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走入「層級化」,公租房或成為大城市中普通人的最終歸宿

2021-01-18 81大白話

超級大城市終將成為中國樓市的「珠穆朗瑪峰」!

01 人口危機不會影響超級大城市的樓市

從長期看,中國目前面臨的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勢必會對整個中國樓市產生深遠的影響。

估計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是,房價沒有人口支撐,將會暴跌吧。

暴跌有可能,但全面暴跌不可能,相反,人口危機反而會進一步助推超級大城市房價的暴漲!

這兩天,韓國有兩條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

1、韓國人口在2020年首次出現負增長,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全韓國人口減少約2萬人。

2、韓國首爾過去四年來,房價上漲了近60%。韓國早已完成城鎮化過程,雖然首爾房價已經很高了,但還是在持續上漲。

大家要知道,韓國比我們早了20多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同時少子化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韓國。但即使是這樣,韓國的超級大城市首爾的房價依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還有我們熟悉的日本,甚至比韓國要早十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我們都知道日本樓市經歷過大崩盤,但如今東京的房價依然是天際一般的存在。

這就至少說明一個問題,當樓市因為人口增長乏力結束普漲格局後,高淨值人群會集中流入到超級大城市,而這些超級大城市的房價會不斷的暴漲。

這也是一些專家預測北上深這些城市未來的房價會達到幾十萬的原因所在。

從數據上看,我國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可能比韓國日本還要嚴重,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超級大城市的樓市,未來可能將越來越「香港化」。

為什麼說是「香港化」,而不是「韓國化」或者「日本化」呢?

因為這裡面最大的變量就是國情或者說體制。

但即使是有變量存在,也不會改變超級大城市的房價越來越貴的趨勢。

因為,收縮就會導致集中度更高,集中度高了,但供給不了那麼多,房價不漲是不可能的。

這不是政策和資金能夠限制住的。

02 超級大城市未來的樓市格局---「層級化」

其實這裡說的漲價是比較籠統的一個概念。

因為即使是超級大城市,也不可能逃避分化的魔咒。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城市的房產擁有者改建房子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

這就會導致房產也會出現老齡化的問題。

即使是超級大城市,房貸對房齡的限制也不會超過土地使用權的年限,甚至要低得多。

如果貸款受限,那麼房子就會是一種有價無市的存在。

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能夠全款在這些城市購房的人,會看上居住條件極差的老房子嗎?除了學區房。

中國房產的最大軟肋就是樓齡,樓齡太大,不但銀行嫌棄,購房者也嫌棄,真正買老房子的人群什麼人群,就是打工族,普通人,就是掏空好多錢包才能湊齊個首付的人群,而他們手裡的資金支持不了他們選擇較新的房產,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生活品質較低的老房子。

這就是超級大城市樓市的一個圈層,老房子的目標客戶群體。

別拿目前上海的樓市說事,真正大漲的房子就是新房、次新房和學區房,而上海房價上漲的深層次原因是需求量暴增,供求支撐不足導致的,大家想想,一個去化周期不足一個月的市場,房價不跳漲也不可能,但就算是為了抵抗通脹,避險資金大量湧入,這種市場樓齡大的老房子也不會受到青睞的。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投資需求是超級大城市樓市的另一個圈層,也是助推房價上漲的一個主要圈層,這個圈層的資金實力是略高於中產的,也就是說,一般普通的住宅,能夠做到全款購買,雖然他們在全國範圍內,都可以稱得上是精英階層,但超級豪宅的客戶群體卻不是他們,這個圈層只會對面向老百姓的市場產生影響。

最後一個圈層,就是全國各地的富豪,這個圈子相對較小,但面對這個圈層的房產實際價值是很大的,而這些房產也只會在這個圈層中流通,不會對普通人的購房帶來太多實質壓力。房產更多是他們身份的象徵。

其實這種圈層趨勢,在很多城市都很明顯,但不同的是,超級大城市「跳圈」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03 公租房或成普通人在超級大城市的最終歸宿

以目前中國的房產數量來看,基本上能做到「居者有其屋」了,但人都往大城市跑,這誰也沒招。

遏制大城市的房價,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除非限制外地人流入。

很顯然,這根本不可能!

既然限制不了外地人的流入,那麼高房價就是必然的。

什麼東西供不應求都要漲價,房子也不例外。

如果真的把大城市的房價控制到親民的水平,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會發生什麼情況?

