了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的深入研究。
  • 「兩翼並進」完善創建制度體系 推動廣東監獄治理現代化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決定。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監獄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以完善「監獄之制」謀求「監獄之治」,是當前廣東監獄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現代政治越來越減少對統治型國家機器的依賴,而越來越訴諸建構價值共識、形成共同的觀念和意義系統,這恰恰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當前,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目標,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時代使命。只有回歸初心,明確方向,才能更好地再出發。
  • 莊仁峰:從數字身份、層級管理推動現代化治理
    原標題:莊仁峰:從數字身份、層級管理推動現代化治理   3月6日,由人民網主辦的金臺圓桌—「人民戰『疫』·信息通信行業智慧助力」研討會在線上舉行。
  • 姜曉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途徑
    由此,當前鄉村治理的方式、模式和機制總是處於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尷尬境地,鄉村治理行政成本的增長速度遠超治理績效的改善速度,鄉村治理始終處於低水平運轉狀態。 鄉村治理現代化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在中國鄉村場域的具體實踐樣態,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治理問題上認知理性的重大突破,是中國現代化戰略在新的層面上的提升。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的多維透視
    王紹光強調,治理不是特指某種治國理政的方式方法,不是指「無需政府的治理」,更不是指市場化、私有化。本文的國家治理現代化強調國家本位主義下的社會共治,是一主多元的治理,包括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 農村教育治理現代化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多重邏輯及實現機制
    教育現代化是「從『教育管理』的傳統形態向『教育治理』的現代形態不斷變遷的過程」,在國家現代化發展戰略要求和農村教育治理質量發展內在需要的雙重邏輯下,農村教育治理的研究從早期的「一統體制」「上行下效」的關注管理轉變為注重善的治理。由於農村治理主體權力、結構秩序和行動者之間互動關係的複雜性,農村教育治理的研究與實踐也呈現出一幅複雜多樣的探索圖景。
  • 篤學稅務,尚行社科——「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稅收理論與實踐...
    2020年4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稅務碩士教育中心、稅收政策與治理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科研處協辦的「篤學稅務,尚行社科——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稅收理論與實踐」線上學術論壇以騰訊會議和嗶哩嗶哩直播形式圓滿舉行。論壇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推進稅收立法,完善治理體系;加快稅制改革,助力疫情防控;提升稅收徵管,優化營商環境。
  •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法學教育」論壇在京召開
    2020年12月13日,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法學教育」論壇在北京召開。   司法部法律職業資格管理局局長賈麗群,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健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訴訟法研究中心主任章武生,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黃瑤,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方青分別圍繞「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民法典實施對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的影響」「習近平法治人才培養與法學教育思想研究」「新型庭審對法學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新冠疫情對中外法學教育的影響」「法律與傳播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譚偉文相信部門合併後會達至互補效果,尤其在未來推動節能減排方面更理想。 2020年是第五屆澳門特區政府的開局之年。在制定本年度《施政報告》時,特意將推進行政改革及提升治理水平列為年度重點。
  • 新時代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院更是將「生態銀行」的文章寫到中國的大地上,寫到美麗福建南平的青山綠水間,積極踐行了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了生態文明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顧曉園書記最後向蒞臨大會的專家學者及長期關心支持二外發展的北京市相關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感謝並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 做好政治文獻對外翻譯與傳播,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次論壇旨在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的多語種翻譯和傳播,就如何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做好政治文獻對外翻譯和推動國際話語權建設進行多學科研討。與會論文圍繞在翻譯和傳播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準確表達、生動展示和有效傳播中國經驗、中國故事、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何進一步構建好對外話語體系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了分析和闡發,體現了作者堅定的政治立場、較強的政治意識和較高的政治素養。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融合了物質的現代化、精神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不僅要追求經濟的高質量增長,還致力於社會的全方位進步。這一整體的發展使中國轉向「內涵增長」和「人本邏輯」,使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成為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探索通向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新社會形態提供了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