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為何能成為世界頂級的心理學家?看完他寫的這些我終於懂了

2021-01-08 文眼看世界

「我漂泊了許多年,時間長得讓我忘記了我還有靈魂。若你理解黑暗,它就會抓住你。它臨到你頭上,就像夜晚有藍色的影子和閃爍的無數星星。當你開始理解黑暗,沉默與和平就會來到你頭上。只有那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渴求自己吧,這就是道路。只有撇開對外物的追求,才能達到靈魂的所在。若你找不到靈魂,你將陷入空虛的恐懼,而這恐懼將揮舞長鞭,驅使你絕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你將受無盡的渴求愚弄,在心靈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著靈魂。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一條尋找已久、達致圓滿的路,我們稱為神的境界。」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

以上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其著作《紅書》中寫下的話,由此,可見他對人性及人的靈魂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也正因為有這種境界和認知,他才最終成為了世界頂級的心理學家,其開創的不少心理學理論和術語(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至今仍為很多學校的必讀心理科目,仍被很多大學的心理教材所沿用。

榮格為何在心理學界如何受推崇呢?他對生命和人生是如何看待和踐行的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詳細了解下。

有一件事你必須知道,即人必須活在今世的生命裡。

——榮格

1,生命就是達到圓滿,上升致神的境界

榮格認為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一條尋找已久、達致圓滿的路,我們稱為神的境界。再沒有其他的路,別的路全都是歧途。我們找到正確的路,找到我們的靈魂,這就是人的使命。

在一片文章中,他這樣敘述自己的經歷:受光芒淨化的我回來了。你還認得我嗎?這一別是多久了!什麼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又是怎樣找到你的?我的旅程多麼奇妙啊!我該用什麼言語向你形容,在那樣錯綜複雜的路徑裡,我得明星指引才能找到你?我快要遺忘的靈魂,把手給我吧。一度拒絕然後又與你重逢,這是何等的溫暖愉快啊!生命把我再次帶到你面前。我們該感謝生命,為了我活著、經歷一切愉快和悲傷的時刻,還有有每段歡笑和痛楚。我的的靈魂,我要與你攜手繼續旅程,和你一同浪遊,攀上我的寂寞。

這是深層精神逼我說的,又讓我自我鬥爭,因為我並沒有預計會這樣。我當時還是困在時代精神裡,對心靈的了解跟現在截然不同。我常思考、討論靈魂,知道許多術語,我判斷它並視之為知識的存有。我當日時沒有考慮到,我的靈魂不可能是我的判斷和知識的存有,更大程度上我的判斷和知識才是我的靈魂的存有。因此深層精神逼我,要我將自己的的靈魂視為獨立存在的生命,呼晚它、與它對話。我必所明白,我已失去靈魂。

2,靈魂是獨立的生命,它又我的存有體現出來

看完了榮格的心靈獨白,由此我們看到,人類的深層的精神怎樣看待靈魂的——靈魂是獨立存在的生命,而這想法跟時代精神所持的恰好相反。時代精神以為靈魂從屬於人,可以判別、分類,我們能掌握其界限。榮格說,我們必須接受,以前被我們喚作靈魂的,根本不是靈魂,而是一座已死的教學樓。榮格指出,我們必須把自我的靈魂當成遙遠陌生的一個實體才能跟他說話,它的存有不是由「我」體現,而是「我的存有通過它」體現。

3,追尋靈魂不應向外,而應朝內,只能從自身出發

對於人的靈魂,榮格認為只有撇開對外物的追求,才能到達靈魂的所在。若他找不到靈魂,他將陷人空虛的恐懼,而這恐懼將揮舞長鞭,驅使他絕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將受無盡的渴求愚弄,在心靈之路上述失自己,再也找不著靈魂。

他追逐一切事物,扯開它們,卻找不到自己的靈魂,因為他只能從自身找到。但可悲的是,世人總認為靈魂在外物和別人之中,因此他們想要努力抓住的是外物和他人,獲得的也是藏於事物和他人之中的虛假靈魂。如果一個人並不認識自已的靈魂,又怎能把靈魂從他人和事物中區分出來呢?一個人也許在渴求裡找到了自己的靈魂,卻不是在渴求的存在之中。若是他擁有了渴求,而不是渴求擁有了他,這種擁有就會是被動的,帶有欺騙的假象。渴求之人的手會觸碰到靈魂,因為他的渴求是他的靈魂的圖像與表現。擁有一件事物的圖像,我們就擁有了這事物的一半。這世界的圖像也就是這世界的一半。

誰擁有世界而沒有這個世界的圖像,就只是擁有了世界的一半,因為他的靈魂貧乏而一無所有。靈魂的財富在於圖像。如果活過一生,卻沒有擁有這個世界的圖像,沒有對自我的整個一生擁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那他的人性就是貧乏的,貧乏的一無所有。靈魂的飢餓會使他變成野魯,吞噬那不可承受的肉身,最終毒害藏於其中的靈魂。

4,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滋養靈魂

在其著作《紅書》中,榮格發出了最後的感嘆,他大聲的對你我和世界疾呼道:

我的朋友,關照你的靈魂吧!

