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通史:1774年路易一奧古斯特在登基後稱路易十六

2021-01-08 房姐讀歷史

從1762年起,盧梭為逃避逮捕,先後逃到瑞士、普魯士、英國等地。1770年,在法國當局宣布對他赦免後,盧梭才返回巴黎定居。盧梭晚年的重要作品有自傳《懺悔錄》和為自己護的《孤獨的散步者的冥想錄)。1786年,盧梭告別人世。環視此期眾多的啟蒙思想家,盧梭是惟一一位在社會底層度過青年時代,從事過各種「卑賤」的工作,甚至像乞丐一樣被送進收容所的人。在與他齊名的幾位啟蒙思想家中,孟德斯鳩作為一個擁有自己莊園、同時又擔任過法院院長的穿袍貴族,一生過著安逸的生活;伏爾泰本人就是一個大資產者,家有萬貫之財,與之交往的也大多是社會上層人士;

就連狄德羅也是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他雖然因違抗父命而被迫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謀生,但畢竟沒有盧梭那種直接來自社會底層的經歷。或許正是這一原因(至少是一個主要原因),使盧梭顯得比其任何一位同道都要激進。盧梭的激進在其政治觀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從分析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出發,提出了天賦入權的理論,論證了自由、平等的重要。盧梭認為人類的不平等並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源於私有財產的出現。因為「自從人們覺察到一個人據有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長」①。

隨著國家的形成,不平等加深了。及至專制暴君出現後,不平等也發展到了極點。通過闡述不平等的起源,盧梭引出了結論:民眾有權以暴力推翻暴政。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否定了君權神授說,並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權思想。他指出,所謂人民主權就是以公共意志為最高權力,其具體體現就是由全體人民根據自身利益所制訂的社會契約。既然人民主權是全體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個人也就都享有主權,同時也須服從主權。換言之,在最高主權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從,社會契約就強迫他服從,即迫使他自由。盧梭還十分重視法治。

他認為,法律是社會契約的護衛,也是公共意志的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總之,通過「社會契約」的學說,盧梭提出了全新的國家組織原則,而「人民主權論」則更是直接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旗幟。也正是這一原因,《社會契約論》在大革命中被視為一部民主憲章,而盧梭本人的聲望在當時也超過其他任何啟蒙思想家。不得人心的路易十五在1774年5月一命鳴呼後,繼承王位的是他的孫子、王位繼承人路易一奧古斯特。路易一奧古斯特在登基後稱路易十六。路易十六繼位時年僅19歲。這位年輕的君主動作笨拙,性格內向,遇事猶疑,溫和羞怯。與他那些風流的祖先不同,路易十六從不迷戀於女色,卻惟獨視修鎖、行獵為人生最大的樂趣。

由於他在登基後依舊熱衷於拆裝鐵鎖,且與巴黎著名鎖匠阿曼過從甚密,因此,他很快就被人們稱為「鎖匠國王」。平心而論,路易十六既不專橫獨斷,也不乏善良願望。為了收拾其祖父留下來的爛攤子,尤其是為了緩解當時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路易十六任命了一批才能出眾的大臣。其中,著名的重農學派經濟學家、(百科全書》的撰稿人之一杜爾哥被委以財政總監的重任。杜爾哥走馬上任後,即大力推行一系列的改革。1774年,杜爾哥頒布允許糧食在王國內自由流通的法令,以擴大糧食市場和抑制地方上的糧食投機。翌年,為緩解財政困難,他又毅然將修路勞役改為徵收以產業額為依據的道路稅,並規定一切等級均須納稅。

1776年初,他不僅宣布取消行會管事與師傅,而且還廢止了酒類專賣制,實行自由買賣。杜爾哥的這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資產階級人士的普遍歡迎,後者甚至為之拍手叫絕。然而,由於這些改革觸及到了特權階級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教會人士和王公顯貴們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的慫下,原先對杜爾哥頗為信任的路易十六在1776年5月將其免職。隨著杜爾哥的倒臺,他所推行的改革也被完全取消。接替社爾哥的是一位名叫內克的瑞土銀行家。由於身為外國人和新教徒,內克雖被授權主管財政,卻並沒有「財政總監"的頭銜。為了解救宮廷財政支出的燃眉之急,

級解國內的財政混亂狀況,內克在上臺之初,利用其銀行家的聲望到處借款。由於他成功地等到了幾筆巨款,深感慰藉,內克本人的官位也因此而有所穩固。儘管內克深知,為真正解決問題,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在必行,但鑑於杜爾哥的前車之鑑,內克力圖只實行一些溫和的改革措施。不久,他取消了官廷中的一些高俸而清閒的職位,壓縮了王室的開支,並且還制定出了一整套節支的制度。此舉一出,宮廷貴族們立即像過去對待杜爾哥一樣,猛烈抨擊內克。1781年,內克公布了關於王國的政府預算情況致國王的財政報告書。由於該報告書透露了國王賞賜錢和恩給金的巨大數額,遂使王室和領取大量年金的顯貴再也無法容忍內克。於是,內克很快被摘除烏紗帽。財政報告書所披露的內情和內克因此被革職,大大激化了社會公眾對宮廷的不滿情緒。內克的繼任者是王后瑪麗一安託瓦內特推薦的卡隆。

