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遇見歌「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怎樣的感受?

2021-02-08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本期《詩遇見歌》與您分享《詩經》中的一首《採葛》。一首關於相思的詩,一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歌。





採葛,這是一首傾慕的詩,這是一支痴心的歌。


那個採葛的少年,見不到他的每一天都如同三月般漫長;那個採蕭的少年,見不到他的每一天都像三秋般漫長;那個採艾的少年,見不到他的每一天都像三年般漫長。三月、三秋和三年,採葛、採蕭和採艾的少年。如此簡單的變化,如此神奇的幻化,句句不變,一字之差,那份傾慕的痴心、等待的煎熬,便超越了時空的隔閡和語言的晦澀,它幻化成了一團溼潤的水霧打溼了人心,又凝練成了愛情的成語感召著千百年來相愛,卻又離別的情人。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可是,一日是一日,三秋,又有多久?


《孔穎達疏》云:「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原來,春夏秋冬,一年有四季更替,四季又有十二次月圓。每一個季節,都有三個月,一秋便是三月,三秋便是九月。兩千年前那個花痴的姑娘,不見情郎的每天等待,竟然都是像九個月那樣漫長。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這是我們都曾擁有過的甜蜜與煎熬。我們在煎熬中等待,在等待中成長,我們畢業了,我們長大了,我們走散了。我們迷失了那些素麵朝天、朗朗歡顏的少女與少年,弄丟了那個在操場上偷偷拉起你的手、然後瑟瑟發抖的英俊的少年。朗朗的讀書聲遠去了,操場上的嬉戲聲也遠去了,當我們奔忙在城市的天空下、夜空中,兩千年前那位在高頂上採葛、在湖邊採艾的少年人也走遠了。


少年的人啊,少年的時光,這樣一種傾慕變成思念,這樣一種思念望穿了流年……


《流年》


愛上一個天使的缺點

用一種魔鬼的語言

上帝在雲端 只眨了一眨眼

最後眉一皺 頭一點

愛上一個認真的消遣

用一朵花開的時間

你在我旁邊 只打了個照面

五月的晴天 閃了電

有生之年 狹路相逢

終不能倖免

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

懂事之前 情動以後

長不過一天

留不住 算不出 流年

遇見一場煙火的表演

用一場輪迴的時間

紫微星流過 來不及說再見

已經遠離我 一光年

有生之年 狹路相逢

終不能倖免

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

懂事之前 情動以後

長不過一天

留不住 算不出 流年

有生之年 狹路相逢

終不能倖免

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

懂事之前 情動以後

長不過一天

那一年 讓一生 改變



「採葛」一詞中的葛(gé)究竟是什麼呢?葛是一個多音字,表姓氏的時候,讀gě,比如葛優,咱們都知道。除此以外,皆讀gé。


在這首詩中,葛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傳統的中藥材,花、葉、根、莖均可入藥。


上圖:葛


上圖:葛根


詩中還提到採蕭,「蕭」也是一種植物,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艾蒿」。也是一種中藥,可以除溼、驅寒。


採艾是漢族節日習俗,端午節期間,採艾一般會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艾」也就是艾草。



策  劃:權勝、錢琳琳、徐冰

製作人:李曉東

撰  稿:劉滴川

主持人:章yy

詩詞誦讀:方明、小妍

後期製作:楊琛

編  輯:夏文、郭芳慧

責任編輯:柳欣

監  制:趙永禮

出  品:技術製作中心·中國民樂數字頻道

聯合製作:對臺灣節目中心、中國之聲新媒體、中國廣播客戶端。


節目中歌曲:《流年》

詞:林夕

曲:陳曉娟

演唱:王菲



2016年《詩遇見歌》將啟動「請你讀詩」活動。歡迎朗讀愛好者、詩歌愛好者、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大腕兒小腕兒們一起加入我們的聲音團隊。

報名方式:

1、請選擇一首當代詩,古詩不可以哦。

2、朗讀並錄製成作品小樣,不必配樂,時長不超過120秒。

3、請確保聲音質量,有安靜的錄音環境、較好的錄音設備。

4、保存為MP3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5Mb。

5、將音頻發送至 zgmy@cnr.cn 節目唯一指定郵箱。

6、如果你正是我們尋找的聲音,將會被邀請參與節目錄製。

7、徵集時間為2016年2月21日-2016年5月21日,在此期間接收你發來的作品。

8、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節目組所有。別問為什麼,這句話看著很霸氣的樣子,就抄來了。

特別說明: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本活動只為邀請適合節目選題的朗讀者,而非比賽。被邀請者只代表其朗讀風格與本節目某期選題風格相符,而不具有其他任何評判意義。所以,未被邀請的朋友千萬不要不開心哦。你的作品會被我們妥妥保存,來日方長。



如果你不擅長讀詩,但是你很懂詩歌或者很懂音樂,又或者你很善於吐槽和挑刺兒,也可以參與我們的節目。也就是寫節目評論、詩詞鑑賞、音樂評論,哪怕就是一句話「我覺得這篇作品更符合另一首歌!原因如下……」或者,也可以說說關於本期節目的「聽後感」。


參與方式:

1、給我們留言。中國之聲微信號本期文章的下方有留言功能;或關注「詩遇見歌」微信號直接發送文字消息。

2、最重要的是,文體不限,字數不限,詩歌不除外。

3、「詩歌不除外」的意思是您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吐槽這個節目或發表您對節目的看法,並不是我們要徵集詩歌。今年節目的選題已確定為《詩經》,並不接受其他詩歌作品的投稿,還望諒解。



節目將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民樂數字頻道、中華之聲、神州之聲每周日播出一期,「中國之聲」微信號、「詩遇見歌」微信號每周推送相關內容,還可以通過中國廣播客戶端收聽,《翠苑》雜誌現已開設《詩遇見歌》專欄,每期將有相關內容刊載,歡迎訂閱。節目衍生品及合作請關注「詩遇見歌」微信號進行聯繫。


