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有很多人說,在蘇聯和德國這場戰役中,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德軍戰敗,其實,我認為這件事不能這樣說,天氣原因雖然對於德軍戰敗有直接影響,但絕對不是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
我們不能去掩蓋戰爭失敗的真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德軍在蘇聯究竟遭遇了什麼,致使幾萬大軍在蘇聯活活被凍死。
眾所周知,蘇聯的地理位置所在的緯度非常高,這裡的冬季氣候是很寒冷的,零下三四十度是經常的事,在中國東北零下二十多度,大家還被凍得不敢出門,更別說,蘇聯的嚴寒氣候 。
這時候,上前線作戰了,對於蘇聯的軍隊來說,寒冷還是可以適當忍耐的,畢竟在蘇聯本土生活這麼久了,對寒冷的天氣早就適應了,但是,對於德軍來說這裡的寒冷簡直要了命啊。
德國本土地處歐洲西部,其氣候受西風帶影響全年溫和多雨,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在德國的德軍,哪裡受過這樣的寒冷啊。所以說,來到蘇聯,面對這樣極端的天氣,真的讓德軍終生難忘。
其實,在德軍攻打蘇聯時,他們不是沒有做充足的軍事準備,各種保暖措施也準備的很到位,但是,為什麼還會有大量的德軍被活活凍死呢?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呢?德軍這麼聰明,為了自己的性命,能不在這裡被凍死,肯定不少人想過想要燃燒樹木取暖,但是真的不是看到一棵樹一砍倒就可以燒火啊。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雖然,蘇聯境內有大片的亞寒帶針葉林,樹木多的不能再多了,這些都是提供柴火的天然材料。
但是,有傳言說,蘇聯軍隊為了不給德軍有可以燒火用的材料,在自己走之前,把所有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或者進行毀滅了,甚至有人說,他們還將樹砍了下來運走或者就地焚燒。
我感覺這簡直是毫無道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一想,亞寒帶針葉林的樹一般都非常高,想要將樹砍下來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樹砍下來後,並沒有結束,你還得花費心思運走,這比砍樹要麻煩的更多。
蘇聯軍隊本來戰事吃緊,就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砍樹,並且花費人力物力將大量的木材運走呢?一旦花費大量的時間將森林砍下,又不將木材運走的話,那麼,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德軍,只要他們來了就可以直接用木材燒火禦寒?
所以說,蘇聯軍隊也沒有那麼傻,他們寧願把這些森林留在這裡,也不願意再給自己增加麻煩和負擔。
大家對於木材的理解可能是這樣子的,森林只要砍下來就可以直接用,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剛剛砍倒的森林,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這樣的木材根本就燒不著,森林必須砍倒後再晾曬一段時間,讓木材中的水分充分蒸發掉,這樣的木材才可以當燃料。
否則,即使你擁有很多的森林,這樣的木材你就是燒不著,所以,砍樹燒木材這樣的做法並不可靠。
難道說,德軍在進行攻打莫斯科時,沒有進行充足的禦寒貯備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德軍在進行對蘇聯作戰前,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事實上,德軍準備的過冬物資比蘇聯軍隊準備的還要充分。
德軍不僅在本土生產了大量過冬需要的棉衣、棉帽、皮靴、手套、棉被等等,大量的過冬物資德軍都準備的很充分。在成功攻佔蘇聯一些城市後,德軍還特意派人在蘇聯的工廠中生產棉衣、棉被、手套等過冬用品。
但是,令德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蘇聯地域遼闊,物資的運輸問題真的是太難了;很多過冬物資軍堆疊如山,但都因為蘇聯本土上運輸條件十分欠佳,而運送到目的。
例如,這個時候在德國已經是柏油馬路,出行以及交通都很方便,但在蘇聯還是鐵路運輸為主,因為雙方作戰,在撤退之前,蘇聯軍隊已經將鐵軌進行了破壞,鐵路運輸線頓時癱瘓了。