其實,對於大城市來講,目前能夠做到的就是提高購房門檻,錢是必須要有的,但錢不是購房的唯一條件。

所以,對於大城市來說,能做的基本也都做了,而且有些方面甚至可能嚴重影響到對人才的吸引力。

一方面看得上的房子買不起,一方面買得起的房子看不上。

大城市的樓市是嚴重內捲化的。

當然這跟人們的生活品質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吃飽了自然想著有地方住,有地方住了還要給孩子找個好學校。

物質的提升,就是需求的基礎,而需求不振就是物質提升斷層所導致的。

對於大城市突出的住房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中也提出來了,並把它作為2021年的八項重點經濟任務之一。

其中有一點就是建立健全住房出租市場。

而公租房將會成為這其中的主力,同時共有產權房將會成為一個關鍵點。

因為以目前大城市的租金回報率來看,單靠出租解決住房問題,資金投入是巨大的。

以租代購將會成為接下來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的一個突破點。

這也預示著,公租房體系將成為樓市後普漲時代的一個重要的居住形式。

也許,對於大部分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來說,公租房可能是最終的歸宿。

81大白話為您提供不一樣的房產資訊解讀!

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一線城市樓市年終翹尾!「大城市住房問題」何解?
    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深圳11月新房、二手房的成交價均居全國主要城市首位,其中二手房的成交價更是頂破了8萬每平米的天花板。跟隨深圳,廣州、杭州等地樓市也掀起了年末搶房潮,「千人排隊」、「開盤日光」重現。某中介稱,他見過在該板塊房源的「打新」中陪跑十餘次的客戶,其搖號的新房均價由3萬多每平米一路上漲至4萬多每平米。11月,杭州新房成交量近13000套,連續8個月「破萬」;二手房成交量達10088套,創下歷史同期最好記錄。上海樓市也熱了起來。
  • 公租房越來越多 但房價卻在上漲
    具體表現在新建商品房項目中有一定比例公租房、藍領項目的興建、全市逾13萬套在售二手房,以及「純粹」的租賃項目的建設。2020年杭州出讓的無公租房宅地僅為21宗,僅佔比五分之一。縱向來看,2015年杭州出讓的無公租房宅地有80宗。很明顯,純粹的宅地比例在下降,而租賃用房在上升。
  • 臨近年底成交火熱,小戶型學區房緊俏丨樓市頭條
    此外會議指出,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做好公租房保障,在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重點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培育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立健全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
  • 樓市再加「兩道紅線」!普通人貸款買房,越來越難了
    房地產成為了支柱產業的同時,也愈加讓人感到慌張。建行董事長田國立曾在陸家嘴論壇上表露過擔憂: 「金融機構和國家已經明顯被房地產綁架,房價一旦控下來,大家都害怕。」 這種異樣的氣息,不止是中國第二大銀行的董事長感受到了,大家都感受到了。
  • 2020宜興樓市系列特稿 | 環科園地價要破萬?
    這一年,他放棄了文本意義上的價值觀表達,拉上王朔、葛優、何冰等人拍攝了中國內地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並於1997年的平安夜首映。《甲方乙方》斬獲3600萬票房,榮登年度票房前十。此後,馮小剛終於成為中國頂級的商業片導演。《甲方乙方》裡的男主葛優在片尾說了這麼句話:「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 中央明確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買不買房都要注意
    樓市在重點任務中單列 業內認為,關於樓市的表述,236字,這是近幾年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房地產著墨最多的一次;而且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般放在民生和社會保障裡面,而這一次單列,什麼意思?或許意味著,當前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 2、首次!
  • 公租房是什麼意思?公租房的申請條件是什麼?
    公租房是什麼意思?公租房的申請條件是什麼?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03-23 像廣州、深圳這種大城市
  • 如何「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建部給出了標準答案
    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加強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加快補齊租賃住房短板,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加快構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做好公租房保障,在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重點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 樓市關鍵詞|打新熱、萬人搖:買房成為套利現場 普通剛需怎麼辦
