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樂奶奶
真的不知道從哪一刻開始,家裡吃的饅頭,花卷,烙餅,麵條,餃子,餛飩,窩頭,菜糰子,發糕.等等的吃食,都去外面買著吃了,人也變得越來越懶了,如果要是不用吃飯就能活著就好了,站在路邊向北一張嘴。
那外面的吃食也不好對付,會變戲法,越變越小。一家饅頭店開張了,那個饅頭又大又白。過了一段時間再去,發現小了一圈。再過一段又小了一圈。饅頭怎麼越來越小,老闆?老闆說:沒什麼,房子租金太貴了,那就把饅頭漲點錢唄,漲錢沒人買了。
芝麻火燒也一樣,開始又大又好,做著做著就做成象棋子了,拿起來能當武器。那烙餅也是做著做著就成薄餅了,一共裡外三層,千層餅只是一個傳說了。問起原因都是一個,租金太貴,漲錢沒人買。所有的胖子變瘦,大的變小都是偷工減料,反正大小胖瘦都有人買,人家心裡有數。
其實做飯是最簡單的事。家務活都是從做飯開始的,說懶不好聽,就找一個特別好的理由,工作太忙太累了,說白了就是現在太方便了,兜裡有錢,吃飯不是問題了,可是味道呢?那種原始的味道呢?那種自來的香呢?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種以前寫在牆上的口號,只是一種記憶了。然而事出有因,事事沒有絕對。就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春節,自己動手就收穫了意外的喜悅。
春節前,家裡備足了米麵糧油以防萬一,真是做對了。買不著饅頭了,自己動手做。頭天晚上用白面和玉米面加酵母發上了面。第二天早上,面發得有些誇張,差點從盆子裡流出來。加好了鹼和乾麵粉就開始揣面,等面揣好了,手腕子都快骨折了。
在火上把蒸鍋放上水,把面切好劑子揉,揉成了饅頭形狀,就往鍋裡碼,碼好了蓋上蓋,開鍋20分鐘,無意之中隔著鍋蓋,透過蒸汽看了一眼,開花饅頭來了。
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夢寐以求的開花饅頭居然在無意中蒸出來了。太喜歡開花饅頭了,消失了很多年,夢想著自己能蒸出來卻從來沒成功過的開花饅頭,蒸成功了。之前想要吃開花饅頭只有碰運氣,偶爾碰到了就一買10個,可機會不多。
心裡總是在想開花饅頭怎麼開的花?為什麼吃了很多年的饅頭都沒有鹼香味?吃著也不勁道,一捏就像海綿?一次和一個大姐聊了一下這個事,大姐說:那是用酵母醒的時候長了沒魂了。
真是幹什麼有什麼講究?以前蒸的饅頭是用面頭髮面。面發好以後用鹼面加乾麵粉,使勁揣,把自己的感情揣進去,蒸出來的饅頭才香才好吃,涼了吃還掉渣,要是兩摻的饅頭更好吃。
用酵母蒸饅頭,只是一個快,缺少了一個用鹼面的環節,所以體會不到鹼香,如果用酵母把面發大點,用鹼面加乾麵粉用勁使勁揣也能做出鹼香饅頭。可是如果要是根本就沒想自己動手,那麼鹼香開花大饅頭,那就想看都沒地看去,吃就別想了。
喜樂奶奶
張豔芸,62年屬虎,筆名,喜樂奶奶,早已退休,業餘愛好唱歌,跳舞,讀書寫作,準備把所有的愛好堅持到離開這個世界。
張姐姐待人真誠,為人溫暖善良。她同時也是一位特別有上進心的老人,從進入尋虎老師寫作群以來,在尋虎老師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下,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文字路上,感恩遇到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