卡隆上臺之初,為了取媚王后,籠絡王公顯貴,一度採取了與內克截然相反的方法,即提倡奢華與揮霍。其間,他為官廷人員償還賭債,增加他們的年金,力圖以闊綽的假象抬高王室的威望。與此同時,他也寄希望於通過挖運河、建港口、修道路等手段來刺激經濟,增加收入。然而,到了1786年,迫於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卡隆也不得不步杜爾哥、內克的後塵,開始考慮改革財政制度,向富有者納稅。不久,他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延長對鹽和菸草的專賣權,以土地特徵稅代替人頭稅和什一稅,每個土地所有者,包括特權等級一律繳納。此外,他還提出恢復杜爾哥有關取消各領地的關稅和允許糧食自由流通的法令。為使自己的改革方案能付諸實施,他召開了「顯貴會議」。「顯貴」們既然是特權階級的成員,他們對這一改革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

相關焦點

  •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路易十六出生於1754年,原名路易-奧古斯特,亦名路易·卡佩。他的祖父是路易十五,父親是法蘭西太子路易。法蘭西太子路易是路易十五唯一活下來的兒子,但還沒來得及繼位,就去世了。太子路易和第二任妻子生育了三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夏爾十世。
  • 路易十六:斷頭臺上的 「鎖匠國王」
    1774年,路易十五在凡爾賽宮殿病死於天花。路易十五的孫子登上王位,成為路易十六。可路易十六的上臺執政卻不是伴隨著鮮花和掌聲,而是人民仇恨的目光與風雨飄搖的政治局勢。不得人心的路易十五對財政的管理不善和他招人非議的私人生活,破壞了整個法國君主制。
  • 楊靖︱「病夫」當國:路易十六與法國大革命
    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林·亨特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一書中斷言:法王路易十六之「肉體」疾病在法國人心目中也是「國體」有疾的隱喻或影射。與乃祖路易十四「朕即國家」、以及路易十五「朕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豪邁氣度不同,法王路易十六自幼年起一直循規蹈矩,寬厚仁慈,堪稱數百年來好大喜功而風流成性的波旁王朝之另類。
  • 明朝木匠皇帝法國鎖匠國王,都不務正業為何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
    只能說,這算歷史的誤讀吧,這路易十六其實並不是個有多壞的人,他不愛錢,不愛美色,反而還心地善良,口碑在歐洲那一幫二世祖國王皇帝裡面算好的沒邊那種。只不過他的運氣很不好,1774年5月繼承國王寶座的法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飄搖的源頭來自兩個人!
  • 路易十六是少有的私生活不亂的法國國王,卻因奢侈的王后而被法國人...
    法國波傍王朝末代國王路易十六,雖說在日後的法國大革命中與王后安東奈特一起上了斷頭臺,但是不論路易十六的治國能力怎麼樣,他在法國歷史上卻是少有的私生活不混亂的國王。
  • 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真的罪有應得嗎?
    (弗朗索瓦·密特朗)1774年5月,20歲的路易十六從祖父路易十五手中接過了王冠,彼時的法蘭西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整個國家千瘡百孔、搖搖欲墜。身為有志青年的路易十六即位初期積極作為,希望改變這樣的困局。
  • 法國大革命中路易十六有多倒黴?自己改進的斷頭臺把自己砍了
    法國慶祝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說他是暴君是不合適的,因為此人性格軟弱,不敢採取強力的措施,只是不會統治國家。喜歡造鎖的國王路易十六極為喜歡擺弄機械,尤其是鎖。
  • 「鎖匠」路易十六——大革命的犧牲品,斷頭臺下的冤魂
    而這一決定,則遭到了當時貴族階層的反對,甚至他們還利用了巴黎議會拒絕新稅法的效力,雖然路易十五曾在一怒之下解散了巴黎議會,但也沒能敵過貴族階層的頑固。面對這樣的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路易十六束手無策,乾脆一頭扎進了「制鎖」的快樂中,對國事並不上心,甚至直接把制鎖的工坊搬進了凡爾賽宮。
  • 路易十六與楊廣,男模與鎖匠 | 齊桐
    200周年的慶典講話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時隔200年得到一句公平的評論,早已不屬於那段風雲時空,人們回望那段聲勢浩大的大革命的時候,連泡影都不能感受,只有一些藝術作品會偶爾提醒,有那麼一段壯闊的時光,有那麼一個悲壯的「鎖匠」,他沒有那麼出色,也沒有那麼平庸。文首的那首《VIVA LA VIDA》便是寫致敬法國大革命和路易十六的。而1400年前離我們而去的「暴君」楊廣,我覺得我們尚欠他一句公正的點評。
  • 路易王朝,永不過氣的法式宮廷家具
    但正是這一時期,法國產生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浪漫主義的「洛可可」裝飾風格。在浪漫主義的旗幟指引下,這一時期法國家具製造水平,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路易十五時期的家具完全拋棄了古典主義的希臘、羅馬式風格,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以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徵,以凸曲線和細長的彎角為造型基調,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風格,成為洛可可家具的代表。
