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實踐養成】家庭法治第十講:父母提出...

2021-01-08 澎湃新聞
【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實踐養成】家庭法治第十講:父母提出「精神贍養」訴求,能否獲得支持?

2020-06-06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昌邑市司法局 昌邑市司法局 來自專輯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養成

案例

戴某是年滿78周歲高齡的老太,老伴去世後,戴某與一雙兒女籤訂贍養協議,約定其由女兒、女婿負責養老,但相處時間一長,戴某與女兒一家逐漸產生矛盾,之後更是賭氣離開女兒家,搬到兒子家居住。其女兒葉某在老母親離開家後,一直未前往弟弟家看望,戴某十分生氣,2013年8月5日,戴某將女兒、女婿告上法庭,要求葉某每月都要來探望自己一次,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重要節日,葉某也都要來看望自己。

案例解析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贍養義務正式寫入條文,該法第十四條第一款明確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進一步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追求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開始越來越多的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比如希望得到子女的尊重和支持、生病時子女守在身邊、逢年過節有人陪伴等。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精神贍養義務,對保障老年人的權益和幸福具有重要意義。本案中,應當依法支持戴某的訴訟請求。

昌邑市司法局

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實踐養成專欄

原標題:《【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實踐養成】家庭法治第十講:父母提出「精神贍養」訴求,能否獲得支持?》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實踐養成】家庭法治第十一講:單身...
    【家庭「全生命周期」法治行為實踐養成】家庭法治第十一講:單身母親要求解除非婚生子撫養權,應當如何處… 2020-06-10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法治基因深植於每個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法治家庭是法治社會的「細胞」。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無論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還是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社會治理體系的基礎工程,是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從家庭抓起,讓法治基因深植於每個家庭,從而「讓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顯得尤為重要、不可或缺。
  • 引導青少年爭做法治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向哪裡走、跟誰走、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如何實現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包括與父母分離、成立自己的家庭、有年幼的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孩子離家及生命晚期家庭六個階段。生命周期就像一個校準的時鐘,到點時家庭的內在功能和發展任務就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容易出現問題。
  • 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法律的價值、精神、原則等大多建立在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上,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許多行為,往往是法律作出相關規定的重要依據,而多數調整社會關係和規範社會行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結果。例如國家立法規定:禁止殺人放火、禁止搶劫盜竊、殺人償命、借債還錢、贍養父母、撫養子女等等,總體上都反映或體現了道德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是制定法律的內在要求和評價法律善惡的重要標準。
  • 法治天元丨學思踐行 尚德崇法
    組織區五屆人大代表、幹部赴深圳、廈門大學開展履職能力提升班學習,實現區人大代表異地培訓的全覆蓋。以導向型、參與型、滲透型的法治教育模式,積極推動領導幹部的法治實踐。學以致用,將法治知識與新區的實際工作深度結合,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服務於新區更高質量更加全面的發展大局。聚焦重點、難點、熱點,以法治思維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解難題,在法治實踐和真抓實幹中,不斷提高全區領導幹部依法履職的能力。
  • 法治文化 | 莊子的法治精神
    核心提示:莊子反覆強調的「道」和現代法治倡導的秩序、標準、規則、程序,有諸多契合之處。「道」是萬物之源,也是法之源,它不但適用於自然界,還適用於人類社會實踐與變革,其實現法治的方式首先是自我管理、自我融洽,即自治。
  • 著力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思維能力
    【資政場】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常宏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府職能邊界日益清晰、權力配置更趨合理、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一些領導幹部仍存在法治信仰不堅、法治理念不牢、法治思維能力不高和法治責任意識不強的問題,「法上」「法外」特權思想和違背法律精神、背離法治的行為仍不同程度存在,給法治政府建設帶來消極影響。
  • 靖江「五全」鏈條打造「靖美宜商」法治文化品牌
    今年以來,靖江市以提優全市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探索構築起 「五全」法治保障鏈條,打造出了「靖美宜商」法治文化品牌,在全社會營造出了安居守法、宜商宜業的新風尚。一是創新實施「全生命周期」普法。研究制定「全生命周期普法服務項目清單、產品清單」,分「出生求學?法護蓓蕾」「 成家立業?法護人生」「 頤養天年?法護夕陽」等三大重點環節,根據對象、需求、投向精準設計普法服務產品,確保各年齡層次、職業行業的人群都能平等獲得供需對接的普法產品、法律救助幫助服務。二是創新推出「全產品周期」普法。
