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是宋金朝末的一位名醫,獨創補養脾胃學說,他所創立的補中益氣湯不僅在當時救活了許多人,而且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千古名方。
李東垣出身豪門,他祖上是宋朝邊關大元帥,是地地道道的富三代,然鵝,少年時的小李子卻是個超級大奇葩,奇葩的原因不是像王思蔥那麼名氣大,而是明明靠有錢就可以,卻偏偏要靠潔身自好、品行端莊而聞名於鄉裡。
小李子的父親與叔叔們都喜歡讀書,交往的都是名士,小李子從小就跟隔壁的王叔叔學《論語》《孟子》,跟對門的馮叔叔學《春秋》等等,家裡人對他寄予了厚望。
話說小李子與其他富二代的紈絝子弟完全不同,從小就是板著臉,不苟言笑,也不輕易開玩笑。時間長了,大家覺得這小子是不是有問題。同學們好奇地在背後議論,有一個富二代的壞小子出了個壞主意。一天,他們在豪門夜宴張羅了一個飯局,請小李子去。入座之後,一招手,進來幾個大長腿一樣的歌廳舞女坐到了小李子身邊。這把板著臉的小李子臊的,赤裸裸的調戲少男呀。舞女們一邊撫摸小李子,一邊撩撥他的衣服,「使妓戲狎,或引其衣。」結果小李子「噌」一下站了起來,怒斥一番大長腿的舞女們,出口就給他們訓了一頓思想教育課,訓斥完「解衣焚之」,把身上舞女們撫摸過的衣服拿把火燒了,揚長而去,大家這才發現小李子不好色是真的,不是裝的。
後來小李子家出事了,他母親王氏病重。小李子很孝順,著急得眼紅,出錢訪遍當地的明醫,結果都束手無策。最可氣的是這些醫生有的說是寒症有的說是溫症,最後他媽到底什麼病都沒搞清就去世了,這讓小李子極其鬱悶。
這時候,小李子公子哥的倔強之氣上來了,面對母親糊裡糊塗的死去,小李子「痛悼不知醫,而失其親,有願曰,若遇良醫,當力學以志吾過。」他發誓,從今以後要學到真正的醫術。
幾經波折,小李子認為名醫張元素就是自己要找的老師,於是他來到張元素家,讓身邊的小弟拿來了一包重重的東西往桌子上「哐當」一放,包裡打開後全是金子。接著,小李子說:「這個是我的學費。」名醫張元素看著一堆發光的金子,然後又看了一眼小李子,這小子之前聽說過,聞名遐邇,不同尋常,那就留下來學習吧。
張元素是了不起的名醫,對《黃帝內經》有見地,考慮人和自然的對應關係。不要見病治病,要考慮到這種病是什麼季節發作,當時氣候有什麼特點,對人會引起什麼影響。把中藥分類,進入人體後,上行還是下行,這些都教給了小李子。張元素用過的一個教材是《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把中藥性味歸經論述得非常好。
幾年學習後,小李子把張元素的全部學術思想學完了,盡得其精髓。然鵝,學成歸來的小李子沒有當醫生,而是去做了稅務官,天天在稅務局上班,高枕無憂。為什麼小李子沒當醫生,因為有錢就是任性,李家不需要他到處行醫賺錢呀,去稅務局上班也不是奔著那裡的錢去的,他家太有錢了。
公元1232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率軍南下,開始滅亡大金國的戰爭。小李子被圍城中,親眼看著每天有上萬人死亡,十二個城門每天都要送出一兩千具屍體,整整送了三個月,這期間死了大約一百萬人。
小李子在戰爭中看見大量的老百姓死去,惻隱之心升起,開始從醫救人,光照四方,戰爭結束後,生靈塗炭,一片哀鴻,很多人開始到處找吃的,但是一吃飯就死,一吃飯就死,每天都相繼死去很多人,有人說是瘟疫,小李子不信邪,小李子艱苦摸索後將病因歸為內傷。內傷是一種特殊概念,比如吃飯時生氣了,以後會出現類似情況,這就是內傷病。老百姓因為戰爭擔驚受怕,在飢餓中度過了很長時間,戰爭結束了,終於能大口大口的吃飯了,脾胃無力,內傷還在,結果就是大量的人因為吃頓飯就被撐死了,小李子寫成了《內外傷辨惑論》,他創立了幾個方子,磨成粉給災民吃了,所濟活者,不可遍數。
其中最著名的是千古名方——補中益氣湯。今天都能看到這個藥,叫補中益氣丸。主要作用是提升脾胃之氣,方中大量的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昇陽固表,故為君藥。配伍人參、炙甘草、白朮,補氣健脾為臣藥。當歸養血和營,人參、黃芪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共為佐藥。少量升麻、柴胡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共為佐使。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補中益氣丸裡的主要藥物是黃芪,黃芪:性溫,味微甘。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即宗氣,為肺葉闢之原動力)下陷。《神農本草經》謂主大風者,以其與發表藥同用,能祛外風,與養陰清熱藥同用,更能熄內風也。謂主癰疽、久敗瘡者,以其補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潰膿自排出也。表虛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氣虛。小便不利而腫脹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婦女氣虛下陷而崩帶者,可用之以固崩帶。為其補氣之功最優,故推為補藥之長,而名之曰耆也。
