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假努力了!職場上看的不是工作時長,而是工作效率

2020-12-28 十字勳章

Ⅰ.

學生時代,我們會看到這麼一類學生:他們上課認真記筆記,自習勤於問問題,放學還在做反思。這樣的學生,成績卻中規中矩。按道理說,他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付出了更多的精力,理應獲得更好的結果吧?現實並非如此,其中涉及的是效率問題。

效率指的是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打個比方,有的人在1小時內可以複習一個課題,有的人在1小時內只能複習一半的課題,前者的工作效率就比後者來得高。因此,有些學生看起來天賦異稟,實際上他們成績好的原因是效率高。

再聰明的學生,也要花時間去了解知識點,然後再通過做題去鞏固知識點。課堂的幾十分鐘,加上自習的幾個小時,足夠讓他們鞏固消化新學的知識。其他時間他們則吊兒郎當,給人一種靠天賦吃飯的假象。

進入社會後,我們關注的效率往往是工作效率。畢竟效率上去了,工資才能漲上去。然而,現實卻很骨感,很多人跟日劇《我準時下班》中的程式設計師吾妻一樣,獨自一人加班看似很努力,實際上也就幹了點活,吃個夜宵,就去睡大覺了。

或許,你還會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拖延症,反正還有那麼多時間,著急啥呢?我專注力比較差,沒法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人總是要休息的,我這叫做勞逸結合!總而言之,這些話不過是縱容自己偷懶的藉口罷了。

由此可見,效率提升有兩大誤區:第一個誤區是是壓榨時間,掏空了自己,卻什麼也沒得到。第二個誤區是縱容惰性,做事情習慣拖延,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Ⅱ.

相比之下,日劇《我準時下班》中的女主角,公司的項目總監東山則是高效率的教科書。她每天都能準時下班,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第一個離開公司。關鍵是,她的本職工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劇中,她向同事吾妻傳授了自己的經驗。

第一,整理好辦公用品。因為很多人都把時間浪費在找東西上,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找個時間,整理好常用物品,將桌面打掃乾淨,以後就不用擔心臨時找不到東西而一籌莫展了。其實,整理辦公桌並非難事,不願意做這件事的人,無非是懶。懶惰只能獲得一時的輕鬆,以後註定要花更多時間去彌補回來。

第二,準備好任務清單。每天做哪些事情,完成到什麼程度,這都是需要記錄下來的點。可能有人覺得,就這點事情,沒必要做記錄。不要忘記了一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的記憶力再強,也可能會有遺漏。如果你把工作事項都寫在本子上,那就不可能有遺漏了。

記錄工作任務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理清邏輯,警方在調查嫌疑人背景時,就會記下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然後查找其中的邏輯關係。

第三,明確好先後順序。有時候,我們一周要接好幾個任務,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先給任務分個類。我們可以利用四象限法則,第一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第四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

優先解決重要緊急的事情,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

第四,設置好時間節點。好的計劃,不光要有具體的目標,還要有準確的時間節點。因為有時間節點,人才會感受到緊迫,才會更加集中注意力。你想想,考試交卷前的那十分鐘,自己的效率有多高,寫作文都能憋出幾百字。

當然,我們建立計劃時基本上都會預留一些休息時間。這些時間屬於碎片化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例如收集一下競品的信息,或者看一小節技術教程視頻。做其他事本質上是轉換思維,並不會加重負擔,反而會積累很多知識點。

Ⅲ.

職場日劇教會了我們很多方法去提升工作效率,但是真正用起來你會發現,做事情依舊會拖延!所以在具體的執行上,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計劃後馬上著手

解決拖延症的最佳方式是馬上開始。無論是做什麼事,做計劃固然重要,但是不要糾結於計劃的細節。例如,我們要做一個抖音號,一開始肯定會研究人設,場景,道具,演員等等一系列的條件,期間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最後可能人設沒確定好,不知道做哪個領域。可能演員沒找到,不知道去哪裡找合適的人選。如果要求馬上就做,你可能會考慮先做個劇情搞笑類的帳號,場景先選在辦公室,演員從員工裡挑,劇本先從模仿開始,就不存在拖延的可能性了。

2. 難度要由小到大

我們工作時往往會遇到難點,為了攻克這個難點,你就要去查資料,做測試,尋找多種解決方案。以程式設計師為例子,遇到BUG很正常,重點在於如何解決BUG。刪掉還是重寫?是否有插件?StackOverflow是否有人分享過案例?

