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2》回歸,我們和陳曉卿團隊談了談直擊靈魂的「甜蜜誘惑」

2020-11-19 鈦媒體APP

文 | 一點劇讀,作者 | 肖曉

《風味人間2》開播當天,陳曉卿、張平在內的導演組仍然在通宵熬夜。忙後期、連軸轉,這場從2018年12月中旬開始建組籌備、持續16個月的美食持久戰已然進入最後2個月的攻堅時刻。所幸《風味人間2》找到了它的知音,陳曉卿和他背後的稻來傳媒,仍然是那個一統飯圈的神奇存在。

4月27日,總製片張平接受一點劇讀採訪時,《風味人間2》豆瓣剛剛開分,9.5分的高分讓她坦言「還是蠻感動的,感謝大家的厚愛」,不過在製作上他們始終信奉「竭盡全力做好自己該做的」。截至寫稿時,豆瓣評分人數近萬,四星及以上好評超過95%,知乎上亦有92%知友進行推薦,認可度可見一斑。

《甜蜜縹緲錄》50分鐘的時間裡,尋覓的鏡頭從尼泊爾崖蜜、揚州翡翠燒賣千層油糕到馬來西亞巴瑤族海膽、四川特色村宴,從懸掛在200米懸崖上的蜂蜜獵人、巴瑤族的父子兩到獨自撫養女兒的老手藝人鑫哥……張平口中「沒看過甜寵劇」的人卻給了市場一次直擊靈魂的「甜蜜誘惑」,讓網友呼「比甜寵劇還甜」。

當疫情侵襲下徒留一檔《青春有你2》不斷掀起話題,豆瓣評分9.2的《人生第一次》、雲主題的《沸騰吧火鍋》等高品質紀錄片也正在成為市場黑馬。而市場對《風味人間2》有多期待?18個月546天,有網友精準計算著這場漫長的等待,如今王者歸來又會為這場蘊含著溫暖與希望的「紀錄片熱」帶來哪些新可能?

世界坐標下的「撞食記」

「一旦有誰覺得自己掌握了風味的唯一標準答案,只能說明這個人見識太少,並不了解世界的複雜和豐富性」,陳曉卿在《風味人間2》開播前的文章裡如是寫道。在他看來,日常如豆花鹹甜、粽子是否放肉的口味差異甚至是食物鄙視鏈,本質上都是食物最有趣的碰撞。《風味人間2》將這種碰撞放到了世界坐標下。

早在2018年10月,《風味人間》將市場對於美食紀錄片的視角拓展到全球時,陳曉卿就曾表露過食物碰撞的濃烈興趣,甚至坦言「下一個作品要致力於這個發現,做一場國內國外的美食對對碰」,這或許是最早見諸於媒體的關於《風味人間2》的主題思考。這也就不難理解《風味人間2》為何又叫「撞食記」了。

「這一季我們找了一個新的角度、新的抓手,從相對具象的食物出發,在同類事物中看差異、看背後的生活」。這一點從《風味人間2》的八大主題中便可窺見一二:同樣是甜品,中國和土耳其一個婉約一個熱烈;同樣是吃螃蟹,日本精緻到變態,美國蟹肉至上主義,中國重鮮知味……

當習以為常的食物展現出複雜繁重的身世、亦或是在遙遠異鄉找到異曲同工之處,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體驗也讓觀眾欲罷不能。《甜蜜縹緲錄》中隨著鏡頭輾轉的不僅有各種甜系美食,更是各國人民對甜的普遍追逐喜愛以及大規模使用,當然這種美食碰撞背後的社會故事同樣是其動人內核。

200米高的懸崖上,尼泊爾的蜂蜜獵人泰克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獲得蜂蜜;馬來西亞的深海裡,巴瑤族隻身捕捉海膽攫取美味。鏡頭轉入國內,全家總動員熬製蔗糖的貴州人、守候六到八分熟雞頭米的蘇州人、忙碌著村宴的四川鄉廚、香港最後一家地爐燒豬的老手藝人,都在影像中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苦難的故事各有各的波折」

只是要在世界坐標下尋找八個有趣的切口,以50分鐘的影像呈現展現東西方美食的趨同與差異、以及洞察背後的人文社會,談何容易。不過對於操盤了多部高品質美食紀錄片的陳曉卿和稻來傳媒來講,一切自有規律可循。

