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和張釋之:一個賢明的君主和一個清官良臣,是彼此成就的

2020-12-22 黃馮春花

古代像包青天這樣的清官良臣並不少,但是也有很多公報私仇、自私自利又貪慕虛榮的貪官。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比起來,當然有清官也會有貪官,但是我們會發現,清官與貪官的形成與當時政治統治以及思想文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古代有名的清官除了包青天包拯以外,還有一位也是被是世人極力讚揚的,他就是張釋之。

張釋之作為漢代的一位司法長官,他的剛正不阿,公正無私,為民做主的品質非常值得誇獎,後世許多人都以他作為清官良臣的標杆。

然而我們知道,一般清官的形成往往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君王的賢明和寬宏大度,就是因為有漢文帝這麼一個明君,才成就了張釋之成為一個清官良臣。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釋之這良臣之路是如何走上的。

正直果敢,善於諫言,初得重用

張釋之出生在河南,家境還算可以,他的哥哥是個富有的人,所以在他成年以後他就被安排去做了朝廷的一個小小的侍郎官。

但是因為張釋之生來性格就是比較直率和正直,所以他也沒有在官場獲得任何的人脈勢力,就只有一個相對正直的上司對他還算不錯。

整整過了十年,他依舊還只是個小侍郎官,一直都沒有被提拔晉升。

所以他就打算要辭官回家的,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上司就把他推薦給了漢文帝。

這次他終於被提升了,漢文帝晉升他為謁者,再然後他經過與漢文帝的面談,漢文帝對張釋之的見識以及他對世事獨特的想法大為讚賞,就再次給他連升四級成為了謁者僕射。

之後漢文帝就一直挺看重張釋之,張釋之常常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一些想法,很多時候也會質疑漢文帝的想法。但是對此漢文帝基本不會責怪他,甚至還會對他大加讚賞,給他晉升。

就這樣,張釋之的這種正直果敢,直言善諫的性格受到了漢文帝這麼一個賢明的君王的看重,讓他更加直言不諱,公正正直地做事。

不畏權貴,大公無私的品質

張釋之得到重用之後就開始毫無顧忌地直言彈劾,就算是皇族權貴有錯,他也敢直接去彈劾問罪,一點兒也不會畏懼強權。

有一次他甚至敢在司馬門扣押漢文帝的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其中一個還是儲君。扣留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借用天子的御道,這是屬於犯了不敬之罪。張釋之不僅把他們扣留住,還甚至去漢文帝那裡直接彈劾他們。

這件事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的,薄太后也知道這件事,薄太后愛孫心切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寶貝孫子被扣押,她就去質問漢文帝,漢文帝對此就自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後來在漢文帝調節下終於解決了。

我們知道這件事對於漢文帝來說還是有點丟皇家顏面的,但是他至始至終也沒有怪罪張釋之,反而對他這種大公無私,無畏強權的做法非常讚賞,還提升他為中郎將。

這就使得張釋之以後工作就更加剛正不阿,盡職盡責了。

大膽推薦儉葬,從此平步青雲

古代都有一種「死者為大」的觀念,對於死後的喪葬之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帝王的喪葬就更加不用說了。

有一次漢文帝和大臣們去遊玩之時,說到漢文帝去世後要用石頭做外棺,防止偷盜。

大臣們紛紛表示同意,但是張釋之卻大膽說出不同的見解,他說盜墓者要盜墓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想要裡面的寶貴的財物,只有推行儉葬,才能真正做到不被人盜墓。

很多人以為漢文帝不會認同他的看法,而事實是他非常贊同和讚賞張釋之的見解,還虛心的接納了他的建議,而且又提拔他成為最高的司法長官延蔚。

結語

不管是當初司馬門扣留的事件,還是後來推薦儉葬的事件,我們都看到了張釋之正直善諫,公正無私,不畏強權的良好的清官良臣的品質。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位敢於接受錯誤,賞識賢才,賢明大度,並且有極大的格局的君王。

可以說,就是漢文帝看清了張釋之這一良臣,他讓張釋之擔任國家的司法長官,很好地促進了國家政治的清明,政局的穩定。同時也是漢文帝的賢明大度才成就了張釋之這個秉公執法,公正不阿的良臣。他們是彼此成就。