滋養靈魂才是智者所為,

否則,卑賤的肉身會把它蓄養成住在你們心中的惡龍和魔鬼。

相關焦點

  • 先看心理學家榮格怎麼分析夢
    弗洛伊德也許是一個歷史上的分水嶺,畢竟出了一本能蓋泡麵兼具砸死人的磚頭書探討夢的解析。他認為夢的作用是壓抑心靈欲望、或將無法進入意識的東西拋進潛意識的結果,尤其是「性」,這項當初他最重視的核心,是解夢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將夢與心理學結合的貢獻不可抹滅。但夢早在他之前就存在,早在維多利亞性壓抑時期前就存在,可能人類出現前就存在。
  • 榮格:我能給靈魂的都給了
    在我向你所講的那些年中,我一直在追尋內在的意象,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因為其他的一切皆源自這裡。它始於彼時,隨後具體發生的事情幾乎已經不再重要。我整個一生都在詳盡闡述那些從無意識中迸發的內容,它們就像一條神秘的溪流朝我奔湧而來,幾乎將我摧毀,這些內容完全超出我一生所能理解的範圍。
  •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她一生致力於發展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將跟隨榮格所學習到的概念與方法運用於童話分析中。她一生著作頗豐,有多達20餘部作品,《解讀童話》是她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她還創立了蘇黎世榮格學院,心理學家申荷永、呂旭亞及河合隼雄等人都曾在該學院學習和深造。   說起童話,人們總覺得它是屬於孩子的文體。
  • 顛覆弗洛伊德與榮格形象的電影:我們敢於去受傷嗎?
    他是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家,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經典著作《夢的解析》、《超越唯樂原則》的作者。是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是他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同時也越來越權威時,可以要求榮格分享夢境,卻不願意再與榮格分享自己的夢境,他可以直言不諱的說:「我很願意講,但我覺得不該講,因為不想拿我的權威冒險。」
  • 榮格:積極想像的人生是值得過的
    他給自己寫了一小段話來鼓勵自己,每晚跑到一個叫做Mulholland Drive的地方,然後在他的車裡仰望星空,把那段鼓勵自己的話說給自己聽,然後想像他所描述的一切都成為現實,並把這些想像變成他的記憶。而且他會一直想像,直到自己能感覺到他已經成為了那個他想像的人,才會回家。
  • 榮格:你們要對這殘廢的世界保持耐性
    世界十大神秘天書之一,《紅書》約創作於1914年到1930年間,記錄了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
  • 世界最頂級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4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5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1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2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
  • 榮格神秘思考與東方哲學奧義
    作者:黃西蒙1961年6月6日,心理學家榮格在瑞士的家中,走完了自己探索心靈世界的一生。後世很多人,將榮格與弗洛伊德並稱為精神分析流派最偉大的心理學家。雖然他沒有長期在中國生活的經歷,但他在精神世界上,長期與古代中國的哲學與宗教思想密切對話,如同遊弋在哲思之海上的一葉扁舟,在東方智慧中汲取心靈的能量。榮格之所以能理解中國「直覺式」的哲學思維,與他常年對夢的解析與研究密不可分。儘管我們不能將榮格的思想與弗洛伊德簡單做對比,但不可否認的是,弗洛伊德對榮格早期的研究影響極大,可以說是「精神教父」。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然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並非弗洛伊德,而是另一位同樣的頂級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弟子,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是神秘而陌生的,然而他的那些心理學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分析心理學。
  • 從心理學家榮格人格面具理論,淺析《三千鴉殺》亭淵的3種人格
    人格面具由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立者榮格提出,是精神分析理論之一。指的是,人去適應世界,適應社會的方式,以此實現人生目標。《三千鴉殺》中的二皇子亭淵,以智力低下的管事侄子、只知玩樂的紈絝子弟、立志殺魔的二皇子,三種人格面具於一體,推進自己的帝王霸業,對身處凡世中的我們來說,極具借鑑意義。
  • 瑞士心理學家 榮格名言
