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功頌德這件事,大家說起來就笑,好像很簡單。其實不然。
歌功頌德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一個良心活,需要工匠精神,不是你臉皮厚,你就幹得了。即使是史上一等一的不世之材,歌功頌德也分三六九等,水平有高下,境界有高低。今天,應「
彬彬有法」之邀,我說說我對封建社會歌功頌德的看法。在我看來,
歌功頌德這件事,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重境界。封建社會,逢年過節,或者皇家有什麼喜事,做臣子的,揮毫潑墨,之乎者也,給皇尚老子歌功頌德,是家常便飯。這是一項工作,你沒有選擇。是個官,你就得幹,就像家常便飯。我們喜歡的蘇東坡,也沒少幹。蘇東坡元宵節陪皇尚喝酒,即興賦詩歌功頌德,還入選了《千家詩》。
普頌的代表人物,是2000多年前的司馬相如。起初,他給一個王爺寫了一篇歌功頌德的賦,成了網紅作家,直接把漢武帝變成了粉絲。漢武帝讓人把他喊過來,司馬相如謙虛的說,那不算什麼,如果我歌頌您的話,一定比這個寫得好。牛皮真不是吹的。司馬相如寫了一篇著名的《上林賦》,誇獎漢武帝效法聖王,仁義滿天下,普天之下,皇恩浩蕩,開心啊開心,開心得不得了。漢武帝一高興,馬上給了他一個官幹。司馬相如當官之後,日常工作,主要就是歌功頌德。漢武帝出巡打獵,他寫賦,歌功頌德。漢武帝想求仙想長生不老,他就寫《大人之頌》,歌頌皇尚遨遊天庭,各路神仙給皇尚當跟班,陪著他拜訪堯舜,與王母娘娘談笑風生。但是,不管你司馬相如怎麼歌頌,這個普頌啊,他就是普頌,寫的再好,還是在第二重境界,上不來。你看《史記》,司馬遷以不同尋常的長篇,為司馬相如作傳,兩三萬字,可是,
幾百字就能把人捧紅的司馬遷,2000多年來一直沒捧紅司馬相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普頌。這樣的工作,再出彩,也沒什麼歷史地位。在歌功頌德界,也只能位列我所說的第二重境界。蘇東坡跟司馬相如是老鄉,可是,瞧不起他:去,去你的,普頌。那你說,蘇東坡,你自己不也幹過歌功頌德的事嗎?不一樣啊,人家蘇東坡主業不是這個。主業幹這個,就丟人嗎?也不能這麼說。時代如此,環境使然。普頌,普頌,普遍如此的歌功,普遍通用的頌德。不能拔高他,也不能苛責他。你想啊,司馬遷那麼重視名節,真覺得司馬相如丟人,怎麼會死命地捧他?
第三重境界是愚頌。特點是愚中含忠,愚笨而忠誠。代表人物是杜甫。大家不要一看到杜甫的名字,就驚訝,覺得這麼偉大的光輝燦爛的「詩聖」,怎麼會歌功頌德呢?一點都不奇怪,杜甫不僅歌功頌德,樣子還很愚。35歲那年,杜甫給唐明皇寫了第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歌頌什麼呢?歌頌唐明皇的狗。不知什麼人從西域給唐明皇弄了一條狗,唐明皇一看,像個健偉之材,開心的不得了,就把文武百官叫過來一起欣賞。杜甫知道了,專門寫了一篇歌頌這條狗的文章,《天狗賦》。
杜甫頌狗,意在明皇。明皇不傻,也懂。可是,皇尚沒搭理他。我們尊敬的杜甫老師,雖然年過三十,不年輕了,但是,歌功頌德還是沒什麼經驗,狗再好,它還是狗啊。皇尚文治武功,值得歌頌的東西太多了,你怎麼選這麼個題材呢。你這不是愚嗎?過了三年,杜甫卷頌重來。官爸爸去世了,再不謀個一官半職,日子很難過。這一回,他歌頌的,不是狗,是「雕」。神鵰俠侶的「雕」,射鵰英雄傳的「雕」。賦雕之餘,他把自己也濃墨重彩地表揚了一通,請皇尚高看他一眼,讓他的才華能為皇尚為帝國效力。這一回,我們的杜甫先生,