相關焦點

  • 為母嘗藥的至孝賢明君主漢文帝劉恆
    導語:漢朝是一個強盛的華夏古代王朝,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大漢王朝就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奠定了文化基調,除此之外,不論是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漢王朝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樣一個偉大的封建王朝當然少不了傑出的君主,說到這可能有人會第一時間想到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但是最讓我敬佩的卻不是劉邦,而是他並不疼愛的庶子劉恆,也就是歷史上的漢文帝。漢文帝能夠出生是一個巧合,他能登上帝位也純屬巧合,不過這些都是美妙的巧合,也正是得益於這些巧合,西漢王朝開創了第一個盛世,自此走向了輝煌。
  • 張釋之:我頭很鐵,你是太子?太子犯錯我照樣懟!
    張釋之也是真頭鐵,二話不說擋在車前把太子和梁王攔了下來;不讓進門不說,還非要以「不敬之罪」彈劾他們。張釋之上奏說:「皇帝啊,你這兩兒子天天從這裡過,不可能不知道規矩;所以這是明知故犯!別人怎麼樣我不管,反正我看到了就必須管這事。」
  • 古印度莫臥兒帝國的賢明君主阿克巴
    印度是我們的鄰邦,同樣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對印度的歷史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要介紹一下古代印度的歷史,介紹一個印度的英雄式的人物,同樣也是伊斯蘭世界的英雄人物,莫臥兒帝國的皇帝阿克巴。印度是一個宗教非常繁榮的國家,原本各種宗教相互仇視、攻訐,正是因為阿克巴的努力,才使得各種宗教在印度和諧發展。
  • 漢文帝和馮唐
    在中國兩千年專制史中,漢文帝劉恆,可算是極少的性情寬厚、思想開明的皇帝了,他生活簡樸,肯納諫,允許百姓私下誹謗自己,不搞言論罪,氣急了想殺人
  • 君主賢明的西漢初期,才高八鬥的賈誼為何屢不得志、英年早逝?
    漢文帝讀過歷史故事的人都知道,一說起西漢初期、漢文帝時期的賈誼,那可是才高八鬥、才華橫溢、神思敏捷、辯答如流這些褒義詞的代言人——雖然他出身微寒、本是一介普通的洛陽布衣,但18歲便通讀詩書,學識口才遠近聞名,20多歲就被文帝召進宮做了博士
  • 國舅薄昭不肯死,漢文帝在國法面前沒有退路,軟刀子更厲害
    漢文帝是被歷代稱頌的賢明君主。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舅舅薄昭陪伴左右,是保駕護航的有功之臣。劉恆是劉邦的四子,論嫡、論長、論親,他都距皇位甚遠,其封地代國,也是偏僻貧瘠之地。8歲時,他與母親薄姬、在舅舅的陪同下前往封地,遠離了政治中心,也得以遠離了呂后的淫威。
  • 一個小人物的回顧與反思——親歷當年《海瑞罷官》和「清官」問題討論
    這一點, 在姚文元的文章中寫得很清楚, 如「看來, 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 他不但是明代貧苦農民的『救星』, 而且是社會主義時代中國人民及其幹部學習的榜樣」, 吳晗「千方百計地為我們今天的觀眾塑造一個決定農民命運的英雄」, 「罷官而去的海瑞, 便成為一個反抗封建皇朝的勝利了的英雄」, 「海瑞孤零零一個人, 從經濟到政治, 單槍匹馬搞了一場大革命」, 等等。
  • 釋讀中國歷史139: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倆開創了「文景之治」
    西漢初期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社會財富,漢文帝又是很勤儉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國庫比較豐盈,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漢文帝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把土地稅從十五分之一減為三十分之一,古代土地稅大多為十分之一,漢朝的十五分之一本來就不高,他還給減了一半。另外,把人口的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個銅錢減至每人每年40個銅錢。算賦差不多就算是個人所得稅吧。