大問題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有的人耐不住性子,幾番嘗試都沒解決問題,索性把事情擱在一邊不管了。有的人死槓到底,愁壞了頭卻還是沒結果。最後呢,一天下來,什麼事情都沒做。

以上兩種方式都不妥當,最後都解決不了問題。工作有必要從難度小的做起,一方面積累進度,另一方面積累狀態。精神狀態好了,解決問題的效率自然會更高。程式設計師可以從最熟悉的代碼做起,有了狀態再去攻克難題。

3. 當天的事當天做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古人早就會拖延有了深層次的認識,一拖再拖,最後時間也所剩無幾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發,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不要給自己任何的藉口。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討厭加班,但是當你手頭上的事情做一半時,等明天做意味著又要重新開始。你要重新回顧自己的進度,重新思考自己的思路。從思考過渡到行動,又要花費很多時間。有時候,多花一點時間,把事情解決了,最後受益的還是自己。

4. 戒除耗精力的事

人畢竟不是機器,不可能持續長時間地工作。適當的休息是可行的,例如去休息室抽根煙,聽會兒音樂閉目養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做特別耗費精力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玩手機。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打開手機,一用就用了多久?可能你一開始只想刷10分鐘微博,刷10分鐘抖音,但是到點了你卻停不下來了。不如再刷一會兒?一旦縱容自己去做耗費精力的事情,即使你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工作狀態也難免會受到影響。

Ⅳ.

除此之外,時間的管理也跟工作相率息息相關。正常來說,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裡,你有多少時間在高效工作?可能你的計劃有在執行,但是執行的進度很慢,那我們就要研究一下,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管理好時間了,以此提高效率了。

1. 使用輔助工具

提到時間管理,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工具:番茄鍾。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然後再開始下一個番茄。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當你對時間沒有概念的時候,不妨試試番茄工作法。專注25分鐘的時間,對於普通人來說並非難事。5分鐘的休息時間,也足夠用來調整狀態。休息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又要花很多時間承接上一段工作。

2. 借鑑前輩習慣

剛進入社會的職場小白,可能不知道花多少時間完成一件事算高效率。如果公司有前輩,那就可以參照一下前輩的工作習慣。前輩完成一個項目需要多長時間?前輩做一張首頁圖需要多長時間?前輩寫一篇宣傳策劃案需要多長時間?

職場小白從剛接受工作,到熟悉工作內容,需要一段時間。一開始跟不上前輩的節奏很正常,該加班就加班,不要以為加班就是損失。自己業務能力不合格時,註定要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去學習。

3. 適當獎勵自己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當代年輕人喊著不痛不癢的口號,安慰自己好好賺錢。話是這麼說,做起事來就不一定了。光是一個996工作模式,就把人折磨得夠嗆。工作時間那麼長,談什麼積極性,談什麼效率?

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候獎勵一下自己。這裡的獎勵指的是小小地犒勞自己,例如給自己買一包煙,喜歡抽菸的話,買華子就不會有錯了。再比如,請人去吃一頓期待已久的火鍋大餐。這些獎勵都會讓自己更有積極性,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高的效率。

總而言之,如果你想努力打拼,想在升職加薪,就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要想提升工作效率,你就要克服拖延症,做好時間管理,做好任務計劃!乾貨有點多,大家要慢慢消化哦。

