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生時代,我們會看到這麼一類學生:他們上課認真記筆記,自習勤於問問題,放學還在做反思。這樣的學生,成績卻中規中矩。按道理說,他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付出了更多的精力,理應獲得更好的結果吧?現實並非如此,其中涉及的是效率問題。
效率指的是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打個比方,有的人在1小時內可以複習一個課題,有的人在1小時內只能複習一半的課題,前者的工作效率就比後者來得高。因此,有些學生看起來天賦異稟,實際上他們成績好的原因是效率高。
再聰明的學生,也要花時間去了解知識點,然後再通過做題去鞏固知識點。課堂的幾十分鐘,加上自習的幾個小時,足夠讓他們鞏固消化新學的知識。其他時間他們則吊兒郎當,給人一種靠天賦吃飯的假象。
進入社會後,我們關注的效率往往是工作效率。畢竟效率上去了,工資才能漲上去。然而,現實卻很骨感,很多人跟日劇《我準時下班》中的程式設計師吾妻一樣,獨自一人加班看似很努力,實際上也就幹了點活,吃個夜宵,就去睡大覺了。
或許,你還會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拖延症,反正還有那麼多時間,著急啥呢?我專注力比較差,沒法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人總是要休息的,我這叫做勞逸結合!總而言之,這些話不過是縱容自己偷懶的藉口罷了。
由此可見,效率提升有兩大誤區:第一個誤區是是壓榨時間,掏空了自己,卻什麼也沒得到。第二個誤區是縱容惰性,做事情習慣拖延,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Ⅱ.
相比之下,日劇《我準時下班》中的女主角,公司的項目總監東山則是高效率的教科書。她每天都能準時下班,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第一個離開公司。關鍵是,她的本職工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劇中,她向同事吾妻傳授了自己的經驗。
第一,整理好辦公用品。因為很多人都把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找個時間,整理好常用物品,將桌面打掃乾淨,以後就不用擔心臨時找不到東西而一籌莫展了。其實,整理辦公桌並非難事,不願意做這件事的人,無非是懶。懶惰只能獲得一時的輕鬆,以後註定要花更多時間去彌補回來。
第二,準備好任務清單。每天做哪些事情,完成到什麼程度,這都是需要記錄下來的點。可能有人覺得,就這點事情,沒必要做記錄。不要忘記了一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的記憶力再強,也可能會有遺漏。如果你把工作事項都寫在本子上,那就不可能有遺漏了。
記錄工作任務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理清邏輯,警方在調查嫌疑人背景時,就會記下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然後查找其中的邏輯關係。
第三,明確好先後順序。有時候,我們一周要接好幾個任務,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先給任務分個類。我們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則,第一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第四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
優先解決重要緊急的事情,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
第四,設置好時間節點。好的計劃,不光要有具體的目標,還要有準確的時間節點。因為有時間節點,人才會感受到緊迫,才會更加集中注意力。你想想,考試交卷前的那十分鐘,自己的效率有多高,寫作文都能憋出幾百字。
當然,我們建立計劃時基本上都會預留一些休息時間。這些時間屬於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例如收集一下競品的信息,或者看一小節技術教程視頻。做其他事本質上是轉換思維,並不會加重負擔,反而會積累很多知識點。
Ⅲ.
職場日劇教會了我們很多方法去提升工作效率,但是真正用起來你會發現,做事情依舊會拖延!所以在具體的執行上,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計劃後馬上著手
解決拖延症的最佳方式是馬上開始。無論是做什麼事,做計劃固然重要,但是不要糾結於計劃的細節。例如,我們要做一個抖音號,一開始肯定會研究人設,場景,道具,演員等等一系列的條件,期間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最後可能人設沒確定好,不知道做哪個領域。可能演員沒找到,不知道去哪裡找合適的人選。如果要求馬上就做,你可能會考慮先做個劇情搞笑類的帳號,場景先選在辦公室,演員從員工裡挑,劇本先從模仿開始,就不存在拖延的可能性了。
2. 難度要由小到大
我們工作時往往會遇到難點,為了攻克這個難點,你就要去查資料,做測試,尋找多種解決方案。以程式設計師為例子,遇到BUG很正常,重點在於如何解決BUG。刪掉還是重寫?是否有插件?StackOverflow是否有人分享過案例?
大問題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有的人耐不住性子,幾番嘗試都沒解決問題,索性把事情擱在一邊不管了。有的人死槓到底,愁壞了頭卻還是沒結果。最後呢,一天下來,什麼事情都沒做。
以上兩種方式都不妥當,最後都解決不了問題。工作有必要從難度小的做起,一方面積累進度,另一方面積累狀態。精神狀態好了,解決問題的效率自然會更高。程式設計師可以從最熟悉的代碼做起,有了狀態再去攻克難題。
3. 當天的事當天做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古人早就會拖延有了深層次的認識,一拖再拖,最後時間也所剩無幾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不要給自己任何的藉口。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討厭加班,但是當你手頭上的事情做一半時,等明天做意味著又要重新開始。你要重新回顧自己的進度,重新思考自己的思路。從思考過渡到行動,又要花費很多時間。有時候,多花一點時間,把事情解決了,最後受益的還是自己。
4. 戒除耗精力的事
人畢竟不是機器,不可能持續長時間地工作。適當的休息是可行的,例如去休息室抽根煙,聽會兒音樂閉目養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做特別耗費精力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玩手機。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打開手機,一用就用了多久?可能你一開始只想刷10分鐘微博,刷10分鐘抖音,但是到點了你卻停不下來了。不如再刷一會兒?一旦縱容自己去做耗費精力的事情,即使你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工作狀態也難免會受到影響。
Ⅳ.
除此之外,時間的管理也跟工作相率息息相關。正常來說,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裡,你有多少時間在高效工作?可能你的計劃有在執行,但是執行的進度很慢,那我們就要研究一下,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管理好時間了,以此提高效率了。
1. 使用輔助工具
提到時間管理,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工具:番茄鍾。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然後再開始下一個番茄。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當你對時間沒有概念的時候,不妨試試番茄工作法。專注25分鐘的時間,對於普通人來說並非難事。5分鐘的休息時間,也足夠用來調整狀態。休息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又要花很多時間承接上一段工作。
2. 借鑑前輩習慣
剛進入社會的職場小白,可能不知道花多少時間完成一件事算高效率。如果公司有前輩,那就可以參照一下前輩的工作習慣。前輩完成一個項目需要多長時間?前輩做一張首頁圖需要多長時間?前輩寫一篇宣傳策劃案需要多長時間?
職場小白從剛接受工作,到熟悉工作內容,需要一段時間。一開始跟不上前輩的節奏很正常,該加班就加班,不要以為加班就是損失。自己業務能力不合格時,註定要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去學習。
3. 適當獎勵自己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當代年輕人喊著不痛不癢的口號,安慰自己好好賺錢。話是這麼說,做起事來就不一定了。光是一個996工作模式,就把人折磨得夠嗆。工作時間那麼長,談什麼積極性,談什麼效率?
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候獎勵一下自己。這裡的獎勵指的是小小地犒勞自己,例如給自己買一包煙,喜歡抽菸的話,買華子就不會有錯了。再比如,請人去吃一頓期待已久的火鍋大餐。這些獎勵都會讓自己更有積極性,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高的效率。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努力打拼,想在升職加薪,就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要想提升工作效率,你就要克服拖延症,做好時間管理,做好任務計劃!乾貨有點多,大家要慢慢消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