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小學作業宛如天書: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臺小學作業宛如天書:將羅馬拼音翻譯為閩南話 2017-02-15 15:21:39來源:環球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
小學驚現天書作業翻譯閩南語 臺灣的家長都大喊頭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學驚現天書作業翻譯閩南語 臺灣的家長都大喊頭痛 有島內網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分享,臺灣小學的閩南語教材作業,只見上面印著滿滿的羅馬拼音,要求把這些拼音翻成閩南語,讓許多人直呼到底想表達什麼,不僅做作業的小朋友們看不懂,連臺灣的家長們都大喊頭 原標題:小學驚現天書作業翻譯閩南語
-
分享 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躥紅:羅馬拼音標註「嘿巴適」
當川話10級碰撞到英語4級!恐怕沒得點造詣也是看不懂的哦。你知道四川話裡的「好生抬起」、「把腳腳逗起」、「撈起」、「列宗活路」用英語怎麼說嗎?還記在被英語四、六級,託福、雅思、GRE等考試「虐」的日子裡,曾咬牙切齒說「有本事讓外國人來翻譯我們大四川的方言!」嗎?事實上,在百年前的蜀地,金髮碧眼的「歪果仁」們真的操著一口接地氣的四川話。
-
廈門海滄區教育局局長當老師 每天教一句閩南話
海滄區教育局局長陸曉紅說,我們並不是被要求開展這項工作,而是在看到說閩南語的孩子越來越少,我們心中充滿責任感,要來挽救閩南語和閩南文化,不能讓它在我們手上斷掉。她說,教育工作者要成為閩南文化的火種,讓它越來越旺。
-
奇書丨民國時期四川話英語教科書網絡躥紅:羅馬拼音標註「嘿巴適」
當川話10級碰撞到英語4級!恐怕沒得點造詣也是看不懂的哦。你知道四川話裡的「好生抬起」、「把腳腳逗起」、「撈起」、「列宗活路」用英語怎麼說嗎?還記在被英語四、六級,託福、雅思、GRE等考試「虐」的日子裡,曾咬牙切齒說「有本事讓外國人來翻譯我們大四川的方言!」嗎?事實上,在百年前的蜀地,金髮碧眼的「歪果仁」們真的操著一口接地氣的四川話。
-
「嗲嗲的」臺灣腔——臺灣話獨特腔調的來源
臺灣和大陸的拼音採用的是兩套音標,臺灣拼音叫注音,是由北洋政府制定的,這種注音還能拼臺灣地區的方言。而大陸的拼音是1955-1957年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的,是漢語拉丁化的作法之一。兩種不同的拼音方法也讓兩地的音調不一樣。
-
3部字典見證閩南白話字發展史
駱中民說,「E-MNG」是「廈門」,「IM」為「音」,「JI-TIAN」意為「字典」,而「E」在閩南話中既可以是「個」,也可以是「的」,因此這本字典又名《廈門音的字典》。 那麼 什麼是閩南白話字?
-
來一句兩岸最熟悉的閩南話
為啥要到閩南推廣閩南話 「可是,說起來也挺好笑,我居然跑到閩南來班門弄斧,推廣閩南話。」蔡金安告訴記者,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閩南話逐漸式微。十年前,蔡金安來到廈門,卻發現鄉音難覓。這是一個外來人口超過一半的開放型城市,大家普遍的交流方式就是普通話。很多當地父母為讓孩子融入大環境,也都刻意不說方言。
-
閩南話中的古漢語之飲食常用語
順便一提,關於飲食的閩南話,最為全國人民熟知的莫過於把「吃飯」說成「駕崩」,很多閩南人人把「駕崩」寫成「呷飯」,其實這有點音譯法的誤解了,「吃」字閩南語就是念作「jia」。1. 糜,普通話拼音為mí,閩南語念作mei ,粥的意思。這個字在古文中最有名的典故,莫過於昏聵的晉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了。
-
「呷飽未」=「吃了嗎您」 北大吹起閩南話風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於11月23日至12月1日期間,於校內舉辦閩南語學習班,邀請在北大就讀的臺灣學生指導大陸學生說閩南話,課程中不但包括了閩南話的日常用語和臺灣小吃,還有臺灣流行歌教唱,受到北大校內外學生矚目。
-
民政部:道路交通標誌中地名如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使用拼音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交通標誌中使用英文翻譯的情況也很突出,如果只是要求民政部門設立的地名標誌使用標準地名,而對交通部門的交通標誌不做管轄,那麼目前地名管理條例還存在很大漏洞呢。」對此,民政部區劃地名司10月13日回復稱,《地名管理條例》規定,「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以國家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作為統一規範。」
