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動的漢語拼音:欲哭無淚!

2021-01-13 繁星國學

道路千萬條,音韻第一條。平仄不規範,漢字兩行淚。

沒想到,漢語拼音竟然能成為熱門。

小編當了多年的語文老師,從未想過這幾十個小小的拼音會成為網紅。

最近,這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到處刷屏。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那些經常被人們誤讀的發音,有可能成為正統,而我們在學校學過的正確讀音,將成為「歷史」。

能讓大家共同關注的事情,一定有它的特殊性或不合理性。

這些被改的拼音,不是拼音被改,而是在粗暴地改動折損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漢字作為一種特殊而又普遍的文字,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被傳承至今而鮮活依舊的文字。

從公元前1300多年的甲骨文開始,漢字就不僅僅是一種符號,他用特有的表意功能、音韻審美,在傳情達意的同時,也生生不息的傳遞著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

從《詩經》到漢賦,從唐詩到宋詞,從元曲到明清的小說,中國古詩文的美,一方面來自其瑰麗的思想意境,一方面來自其平仄起伏的音韻美。

你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詩歌是詩人唱出來的?只有中國的是。只有中國的詩人是邊唱邊舞邊作詩,這種風流倜儻你能想像的出來嗎?

漢字之所以有這樣德美,離不開音韻,離不開聲、音、調這三者。用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對讀詩詞的感悟講就是:「把它(古詩詞)的聲調減去了,就等於把這首詩一半的生命給它抽空了」。

我們恍然大悟,為什麼改動拼音能引起如此的軒然大波。因為,我們還不是文盲,我們還沒有無知到對自己的文化視而不見。

在新的教科書上,「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字的讀音從cuī改成了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原本音xiá,如今統一成xié。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分明念jì,現在也換回了qí。

不知道賀知章和杜牧地下能否還睡的著,能否聽得出這是他們自己寫的詩?不知道,提建議的專家老師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感受?

為什麼會要改這些拼音呢?直接上圖吧!

改拼音的理由: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

讀錯的人多,所以讓念對的人改?!

換句話說,白的是黑的,說的人多了,白的就真成黑的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麼點小事,別誇大其實了。

我完全不同意。

一個民族的文字是這個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是這個民族的歷史傳承的重要體現者。我曾聽過一些老師朋友用古人吟詩的方式吟誦了古詩,自成曲調,抑揚頓挫,真是好聽。

這都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美好的部分。

也許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不需要那種老調了。或許是這樣的,但至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讓更多人的知道。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姥姥或奶奶教的童謠,現在可能不流行了,但是這是我們內心的一處溫柔,這處溫柔,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是誰。