  •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
    一個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以下六個階段: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與解體六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起始與結束通常以相應人口(丈夫或妻子)事件發生時的均值年齡或中值年齡來表示,家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的時間長度等於結束與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齡之差。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
    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  這是繼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之後,在全國性會議上全面闡述、明確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 用好法治利器 守護鶯歌燕舞
    然而,也要看到,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鳥類保護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等密切相關。讓愛鳥、護鳥成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需要切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讓法治成為愛鳥護鳥的利器。
  • 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該如何投資理財?
    本文,將針對於這一問題的另一主流觀點——「家庭生命周期理財論」,來談談如何依據家庭生命周期的特點與需求來制定相應的理財方案。    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P.C.格裡克於1947年從人口學角度提出,是反映一個家庭從形成到解體呈循環運動過程的範疇,這個課題在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多重領域都很有意義。
  • 諸暨市司法局法治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諸暨市司法局紮實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緊扣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徵,聚焦青少年法治思維培育,高水平整合資源、高標準建設陣地、高頻率開展法治實踐,築牢學校教育主陣地,深化校外實踐長效機制,大力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 暴力行為嚴重影響香港法治
    這些目無法紀的暴力行為,嚴重影響香港法治的核心價值。我對此感到十分憤慨和痛心,並要予以強烈譴責,我相信市民都有同感。警方處理7月1日整日的暴力行為,一直表現克制,但對於任何違法行為,我們必定會追究到底。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和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也表示,暴力衝擊者的行為嚴重違法、對社會公眾造成極大威脅。
  • 《法治中國》第一集《奉法者強》完整版
    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解說詞】  這三個深刻、凝重的發問,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必須作出正確解答的重大考題。家庭、學校和社會密切配合,在全縣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宣傳教育網。」  「增強人民的法制和道德觀念,人人爭做遵紀守法的模範。」  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習近平經常深入到基層,聽取群眾呼聲。讓當地幹部群眾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經常是帶著律師「下訪」,現場化解矛盾、解決難題,體現了他對運用法治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視。  到福州工作後,習近平同樣十分重視法治。
  • 守護家庭全生命周期,一家新銳險企的長期主義之路
    「專而美」者,如愛心人壽,以「專注服務於家庭」為核心定位,以「醫養護·保」守護家庭全生命周期,以「保險+」打造生態化商業模式,以「專業化、輕資產、科技型」為經營理念,成為中小險企中前瞻布局、持續發展的佼佼者。  憑藉圍繞家庭定製的保險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便捷細緻的客戶體驗形成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愛心人壽在壽險紅海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藍海。
  • 王靜: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逐步增強。觀念啟發思想,思想指引行為。在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人的現代化、人的觀念的現代化無疑處於基礎地位。《綱要》將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作為重中之重,指明了在觀念培育方面,現階段應以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將維護憲法權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健全普法責任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等作為工作著力點。
  • 「王者榮耀」、三個時尚男孩組合……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今天還講...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第三次走進北京二中開講法治課。線下與雲端相聚,同上一節法治課。9月4日下午,北京二中的校園裡出現了一個師生們期待已久的身影——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這是繼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7日之後,張軍第三次到北京二中開講法治課。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向同學們贈送法律書籍。
  • 家庭的生命周期:從誕生、發展到解體
    家庭的生命周期包含了人口變動的主要內容,從結婚、生育、撫養未成年子女,直到衰老和死亡。相關研究強調家庭隨時間而發生的各種變化,並解釋家庭在不同時期的變遷,以說明家庭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各種任務和需求。1、形成期。從兩個年輕人結婚開始,到第一個孩子的出生。2、擴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