是跪著歌頌的,他哀求皇尚可憐可憐他,讓他有衣服穿,不再寄人籬下四處漂泊。時隔1000多年,看到這篇獻給唐明皇的《雕賦》,心軟的,都會流淚。可是,皇尚什麼時候心軟過?這樣跪下來歌功頌德的文章,也沒有打動唐明皇。第二年,他契而不舍,鼓起勇氣,一口氣寫了三篇歌功頌德的文章。這下,皇尚把他叫到辦公的地方聊了幾句,讓他去一個偏遠的地方,做個縣長之下的小官。為什麼我要把這麼苦哈哈的愚頌,抬高到第三重境界呢?因為,愚頌的人,頌得很忠誠。大家不要嘲笑「愚忠」,苛求古人。那個時代,個人的選擇其實很有限,要飛黃騰達,除了做官,還能幹啥?去矽谷創業?去華爾街幹投行?杜甫那個時代,還不像蘇東坡時代,進士考試沒有擴招,每年最多錄取三十個,錄取了也不一定給你官做。不歌功頌德出路在哪裡?所以,
我們局外人,要體諒。杜甫對皇尚對大唐帝國的忠誠,不但閃耀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扒糞式報導,還湧動在歌功頌德的詩篇中。他在自己的孩子都餓死的情況下,還說自己「
生逢堯舜君」。你想啊,杜甫怎麼著都是一個小官僚,一個在中央機關工作的領導幹部。連他的孩子都要餓死,這皇尚,還算得上堯舜之君麼?你看杜甫,他歌功頌德跟別人不一樣。雖然他的歌頌也有
逢場作戲的成分,但是,他對皇尚真的忠心耿耿。他的愚頌,是愚中有忠的歌頌。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明皇賜死楊貴妃,如喪家之犬,跑到四川逃難,讓兒子在今天甘肅另立中央,反擊叛軍,以圖長遠。我們的杜甫老先生,跋山涉水,逃離叛軍的視野,穿著一雙比草鞋略好的麻鞋,趕到小皇尚面前,為國效力。奔波幾個月,衣衫襤褸,兩個胳膊肘都露出來了。你看,這就是杜甫,關鍵時刻見忠誠。這種對皇尚對帝國的忠誠,是不是感天動地?今天,我們把杜甫當作千年等一回的「詩聖」,與他的這份忠誠是分不開的。你不要因為我語氣輕鬆,就輕佻地笑話他老人家愚忠。
人不能超越時代,不能扯起自己的頭髮往天上飛。他的愚忠,和愛國愛人民邏輯上是統一的。
愚頌,又何嘗沒有愛國愛人民的情感?現在,
我們可以從杜甫身上,概括出愚頌的特點:愚笨,忠誠,愚中有忠。這樣的愚頌,哪裡是司馬相如這樣的普頌工作者能比的呢?所以,我說杜甫這樣的「愚頌」,是歌功頌德的第三重境界。那你說,還有什麼境界比這更高嗎?當然有,我下面要說的,就是歌功頌德的第四重境界。
第四重境界,叫「賢頌」。這個「賢」,是賢明的賢。賢頌有三個特點。第一,以事實為基礎。第二,寓諫於頌,用心良苦。第三,是對普頌的精神升華,是對愚頌的技術改造。大家看過南京的閱江樓嗎?這是江南的四大名樓之一。當年朱元璋創立大明,定都南京,想在長江邊的山頂上,建一座千年工程「閱江樓」。朱元璋帶頭,讓群臣一起寫「閱江樓記」。大學士,《元史》的主理人宋濂先生,寫了一篇
《閱江樓記》。《古文觀止》中有,有興趣的話,你可以找來看看。
