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德大戰,德軍被凍死幾萬人,為什麼不燒樹木取暖?

2020-12-24 騰訊網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有很多人說,在蘇聯和德國這場戰役中,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德軍戰敗,其實,我認為這件事不能這樣說,天氣原因雖然對於德軍戰敗有直接影響,但絕對不是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

我們不能去掩蓋戰爭失敗的真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德軍在蘇聯究竟遭遇了什麼,致使幾萬大軍在蘇聯活活被凍死。

眾所周知,蘇聯的地理位置所在的緯度非常高,這裡的冬季氣候是很寒冷的,零下三四十度是經常的事,在中國東北零下二十多度,大家還被凍得不敢出門,更別說,蘇聯的嚴寒氣候 。

這時候,上前線作戰了,對於蘇聯的軍隊來說,寒冷還是可以適當忍耐的,畢竟在蘇聯本土生活這麼久了,對寒冷的天氣早就適應了,但是,對於德軍來說這裡的寒冷簡直要了命啊。

德國本土地處歐洲西部,其氣候受西風帶影響全年溫和多雨,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在德國的德軍,哪裡受過這樣的寒冷啊。所以說,來到蘇聯,面對這樣極端的天氣,真的讓德軍終生難忘。

其實,在德軍攻打蘇聯時,他們不是沒有做充足的軍事準備,各種保暖措施也準備的很到位,但是,為什麼還會有大量的德軍被活活凍死呢?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呢?德軍這麼聰明,為了自己的性命,能不在這裡被凍死,肯定不少人想過想要燃燒樹木取暖,但是真的不是看到一棵樹一砍倒就可以燒火啊。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雖然,蘇聯境內有大片的亞寒帶針葉林,樹木多的不能再多了,這些都是提供柴火的天然材料。

但是,有傳言說,蘇聯軍隊為了不給德軍有可以燒火用的材料,在自己走之前,把所有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或者進行毀滅了,甚至有人說,他們還將樹砍了下來運走或者就地焚燒。

我感覺這簡直是毫無道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一想,亞寒帶針葉林的樹一般都非常高,想要將樹砍下來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樹砍下來後,並沒有結束,你還得花費心思運走,這比砍樹要麻煩的更多。

蘇聯軍隊本來戰事吃緊,就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砍樹,並且花費人力物力將大量的木材運走呢?一旦花費大量的時間將森林砍下,又不將木材運走的話,那麼,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德軍,只要他們來了就可以直接用木材燒火禦寒?

所以說,蘇聯軍隊也沒有那麼傻,他們寧願把這些森林留在這裡,也不願意再給自己增加麻煩和負擔。

大家對於木材的理解可能是這樣子的,森林只要砍下來就可以直接用,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剛剛砍倒的森林,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這樣的木材根本就燒不著,森林必須砍倒後再晾曬一段時間,讓木材中的水分充分蒸發掉,這樣的木材才可以當燃料。

否則,即使你擁有很多的森林,這樣的木材你就是燒不著,所以,砍樹燒木材這樣的做法並不可靠。

難道說,德軍在進行攻打莫斯科時,沒有進行充足的禦寒貯備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德軍在進行對蘇聯作戰前,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事實上,德軍準備的過冬物資比蘇聯軍隊準備的還要充分。

德軍不僅在本土生產了大量過冬需要的棉衣、棉帽、皮靴、手套、棉被等等,大量的過冬物資德軍都準備的很充分。在成功攻佔蘇聯一些城市後,德軍還特意派人在蘇聯的工廠中生產棉衣、棉被、手套等過冬用品。

但是,令德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蘇聯地域遼闊,物資的運輸問題真的是太難了;很多過冬物資軍堆疊如山,但都因為蘇聯本土上運輸條件十分欠佳,而運送到目的。

例如,這個時候在德國已經是柏油馬路,出行以及交通都很方便,但在蘇聯還是鐵路運輸為主,因為雙方作戰,在撤退之前,蘇聯軍隊已經將鐵軌進行了破壞,鐵路運輸線頓時癱瘓了。

而蘇聯的公路多土路,一下雪或者一下雨道路就變得很泥濘,德軍的卡車或者貨車根本就沒有辦法通行,所以,很多物資根本就運輸不到前線,這與德軍在歐洲大陸的作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德國本土的交通運輸業特別發達,為作戰時的運輸物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德國本土並沒有那麼遼闊,公路運輸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但蘇聯就不同了,蘇聯的面積太大,東西距離綿延不斷,在鐵路運輸被破壞的情況下,德軍的戰備物資根本沒有辦法被運輸到前線。所以,導致大量的德軍只能活活被蘇聯的鬼天氣凍死。

其實剛進入冬季,蘇聯的天氣也就零下十度左右,還不是很冷,本來德軍將領打算在冬季之前就攻佔下來莫斯科,從而逼迫蘇聯軍隊進行和談;而前期戰爭的過於順利,導致德國軍隊野心膨脹,想快速攻佔下莫斯科。

