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功績超三皇五帝,所以稱皇帝,那三皇五帝到底是指哪些人呢

2020-12-23 涼夏說

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稱皇帝,這是秦始皇制定的。因為他完成統一六國的偉業後,擬定稱號的時候,稱皇不滿意,稱帝也不滿意。他覺得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了三皇五帝了,所以他要合稱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三皇五帝我們聽多了,都知道是指上古那幾個神人。但是,三皇五帝具體指的是誰,你又知道嗎?涼夏賭一包辣條,你不知道。好了。不知道的就隨涼夏一起來看看吧。

「三皇」

《呂氏春秋》是最早出現「三皇」這個詞的,但並沒有具體說明指的是哪三個人。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的奏議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根據李斯的說法,似乎三皇指的並不是人,而是三界的最高統治者。

但《春秋緯·命歷序》認為,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和地皇不變,泰皇和人皇有爭議。中國自古以來都尊崇泰山,歷代帝皇也會進行泰山祭。所以我們可否猜想:其實泰皇就是人皇,人定勝天,所以泰(人)皇是最尊貴的?

上面這兩種先秦觀點只是一個很泛的範圍,他們認為三皇並不是指具體的某個人,而是一種身份象徵的人。到了漢代,則有了具體的人選了。但是呢,這個具體的人選也有爭議,總共有五種。

第一種:伏羲,神農,燧人

第二種:伏羲,神農,女媧

第三種:伏羲,神農,祝融

第四種:伏羲,神農,共工

第五種:伏羲,神農,黃帝

從上面五種觀點來看,伏羲和神農是妥妥的C位,地位不可撼動,剩下那個名額則由燧人,女媧,祝融,共工和黃帝來競爭。

涼夏覺得,女媧是人類的母親(神話),這個名額應該給她,黃帝在「五帝」的範圍內,就不要來搶「三皇」了吧?至於祝融和共工,這兩個水火不容,頗有點CP屬性,要麼一起出道,要麼一起埋沒吧,沒有名額了,就委屈他們埋沒了。剩下一個燧人,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畢竟大部分人都不認識這位仁兄。

既然歷史給我們提供了五種選擇,那各位喜歡哪個就相信哪種吧,涼夏也不好強行安利。

說完三皇,下面來說說五帝吧。

「五帝」

五帝之說,起源於五方帝,五色帝之祠,形成於周秦之際,最早見於《荀子》一書,但也沒有人名。戰國後期,五行學說逐漸完善,為了對應五行說,五帝的說法漸漸形成。

三皇在歷史上沒有定論,五帝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也有五種說法。

第一種: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第二種:黃帝,伏羲,神農,堯,舜

第三種:黃帝,炎帝,太昊,少昊,顓頊

第四種: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

第五種: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在五帝五種說法中,第二種出現了三皇的C位伏羲和神農,這兩個C位此時出現在五帝中,「皇帝」都有佔有名額,似乎不太合適吧?畢竟秦始皇是首個用皇帝稱號的人呢!

在剩下四種說法裡,哪種說法更準確呢?其實並沒有定論。能被列入五帝範圍的,都是當時對社會對人民有傑出貢獻的人,只不過因為名額有限,所以才會有分歧。

其實,三皇五帝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我們知道有三皇五帝就好了,沒必要去弄清楚具體指的是哪個人。因為我們都是中華兒女,是炎黃子孫,是同宗同源兄弟姐妹。