在歌功頌德的作品中,空前絕後,頌出了最高境界。那時候,閱江樓還是一個規劃中的項目,影子都沒有。宋大學士假想朱皇尚,在現在這樣的風日晴美的日子裡,登臨閱江樓,看長江上風帆浩蕩萬象朝宗萬國來朝的盛大場面,感慨萬千。宋大學士在這篇千古奇文中說,朱皇尚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人民安居樂業,歌頌皇尚救人民於水火之中,號召天下讀書人登樓閱江,想如今天下統一,南北一家,長江不再是戰中天險,一定要飲水思源,感激皇尚「聖德如天」,像三皇五帝中的大禹一樣恩澤天下。也不是一派胡言。他說朱元璋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是有事實為基礎的。大家知道,元朝,蒙古人的統治,搞種族歧視,漢人的日子的確非常難過。宋大學士的了不起之處還在於,在這篇歌頌朱元璋的雄文當中,藝術性地指明了建國方略,揭示了守業風險,建議皇尚不能驕奢淫逸,重蹈革命對象的覆轍。真誠地建議大家有空的時候好好讀讀。明明是諫言獻策,一點都不生硬,沒有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真理在握很有氣節很聰明很睿智的樣子。對了,這篇歌功頌德的文章,
文風也很好。同樣歌功頌德,不像司馬相如那樣使勁炫耀自己的才氣,不像杜甫那麼痛哭流涕悲情萬分,也不像歐陽修範仲淹寫醉翁亭記嶽陽樓記高調地突出自己。人家宋大學士,
低調啊,低到塵土裡去了,才高八鬥也不寫流連光景顯露才華的文字,擔心褻瀆了皇尚借閱江樓教育天下的一片苦心。你瞧瞧,質樸吧?忠誠吧?智慧吧?賢明吧?有境界吧?這樣的歌功頌德,除非王八蛋,哪個皇尚可以無動於衷?這樣的作品,是歌功頌德的集大成之作。
這位頌歌者,就是歌功頌德的集大成者。所以,我說,
這樣的歌頌,是賢頌。相對於司馬相如之流的普頌,是一種精神升華。相對於杜甫的愚頌,是一種技術改造。啥叫「奸頌」呢?顧名思義,就是奸邪的歌功頌德。表面上歌功頌德,內心裡對皇尚對皇尚的事業並不忠誠,這就叫奸頌。
李白的歌頌就是奸頌。李白為了當官,也是一個勁地拍唐明皇的馬屁。皇尚下令讓他進京當官,他寫《陽春賦》,讚頌唐明皇,你的宮殿華美啊,你的王妃漂亮啊,願你
「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祝你長命百歲,然後天天開心的不得了。那個時候不像現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祝皇尚活100歲,然後還天天開心。這樣的歌功頌德也是很誇張的。
李白歌功頌德的藝術水平那是沒得說,歌頌皇尚的愛妃楊貴妃,寥寥數語,就是千古名篇。李白歌功頌德,也不像杜甫老弟那麼低三下氣,很有一番名士派頭,他的歌功頌德很具審美價值,然而,他不忠誠。他不像杜甫那樣忠誠於皇尚和帝國。同樣在「安史之亂」這個重大的歷史關頭,人家杜甫老弟跋山涉水、衣衫襤褸地跑到新皇尚的帳下。李白大哥呢?跟著唐明皇另一個乘亂謀反的兒子,作了反賊。請問,李白的歌功頌德,是不是奸頌?
奸頌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嘴上一套心裡一套,是個兩面派,關鍵時刻靠不住。最後,我總結一句:
歌功頌德的四重境界中,第四重賢頌是需要景仰的;第三重愚頌是值得尊重的;第二重普頌是可以接受的;第一重奸頌,突破了歌功頌德的底線,境界最低,需要警惕。【完】
關注疫情,請看:
●感恩教育:陷老闆於尷尬
●這場史無前例的問責風暴,必成經典,黨紀國法的依據值得細看
●獨家|軍事法專家:「戰時」這個詞,不能泛濫成災
●李文亮評傳:一個蒙冤受屈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