從查資料篩選確定選題,到實地調研鎖定人物故事和拍攝場景,每個環節都關係著最終呈現效果。「選題是理論上的可行性,要通過田野調查最終確立食物、場景、人物,三者缺一不可。好的場景和人物故事不會自動出現在導演面前,怎麼找到那個『對的人』,靠工作方法,也有運氣的成分」。

相比實地調研的「焦灼」,張平用「苦難的故事各有各的波折」來形容拍攝過程。「崖蜜有天然的難度、也很危險,我們的攝影師被吊在懸崖上,還需要透過厚厚的隔離服操作機器;海膽的故事發生在海裡,要想貼近拍攝對象就需要乘坐那種非常小的船,再加上我們的設備非常沉,船的重心是非常難掌控的」。

國內的美食拍攝同樣有其挑戰性。拍攝千層油糕時,為了給觀眾展現非常規的視角,展現油糕在蒸的過程中逐漸膨脹的畫面,攝影師需要克服油糕膨脹需要密閉空間、但密閉空間也會影響鏡頭拍攝的問題;拍攝地爐燒豬時,爐子很小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如何展現燒豬在高溫下的變化,這都是需要攝影師動腦筋解決的。

「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經驗,就是碰到什麼新的問題就去想辦法解決」,張平感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影視類型的拍攝,美食紀錄片的拍攝基本要「追趕」食物自己的時間表。

為了拍攝到最純粹的傳統農家年底殺豬、醃臘肉、制香腸的過程,他們從2019年建組之初就開始搶拍,歷時14個月直到今年3月中旬才完成了《香腸萬象集》的拍攝;除此之外,像《螃蟹橫行記》《顆粒蒼穹傳》《根莖春秋志》、以及《甜蜜縹緲錄》中的崖蜜等同樣有時間限制。

「為拍攝一種食物積攢的等待,有時候是美味的一部分」,而誠如陳曉卿所言,這種等待也成就了《風味人間2》最獨特的風景。但也正是這些如今回想起來讓張平感慨的「波折」的共同作用,才締造了《風味人間》系列帶給市場和觀眾始終如一的「幸福」。

「好的人物短短幾句話就會打動人」

「在參差多態的生活方式中,尋找人類對美食殊途同歸的熱愛,依舊是我們紀錄片的主題」。透過美食窺見一方風土人情、族群生存方式,是美食紀錄片能夠走進人心的關鍵。《風味人間2》在故事講述上同樣進行了一些探索,加強美食紀錄片中的人物弧光和意義升華。

為每種美食選擇一個人物故事,是一個漫長的尋找過程。「理想情況的主人公要個性鮮明,有表現力;他做的食物也要有魅力,有特別值得講的點」,張平指出。《甜蜜縹緲錄》中的蜂蜜獵人泰克、深海裡採集海膽的卡特哈蘭父子、香港最後一家地爐燒豬的手藝人鑫哥,都是遵循這一原則選擇的人物。

《風味人間2》的一大顯著變化,便是嘗試著放大不同人物身上的故事看點和戲劇性,增加紀錄片的張力和衝突性。據張平介紹,素材拍攝一般會分為敘事性、描述性和表現性畫面,具體到不同美食、人物要有不同的設計,而這也保證了他們能夠抓取到美食和人物故事中最動人的點。

蜂蜜獵人泰克在200米高的懸崖上獲取蜂蜜,自帶動作片即視感;地爐燒豬手藝人鑫哥與正在高考的女兒之間的互動,充滿了生活氣息,更像是一部都市情感劇。「我們要調動帶動視覺、聽覺等手段儘可能傳達,讓觀眾感受到食物的美好,包括它的口感和質感、以及製作的艱辛」,張平表示。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將海量素材有機融合又不讓觀眾感覺到信息轟炸?「我們做分集結構時有兩種脈絡。從話題層次來講,需要遵循食物帶給人的美好感受,首先是解決溫飽之需,然後是滿足口舌之歡,最後才是慰藉心靈;從食物階段性來講,涵蓋了食材獲取、加工、烹飪等環節」。最終兩者綜合考慮為素材選取最合適的位置。

