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不自覺地陷入沉思,企業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企業能夠持續生存?為什麼有的企業反而中途夭折了?為什麼許多企業在不遺餘力地締建著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
《易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企業文化是屬於形而上的,而企業產品則是屬於形而下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產品,是隸屬於企業的兩大分支體系;是企業的兩條生命線;是企業行走的兩條腿。
企業文化不是一種空穴來風的舶來品,而是一種紮根於本土,經過錘鍊、凝結而成的思想精華,是企業意識形態的整體體現,是世事流轉千百載而風華依然的能量環。有時,企業文化如和風細雨,潤人心扉;有時,企業文化如電閃雷鳴,醒人耳目;有時,企業文化如秋風掃落葉,席捲每一個角落,不留餘垢。
企業文化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一句簡練的短語,而是企業的精髓,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文化既融入了天地之正氣,能激昂澎湃於天地之間;又具有超然的生命力,可以蕩然奔騰穿梭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空。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地為企業文化注入新能源。並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使企業文化不斷浸潤到員工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企業員工的雙手,把企業文化融入產品之中,進入市場,走進社會,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消費群體從企業產品的了解,逐步發展到對其企業文化精神的了解、認同,並最終願意為其今後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物論陰陽,時論春秋。《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純陽不生,純陰不長」。只有陰陽相合,才能相得益彰。若以陰陽論,企業文化是隱性的,屬陰;企業產品是顯性的,屬陽。企業文化和企業產品是企業發展的的強有力支撐,兩者之間不是相對孤立的,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搞「金雞獨立」的企業,是缺乏安穩性的,也是走不遠的。只有不斷地、積極地適時調整,企業才會更穩健,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