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像包青天這樣的清官良臣並不少,但是也有很多公報私仇、自私自利又貪慕虛榮的貪官。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比起來,當然有清官也會有貪官,但是我們會發現,清官與貪官的形成與當時政治統治以及思想文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古代有名的清官除了包青天包拯以外,還有一位也是被是世人極力讚揚的,他就是張釋之。
張釋之作為漢代的一位司法長官,他的剛正不阿,公正無私,為民做主的品質非常值得誇獎,後世許多人都以他作為清官良臣的標杆。
然而我們知道,一般清官的形成往往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君王的賢明和寬宏大度,就是因為有漢文帝這麼一個明君,才成就了張釋之成為一個清官良臣。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張釋之這良臣之路是如何走上的。
正直果敢,善於諫言,初得重用
張釋之出生在河南,家境還算可以,他的哥哥是個富有的人,所以在他成年以後他就被安排去做了朝廷的一個小小的侍郎官。
但是因為張釋之生來性格就是比較直率和正直,所以他也沒有在官場獲得任何的人脈勢力,就只有一個相對正直的上司對他還算不錯。
整整過了十年,他依舊還只是個小侍郎官,一直都沒有被提拔晉升。
所以他就打算要辭官回家的,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上司就把他推薦給了漢文帝。
這次他終於被提升了,漢文帝晉升他為謁者,再然後他經過與漢文帝的面談,漢文帝對張釋之的見識以及他對世事獨特的想法大為讚賞,就再次給他連升四級成為了謁者僕射。
之後漢文帝就一直挺看重張釋之,張釋之常常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一些想法,很多時候也會質疑漢文帝的想法。但是對此漢文帝基本不會責怪他,甚至還會對他大加讚賞,給他晉升。
就這樣,張釋之的這種正直果敢,直言善諫的性格受到了漢文帝這麼一個賢明的君王的看重,讓他更加直言不諱,公正正直地做事。
不畏權貴,大公無私的品質
張釋之得到重用之後就開始毫無顧忌地直言彈劾,就算是皇族權貴有錯,他也敢直接去彈劾問罪,一點兒也不會畏懼強權。
有一次他甚至敢在司馬門扣押漢文帝的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其中一個還是儲君。扣留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借用天子的御道,這是屬於犯了不敬之罪。張釋之不僅把他們扣留住,還甚至去漢文帝那裡直接彈劾他們。
這件事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的,薄太后也知道這件事,薄太后愛孫心切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寶貝孫子被扣押,她就去質問漢文帝,漢文帝對此就自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後來在漢文帝調節下終於解決了。
我們知道這件事對於漢文帝來說還是有點丟皇家顏面的,但是他至始至終也沒有怪罪張釋之,反而對他這種大公無私,無畏強權的做法非常讚賞,還提升他為中郎將。
這就使得張釋之以後工作就更加剛正不阿,盡職盡責了。
大膽推薦儉葬,從此平步青雲
古代都有一種「死者為大」的觀念,對於死後的喪葬之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帝王的喪葬就更加不用說了。
有一次漢文帝和大臣們去遊玩之時,說到漢文帝去世後要用石頭做外棺,防止偷盜。
大臣們紛紛表示同意,但是張釋之卻大膽說出不同的見解,他說盜墓者要盜墓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想要裡面的寶貴的財物,只有推行儉葬,才能真正做到不被人盜墓。
很多人以為漢文帝不會認同他的看法,而事實是他非常贊同和讚賞張釋之的見解,還虛心的接納了他的建議,而且又提拔他成為最高的司法長官延蔚。
結語
不管是當初司馬門扣留的事件,還是後來推薦儉葬的事件,我們都看到了張釋之正直善諫,公正無私,不畏強權的良好的清官良臣的品質。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位敢於接受錯誤,賞識賢才,賢明大度,並且有極大的格局的君王。
可以說,就是漢文帝看清了張釋之這一良臣,他讓張釋之擔任國家的司法長官,很好地促進了國家政治的清明,政局的穩定。同時也是漢文帝的賢明大度才成就了張釋之這個秉公執法,公正不阿的良臣。他們是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