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企業文化的陰陽之道

2021-01-10 滄海頌韜chst

經常,不自覺地陷入沉思,企業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企業能夠持續生存?為什麼有的企業反而中途夭折了?為什麼許多企業在不遺餘力地締建著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

《易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企業文化是屬於形而上的,而企業產品則是屬於形而下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產品,是隸屬於企業的兩大分支體系;是企業的兩條生命線;是企業行走的兩條腿。

企業文化不是一種空穴來風的舶來品,而是一種紮根於本土,經過錘鍊、凝結而成的思想精華,是企業意識形態的整體體現,是世事流轉千百載而風華依然的能量環。有時,企業文化如和風細雨,潤人心扉;有時,企業文化如電閃雷鳴,醒人耳目;有時,企業文化如秋風掃落葉,席捲每一個角落,不留餘垢。

企業文化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一句簡練的短語,而是企業的精髓,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文化既融入了天地之正氣,能激昂澎湃於天地之間;又具有超然的生命力,可以蕩然奔騰穿梭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空。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地為企業文化注入新能源。並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使企業文化不斷浸潤到員工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企業員工的雙手,把企業文化融入產品之中,進入市場,走進社會,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消費群體從企業產品的了解,逐步發展到對其企業文化精神的了解、認同,並最終願意為其今後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物論陰陽,時論春秋。《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純陽不生,純陰不長」。只有陰陽相合,才能相得益彰。若以陰陽論,企業文化是隱性的,屬陰;企業產品是顯性的,屬陽。企業文化和企業產品是企業發展的的強有力支撐,兩者之間不是相對孤立的,而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搞「金雞獨立」的企業,是缺乏安穩性的,也是走不遠的。只有不斷地、積極地適時調整,企業才會更穩健,更長久。