相關焦點

  • 職場系列(十二)佛系工作對嗎?適可而止,不要工作太熱情
    為此,你在工作時會全力以赴,可能是每天上班來得最早﹑下班走得最晚的人。這當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為每位領導都希望自己的員工積極﹑熱情地工作,勇挑重擔;而同事們也希望你到了下班時間不著急回家,而是能繼續加班加點。
  • 職場系列(十五)職場黃金法則,工作時間不要處理私人事務
    #在老闆看來,工作時間處理私人事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員工工作時的心態。也許你會辯解說,我接電話不花公司的錢,玩遊戲是因為我已做完手中的工作,等等,這實在是一種曲解。公司不願意你接聽電話不僅僅是限於電話費的問題,而是希望你在工作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做工作。
  • 惜福比努力工作更重要!
    現在大家談努力工作,工作是要努力,但是惜福更重要。    一個人怎麼努力,他都沒有資格浪費。縱然你是英雄豪傑,也沒有資格浪費。因為身而為人,吃的多少用多少,其實也差不多。    你是億萬富翁,還是乞丐。兩個人在吃和用上面的福報,其實相差不大。這一點就說明了老天爺很公平。你看一個乞丐,吃得可憐,但是活得比較長壽。
  • 在職場上工作努力,卻一直在最底層的人,往往是以下4個原因
    人在職場,總會遇到很多同事,有人一溜煙就高升了,工資也加了不少,有人總是原地踏步走,十年八年都沒有挪窩,工資也一成不變。在職場上,工作很努力,卻一直在最底層的人,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1、只懂得埋頭苦幹,不懂得靠近領導有的人,自己做了很多的事情,工作成績也很突出,但是他從來不會總結自己的成績,就是自己的功勞被別人搶走了,他也不會發聲;過分老實的人,在職場上常常受人欺負、排擠,也不懂得和領導交往,甚至看到領導,還躲著走。人在職場,想要得到提拔重用,肯定離不開「人脈」。
  • 如何避免自己的工作被外包出去,成為職場邊緣人?
    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職場人不懂外包思維,多努力都是無用功,工作只能自己幹到死,分享到,「外包思維」對於職場人提升自我工作效率的方法。問題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將自己的部分低質量工作外包出去,提高自己的效率;那麼公司是否也可以將我們的工作外包出去,以提高效率? 我想對這位網友說,你想的沒錯,很多企業也正這麼做。
  • 哪裡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工作的穩定還不是由自己決定
    三是來自於自我層面,安逸享樂,沒有一身獨技之長,如果面臨企業裁員後,再繼續找工作將是難上加難。但是,電影《囧媽》線上播放開創歷史先河,超市採購生活用品替代為手機下單;學校延期開學老師網上視頻語音授課…難從來不是望而卻步的理由,反而是催動不斷前進的助力。所以,你還會說難嗎?
  • 掌握這3點提升工作效率!
    想要讓自己在職場中的工作效率提高,那麼你除了羅列出每天的工作,對自己還要有明確的時間規劃。說得詳細一點,就是你要合理安排時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你處理工作才會有條不紊,讓自己的工作效率達到最高。
  • 工作很努力,但不喜歡和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往工作,晉升很難嗎?
    ,因為天才原本就是極少數,所以不容易遇到知己,和常人相處也顯得格格不入,正因為格格不入,所以在工作中經常顯得不合群,不愛和人交往,領導在提名晉升名單時,往往會把他們忽略,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能力差,也就是說,無法晉升並不是能力差的代名詞
  • 職場中的試探:變成工作狂 or 視工作為累贅?
    你的情感是否會隨著你在工作中的表現而忽上忽下?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賦予工作過多的意義,期望工作成為我們自我滿足的首要方式。我一個朋友的小孩總是抱怨它的玩具小車不會飛,因此很不高興。事實上玩具小車的設計本來就不是讓它飛的。同樣,工作被設立的目的也不是自我滿足。如果你對你的工作有正確的期望,你就會更多地享受它,而不是被它控制。
  • 《高效利用工作日》: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
    魯網12月21日訊 低效是否是你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困擾?明明很努力,工作卻總是做不完;明明很勤奮,卻總是停滯不前。近日,《高效利用工作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該書是專為工作效率低,時間不夠用,精力渙散,同事關係差,心態崩塌,參與度低,思維受限,沒有成就感等職場人士準備的高效工作手冊,助力他們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實現職場、個人進階雙突破!