民國名醫張錫純特別擅長使用黃芪, 他認為黃芪必生用,則補中有宣通之力,對人體正氣不足有很大提升作用,對瘡家有宜。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餚等。
民國時瀋陽有個張先生,30來歲,不知道受什麼感染中毒了,醫生轉引毒下行,把張先生醫治成肚臍一下發腫,腫之後又潰爛,睪丸露出,小肚子上潰爛破了五個孔,孔裡面經常流出尿液,慘不忍睹。張錫純用生黃芪、花粉各一兩,乳香、沒藥、銀花、甘草各三錢,煎湯連服二十餘劑。潰爛之處,皆生肌排膿出外,結疤而愈,始終亦未用外敷生肌之藥。
張錫純老前輩乃醫林大造化之人,著述雖少但所論甚精,與藥理、藥性皆有獨到之見。對云云眾生,利益深遠,實為後生之楷模。 他對黃芪解中有這麼一段:「……黃芪不但能補氣,用之得當,又能滋陰……蓋人稟天地之氣化以生,人身之氣化即天地之氣化。天地將雨之時,必陽氣溫暖上升,而後陰雲四合,大雨隨之。黃芪溫升補氣,乃將雨時上升之陽氣也。知母寒潤滋陰,乃將雨時四合之陰雲也,二藥並用,大具陽升陰應、雲行雨施之妙。」
【方劑名】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
【組成】(病甚、勞倦熱甚者)黃芪一錢(18克),炙甘草五分(9克),去蘆人參三分(9克),酒焙乾或曬乾當歸二分(3克),不去白橘皮二分或三分(6克),升麻二分或三分(6克),柴胡二分或三分(6克),白朮三分(9克)。
【用法】上畋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稍熱服。現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劑,每服10~15克,日2~3次,溫開水或薑湯下。
【功效】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主治】
1.脾胃氣虛證: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咣白,飲食減少,大便稀溏,舌淡,脈大而虛軟。
2.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
3.氣虛下陷證: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氣短乏力。
【方解】本方證系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脾胃氣虛,納運乏力,故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虛氣陷,故見脫肛、子宮下垂等;清陽陷於下焦,鬱遏不達則發熱,因非實火,故其熱不甚,病程較長,時發時止;氣虛腠理不固,陰液外洩則自汗。治宜補中益氣,昇陽舉陷。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昇陽舉陷,為君藥。人參、白朮、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共為臣藥。血為氣之母,故用當歸養血和營;陳皮理氣行滯,使補而不滯,行而不傷,共為佐藥。少入柴胡、升麻昇陽舉陷,佐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又能透表退虛熱,且引芪、參走外以固表,二藥兼具佐使之用。炙甘草調和諸藥,亦作使藥。全方補氣與升提並用,使氣虛得補,氣陷得升,為治脾虛氣陷之要方,故言本方為「甘溫除熱」的代表方。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補氣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脈虛軟無力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症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後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痺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
3.慢性胃炎:本方隨證加減治療慢性胃炎患者56例,與胃復春治療56例對照,療程為6周。臨床療效評價以症狀全部消失,半年至1年內未復發,胃鏡檢查胃黏膜正常為痊癒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82.2%,對照組為48.2%,且治療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亦優於對照組。(《亞太傳統醫藥》2014年第11期)
4.胃下垂:本方隨證加減聯合消食口服液治療胃下垂患者30例,與多潘立酮治療組30例對照,療程為1個月。臨床療效評價以體重增加、食慾正常、腹部墜脹感等症狀消失,腹背肌力增強,恢復正常工作和勞動,X線鋇餐示胃體恢復生理位置,胃及十二指腸未發現異常為痊癒指標。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83%。(《湖北中醫雜誌》2014年第3期)