《甜蜜縹緲錄》的布局印證了這一點:泰克獲取崖蜜屬於食材獲取,再加上懸念感強、動作戲劇性強,帶有奇觀特質,放置在開篇都能夠先聲奪人;而地爐燒豬屬於食物烹飪,鑫哥一碗「苦味散盡回甘綿長」的苦瓜煲湯,放置在結尾也完成了整個「甜蜜」系列的內核升華。

為了凸顯對食物和人物的尊重,《風味人間2》還強調鏡頭的凝視感。「我們發現對食物的那種凝視審視,或者給觀眾更新鮮的知識性信息、沒看過的角度畫面,是一個會激發很多人好奇心的方法」。當崖蜜片段中的小女孩抬頭正視鏡頭,並露出一個甜甜的微笑,孩子的純真也打動著熒幕前的觀眾。

「養家餬口」的陳曉卿,和三歲的稻來傳媒

「不會因為能扇動耳朵,就以為自己真的會飛翔」,陳曉卿寫在《風味人間2》開播前的文章裡,再次將自己在美食紀錄片領域取得的成績歸咎為「風口」使然。不過這並不影響觀眾對他以及他身後的稻來傳媒的追捧,即便在這個飛速變幻的時代已然催生了多個優質美食紀錄片IP。

無論是之於市場還是陳曉卿本人,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系列終究是特別的。兩年前第一季開播,作為陳曉卿投身網際網路、加入創業陣營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市場的關注不言而喻;如今《風味人間2》播出,稻來傳媒也在開播當天迎來了自己的三歲生日。「創業容易守業難,如何在看似重複的套路裡,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驚喜」,陳曉卿思考著。

事實上,剛剛開播的《風味人間2》在主題選取、鏡頭語言以及故事講述上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微創新。不過對於陳曉卿而言,相比如何交出一份驚喜答卷,他更看重「對專業主義精神的仰視」,以最專業的製作把最誘人的美食加上精彩的故事傳遞給觀眾。

即便疫情侵襲帶給拍攝和後期製作上的難度升級和製作周期失控,「在北京找不到一家可以拍攝的餐廳」、「所有的剪輯會議都是線上開的」,他們也都克服了;即使是在紀錄片成功開播的如今,他們仍然還在熬夜通宵,忙碌著調整細節,努力讓作品最終的效果呈現最好的品質,也不過是張平口中的「這都不是問題」。

「老老實實講故事,認認真真拍片子」,在陳曉卿回答網友「稻來團隊的圈粉秘籍是什麼」時如是寫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稻來傳媒還推出了「雲火鍋」主題的《沸騰吧火鍋》,挑戰年輕人喜愛的美食,而節目也成功在播出之後成為疫情侵襲下網友的「心靈寄託」。

未來還遠,「養家餬口」的陳曉卿和他的稻來傳媒正在穩步前行;而回歸現實,隨著京津冀的「解封」,陳曉卿寫在《風味人間2》開播前的話正在成為現實:「溫和的微笑,緊握的雙手,深情的擁抱,親密的接吻以及家庭的歡宴……有一刻我會想,節目裡的生活,才是生活應有的模樣」。