如果按照大多數人都念錯,就把錯改成對的,那麼,是不是大多數人都不的東西,也不需要再有人會了。

傳統不不是不讓改,不能改,而是要改得有理有據,師出有名。

希望我們的孩子欣賞漢語之美和中華文化之美,更希望他們不會被教育的強權邏輯教化規訓成千篇一律面目相同的人。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
    國際標準 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轉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無論中國自己的規範還是國際標準,都明確指出了漢語拼音的性質和地位,即漢語普通話的拉丁拼寫法或轉寫系統,而非漢語正字法或漢語的文字系統。
  • 竟然是外國人發明了漢語拼音
    今年就111歲的周有光老先生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但他本人並不同意這個稱呼,他曾說過「我不是漢語拼音之父,我只是一個科普工作者。」
  • 臺灣: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雖然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之間使用的符號差異只有15%,但少數幾個符號不同,會帶來幾何級數的差異,會使大量的中文複合詞、詞彙不一樣,尤為嚴重的是,它還將帶來實際使用上的極大麻煩。如中國第一大姓―――「張」姓,用漢語拼音為ZHANG,「通用拼音」則為JHANG。如果有一家人分居臺灣、大陸兩地,就會出現明明是一家人,但一個的護照上是ZHANG,另一個是JHANG。
  • 臺灣人使用漢語拼音嗎?
    「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ㄅㄆㄇㄈ」是1918年就制定了的,但漢語拼音則是1958年才制定的。
  • 大家熟悉的漢語拼音,到今天整整61歲了
    從小學語文的入門課,到字典辭書中的注音排序;從資料庫中檢索與管理信息,到運用拼音輸入法在網絡上溝通交流……自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以來,漢語拼音已深深嵌入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門語言文字工具。
  • 西方基督教福音 與中國漢語拼音
    1931年到1932年間,有兩個外國傳教士提出了「辣體漢字」,這是一種根據《廣韻》設計的、以音節為單位的漢語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幾乎都有不同的拼寫法,拼寫的是方言。  這些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為以後的漢語拼音運動提供了經驗。
  • 幼兒園娃娃寒假花高價錢報班學漢語拼音
    本屬於小學一年級正常教學的漢語拼音,如今卻有一批幼兒園的娃娃要利用寒假花錢報班學,而且價格不菲,這是為什麼?記者近日一探究竟。不會拼音一進小學就輸了今年9月,王女士的兒子就要上小學了。近來,不斷有「過來人」從旁提醒她:不讓孩子提前學漢語拼音,上學後跟不上進度。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
  • 一年級小學生漢語拼音複習作業,書寫好「醜」,不規範
    一年級語文上冊,已經學完了漢語拼音,最近,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了複習,回顧了這個學期學過的拼音。下面這份卷子呢,十分完整,也很好地考查了一年級小學生對漢語拼音掌握的情況。漢語拼音已經全部學完了,一年級小學生,要能做到會讀、會寫、會拼、會用拼音組織一句話。可以看出來,雖然學習已經結束,但是,許多一年級同學,還需要繼續鞏固、加強。不光是能夠按照順序讀出聲母、韻母,同時,我們看上圖的第三題,一年級小學生,還要具備一個技能,那就是能夠正確地拼讀出詞語,並能尋找到對應的圖畫。漢語拼音不光要學會,還要能夠運用。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國的漢語拼音是1958年開始正規實行的。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國務院會議通過《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 「曙光樓樓牌漢語拼音錯了」後續報導:已更正
    《這個小區樓牌漢語拼音錯了 市民建議更改》後續報導曙光樓樓牌漢語拼音已更正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武猛)近日,市民丁女士再次撥打唐山晚報新聞熱線電話2828000,欣喜地告訴記者曙光樓錯誤的樓牌拼音已經更正
  • 出生才61年的漢語拼音,為什麼能爬到千年漢字「頭上」?
    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拼音和漢字相比,年紀差了好幾千年。但現在在漢字學習中,漢語拼音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於我們過於習以為常了,反而感覺不到它的可貴之處。至今仍有一些人認為,漢語拼音方案弊端極大,甚至一無是處。這時候小編就忍不住懟人了:你行你上啊,不行少BB。
  • 馬伊琍:英文名字不適合漢語拼音
    在中國,很多人就是用自己中文名字的漢語拼音作英文名字,這種方式其實弊大於利:1.不利於對外交流,外國人認漢語拼音,往往莫名其妙;2.土氣,彆扭,怎麼都不像英文名字;3.也是最重要的,可能漢語拼音的字母,不是你的幸運字母。
  • 陳偉霆演講稿曝光 手寫小抄還標了不少漢語拼音
    【陳偉霆演講稿曝光不少字上標註了漢語拼音】網易娛樂8月15日報導 不久前,陳偉霆在電視劇《橙紅年代》開機發布會上的一段演講,普通話發音標準進步神速,驚呆了一票觀眾近日有發布會工作人員曝光了陳偉霆當天的演講稿手稿,並透露陳偉霆在發布會前不僅一遍又一遍練習,還反覆修改稿件內容,更在不少字上標註了漢語拼音,其認真敬業的態度受到粉絲一致讚賞。陳偉霆曾在採訪中有提到,現階段非常希望能夠在現代劇中自己來配音,看來的確是為此做了不少努力。
  • 強烈建議語文書加一個人,語文書沒有他是不完整的—漢語拼音之父
    當前社會,無論是研究生、大學、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學學歷,漢語拼音都是所有人無法逾越的和跳過的。學會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認識更多的漢字,同時學好漢語拼音,對於我們的普通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為我們人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此人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還和愛因斯坦是好友,活到了112歲
    他又是怎樣發明出漢語拼音的呢?正文這位發明出漢語拼音的人就是周有光,他出生於1906年。由於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重要官員,因此,整個周家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有著顯赫的家世。然而,隨著清朝的覆滅,周家家道中落,後來,周有光的父親也淪為了一個社會底層的教書先生,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讓周有光放棄生活的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也始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
  • 第二單元漢語拼音aoe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 漢語拼音教材解讀:本單元是第一個拼音單元,安排了 8 課拼音和 1 個語文園地,學習內容包括 6 個單韻 母、23 個聲母和 10 個整體認讀音節,還穿插安排了兒歌、詞語以及認讀字。教材在每一課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圖。
  • 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在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在周有光身上,有太多的標籤: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經濟學家、語言學家。
  • 為何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會如此相像?究竟是誰模仿誰呢?
    為何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會如此相像?究竟是誰模仿誰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漢語的拼音和英語的字母十分相像,基本是沒有很大區別,為什麼它們會如此相像呢?又是誰模仿誰呢?很多人覺得漢字的存在年代久遠,肯定是國外模仿國內,其實,大家這樣想就錯了,漢字和漢語拼音是沒有直接聯繫的,咱們的漢語拼音是在借鑑拉丁字母的基礎上而創造的,而拉丁字母就代表英文字母。
  • 周有光是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
    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叩響國家語委宿舍樓的一戶普通單元門的門鈴後,筆者很快在家政服務員的引導下見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藹的老人正從書桌旁的椅子上站起來迎候,他就是久聞大名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面對面坐在略顯斑駁的小書桌前開始交流。儘管老人有些耳背,採訪中偶爾還得藉助紙筆,但記者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維的敏銳和精神的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