5.術後發熱:本方結合常規術後處理治療外科術後發熱49例,與單純常規術後處理治療組48例對照,用藥直至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療效評價以患者體溫恢復正常且氣虛症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95%以上為痊癒。結果:治療組患者平均退熱時間為102.48±31.82小時,總有效率為96.96%;對照組患者平均退熱時間為131.45±32.08小時,總有效率為89.58%。(《亞太傳統醫藥》2014年第22期)
6.重症肌無力:本方隨證加減聯合西藥治療重症肌無力患者14例,與單純西藥(潑尼松、吡啶斯的明)治療組14例對照,療程為3個月。臨床療效評價以患者症狀和體徵全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3個月無復發為痊癒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57.1%,對照組為14.3%。(《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年第7期)
7.子宮脫垂:本方加味治療子宮脫垂患者30例,與盆底組織支持療法治療組18例對照,療程為14日。臨床療效評價以症狀、體徵消失或基本消失為治癒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86.67%,對照組為55.56%。(《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13年第8期上)
8.口腔潰瘍:本方加味聯合中藥製劑漱口水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33例,與西藥(維生素B、維生素C、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治療組30例對照,療程為2周。臨床療效評價以潰瘍癒合,黏膜光滑無瘢痕,間歇期延長至6個月以上不復發為治癒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6.96%,對照組為83.33%。(《浙江中醫雜誌》2014年第5期)
9.崩漏:本方加味治療脾虛型崩漏患者60例,與宮血停顆粒治療組60例患者對照,療程為7~14日。臨床療效評價以陰道出血3-5日內停止為痊癒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3.33%,對照組為73.33%。(《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年第9期)
10.骨質疏鬆:本方加味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患者30例,與龍牡壯骨顆粒治療組30例患者對照,療程為12周。臨床療效評價以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較治療前升高2%以上為顯效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86.7%,對照組為60%。兩組治療後骨密度均較治療前提高,且治療組結果優於對照組。(《陝西中醫》2013年第12期)
11.便秘:本方聯合凱格爾訓練治療功能性便秘30例,與西藥聚乙二醇4000(福松)治療組30例對照,療程為2周。觀察患者排便困難情況,糞便性狀,排便時間、下墜、不盡、脹感、頻度,腹脹等症狀,並進行評分。臨床療效評價以便秘症狀明顯好轉,症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70%以上為顯效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83.3%,對照組為66.6%,且排便不盡感方面治療組效果優於對照組。(《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現代研究】實驗研究表明,脾虛證模型大鼠進行補中益氣湯幹預後,對其脾臟樣本進行1HNMR代謝組學檢測,發現模型大鼠乳酸、牛磺酸、次黃嘌呤含最升高,穀氨酸、鯊肌醇含量降低,而藥物治療組可以將以上指標回調至正常水平。補中益氣湯亦可提高血T3、T4、TSH、IL-1β、IL-2含量,調節脾虛發熱模型大鼠甲狀腺和免疫功能指標。
【使用注意】本方甘溫升散,故對陰虛火旺及內熱熾盛者忌用。
【方歌】補中參草術歸陳,芪得升柴用更神,勞倦內傷功獨擅,氣虛發熱亦堪珍。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感冒以後,如果病情比較重的,脾胃必傷,加上現在人喜歡吃寒涼,又喜歡吃辛辣,脾胃多有受累,感冒後吃幾天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丸是藥,可以給病情比較重的孩子補脾胃,但是最多吃5天,一般吃3 天左右,就可以了,不要多吃。脾胃補好了,肺不會受傷,就是感冒之後不會咳嗽,或者咳嗽久治不愈,而脾胃是肺的母親,著名老中醫孫浩囑患者後期服用補中益氣丸即「培土生金」之義,深合「虛則補其母」之理。
之所以選擇歷史遺留下來「經方」的意義是,創立這為藥組合的醫生醫德高尚,比起推崇的可樂和菸酒來說,安全係數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