-
綠營提廢漢字注音改用羅馬拼音 蔡正元:臺南市長只能講西拉雅語
注音符號中國臺灣網3月6日訊 登記參選臺南市長的民進黨籍「立委」葉宜津,日前在黨內政見會拋出「廢除注音」政見,改用羅馬拼音取代,才能「與國際接軌」,引發許多批評。對此,前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表示,拼「臺獨」就要拼「去中國化」,但換成羅馬拼音就跟大陸更像了,他並諷刺葉宜津,「臺南這塊土地本來就是西拉雅人的,想當臺南市長的人只能講『西拉雅語』才對!」
-
漢語拼音60年|你知道嗎,廣東話、閩南語也有拼音
甚至有些方言,如閩南話的傳教士拼音閩南白話字在當地取得了近乎正式文字的地位,不但不會漢字的文盲使用,就算會漢字的也樂於使用。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出生於廈門鼓浪嶼。她除了是優秀的醫生,也曾經擔任過對臺閩南語廣播的播音員。作為書香門第出身的大家閨秀和醫生,林巧稚當然不可能是文盲。但是根據記錄,在撰寫對臺廣播稿件時,林巧稚醫生仍然習慣使用閩南白話字。
-
臺灣: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通用拼音」為近年由臺灣學者依照漢語拼音研發而來,目前使用者以學者為主,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曾採用於地名和路街名譯音。雖然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之間使用的符號差異只有15%,但少數幾個符號不同,會帶來幾何級數的差異,會使大量的中文複合詞、詞彙不一樣,尤為嚴重的是,它還將帶來實際使用上的極大麻煩。如中國第一大姓―――「張」姓,用漢語拼音為ZHANG,「通用拼音」則為JHANG。
-
臺當局欲滅臺灣人「中國姓」:中文姓名改用羅馬拼音
島內政治評論人黃智賢稍早在臉譜網(Facebook)指出,有名觀眾寄給她一封信,裡面附有臺當局「內政部」公文,該公文的內容為「
-
教娃拼音抓狂的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發明了bpmf?
1918年,教育部在章太炎基礎上修改發布,此為我國官方的第一個拼音方案注音符號。我國第一個自己設計的拉丁化方案是劉復、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林語堂、汪怡等人在1928年通過教育部發布的國語羅馬字。此外,我國民間在上世紀20年代末開始形成過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主要人物有瞿秋白、方善境、倪海曙等人。瞿秋白的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為現代漢語拼音奠定了基礎,兩者一致性很高。
-
科技驅動教育 作業幫發布「學習的真相」直指小學學習難點
針對數學、英語等學科,他指出:「考100分並不代表真正具備數學思維」、「近十年來小學英語的難度提升了15倍」等。 作業幫產品技術團隊為1萬名老師建立了2.5億大數據題庫和學生學情多維度大數據報告,幫助老師進行數據化、精細化、本地化教研教學。
-
一年級作業多嗎?要提前學拼音嗎?考試分數重要嗎?
孩子也逐漸適應了小學的生活,知道周一到周五要早起,中午要在學校吃飯和睡覺,回家後要先寫作業,然後再玩耍,還要儘量保證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感覺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目前小學一年級階段按照教育局的規定:回家是不能有書寫作業的。
-
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臺灣漢字拼音採用漢語注音符號。 臺灣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為國際通行的漢語拼音(2008年-),早期曾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法。 目前地名(縣市名除外)、街道名、人名均以漢語拼音翻譯。
-
為什麼南洋的華人的姓名英文翻譯那麼奇怪?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
以馬來亞著名華人領袖為例,吉隆坡甲必丹葉亞來的羅馬字為「Yap Ah Loy」(客家話);新山兩大顯赫人物陳旭年和黃亞福為「Tan Hiok Nee」(潮汕話)和「Wong Ah Fook」(粵語),以及檳城甲必丹辜禮歡為「Koh Lay Huan」(閩南語)。正值英殖民政府統治,華人姓名的羅馬化一般依據英文的拼寫慣例(當時馬來文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爪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