    樓市關鍵詞|打新熱、萬人搖:買房成為套利現場 普通剛需怎麼辦 房天下   2020-12-26 08:50 [摘要] 今年的疫情一度為整個樓市按下了暫停鍵,經歷了復工復產後報復性的購房小陽春,大部分人認為今年樓市會再相對平穩中收尾。
  • 2020中國(安徽)樓市年度漢字網絡票選開啟
    既有北方城市艱難「自救」,南方城市火熱"打新」、又有各大城市紛紛發出"搶人」信號..."危"與"機」並存。對於安徽樓市來說,亦是如此,城市與城市之間樓市表現差異......誰能代表2020年?年度漢字評選火熱進行中「第十二屆中國(安徽)樓市總評榜」網絡投票如火如荼進行,2020中國(安徽)樓市年度漢字網絡票選評選活動同步上線。待選漢字包括「扶」、「住」、「定」、「變」、「補」、「魔」、「分」、「爆」等字眼,登陸新安房產網投票頁面,即可參與安徽樓市年度漢字的評選。
  • 國家正式表明對樓市態度!2021年起,囤房者沒法再「靠房吃飯」了
    近日,一篇發表於2018年的舊文《從婚房進城看中國城市化的邏輯》,在被安上《困在縣城的婚房人,中國城市化最大「接盤俠」?》這個新標題之後,變得格外抓人眼球。不僅是炒房者,還包括與樓市相關的地產中介、媒體、持有房產的企業以及開發商,利用經營貸、消費貸等違規資金進入樓市、套取購房資格等情況,這條買房路今後是行不通了。
  • 今天,2021年樓市股市徹底定調!
    這句話潛臺詞可以理解為,樓市還是要穩定才行。所以,放心,樓市投機不行,合理保值還是可以。世界經濟復甦不穩定不平衡,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從我國2020年GDP來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有經濟學家測算2021-2025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在5.5%左右,槓桿遊戲持保留意見。2021年當然沒問題哈,前幾天我寫了。
  • 傳統樓市告別高增長,迎來劇變,2021年靠什麼穩經濟?
    來源: 光宇吐樓市這個時候是做盤點的時候,回顧過去,展望未來。2020年房地產是什麼樣,是對2021年的一個預示。從預示的信號中你可以解讀2021年中國房地產的大勢,無論開發商還是購房者也應該知道自己怎麼做。
  • 租賃市場或成為2021年樓市調控重點 強調房住不炒
    租賃市場或將成為2021年樓市調控的重點,大型城市的住房問題將引起更多重視。12月18日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大城市的房地產調控外,還重點突出強調租賃市場。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認為,房地產長效機制已經在租售並舉、房住不炒等環節開始快速落地。
  • 中央定調2021樓市:重申「房住不炒」 聚焦大城市住房租賃
    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記者 譚夢桐)不平凡的2020年終於接近尾聲,這一年,中國樓市經歷了從驟降到恢復性上升的過程。展望未來,2021年樓市怎麼走?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會議重申「房住不炒」,並且對住房租賃市場給予高度重視。
  • 《安家》揭露的,或許才是大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真相
    01最近,孫儷和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火了,不僅僅因為兩位知名演員的實力演技,更因為這部電視劇的核心,是圍繞中國人最關心的「房子」話題。,真真正正揭露了普通人的大城市生活真相。02《安家》中,同為博士高材生的婦產科專家宮蓓蓓和老公,在大上海奮鬥了7-8年,全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六口人仍然擠在60多平的「老破小」中,宮蓓蓓下了夜班後,要幫學生改論文,不得不抱著電腦,跑到衛生間去幹活;年少的時候,總覺得人要活得瀟瀟灑灑,哪裡不能立足,有個住所就是「家」,可是有了孩子,拖家帶口後,才明白,狹小逼仄的空間,
  • 樓市需求側改革:不再是刺激買房,應對需求分層滿足基本需求
    但是,這場槓桿遊戲中,誰的起始資產大、誰的膽兒大,誰就獲得了先入為主的加槓桿優勢,誰就能在加槓桿中獲得最大的資產溢價。於是,這幾年的新房供應,越來越豪宅化了,低總價、小戶型的房子越來越少,特別是今年疫情後。因為,購買力越來越集中在換房和炒房群體中。當然,地價、槓桿上漲也是驅動力,而各方做局營造房價上漲預期也不可忽視。
  • 惠城新建小區須配建公租房 二居室戶型將超九成
    除了在去存量公租房上推出新舉措,針對未來的公租房建設問題,住建局在調研保障房家庭實際需求過程中也做出新的調整。在新建公租房小區過程中,戶型配比將大幅往兩房一廳傾斜。  王摯平介紹,在新建的保障房小區惠南花園,兩房一廳的戶型配比超過90%,而一房一廳戶型配比則大幅縮減。
  • 大城市的住房,到底是什麼問題?
    那麼,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該怎麼解決?住房問題重點聚焦「大城市」,最大的背景就是,近年來各地都在舉全省之力打造中心城市、做強省會城市,構建圍繞省會或中心城市的都市圈。於是,規劃和政策紅利、人口和資源等,都開始向這些城市傾斜,也就是所謂的提高「首位度」。
  • 如果以後大面積推行公租房,還有必要購買商品房嗎?
    #樓市打折促銷季房價真的降了嗎#一,什麼是公租房?公租房為代表的城市有很多,比如重慶這個直轄市,公租房的體量非常的大。很可能就是因為重慶的整體收入相對較低,主要是解決那些進城務工的農業人員,或者說是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居住問題。二,如果以後大面積的推行公租房,還有必要買商品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