相關焦點

  • 神話中的文明始祖:「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哪五帝?
    然而這個詞的來源究竟要追溯到什麼時候呢?而所謂的三皇五帝又各指的是什麼?他們是從古就有的稱謂嗎?三皇五帝這個稱謂,是分開的,所謂的三皇和五帝也各指不同,是歷史中的神話人物,三皇和五帝的合稱。其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還沒有皇帝的這個稱謂,當時的統治者,他們的通稱便是一個字王。
  • 秦始皇不配叫皇帝?青島李斯石碑:8個字證明秦始皇超越三皇五帝
    但有的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一直認為秦始皇是個暴君,還說他是千古暴君。還說秦始皇不配稱「皇帝」,超越三皇五帝是痴人說夢。所以,秦始皇上臺後就綜合了「皇」和「帝」,創造了「皇帝」這個詞。當時不少人趁著怕死的人性,秦始皇是人,也怕死,這點毋庸置疑。所以,他們紛紛告訴秦始皇有長生不老神藥,可以長生不死。還向秦始皇提及東方大海深處,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上山有仙人,仙人有仙藥。眾人都這麼說,秦始皇對這神秘莫測的大海三山篤信不疑,不僅連番派出術士入海尋找,自己也不辭勞苦自鹹陽東巡而來。
  • 你知道「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哪三皇嗎?
    三皇五帝是歷史上充滿神奇色彩的幾位帝王,是整個華夏民族的老祖先級的人物,地位遠遠高於近代史上幾位盛世君王,可謂天上地下的區別,屬於神仙級的帝王。在歷史發展河流中三皇五帝的名頭也是被各處引用,事跡也是被各處傳播,就連現代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片尾曲中的歌詞「三皇五帝,千秋百代,萬事民為先」也是這麼歌頌的,那麼各位知道歷史上說的三皇是哪三皇嗎?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三皇五帝
    存在於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實際上是「三個皇」和「五個帝」的統稱。根據史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無從考證何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其中一種常見說法之中,三皇即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 秦始皇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卻為何一直沒有冊封皇后?
    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秦始皇,無愧於千古一帝的稱號。如果秦始皇能多活二十年,那秦朝將會被他打造成超級大國,他也將會為我們中華民族做出更多的貢獻。 但事實上,秦始皇不過49歲就因病去世,實在是令人惋惜。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不過被後世記載,有名字的,也就只有4人:扶蘇、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
  • 為何自秦始皇后,歷代皇帝都以朕自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詩人是朝中為皇帝、為國家效忠的一員,有必要為皇帝進獻良言,此時便會功成名就。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封建社會的尊貴身份的象徵,同時在君權神授的影響之下,皇帝的號召力是無與倫比的。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都會自稱為朕,而用朕這樣的自稱代號又有何淵源呢?專家表示,你把朕字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 功績福澤華夏幾千年,卻被貶稱暴君的秦始皇,其實是一位可憐人
    《大秦賦》帶我們重新回顧那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同時也把華夏歷史上第一位一統天下的秦始皇,推送到網絡熱議的風口浪尖之上,秦始皇到底是一位功績超「三皇五帝」的「千古一帝」?還是暴戾成性、勞民傷財的一代暴君?
  • 中國上古神話故事中及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在各類有關歷史書籍、電視劇以及各類文學作品中經常提到三皇五帝,中國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但三皇五帝到底是誰?有多少人知道三皇五帝?神話人物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最早出自歷史神話人物,三皇原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原是指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 古代的皇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怎麼形成的這個稱呼?
    就好比古代的君王制度,人類有了文明發展之後,就開始流行了,最開始的是三皇五帝,這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則分別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這部分歷史有些摻雜神話了,不過,也是存在的。直到後續的五帝,也有著一定的神話色彩,運用了五行劃分,分別為: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皇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 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為何不稱「王」,而要創立「皇帝」的尊號?
    一、問題的提出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嬴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13歲繼承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統一六國後,嬴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要顯示自己的地位、權力、威望都比他們大,「王」的稱呼顯然是不匹配的。二、秦王嬴政完成的霸業及其思想抱負嬴政不想稱「王」,而創立「皇帝」的尊號,這與他的成長經歷、完成統一六國及宏偉思想抱負有極大的關係。
  • 文化解析:為什麼古代的皇帝稱自己為「朕」「孤」「寡人」?
    很多人在看古裝片時,感覺很奇怪。好端端的,為什麼皇帝稱自己為「朕」「孤」「寡人」?這三個成為之間有什麼區別嗎?今天我們揭開謎底!但,這個字自從被秦始皇徵用了之後,普通老百姓就不敢再用了。因為這個字的象形字是代表金錢和權力的象徵,以後就成了秦始皇的專用字了。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立了「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他認為,這個字只有他可以使用,別人都不配使用。
  • 皇帝用寡人自稱,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嗎?
    在電視中皇后就是用哀家稱呼自己的,但是哀家這個詞是不能夠亂用的,哀家一般都是太后用的,因為哀的意思其實就是為了表示對已經去世了的皇帝表達哀思,能夠當了太后的一般就是皇帝已經死了,所以太后自稱哀家是沒有錯的,如果皇后用哀家自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 秦始皇規定,天子才可以自稱「朕」,專家:你把字拆開看看
    在秦朝之前,「朕」是人人都可以用的,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卻規定只有天子才可以自稱「朕」,在隨後的歷史,各朝君王也欣然接受「朕」的自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嗎?秦朝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史書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就是誇讚始皇統一中原的壯舉是從前不曾實現過的,三皇五帝都不不了他。正是因為他的功績從來未有,所以他迫切地想要制定一套全新的制度,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 三皇五帝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三皇五帝,我們古代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出自: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運》:「故夫三皇五帝之禮法度,不矜於同而預於治。」近義詞有:不祧之祖,三皇五帝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定語;指遙遠的古代。
  • 宋代為什麼流行用「官家」來稱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卻不流行?
    ,這裡的「官家」指的就是後趙武帝石虎,這是目前為止,在史書中能見到的最早將「官家」代指皇帝的記載。至於為何後趙要將「官家」代指皇帝,據宋末元初史學家胡三省所言,是因「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故兼稱之」。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
    所以,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經過秦始皇沒有表態。秦始皇之後,為什麼不能忍受?從歷史上看,每一個皇帝有一個基本的女王,史書上記錄了許多明智的皇后,如馬太后,孝莊皇后,等等。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封建王朝,為什麼不立皇后的生活嗎?
  • 秦朝皇帝世系
    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秦國。前247年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權。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 秦始皇真容長啥樣?考古學家用AI技術復原,網友:看久會感到不適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採用「三皇五帝」自創「皇帝」,開創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秦始皇也留下「暴君」一名,不過他統一六國,功績自然是有的,後世對秦始皇的評價也是褒貶參半,有醜化也有美化,很難蓋棺定論。
  • 秦始皇選「朕」做代稱,有啥玄機?「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非常嚴格的立法制度,在家庭之中我們要尊老愛幼,放到國家中來講我們要忠君愛國,即便是在外面我們也要做到長幼有序,身為秦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也追求與眾不同,用「朕」來作為自我稱謂,以表示自己是獨一無二、不可僭越的存在,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