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2021-02-08 布衣粗食

有一種愛,叫我等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有一種愛,叫我想你,天天都想,胡思亂想。

熙熙攘攘的街頭,那麼多人,但都不是我要等的人。我等的人,是你,唯一的你,除此之外,我不等任何人。

現在,我只是一個人,形單影隻,但我不覺得孤單,因為我的心裡,還有一個你。朝朝暮暮,都在陪伴,即便風風雨雨,也不會離開。

我不是一個人,我只是在等人。你來,或者不來,我都等你。等,是我的決定,也許是那麼傻,但沒關係,我願意,一直等下去,一生一世都等你。

等一個人太久,註定要重逢;等一個太苦,愛情才會有奇蹟。等你日子,我也有微笑,但都是不得已的偽裝,內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會一直等你,這是無言的承諾。真正的愛,不是花言巧語,而是一生一世的牽手同行,哪怕是默默無聞,都是幸福。一個眼神,都能讀出內心的感悟,不是嗎?

今生,我們註定無緣夫妻,但依舊深深愛著,一輩子。聚少離多,我終有一天會習慣,但不去想你,我做不到。

也許,一轉身,我等你的日子,就是幾十年,但沒有關係。如果我徐徐老矣,就去找你。再一次看看你,也是等到了愛情的奇蹟。

誰說世上沒有真愛,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住著一個人,他們愛的不夠用心。真愛,是一顆心一輩子都屬於一個人。如果有緣夫妻,那是最大的福分;如果無緣在一起,依然是一輩子在一起,是心中那個特別的愛人。

等一個人,不是傻傻等待,是讓思念和等待一起交織。好苦的時候,打開手機,看看你的相片,想一想牽手的幸福時光;我還悄悄關注你的朋友圈,看看你每天發了什麼消息,看看你幸福的笑臉,我的心,倍感欣慰。

一轉身,便是天涯陌路,不打擾不聯繫,只有思念,如一盞「長明燈」,與生命同在。但燈油枯盡的那一刻,我能想起來的人,還是你,如此,也是另一種「天長地久」。

今生今世,我等你:冬去春來,我在一縷春風中等你;秋風起了,我在落葉飛舞中等你;春花開了,我在花的淡香之中等你;時光老了,我在一撮白髮中等你;記憶老了,我在心海深處等你.