重要的是,當我們的世界重新充滿美味和歡樂的時候,學會珍惜當下,這也是《風味人間2》在這個特殊年份裡傳遞的最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2》豆瓣9.4高分回歸,我們和陳曉卿團隊談了談
    《風味人間2》開播當天,陳曉卿、張平在內的導演組仍然在通宵熬夜。忙後期、連軸轉,這場從2018年12月中旬開始建組籌備、持續16個月的美食持久戰已然進入最後2個月的攻堅時刻。所幸《風味人間2》找到了它的知音,陳曉卿和他背後的稻來傳媒,仍然是那個一統飯圈的神奇存在。
  • 《風味人間》第2季:美食與靈魂
    作為資深吃貨,筆者幾乎不會錯過市面上的美食紀錄片,但萬花叢中過,心中總留著一席之地給陳曉卿的《風味人間》。第1季每每重溫仍口齒留香。盼望著盼望著,將近快2過去了,第2季終於「上菜」。又到了饕餮的時刻了。「風味」是美食紀錄片的主體近年來,市面上的美食紀錄片並不鮮見。
  • 9.4分美食紀錄片,陳曉卿帶著《風味人間2》回來了!
    ——陳曉卿 如果你是吃貨,也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話,相信你對陳曉卿這個名字一點兒也不會感到陌生。 闊別兩年,這一次陳曉卿又帶著團隊為觀眾們帶來了《風味人間2》。
  • 「深夜放毒」大師陳曉卿又回來了,美食暴擊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
    記者 | 婁曉晶14月26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探索紀錄片《味人間》第2季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和觀眾一起回歸味星球,重啟每個普通人的美記憶。開播之後,即在豆瓣上獲得9.5分的超高分。
  • 《風味人間2》吃遍全球 陳曉卿:食物是最好信使
    中新網6月19日電 由稻來傳媒製作的美⻝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6月14日正式收官,團隊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也將於6月21日晚播出。海報  從晚春到初夏,《風味人間》第2季正如總導演陳曉卿所說的「用筷子吃遍全世界」,稻來紀錄片實驗室走遍全球,記錄下五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種的各地風味美食,記錄下了食物與人在地理、人文、生活方式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奇妙聯繫。
  • 《風味人間2》收官 陳曉卿:不健康的、貴的食物會少拍
    《風味人間》第2季中每一集都有個頗具武俠感的標題,《甜蜜縹緲錄》《醬料四海談》《香腸萬象集》……各類食材,盡顯風流。這幾個片名都是陳曉卿取的。在播出前一個月,陳曉卿一下子拿了三組片名方案,最終有「江湖氣」的這組勝出。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食物是打開世界的一把鑰匙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  「太滿意了。」因為疫情,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的開播日期從正月十五一直拖延至4月下旬;也因為疫情,對總導演陳曉卿的專訪不得不通過電話完成。儘管對剪輯、解說,包括作曲,陳曉卿和他的團隊都做出了有相應的調整,但陳曉卿沒在《風味人間》第二季裡加一丁點兒和疫情相關的內容,「想儘可能地讓觀眾覺得,疫情沒有太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也想讓大家看看,我們人類本應該怎樣生活。」
  • 陳曉卿《風味人間2》圖書出版 這是一本散發香氣的書
    陳曉卿與圖書合影。中信出版集團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9日22時訊 (記者 連肖)在豆瓣收穫9.3分好評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本月推出授權版圖書。記者29日從中信出版集團獲悉,為讓紙上的美食「色香味」俱全,該書封面別出心裁,印入「崖蜜」同款墨香味。圖書作者陳曉卿,也是紀錄片《風味人間2》的總導演,曾執導《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 第二季《風味人間》來襲,開畫又是9.4,陳曉卿+李立宏=美食大片
    伴隨著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李立宏婉轉而充滿磁性的聲音,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2》,於上周日(4月26日)同時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 這部由陳曉卿團隊走遍全球,精心打磨一年半之久的美食「大片」,一經播出,頓時令觀眾「口舌生津」、又欲罷不能,觀眾在享受這頓視覺饕餮盛宴的同時,又想罵娘,為啥呢?拍得太TM的好看了,看得流哈喇子了!
  • 評《風味人間2》:吃播只能讓我們解饞,陳曉卿能讓我們流淚