然而,在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突然降溫,迎來了史上最寒冷的嚴冬戰役,最低溫度竟然有零下三十多度,這樣的天氣,在蘇聯這麼多年以來也是極為罕見的,這種極端惡劣的天氣,即使過冬儲備充足,也很難抵抗,畢竟穿著大衣、棉褲、皮靴、戴著手套和帽子也會被凍透的。

遇到這種幾十年難以一遇的極端天氣,蘇軍和德軍還要繼續作戰,真是苦了兩支軍隊的戰士們。德軍這時候已經開始以汽油做燃料進行取暖了,因為過冬物資遲遲到不了,德軍可以說在蘇聯吃盡了不少苦頭。

這回不用說德軍受不了了,蘇聯軍隊也受不了了,更何況蘇軍的禦寒儲備還不如德軍,這時候蘇軍已經開始準備反攻了,莫斯科戰役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所以說,德軍的失敗並不完全是天氣原因造成的。

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沒有房子住,沒有木材可以燒,沒有取暖設備,即使德軍是鐵打的也堅持不住啊。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德軍戰敗呢?

錯誤的戰略布局,本來莫斯科作為重中之重,應該派遣更多的兵力進行攻打,但德軍硬是將大部分兵力都安排到了烏克蘭,用大量的兵力率先攻克烏克蘭。

雖然,烏克蘭是能源儲備基地,但是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啊,攻克了莫斯科烏克蘭也堅持不了多久,結果德軍逆其道而行,硬是將大部分兵力布置到了烏克蘭附近,結果烏克蘭戰事吃緊。

德軍本來是兵分三路對蘇聯進行圍攻的,北部聖彼得堡、中部莫斯科、南部烏克蘭。北部和中部的進攻中,德軍很是順利,勢如破竹一馬當先,而蘇軍也在烏克蘭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導致烏克蘭戰事吃緊。

當然,這時候也有人建議先攻打莫斯科,將莫斯科攻佔下來再說烏克蘭,但是建議沒有被採納。這樣的戰略布局,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德國戰略指揮高層,因為這個時候德國已經物資緊缺,攻佔下來烏克蘭肯定會助德軍一臂之力。

所以說,德軍真的不想放棄烏克蘭這塊「大肥肉」,但蘇軍也不傻,他們硬是在這裡布置了七十萬的軍隊,死死拖住了德軍。

德軍擅長「閃電戰」,一直讓他們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在這裡卻派不上用場,烏克蘭長時間攻克不下來,結果,使戰事時間拖得越來越長,導致德軍後勤供給不上。

那麼,什麼是「閃電戰」呢?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德軍非常出名的「閃電戰」。聽到他的名字你就能知道這場戰役會很迅速,德軍利用飛機坦克等設備對於敵軍的重要地區進行轟炸,破壞敵軍軍事防線,從而在短時間內攻克敵軍,取得戰役勝利。

在歐洲,德軍很擅長用「閃電戰」,因為歐洲各國國家都很小,整個歐洲所有國家加起來也沒有蘇聯大啊,所以這一招對付蘇聯是沒有用途的。

因此,在攻佔蘇聯的時候,德軍也是自信滿滿,認為不出三個月蘇聯就可以被攻下了,所以,他們也沒有準備很充分的過冬物資,結果,實力很打臉,秋季根本沒能將蘇聯攻下來,在經過漫長雨季後,德軍又要在蘇聯這個高寒地區,經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即使蘇軍有些東西帶不走,能給德軍留下的東西少之又少,當德軍來到蘇軍經過的地方時還真的都傻眼了,感覺是被洗劫一空,什麼都不剩了,留下的一點點物資,根本不夠這麼龐大的德軍進行取暖的啊。

木材砍下來還有水分根本就燒不著,這時的德軍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而且由於德國軍隊人數眾多,將樹木砍倒燒火取暖,也只能解決暫時之需,長遠來看,德軍根本就不可能在蘇聯度過這麼漫長的冬季,加上今年蘇聯氣溫突降,這更是雪上加霜啊,最終德軍失敗,二戰歐洲戰場發生逆轉