    ——榮格 《Carl Jung》"2、 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 ——榮格3、 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與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徘徊。——榮格4、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榮格5、 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
  • 你真的應該認識他:心理學史上的巨人——榮格
    無論什麼原因,當一個人開始不滿足於物質的擁有,開始走向心靈的探索,會在不同場合與時空認識很多心理學名詞,當然還有一眾心理學大師,包括弗洛伊德、榮格、皮爾斯、艾賓浩斯、皮亞傑等等著名心理學家,他們是心理學史上的巨人,為人類做出不朽的貢獻。
  • 政治實體形象和榮格原型
    原型是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榮格畢生研究的課題之一,由他在1919年首次在其論文《Instinct and the Unconscious》(本能與潛意識)中提出。人的潛意識亦稱「無意識」,有個體的和超個體的兩個層面,超個體層面的無意識就是集體無意識。
  • 10位頂級心理學家的經典著作,開啟你的豐盛人生
    我們如何調節內心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矛盾?而這些可以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答案,就散落在世界各地、從古至今的心理學家的大腦中,他們或通過專業的科學實驗研究,或通過積累多年臨床診療經驗,為我們揭開了擁有積極心態和獲得幸福的秘密。
  • (理論)傑西卡-榮格與佔星
    斯汀也是佔星愛好者,他曾為佔星家史蒂芬·弗裡斯特的著作《內在的天空》寫過封面推薦。當《共時性》這首歌和整張專輯全球流行後,斯汀再次讓卡爾·榮格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 佔星做出準確的預測,有的方式精準到某一天,有的是在事情發生的幾年前預測到,人們會問佔星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可以做到。我說:「共時性——卡爾·榮格」。
  • 看完富豪的爸爸們,你就懂了
    看完富豪的爸爸們,你就懂了 我們常說,一個人想要成功,想要賺錢,想要成為富豪,就必須創業。給別人打工,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過過小日子或許可以,但大富大貴卻很難。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敢打敢拼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那些畏手畏腳,不敢開始的人,一輩子只能是碌碌無為,過著平凡人的日子,還不停地抱怨老天不公。
  • 人生的50個真相:影響世界的6位心理學家,告訴你秘密
    阿德勒說: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榮格說:要對這殘缺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別高估自己的完美。弗洛伊德說:我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澳瑞森·梅倫則說: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
  • 危險方法,佛洛依德和榮格的對決
    ,相愛相殺的故事,怎麼能不讓人好奇呢。精神分析運動逐漸發展壯大,弗洛伊德身邊匯聚了一群年輕學者,他們組成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小組」,其中就包括了後來成為傑出的精神分析家的阿德勒、榮格、費登。80歲時,榮格在回憶錄中寫道:「同弗洛伊德決裂以後,我所有的朋友和熟人紛紛同我疏遠。我的著作被指責為胡說八道而一文不值。我成了人們難以理解的神秘主義者,如此而已。」在整整三年時間內,榮格陷入「精神的低谷」而到了不能工作的地步。
  • 榮格的人格面具
    榮格小的時候有幾次比較清晰的記憶:1、他躺在樹蔭下的一輛兒童車裡,看著藍藍的天空和金色的陽光穿過綠色的樹葉,這些美景讓他覺得很舒適;2、他坐在餐廳裡,蹲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用小湯匙舀熱牛奶喝,牛奶裡泡著碎麵包塊,味道非常好;3、在一個美好的夏天傍晚,他的姨媽帶著他去大路上看沐浴在夕陽中的阿爾卑斯山脈,那時整個山都變成了紅色;4、他的母親帶著他去看一些朋友,這些朋友住在美麗的湖邊,他被湖邊的美景迷住了
  • 做小人放禁室裡對視,從小愛玩幻想遊戲,榮格的童年越看越詭異
    看過《危險方法》的人應該都會了解過榮格和女病人之間不得不說的禁忌關係。其實榮格在現實生活中比電影裡更加多情,把女病人發展成為自己的情人也是常事,畢竟榮格長得高大帥氣,遇到他的女病人都被他深深地吸引瞭然而榮格的開掛之路是在他成年以後。在榮格長開之前,他過的卻不是一般的童年,很悲慘、孤獨,甚至有點詭異。01 小時候經常被父親帶去葬禮的孩子能有多正常?榮格出生在牧師之家,家裡8個叔叔和爸爸都是牧師。牧師大多有兩個特點:虔誠、有文化。爸爸的這兩個特點對榮格來說影響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