  • 漢文帝僅有兩個女兒,館陶三世榮寵,絳邑無人問津,詳解個中緣由
    西漢文帝是古代一位賢明君主,他與兒子景帝共創了「文景之治」,他的子嗣不多,共有八子二女,前四個兒子都是第一任王后所生,也全部離奇病死。而兩個女兒,一個是歷經三朝而盛寵不衰的館陶公主,而一個絳侯公主卻默默無聞。我們都知道館陶公主叫劉嫖,但是絳侯公主之名卻無人知曉。
  • 堯、舜禪讓制度,是為人民選擇賢明君主,避掉昏君誤事
    此處是韓非以小人之口說的一個假設情形,不是在講歷史的實事。近代人顧頡剛先生說:禪讓之說是戰國學者受了時事的刺激,在想像中構成的烏託邦,也是墨家為了宣傳墨家思想而假造出來的。有關顧說的不當,可思《尚書》是經書,又是中國信史的開端,如果離堯、舜時代那麼近的《尚書》的史料不可採信,而幾千年後的一個人的猜測,會更為可信嗎?
  • 《君主論》摘錄
    人們進行判斷,一般更多地依靠眼睛而不是依靠雙手,而且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你,但是能夠接觸你的人卻很少;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你的外表,但很少有人能摸透你是怎樣一個人對於不能夠向法院提出上訴的一切人的行為,尤其是君主的行為,人們注重的只是結果。
  • 「清官尤可恨」
    類似忠臣在中國歷史上尚有不少,除了「忠」之外,他們的另一個鮮明特徵是,「清」,也即清正、清明、清廉。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貪官相比,他們恪守道德,甘於清貧,對自己、對屬下、對家人的嚴格近乎刻薄。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幾乎人盡皆知的海瑞了。據說,海瑞的母親過生日,這位孝子也僅僅買了兩斤牛肉打牙祭,平時更是簡樸的不得了,菜自己種,肉乾脆不吃。
  • 漢學|「清官尤可恨」
    前一段時間重溫,除了再次覺得展昭很帥、包拯很黑之外,還解開了自己的一個「世紀困惑」:小時候一直不明白「鐵面無私編中間」是什麼意思,這次特意看了片頭曲字幕,原來是「鐵面無私辨忠奸」。
  • 同性戀漢文帝
    沒想到,進了宮殿,樊噲簡直不敢看,劉邦啥事也沒有,正躺在一個男人的大腿上。這可能是戰事緊張時劉邦放鬆自己身心的一種方法,顧自在最緊張的時候找個男人度蜜月了。        到漢文帝的時候國家基本穩定,除了當時家底薄一點,漢文帝找個三妻四妾肯定是沒問題。但漢文帝對女人興趣不是太大,有名有姓的只有三個女人。
  • 漢文帝召見賈誼真的是「不問蒼生問鬼神」?屢次提拔、寵信有加!
    賈誼入朝後不久,便向漢文帝提出了「興禮樂、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改革建議,並明確提出了包括削弱藩王和列侯、收攏天下財權的主張。可是問題在於,當時漢文帝才剛剛在宗室和功勳元老們的支持下清理了呂氏勢力,權勢尚未穩固,賈誼的建議不僅阻力甚大,反而不符合漢初修生養息的國策。當然,漢文帝絕非庸主,他非常清楚賈誼在削藩、削弱功勳集團、增加中央財政等主張對於鞏固皇權是多麼的重要。
  • 被冤殺的虎古大人:又一個被電視劇黑成狗的良臣,只為美化韓德讓
    看過劇的人都會覺得虎古父子咎由自取死得好,卻不知道,這個在朝堂上被韓德讓錘死的虎古大人實在是冤枉,人家明明是良臣、賢臣,卻和潘仁美一樣被電視劇黑成狗,只為了美化主角韓德讓。虎古不過是個落魄皇室遠宗,被景宗提拔才出鎮一方,他性格持重,實為一代良臣,所以才被愛才的蕭燕燕調回京師;而韓德讓此時正是意氣風發之際,太后是情人,皇帝成繼子,朝廷由他發號施令,要多威風就有多威風,怎麼能容許有人違逆自己?
  • 《The King永遠的君主》和《藍色大海的傳說》你更中意哪一個呢?
    今天小編再來帶大家來看一下在韓國剛上映的電視劇《TheKing永遠的君主》沒錯,是心動啊,想穿梭到另一個世界去見你,在第六集中,鄭太乙在李袞君主的帶領下進到了男主的世界,終於相信了君主所說,相信李袞是皇帝,相信李袞是另一個世界的人,當鄭太乙開始明白時,小編覺得後面應該還會有更多的懸疑
  • 漢文帝和漢景帝:諸侯王勢大又如何?依舊不能阻止文景之治的出現
    一、漢文帝的辦法漢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諸呂被平定後,漢文帝劉恆登基。劉恆登基後,對於呂后當權使受到打壓的劉姓貴族全部恢復到原來的待遇。陳平離世後,文帝讓開國將領和有擁立之功的周勃做了丞相,但是文帝又讓所有諸侯回歸自己的封地為理由讓他辭職(周勃被封為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