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研讀:王希知治嘔血案(滋水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2020-12-23 古今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醫者簡介】

王希知(1915~)男,漢族,武漢市人,重慶市中醫研究所內科主任醫師。從師周惠庵。曾任市人大常委委員。對中醫的氣血,痰,溼理論頗有研究。

【醫案】

王希知治嘔血案(滋水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孫某,男,48歲。

病史:

患者於6天前,突然嘔血,約20餘口,呈鮮紅帶少許瘀塊,後不時零星嘔出鮮瘀相雜之血,口苦心煩,脘脅隱作脹痛。近年餘前曾嘔血,經某院治療血止後作胃鏡檢查,診為「十二指腸憩室」。

診查:

患者形體瘦弱,面紅唇赤,舌紅苔黃,脈弦細而數。

辨證:

診為腎陰虧虛,肝火上騰,犯胃傷絡之證。

治法:

以滋水瀉肝清胃,涼血止血法治之。於二至丸合景嶽化肝煎加減。

處方:

旱蓮草,女貞子,生地,玄參,赤白芍,丹皮,梔子,青皮,浙貝,側柏葉,茜草根。服藥3劑血止,因餘症未全消失,舌脈無變化,守方繼服1周,上述諸證消失,但出現神疲倦怠,少氣懶言,時有失眠,咽幹不欲飲,舌紅苔少,脈弱細數。診為失血後氣陰兩傷之候。