    引子在舌尖系列後,陳曉卿帶著《風味人間》再一次回到大眾的視野,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4的紀錄片,再一次用它的精美徵服了觀眾。影片以細膩的筆觸講述著一隅美食,用鏡頭開啟了走遍山海的風味旅程。1.何為風味?陳曉卿導演在影片中解釋到:「風味,嚴格的說,是指所嘗到、嗅知、觸知食物的感受總和。文藝一點來說,風味更像是一個謎團,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快樂的同時,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 豆瓣兒評分9.5,《風味人間2》甜蜜開播,你被它齁到了嗎?
    4月26日晚,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總導演陳曉卿,與稻來紀錄片團隊走遍全球,歷時一年半精心打磨,攜風味星球歸來,引領觀眾在短短的50分鐘時間裡,領略 來自世界各地的千滋百味。
  • 在《風味人間2》裡,幻想甜蜜美味的世界
    睡前視頻如果選錯了,要承擔的後果可能是整夜的失眠,伴著空虛的胃和的痴妄的心共同蠢蠢欲動——比如《風味人間2》。幸好那天第二集還沒播,看的只是《甜蜜縹緲錄》。八大主題只是看文字,就讓人聯想浮翩了——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雞肉風情說、顆粒蒼穹傳、根莖春秋志、香腸萬象集……一個浩大又迷人的美食江湖,即將揭幕。除了美食,自然也少不了和美食相連的人,人與生活,人與飲食,人與故鄉,以及人與情。人間自有風味,人間的真相也盡藏在這酸甜苦辣的風味之中。第一集,《甜蜜縹緲錄》,打開來就是撲面而來的甜。
  • 《風味人間》「統一飯圈」 陳曉卿調侃:歡迎投餵
    味人間》第2季正式上線,並在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首期《甜蜜縹緲錄》以千百年來人們不懈追求的 「甜」為主題,放眼全球,由尼泊爾到馬來西亞、從雞頭米到苦瓜,跨越山海與四季,穿越時間與空間,多維度訴說「甜蜜」的同時帶給觀眾極致感覺的聚合,轟炸味蕾令人口水直流。
  • 《風味中國2》講美食依然高水準,談人生談出新高度
    今天又要給大家介紹一部紀錄片正式介紹前有個友情提醒——本文謹慎在飢餓狀態「享用」熟悉紀錄片的讀者應該都猜出來了,沒錯,就是最近在播的《風味人間2》。目前播出後的豆瓣評分是9.3分近期些微有些劇荒的疫情期間還能拿到這麼高的評分《風味人間2》應該算表現很好的續作了
  • 找「風味」的陳曉卿
    食物與食物之間跨越時間和空間形成對照,這已經變成陳曉卿了解世界的獨特視角,在《風味人間》系列裡,你也可以看到一條很明顯的邏輯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食物,幾乎沒有一個是孤本。與之相關的背後的人群相互存在密切的關聯,又各自憑藉智慧發展出不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從而構成世界的參差之美。《風味人間》第二季開播前,陳曉卿的狀態沒有那麼放鬆。
  • 陳曉卿 | 為了用9.4分的《風味人間》打臉舌尖3,他到底又胖了多少斤???
    時隔四年陳曉卿帶著《風味人間》再次登場剛播第一集就獲得了豆瓣9.4的高分透過他的鏡頭,還可以認識世界我們總以為只有中國有飲食文化陳曉卿就在《風味人間》裡融入世界美食>▼▼▼此外,拍紀錄片,陳曉卿沉得下去拍《龍脊》他可以在那個小地方窩一兩年拍舌尖、風味他和團隊走遍大江南北做食物調研
  • 豆瓣9.4分,陳曉卿新作《風味人間2》來了!
    今日BGM:《風味人間》紀錄片原聲4月26日晚,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如期而至。
  • 高分回歸的《風味人間2》到底有啥...
    滴著蜂蜜的饢讓甜味溢出屏幕巖蜜滴落,光看一眼都覺得甜像要溢出屏幕來了;滾燙的糖漿淋到「巴克拉瓦」上那一瞬,仿佛發出的「滋滋」聲都帶著甜味;晶瑩剔透的肥肉下,半融化的紅糖那種「沙沙」的甜膩感讓人舌頭、心頭都直發癢……4月26日,帶著這些「每一樣都堪稱減肥路上絆腳石」的吃食,「人間餓爸」陳曉卿團隊打造的《風味人間2》重回觀眾視野
  •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全球觀眾開啟探索之旅  如果說《風味人間》第1季是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那麼第2季便是從食物的連接中窺見全球美食的奇觀。作為一個製作周期歷時一年半回歸的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雖然僅僅播出了一期,但卻不難窺見其勾勒全球美食地圖的「野心」。
  • 風味人間2重磅回歸,嘗的是食物的酸甜苦辣鹹,品的是人世百態
    《風味人間2》正式回歸,山川不改,風味依舊,陳曉卿出品必屬精品。《風味人間2》依然講述的是一場探索全宇宙美味的奇幻之旅,它將人與事物聯繫到一起,在展現美食的同時,傳遞人文情懷,在飽觀眾眼福的同時,溫暖觀眾的心,跨度廣,格局大,有深度。接下來,小叭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小叭眼中的《風味人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