相關焦點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陰陽,是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總結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對於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和總結。在《詩經》中已有「既景乃崗,相其陰陽」的說法,可見陰陽觀念流傳之久;而《易傳》中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則可以看出陰陽觀念流傳之廣。無論在儒學還是道家,陰陽都是重要的基礎概念,今天的學術中則把陰陽稱為我國古代哲學中的矛盾論。
  • 「中華話語」陰陽之道的來路
    編者按:徐懷清老師力主太極文化,一再提醒眾人不要陷入陰陽之道中去。這是他對陰陽之道來歷的一篇短文。其本人的研究與觀點,在研討團內部引起了激烈地爭論。先發此文,不日一併將研討團內的爭論辯論整理髮出。文\徐懷清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進程中,儒家文化的最大失誤,就在於孔老夫子在《易傳》中為天地立心,立了一個「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心。可以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的陰陽之道,貽誤了儒家文化兩千多年。
  • 書法之道: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書法之道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精神,可以稱為形象化的哲學。中華文明關於天道、地德、人文三位一體的宇宙和合精神,體現在藝術和書法方面,就是符合宇宙精神法則的人生理想境界,可以衍化為修身養性和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 太陽曆與陰陽五行——「太陽與中華文化」之一
    老子以陰陽論物理,孔子以陰陽五行論人禮,管子以陰陽五行論政理,孫子以陰陽五行論兵法,莊子以陰陽五行論自然哲理,《黃帝內經》以陰陽五行論宇宙演化之理,論養生論病理……    老子、孔子、管子、莊子、孫子,都是光照千秋的人物,他們會以玄虛之理為立論的依據嗎?!
  • 中西文化宇宙比較:古希臘原子論與中國古代元氣論
    古希臘的原子論與中國古代元氣論都是人類認識自然過程中的科學假設。然而,由於近代西方科學的發展,這兩種理論,遭遇了不同的命運。古希臘原子論被認為是現代科學原子論的先驅,而中國古代元氣論則被認為是一種前科學的神秘主義觀念。陳獨秀曾說:試遍索宇宙間,誠不知此氣之果為何物也,凡事無常識之思維,無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維科學。
  • 試論弘揚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
    試論弘揚關公文化的現實意義作者:牛賢芳
  • 丹青、術數、金融間的陰陽之道
    陳弋航42歲,是香港奇人,雅擅丹青,精研術數,又精通金融,三者又能融會貫通,說到底,萬物逃不過一陰一陽。年尾年頭,流年運程書滿街滿巷,中國人都愛算命佔卦,以圖看透術數玄學,手握一年運程,好作盤算。我寫字寫到一個程度要捱罵,人人都想子女有一技之長,但我爸爸說寫字不能謀生。」直到中學遇上喜歡書畫篆刻的美術老師,免費教他書法。1990年馬年上電視畫馬,更是人生轉捩點,那次獲獎之餘更碰上賽會評判、有牡丹王之稱的國畫大師張韶石,自此屢遇奇緣,先後拜張韶石、鄭家鎮、韓穗軒、趙少昂四大名家為師。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旁觀者清當局迷,心門頓開一念間。萬物生滅有綱紀,陰陽平衡歸本原。
  • 八字命理:陰陽太極論命法(值得一看)
    論命的大體過程就這麼簡單明了,(二)、陰陽在八字中的具體代表論命是通過看八字中陰陽的存在狀態來論吉兇的, 那麼,陰陽在八字中是通過什麼來體現的呢?陰陽在八字中的兩大代表為五行和十神,因此,五行和十神也為論命的兩大切入點。
  • 關守龍|大成藝道之《藝經》初論
    《藝經》初論:易入天地道,人生大義觀,三觀定意念,內觀差異源,大藝道之化,造物神詣現,弘毅當度世,大益潤眾田,眾憶千年貫,藝道心法傳。22年時間,在學習了西方設計思維之後,我開始深度感悟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對河圖洛書的象數思維與八卦的研究,我創作了藝術從業者的大道藝成之《藝經》初論,也稱為藝人九宮、藝人九翼。以人為本的《藝經》定位格局圖
  • 《矛盾論》:既吸收了馬哲普遍原理,也繼承了陰陽思想精髓
    《矛盾論》:中國傳統文化,有大量辯證法,但沒有完備理論(下)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這就是陰陽之道,也就是矛盾法則。在《孫子兵法》中,孫武還提出「虛實」、「奇正」、「賞罰」、「迂直」、「己彼」、「分合」、「勞逸」、「內外」、「攻守」等軍事觀點。這些精妙闡述,都蘊藏深刻的辯證法思維。
  • 中醫不傳之秘:《傷寒論》「陰陽自和」的寓意!
    歷代傷寒學者對《傷寒論》多有研究,熟讀《傷寒論》,用好仲景方,是不少中醫人士的追求,但要悟透《傷寒論》這部經典著作,又豈是駕輕就熟的事情!對《傷寒論》的理解,受個人知識影響,各有偏頗,今且來看單志華老師跟師劉渡舟、胡希恕等對《傷寒論》「陰陽自和」的理解!
  • 陰陽法派鼎爐論
    在自身採補者,即在自身製造荷爾蒙以補自身而延命之術;在彼家(女)採補者,則為已破或衰弱之軀,須採取彼家身中之真陽補我身而延命之術。呂洞賓說:「陰陽二物隱中微,只為愚徒不自知;實實認為男女是,真真說做坎離非。」陰陽法派認為,呂祖說的即是男女雙修的鐵證。實際上,陰陽法派把陰陽、乾坤、坎離、鼎爐都認為是男女的代號。洞賓《敲爻歌》又說:「一夫一婦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 《素問·陰陽類論》講義(一)
    本文所論六經脈法與《傷寒論》中所見有同有異。結合《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來看,六經脈法在東漢之前當已臻於成熟,且不止一個流派。仲師勤求古訓,在六經脈法的運用上是有所取捨揚棄的。當然,更可以看出《傷寒論》與《內經》無論在道理上,還是在技法上都是有內在聯繫的。臨,登臨。八極是八個方向氣象的氣象臺。孟春乃立春開始,立春節氣。
  • 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陰陽思想
    作為諸經之首的《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出現陰陽的文字,但後世大家們都認為陰陽的思想始終貫穿其中,易經中的「爻」後來被廣泛稱為「陰爻」和「陽爻」, 「陰爻」和「陽爻」的不同組合,就成為易經中的卦,戰國時期的易學著作《繫辭傳》中則明確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也說:「《易》以道陰陽」;《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卷一)三 論陰陽生死
    我講一下徐樂吾,沒有提到的東西,雖然對於八字命理的理解幫助不多,但是,有助於大家了解陰陽的概念,對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去偽存真,還是很有幫助的。「此生沐浴等項,所以有陽順陰逆之殊也。」這句話裡所提到的「陽順陰逆」,在《滴天髓》的原文裡也有論述。「陰陽順逆之說,《洛書》流行之用,其理信有之也,其法不可執一。
  • 試論儒家孝道(一)
    曾子是繼孔子之後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曾子思想的影響下,孝文化在嘉祥得到不斷發展。2017海峽兩岸(嘉祥)曾子思想暨禮孝文化研討會的相關論文我們已經推送完畢。為進一步構建和弘揚社會主義新孝道,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社會風尚,現在,我們會陸續推送首屆和2012年海峽兩岸(嘉祥)曾子思想暨孝文化研討會收集到的論文。今天推送的是浙江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儒宗的論文《試論儒家孝道》,共分十八次推送。
  • ​上陽子金丹之道本陰陽和金液還丹等
    整編自明代正統道藏:道本陰陽、金液還丹、仙佛長生    上陽子金丹大要之道本陰陽
  • 山東大學何中華教授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文化建構
    我們的改革在一定意義上重演了中國歷史上的這三次浪潮,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依次展開。因此,今天的發展問題都格外地凸顯了文化的空前的重要性。每張中國人的臉都是平和的,中國文化追求的是赤子之心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天人合一、陰陽互補」的特點。
  • 螳螂多子論陰陽,蔡老傳道言養蜂
    上回說到:雨水二候鴻雁來,迎春螳螂喜報傳今日且看:螳螂多子論陰陽,蔡老傳道言養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