我等你,一生一世,今生來世,你來,我幸,你不來,我認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是哪裡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成語典故,用來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人之間思慕殷切,也可用於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一般意義上而言,三秋泛指時間很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古人指的"三秋"即"一秋"為一個季度,"三秋"為三個季度,約是現在的九個月時間,而實際上有時候比這個三秋還要長的時間。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翻來覆去的查看,驚訝之至,原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出處竟然是詩經!不說了,那就看文章吧。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原來是這個意思
    我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是,不少人可能都理解錯了。這句話出自《詩經》「採葛」,原文是「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本意是形容熱戀的情人,須臾也捨不得離開,一天見不著也難以忍受的意思。我們一般都認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好像相隔有三年」。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你知道出自哪裡麼?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個成語對大家來說是耳熟能詳,常常用來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而這個成語早在幾千年之前古人就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度日如年的相思之苦了。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首《採葛》。葛根《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錯了
    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個成語的出處《國風·王風·採葛》,你便會發現「三秋」有著特指的時間,且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三年。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首先,詩的大概意思是說,那個採葛的姑娘,我一天沒有見到她,就好像隔了三月啊;那個採蕭的姑娘,我一天沒有見到她,就好像隔了三秋啊;那個採艾的姑娘,我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葛」,即葛藤,是一種蔓生植物,莖可制纖維。「蕭」,即艾蒿,是蒿的一種,有香氣,古時用於祭祀。
  • 詩遇見歌「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怎樣的感受?
    採葛,這是一首傾慕的詩,這是一支痴心的歌。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可是,一日是一日,三秋,又有多久?《孔穎達疏》云:「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原來,春夏秋冬,一年有四季更替,四季又有十二次月圓。每一個季節,都有三個月,一秋便是三月,三秋便是九月。兩千年前那個花痴的姑娘,不見情郎的每天等待,竟然都是像九個月那樣漫長。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自《詩經》是什麼意思?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一個矛盾的成語,在現實生活中,「一天」與現實生活中的不可能和「三季」相同,並且「等號」不能在他們之間標記。然而這個成語不僅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他們會覺得這是對離別時的心理最好的描述。因此「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成為情侶間最美麗、最浪漫的情話。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出自《詩經》,它的原意到底是什麼?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一個有悖常理的成語,現實生活中的「一天」,是不可能和「三季」同日而語的,兩者之間更不能劃上「等號」。然而,這個成語不僅自古流傳了下來,而且還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對熱戀中的人來說,他們更會覺得,這是對離人心理時間的最佳描述。因此「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成了戀人之間最動聽、最浪漫的情話。
  • 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多久?你一定理解錯了
    它就是我們要讀到的這首《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當我們想念某個人的時候,常常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形容,「三秋」泛指時間很久,有人認為它指的是三年,也有人認為是三個月。
  • 古人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有何歷史淵源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01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曾留下不少的智慧名言,其中不乏有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深切思念的詩句,尤其是那句「一日不見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讀起來這麼簡單的詩,就先從詩中的三種植物講起吧。                        至於為什麼說,「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是因為葛的生長周期就是三個月,三個月便開花結果。      那麼,大家也可以想知,「蕭」是必須待秋而成熟。「秋」字的本義原就是穀物成熟的意思,百穀以初生為春,熟為秋,慢慢才引申為四時之一的秋季,孔子講「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 要想讓女人對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男人可以試著做這兩件事
    你這一路走來,有沒有失去過什麼人,曾幻想過與她攜手一生,最終無疾而終,偶然想起她的笑顏,淚水就浸溼了雙瞳。你自欺欺人的感嘆道「不求長相廝守,只求曾經擁有,」其實你在心裡後悔不已。其實男人想抓住一個女人,並不難。只要讓她對你朝思暮想,「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自然就捨不得離開你了。
  • 19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般的思念之語,你心動了嗎?
    2.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王風·採葛》男子思念勞作中的女子,身心備受折磨。物理上的時間和心理上的時間落差之大,想必熱戀過的人都有同感吧?這也就是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最早發源地。3.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相思中消瘦了體貌、憂傷了容顏,消逝了青春。這思念該是多麼的令人煎熬呀。
  •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指三年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再來說一個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信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思念常用的一句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裡的三秋要麼指代三年,要麼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三」理解成多,那麼三年就是指代多年。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個俗語的出處《國風·王風·採葛》時,你就會發現「三秋」有著特指的時間,很多人一直理解錯了。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分享69
    國風·王風·採葛原文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譯文那採葛藤的姑娘,我一天看不見她,像隔了三月那般長!那採香蒿的姑娘,我一天看不見她,就像隔了三秋一樣!那採艾草的姑娘,我一天看不見她,像隔了三年那樣長啊!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國風·王風·採葛》賞析
    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彼採葛兮」,彼:那個,彼此。 採:採摘。 葛:葛根。紅薯樣的農作物。兮:語氣助詞,相當於現在的「啊」。「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反覆詠唱,總共三段。「彼採蕭兮」 ,蕭:香蒿。《說文》:蕭,艾蒿也。《爾雅》:蕭萩,「即蒿。」
  • 《詩經》中的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我們經常用的句子,你知道原句是什麼嗎?《詩經》告訴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詩經》是怎麼寫的。國風 · 王風 · 採葛無名氏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品讀詩經中的《王風·採葛》,方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相思
    一看到「相思」兩個字,讓我腦海裡,不由自主浮現出一首古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誰寫這首詩的,我暫時記不起來,誰知道可以告訴我。但我知道紅豆代表相思。而現代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話來形容相思之情,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長時間沒有見過面的好朋友,舊友重逢時常會說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確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裡被應用的很廣泛,無論是好朋友還是親人分隔異地之後,都會用這句話來表達強烈的思念之情,這句經典的話聽起來耐人尋味,寓意深刻,受到了人們的喜歡,有的人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有誤,認為三秋就是三年,三秋其實泛指時間很久
  • 愛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你好想給你發信息
    愛一個人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念時若是看不見,猶如度日如年,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這是深情真愛的一種彰顯。想你了,遠方的人你可否有感覺,想念時,泛濫的思情就像洪水衝破了閘門一樣,一發不可收回。愛你,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你,好想給你發信息,就好像那消息能把思念之意瓦解,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君可知,骰子上那顆殷紅的點,就像是一顆思念的心,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體感,用它來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再恰當不過了 。想你了,綿綿不絕的思情,就像是潺潺流水一樣,絲絲縷縷的匯聚成愛的海洋,想你心痛念你流淚,這都是深愛的一種體現!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到底有多久?讓《詩經》來告訴你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想表達對某一個人有強烈思念之情的時候,往往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形容,那麼問題來了,「三秋」到底有多長的時間呢?有的朋友說,既然是「三秋」,那麼望文生義,就是需要經過三個秋天,這麼看來應當是三年的時間吧。那麼答案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