編輯:周文超



相關焦點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是哪裡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成語典故,用來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人之間思慕殷切,也可用於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一般意義上而言,三秋泛指時間很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古人指的"三秋"即"一秋"為一個季度,"三秋"為三個季度,約是現在的九個月時間,而實際上有時候比這個三秋還要長的時間。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翻來覆去的查看,驚訝之至,原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竟然是詩經!不說了,那就看文章吧。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是,不少人可能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詩經》「採葛」,原文是「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本意是形容熱戀的情人,須臾也捨不得離開,一天見不著也難以忍受的意思。我們一般都認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好像相隔有三年」。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錯了
    以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為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比喻一種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侶之間的殷切思慕,也用來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而這個時候的三秋,泛指時間很久。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自《詩經》是什麼意思?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一個矛盾的成語,在現實生活中,「一天」與現實生活中的不可能和「三季」相同,並且「等號」不能在他們之間標記。然而這個成語不僅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他們會覺得這是對離別時的心理最好的描述。因此「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成為情侶間最美麗、最浪漫的情話。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你知道出自哪裡麼?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個成語對大家來說是耳熟能詳,常常用來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而這個成語早在幾千年之前古人就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度日如年的相思之苦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首《採葛》。葛根《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出自《詩經》,它的原意到底是什麼?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一個有悖常理的成語,現實生活中的「一天」,是不可能和「三季」同日而語的,兩者之間更不能劃上「等號」。然而,這個成語不僅自古流傳了下來,而且還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對熱戀中的人來說,他們更會覺得,這是對離人心理時間的最佳描述。因此「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成了戀人之間最動聽、最浪漫的情話。
  • 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多久?你一定理解錯了
    它就是我們要讀到的這首《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當我們想念某個人的時候,常常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形容,「三秋」泛指時間很久,有人認為它指的是三年,也有人認為是三個月。
  • 我等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有一種愛,叫我等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有一種愛,叫我想你,天天都想,胡思亂想。
  • 古人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有何歷史淵源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01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曾留下不少的智慧名言,其中不乏有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深切思念的詩句,尤其是那句「一日不見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讀起來這麼簡單的詩,就先從詩中的三種植物講起吧。                        至於為什麼說,「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是因為葛的生長周期就是三個月,三個月便開花結果。      那麼,大家也可以想知,「蕭」是必須待秋而成熟。「秋」字的本義原就是穀物成熟的意思,百穀以初生為春,熟為秋,慢慢才引申為四時之一的秋季,孔子講「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 19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般的思念之語,你心動了嗎?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去找找那些頗有特色但未必都知道的表相思的詩句,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脈脈情絲。1.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皎潔的月光映照著姑娘嬌美的臉龐、優雅的身姿,怎不讓人魂牽夢繞?可以說這首詩開了詩人月下懷人的濫觴。2.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要想讓女人對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男人可以試著做這兩件事
    只要讓她對你朝思暮想,「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自然就捨不得離開你了。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男人可以試著做這兩件事。經常表達對她的愛意總是欺負她和她鬥嘴,揪一下她的頭髮絲,做一些小惡作劇,男人覺得這是情趣,其實這只是小學生的戀愛方法,女人都不吃這套。聰明的男人才不做這些幼稚的事情,他們會大膽的向女人表達自己的心意。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分享69
    去年,小編曾經跟大家一起分享過詩經國風篇的前38篇,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中斷了之前的更新;今年,小編將繼續更新詩經裡的詩篇,跟大家一起欣賞、解讀,感受幾千年前的情感與智慧。國風·王風·採葛原文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譯文那採葛藤的姑娘,我一天看不見她,像隔了三月那般長!那採香蒿的姑娘,我一天看不見她,就像隔了三秋一樣!那採艾草的姑娘,我一天看不見她,像隔了三年那樣長啊!
  •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指三年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再來說一個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信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思念常用的一句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裡的三秋要麼指代三年,要麼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三」理解成多,那麼三年就是指代多年。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個俗語的出處《國風·王風·採葛》時,你就會發現「三秋」有著特指的時間,很多人一直理解錯了。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國風·王風·採葛》賞析
    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彼採葛兮」,彼:那個,彼此。 採:採摘。 葛:葛根。紅薯樣的農作物。兮:語氣助詞,相當於現在的「啊」。「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反覆詠唱,總共三段。「彼採蕭兮」 ,蕭:香蒿。《說文》:蕭,艾蒿也。《爾雅》:蕭萩,「即蒿。」
  • 《詩經》中的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我們經常用的句子,你知道原句是什麼嗎?《詩經》告訴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詩經》是怎麼寫的。國風 · 王風 · 採葛無名氏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品讀詩經中的《王風·採葛》,方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相思
    而現代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話來形容相思之情,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正是出自於國學經典詩經中的《王風·採葛》,原話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下面我們來品讀一下這首詩。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長時間沒有見過面的好朋友,舊友重逢時常會說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確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裡被應用的很廣泛,無論是好朋友還是親人分隔異地之後,都會用這句話來表達強烈的思念之情,這句經典的話聽起來耐人尋味,寓意深刻,受到了人們的喜歡,有的人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有誤,認為三秋就是三年,三秋其實泛指時間很久
  • 愛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你好想給你發信息
    愛一個人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念時若是看不見,猶如度日如年,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這是深情真愛的一種彰顯。想你了,遠方的人你可否有感覺,想念時,泛濫的思情就像洪水衝破了閘門一樣,一發不可收回。想念是一種語言無法言說的感受,疼著苦著累著卻還陶醉著,這種五味雜陳的味道,只有深愛中想念的人自己知道!愛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你,好想給你發信息,就好像那消息能把思念之意瓦解,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君可知,骰子上那顆殷紅的點,就像是一顆思念的心,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體感,用它來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再恰當不過了 。
  • 以花傳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從《詩經》、《楚辭》等文獻中衍生出來的成語、俗語,「萱草忘憂」、「良莠不齊」、「投桃報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等。花所帶來的美好,還不止這些。《籃子裡的春光》·胡娉瑋這還是沒有容器插制的花事活動,當漢代之後,花器與花的結合之後,能迸發出怎樣的火光,我們也可拭目以待。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