不管怎麼說,非正義的戰爭是不能得到大家支持的。

相關焦點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為何不就地取材燒柴取暖?容易暴露目標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了兩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戰役,德軍為什麼不燒木頭取暖?一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同樣遇到嚴寒,為什麼還是凍死那麼多?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一大批,他們為什麼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佔領西歐之後,德國沒有成功攻佔英國,所以這時希特勒就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蘇聯,不過最後德國和拿破崙一樣在西伯利亞的嚴寒下遭遇滑鐵盧,德國士兵僅僅在莫斯科就凍死了大批,那麼為何在那麼嚴寒的情況下德軍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 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頂梁柱,曾以一己之力對戰美蘇英法四大強國,整整堅持五年多時間,才被美蘇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圍毆致死。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總共被反法西斯聯盟消滅近五百萬軍隊。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呢?
  • 為何蘇德戰場堪稱二戰最慘烈?動輒殲滅百萬人,傷亡以數千萬計
    1939年9月1日,德軍用閃電戰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是太過陳舊的武器和落後的戰術,導致波蘭的領土快速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隨即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沉重的災難。從地域劃分的角度來看,二戰主要可以分為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亞洲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
  • 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
    導語:二戰,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幾張老照片就知道了二戰是繼一戰後爆發的一場世界性的大戰,它比一戰涉及的範圍更廣、參戰國家更多,同時也是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同盟國與法西斯陣營國家之間爆發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不過要說二戰最慘烈的戰場恐怕就是蘇德戰場。
  •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有多恐怖?
    二戰前期, 英法等國為將禍水東引採用了綏靖政策, 結果就是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籤訂了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簡稱蘇德條約。 而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一直對這個條約抱有期望。雖然當時的蘇德兩國都已經完成工業化, 但由於德國設備更加先進一些, 兩國進入了用「生命」對抗「機器」的慘烈畫面, 蘇德戰場也被稱作「絞肉機」, 成為了二戰中最恐怖的戰場。德國為什麼破壞合約並想要快速佔領蘇聯呢? 因為德軍認為佔領蘇聯之後就能消除掉東邊的軍事威脅,完成歐洲大陸的全部控制,從而避免雙線作戰。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二戰期間,在1943年7月,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會戰。 第2天雙方就爆發了激烈的坦克大戰,蘇軍兩個坦克旅都遭到了重創,損失坦克70輛。德軍一直推進到第二防線前,可是被大批的蘇軍增援部隊擋住了。德軍為了拿下交通樞紐波內裡,又在凌晨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蘇軍頑強抵抗和德軍進行殘酷的巷戰,雙方在市區反覆爭奪,德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佔領了大半個市區。
  • 蘇德戰爭:耗時1418天,傷亡人數超6100萬,堪稱二戰之最
    不過今天想寫的,是蘇聯人的「衛國戰爭」,大多數中國人對此並不太熟知,就是「蘇德戰爭」。 二戰所有戰場裡,蘇德戰場是其中規模最宏大、傷亡最慘重、戰況最激烈的一個,沒有之一。
  • 揭秘:二戰時期,德軍將領為何說去東線戰場和下「地獄」一般呢?
    說起來,不僅是德軍將領有這種感覺,就是經常看蘇德戰爭相關的影視劇也會發現這個問題,打的太激烈了!東線戰場的生存條件實在是太殘酷相對於東線戰場上德軍將領說的話沒有德國士兵更有力度,因為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個冬天,德國大部分士兵是穿著單衣度過了莫斯科的寒冷。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德軍進攻高加索,蘇軍是有預料的,但在史達林格勒展開作戰,史達林還是有些猶豫,因為蘇軍在史達林格勒的防禦並不充分。因此,他將華西列夫斯基先派到前線掌握情況,後又派朱可夫來到前線,最終決定在史達林格勒與德軍展開一場大決戰,不僅圍殲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還迫使進軍高加索的A集團企圖落空。
  • 德軍是如何對待蘇聯戰俘的?蘇軍攻佔柏林,無數德國女性下場悽慘
    在二戰還沒爆發的時候,蘇德籤署了一分條約,約定互不侵犯,不過大家都懂的,有時候這種條約也就是圖個心理作用,當不得真,說是互不侵犯,但實際上只是「暫時」互不侵犯,該毀約的時候還是得毀約。德國之所以要籤下這份合約,其實就是希望當自己在侵略周邊小國的時候,蘇聯能夠不來幹涉。
  • 二戰中蘇聯戰俘數量龐大,不是蘇軍不強,也不是德軍佔優勢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分三路入侵蘇聯。戰爭一開始,德軍迅速佔領了蘇聯許多國土。但令人奇怪的是德軍作為侵略者,在入侵蘇聯境內時,不但沒有遭到蘇聯人的抵抗,蘇聯人還夾道歡迎。甚至還有很多蘇聯人充當志願者,拿起武器,加入到德國一邊。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首先,曼施坦因是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將領,重用他需要一個過程曼施坦因、古德裡安和隆美爾,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有他們三個在的戰役都會有精彩故事發生。而他們中尤其以曼施坦因的才能格外突出,不僅他指揮的戰鬥堪稱經典,而且他也是二戰中成長最快的將領之一。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MP38/40衝鋒鎗是二戰德軍的經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裝備數量之大,如果某部有關二戰德軍的影視劇中不出現它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二戰時期,德軍所向披靡,希特勒為什麼不攻打中國?原因有三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毋庸置疑,在德日意這三大軸心國中,德國是實力最強悍的。在二戰初期的歐洲戰場上,德軍是所向披靡的。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將德軍派到了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為什麼希特勒不打中國呢?原因大致有三點。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MP38/40衝鋒鎗是二戰德軍的經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裝備數量之大,如果某部有關二戰德軍的影視劇中不出現它們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25萬人數字,除保安部隊,挪威籍黨衛軍偽軍部隊等,德軍國防軍常規兵力達到15萬人之多,而且前線退下來的休整部隊也一般會選擇在挪威休整,第25裝甲師,就是當時德軍駐防在挪威常設機動部隊之一,為什麼前期英軍的特種攻擊就引起的德軍高層如此重大的反應呢,原因就在於當時德國將近三分之二礦物資源都在自德軍佔領挪威地區,一但挪威有失德軍馬上就面臨全線崩盤,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兵力還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