而蘇聯的公路多土路,一下雪或者一下雨道路就變得很泥濘,德軍的卡車或者貨車根本就沒有辦法通行,所以,很多物資根本就運輸不到前線,這與德軍在歐洲大陸的作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德國本土的交通運輸業特別發達,為作戰時的運輸物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德國本土並沒有那麼遼闊,公路運輸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但蘇聯就不同了,蘇聯的面積太大,東西距離綿延不斷,在鐵路運輸被破壞的情況下,德軍的戰備物資根本沒有辦法被運輸到前線。所以,導致大量的德軍只能活活被蘇聯的鬼天氣凍死。
其實剛進入冬季,蘇聯的天氣也就零下十度左右,還不是很冷,本來德軍將領打算在冬季之前就攻佔下來莫斯科,從而逼迫蘇聯軍隊進行和談;而前期戰爭的過於順利,導致德國軍隊野心膨脹,想快速攻佔下莫斯科。
然而,在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突然降溫,迎來了史上最寒冷的嚴冬戰役,最低溫度竟然有零下三十多度,這樣的天氣,在蘇聯這麼多年以來也是極為罕見的,這種極端惡劣的天氣,即使過冬儲備充足,也很難抵抗,畢竟穿著大衣、棉褲、皮靴、戴著手套和帽子也會被凍透的。
遇到這種幾十年難以一遇的極端天氣,蘇軍和德軍還要繼續作戰,真是苦了兩支軍隊的戰士們。德軍這時候已經開始以汽油做燃料進行取暖了,因為過冬物資遲遲到不了,德軍可以說在蘇聯吃盡了不少苦頭。
這回不用說德軍受不了了,蘇聯軍隊也受不了了,更何況蘇軍的禦寒儲備還不如德軍,這時候蘇軍已經開始準備反攻了,莫斯科戰役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所以說,德軍的失敗並不完全是天氣原因造成的。
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沒有房子住,沒有木材可以燒,沒有取暖設備,即使德軍是鐵打的也堅持不住啊。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德軍戰敗呢?
錯誤的戰略布局,本來莫斯科作為重中之重,應該派遣更多的兵力進行攻打,但德軍硬是將大部分兵力都安排到了烏克蘭,用大量的兵力率先攻克烏克蘭。
雖然,烏克蘭是能源儲備基地,但是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啊,攻克了莫斯科烏克蘭也堅持不了多久,結果德軍逆其道而行,硬是將大部分兵力布置到了烏克蘭附近,結果烏克蘭戰事吃緊。
德軍本來是兵分三路對蘇聯進行圍攻的,北部聖彼得堡、中部莫斯科、南部烏克蘭。北部和中部的進攻中,德軍很是順利,勢如破竹一馬當先,而蘇軍也在烏克蘭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導致烏克蘭戰事吃緊。
當然,這時候也有人建議先攻打莫斯科,將莫斯科攻佔下來再說烏克蘭,但是建議沒有被採納。這樣的戰略布局,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德國戰略指揮高層,因為這個時候德國已經物資緊缺,攻佔下來烏克蘭肯定會助德軍一臂之力。
所以說,德軍真的不想放棄烏克蘭這塊「大肥肉」,但蘇軍也不傻,他們硬是在這裡布置了七十萬的軍隊,死死拖住了德軍。
德軍擅長「閃電戰」,一直讓他們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在這裡卻派不上用場,烏克蘭長時間攻克不下來,結果,使戰事時間拖得越來越長,導致德軍後勤供給不上。
那麼,什麼是「閃電戰」呢?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德軍非常出名的「閃電戰」。聽到他的名字你就能知道這場戰役會很迅速,德軍利用飛機坦克等設備對於敵軍的重要地區進行轟炸,破壞敵軍軍事防線,從而在短時間內攻克敵軍,取得戰役勝利。
在歐洲,德軍很擅長用「閃電戰」,因為歐洲各國國家都很小,整個歐洲所有國家加起來也沒有蘇聯大啊,所以這一招對付蘇聯是沒有用途的。
因此,在攻佔蘇聯的時候,德軍也是自信滿滿,認為不出三個月蘇聯就可以被攻下了,所以,他們也沒有準備很充分的過冬物資,結果,實力很打臉,秋季根本沒能將蘇聯攻下來,在經過漫長雨季後,德軍又要在蘇聯這個高寒地區,經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即使蘇軍有些東西帶不走,能給德軍留下的東西少之又少,當德軍來到蘇軍經過的地方時還真的都傻眼了,感覺是被洗劫一空,什麼都不剩了,留下的一點點物資,根本不夠這麼龐大的德軍進行取暖的啊。
木材砍下來還有水分根本就燒不著,這時的德軍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而且由於德國軍隊人數眾多,將樹木砍倒燒火取暖,也只能解決暫時之需,長遠來看,德軍根本就不可能在蘇聯度過這麼漫長的冬季,加上今年蘇聯氣溫突降,這更是雪上加霜啊,最終德軍失敗,二戰歐洲戰場發生逆轉。
不管怎麼說,非正義的戰爭是不能得到大家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