  •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是因為太仁慈?看看他的所作所為
    他從一開始就在想盡辦法武力鎮壓,怎奈革命武裝力量太過強大,而自己的部署也有失妥當,故而失敗。路易十六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的絕非仁慈,而是優柔寡斷多一點。 此時只要路易十六稍微表現出賢明的態度,就足以繼續讓人民對王室保持忠誠,然而路易十六對成為一名公民國王嗤之以鼻,他希望自己能夠手握大權,保持絕對的君主身份,其他人休想從他手中得到一絲權力。
  • 近代史: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成為第2個被處死的歐洲封建君主
    近代史: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成為第2個被處死的歐洲封建君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控制了制憲議會,他們保留了國王。1792年,奧地利和普魯士聯手幹預法國內政,越過邊界,向巴黎進犯。8月10日,巴黎人民挺身而出,佔領了路易十六居住的 圖伊勒裡宮,把王室成員關入監獄。
  • 拿破崙的皇后是誰 拿破崙和路易十六有什麼關係
    拿破崙的皇后是誰 拿破崙是一位偉大的帝國統治者,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所以在他的身上總會有著一些極其吸引人的氣質,這樣一來因為拿破崙的身份地位,和他本身就十分出眾,拿破崙身邊的女人一直是比較多的。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后,拿破崙始終是非常尊重的。拿破崙的皇后一共有兩位,這兩位皇后在他心中也有著不同的地位。那麼拿破崙的皇后是誰呢?
  • 歷史浪潮:被推上斷頭臺的路易十六夫婦,他們的孩子們怎麼樣了?
    第二位倒黴的兄弟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他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斬首。第三位倒黴的兄弟是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他被蘇俄政府槍決。其中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更是憋屈,路易十六和咱們的天啟皇帝一樣,都有自己的特殊愛好,只不過天啟喜歡幹木匠活,而路易十六卻喜歡擺弄機械,特別是喜歡對機械進行改裝。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油畫作品欣賞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畫風嚴謹,技法精工。16歲時考入皇家繪畫雕塑院學習,因為連續三年在比賽中沒有取上名次,幾乎要自殺,直到1774年獲羅馬獎。1775年前往義大利研究藝術,受古羅馬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影響,對古典主義發生興趣。
  • 世界歷史:路易十六時代,藝術的發展與沉澱
    幾乎自路易十六誕生起(1754年),路易王族的作風皆是反對奇形怪狀、彎曲的不規則形式及過於華麗的女性性格,一致主張男性化的曲線美和受赫庫蘭尼姆一地發掘物而引發的新古典藝術,採行對稱化的比例格式,還追尋溫克爾曼、希臘、羅馬的熱誠之心。在建築上,具新派格式的特裡農宮的傑作是最著名的模範。
  • ...沒猜中結尾|凡爾賽|凡爾賽宮|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凡爾賽玫瑰|瑪麗
    1624年,路易十三以約一磅白銀的價格買下這裡117法畝荒地,修建打獵時的臨時住所,最早只有26個房間,家居陳設都很簡單。然後到了路易十四時代。路易十四就是那位宣稱「朕即國家」的「太陽王」,是有據可查的全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長達72年110天)。
  • 「凡爾賽文學」一點也不「凡爾賽」:路易十四一天都在幹什麼?
    如貴族們一貫的做法,這場豪華婚禮大部分靠舉債,一直到20年後的法國大革命時期,依然有人手持著備忘錄,要求國王先付上一點欠款。1774年,64歲的路易十五依然精力充沛,一連幾個小時打獵都不覺得疲憊。突然有一天早上醒來,他感到腰酸背痛渾身打寒戰,不久全身布滿了丘疹,首席醫生最後檢查的結果是——天花。
  • 【薩沙講史堂第七百六十八期】法國國王路易十七的心臟是真的:10歲小王子死於法國大革命(歷史系列第319講)
    薩沙小時候看小說《基督山伯爵》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懦弱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革命中被斬首,繼任的國王卻叫做路易十八。那麼問題來了,路易十七呢?後來薩沙又讀了《悲慘世界》,終於知道年僅10歲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七的結果:被革命黨關入了監獄,最終慘死。我們從頭說一說。路易十七,也就是路易·查理,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第二個兒子。
  • 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這對300年前的cp,我給滿分!
    東端的大清帝國,這一時期執政者是康熙大帝,西端的波旁王朝,這一時期是路易十四的天下。巧合的是,這兩位帝王都是年幼登基(康熙帝6歲,路易十四4歲)更巧合的是,這兩位都是各自國家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帝在位61年,路易十四在位72年) 更更巧合的是,兩位都為自己的國家開創了盛世,更更更巧合的是,兩人連離世的時間都差不多…簡直迷之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