  • ​33歲,月薪10萬,每天工作4小時」:你再努力也比不過這種人
    身兼數「職」且每一樣都能做到最好,不是因為她命好,也不是因為天資聰慧,只是因為把努力用對了地方。就連工作了,這種狀態也沒有改變:光是整理表格就能用上大半天時間,一堆文檔數據看的眼花;一會刷下微博一會回個微信,工作容易分心,效率特別低;To do list 寫了一長串,真正執行的卻沒有幾個;    .
  • 「職場中工作不要太拼命,你累出病,領導也不會感動」你怎麼認為
    最近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在交流,說:「職場中,工作不要太拼命,你累出病,領導也不會感動」聯想到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把公司與員工的關係推到了風口浪尖,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件事情,公司還值得我們拼命嗎?一、任何公司,都值得你拼命一段時間阿胖的第一個觀點是:任何公司,都值得你拼命一段時間。為什麼這麼說?
  • 各國工作時長:美國每天工作7.2小時,中國比美國長2小時
    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上,全球只有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國家的工作時長縮短了8小時。 歐洲和歐洲的多個國家工作時長有縮短,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多個國家工作時長是沒有變化的。 三,OECD(經合組織)和中國的實際工作時長對比 職場,逃脫不了的是加班。偶爾加下班是對工作的貢獻,經常加班則是對身體的摧殘。
  • 職場新人該搶工作主導權嗎?
    在《令人心動的offer2》最新的一期節目中,新加入實習生何旻哲在張律師分配最新的任務時,不顧其他實習生的意見搶佔主動權,令全場都覺得很尷尬。而且他進入公司時對梁律師的一系列「讚美」聽起來也十分油膩,你認為職場新人該如何應對呢?該不該搶佔主導權呢?
  • 職場工作,不要讓領導覺得你好欺負,做到這5點,打破惡性循環!
    每個人在工作中犯各種錯誤,領導不滿意,都會受到領導的欺負和批評。 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高情商,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減少自己的錯誤,防止領導在將來的工作中欺負自己,下面就為大家分享5個方法,學會之後才能打破惡性循環。
  • 誰的職場不委屈?哪份工作不辛苦?
    這次事件起因是在一個團隊項目中男孩出現了失誤,雖然不是什麼致命的錯誤,但是給團隊的協作效率帶來了一定影響。而他領導的那通臭罵無非就是嚴厲地批評,盛怒之下,言語中帶了點上綱上線,譬如拖累了團隊。印象中,這不是一個見不得困難的男孩,也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但在這件事情中卻顯得有點「玻璃心」。
  • 10部職場人不能錯過的紀錄片!不想努力工作時看一看!
    有講課堂花了一周時間,挑了10部高質,幫職場人提升認知和緩解壓力的紀錄片!千萬別錯過哦!01 浮生一日職場人的生活無聊透頂,兩點一線。不是在床上,就是在通勤路上。這部影片的內容非常特別,由Youtu邀請全世界的網友,共同拍下2010.07.24這一天的生活片段。
  • 職場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沒有方法
    真正的「方法」不是寫在紙上的套路,也不是做成文件的模板,而是你動態思考的大腦。作者:張良計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許多剛工作的職場新人總喜歡問我有什麼提升工作思維的框架和方法。
  • 工作難找、晉升無望?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生態圈讓我們無能無力
    有一次西岡常一的徒弟小川獨立擔任棟梁(主持整個修葺工作的人)時,西岡到現場後,開口就問「用鐵料了嗎?」小川知道師傅很不喜歡鐵料,就解釋說寺廟有明確要求,所以修建佛塔時候,還是在最小範圍內用了一點。利用現代化的分工合作,多節省效率啊!怎麼還有逆流而上的人呢?他們先找一座山,然後在山上溜達,看看這些樹材的生長特性,根據生長的方向把這個樹材放在不同的位置。且不說效率高不高,單就這個不同生長方向的樹材要放在不同位置的要求就覺得很奇葩,不都是木頭嗎?
  • TED英文演講 | 如何讓「沒有效率」的工作成為你職場助力
    但在現實上,卻意味著電子文書工作多出很多,現在醫生都在抱怨他們看個別病人的時間沒有變多,反而變少了。迷戀效率有可能實際上 讓我們變得比較沒效率。 The obsession with efficiency can actually make us less efficient. Efficiency also bites back with false posi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