用二至合聖愈湯加減調理3周,諸症悉退出院。

本案引自(《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

【評析】

王氏治療孫某嘔血,腎陰不足,肝火上騰,傷及胃絡而見嘔血,故其用二至丸合化肝煎以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原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黃振鳴老中醫,出身於中醫世家,對治療疑難雜病有獨到的經驗,而且擅長使用蟲類藥。【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初診:1978年5月10日。
  • 古今醫案研讀:蒲輔周用四逆散合左金丸、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出身中醫世家,幼研醫籍,多在成都、梓潼行醫。其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法》《中醫對幾種傳染病的辨證論治》等多種醫籍。【醫案】蒲輔周用四逆散左金、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吳某某,男,42歲。1962年9月12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趙冠英四君子合良附丸治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趙冠英(1926~),男,畢業於白求恩醫大,後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為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一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案】趙冠英四君子合良附丸治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案黃某,男,47歲,教師。1998年6月14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6歲小朋友也出現賁門痙攣,食入即吐;辨脾虛痰阻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朱進忠,1933年5月出生於中醫世家,196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1977年畢業於全國中醫研究班。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經典著作和內科學教學,對疑難病證治規律和辨證論治方法學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醫內科證治備要》、《難病奇治》、《天人相應與辨證論治》、《疑難病診治思路秘訣》等24部著作。【醫案】韓某,男,6歲。1975年1月7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蘇州市中醫院何煥榮治萎縮性胃炎並慢性腸炎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生於1940年,蘇州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蘇州市中醫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中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醫案】何煥榮治萎縮性胃炎並慢性腸炎案黃某,女,32歲,工人。1986年5月20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患拉肚子8年了,每天數次,吃到涼的就拉得不行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這是一篇梁乃津治療腹瀉8年的醫案,每天拉肚子幾次,吃冷的東西拉得更明顯。姜某,女,39歲,幹部。1991年5月9日初診。治以肝溫腎,升發清陽。黃芪、黨參、補骨脂、益智仁、烏藥、白朮、雲茯苓、乾薑、五味子、吳茱萸、小茴香、肉豆蔻、肉桂。每日1劑,水煎溫服。連服5劑,左下腹冷痛緩解,大便成形,日1~2次,精神體力好轉。繼續用肝煎合四神丸加減調治,症狀消失。久病屬虛。
  • 【醫案故事】中年耗洩伏溫發,一奎屢透邪熱淨
    族侄孫仲登,因與堂兄構訟城中方歸,時值二月末旬,醉後房事二起,而小溲隨即臍下作痛,水瀉、腸鳴一日十數度,發熱,頭痛。裡醫進理中湯一帖,反而嘔逆、煩躁、口渴。敦予診之。左脈弦大,右洪大,俱七至;飲食不能下咽,晝夜不得睡,面赤,唇燥,舌上黃苔深厚。診畢,語予曰:「我房失後陰症傷寒也,小腹痛且漏底,幸叔祖救之。」予笑而應曰:「以子所言決為陰症,以予指下辨之當是春溫陽症也。
  • 陽氣,胃的本錢!陳廷儒的醫案,教你補陽氣、治反胃
    很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以陽虛論治、保養,會得到一些效果。其實,何止是心啊。我們五臟六腑,哪一個離開陽氣能行?現在,我給你講一則清代的醫案故事。我們來感受,胃和陽氣之間的關係。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陳廷儒。他是清代的一位醫學家。
  • 301名醫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趙冠英(1926~),男,畢業於白求恩醫大,後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為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一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名老中醫。
  • 古今醫案雲平臺應用系列(十)——龔廷賢治療洩瀉的用藥規律研究
    筆者通過收集《龔廷賢醫學全書》中洩瀉章節方劑,利用 Excel 創建龔廷賢洩瀉方劑資料庫,通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研發的「古今醫案雲平臺(V1.5.6)」,對該方劑資料庫的中藥進行頻數分析和關聯分析,找出其用藥特點及規律,以期對臨床提供思路。
  • 古今醫案研讀:偏頭痛十年了,每次月經來之前它就來,怎麼辦?
    昨天得的,昨天晚上不好睡,鼻子又有點塞,今晨起來更舒服了,趕快來分享一篇醫案。這是一個偏頭痛的案例,譚某,女,33歲。10餘年前始發左側偏頭痛,一般多與月經來潮相一致。每次發作前日先有頭沉頭脹、精神鬱悶不舒,繼之左側眼眶,太陽穴見劇烈疼痛,並逐漸向全頭部擴散,脹痛欲裂,痛苦不堪。常同時伴有眩暈、噁心、嘔吐,用麥角胺咖啡因始見緩解。此次發作,系在分娩之後。
  • 大連名醫李壽山用四君子合黃芪建中、枳術丸加減治萎縮性胃炎醫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李壽山,出身中醫世家,五幾年,進入大連市中醫醫院工作。先後任大連市第一醫院、中蘇友誼醫院中醫科主任。1961年調入大連市中醫醫院任院長,大連市中醫研究所所長,1979年任中醫主任醫師。
  • 《禁閉島》一樣的醫案:謝映廬重證頭痛案
    陳玉佳 陸雁點評有一類電影,比如小李子的《禁閉島》和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樣的電影讓不同的人看,看出的是截然相反的東西。嘔吐黃水膠痰,寸口洪滑,可知痰熱膠結,氣逆衝上(此時必然傷津氣,故口渴);此證確屬於火,但用滾痰丸①和小承氣湯②來滌痰下氣、通腑瀉勢,不免引外邪入裡、且更傷津氣。病人病機關鍵點應為:1虛實夾雜。正充邪實,津傷燥熱。2病勢為表氣鬱閉,宣降不利,火逆衝上。治宜辛寒清氣,降火護津。筆者認為,醫家之治屬誤治,或說治法簡單粗暴、思慮不周,故而津氣更傷,邪氣入裡擾動,燥熱更甚。
  • 水溼邪氣泛溢的症治|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315期】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原醫案 張某,女,32歲。 新產後才九日,即外出產房,因而感受風寒,起病突然,寒戰振慄,繼而身半以上汗出,煩熱難忍,身半以下無汗,反覺寒冷徹骨。
  • 臟腑方證與王氏治肝三十法: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系王氏親撰,由苒門人顧彩卿抄錄,顧傳門人章成 器,章傳顧殿良醫師。常熟市中醫褚玄仁醫師搜集王氏遺著時,曾將顧殿良所藏抄本王旭高《內科醫案》、《外科醫案》、《外科症治秘要》、《內科醫學芻言》、《痘症賦》、《王氏治肝三十法》收集整理。
  • 張仲景小方:橘枳薑湯,治胸悶胸脹胸疼
    在方中起理氣和胃止嘔之效;枳實,味苦、辛、酸,性微寒。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在方中起洩滿散結之效;生薑,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在方中起溫胃化飲之效。用法: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歸脾、胃經。
  • 經方應用之四逆湯醫案
    今腎陽衰不能溫運,以至四末厥冷;陰寒內盛,不能腐化水谷,故下利清谷;陰寒上逆,所以嘔而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因此,法當回陽救逆。 治法:溫腎回陽。方用四逆湯。 醫案舉例 01 直中少陰 蘇某妻,30餘歲。月經期中不慎衝水,夜間忽發寒戰,繼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脈微細欲絕,手足厥逆。當即針人中、刺十宣出血。
  • 【名家醫案】朱丹溪:是怎麼治「痰」的?
    胃中腸間。痰積胃口或中焦,阻礙食物通道,致噁心、嘔吐,如「噁心者,胃口有痰也」,「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胃中有痰有熱者」,並認為「胃中有火與痰而致嘔吐者多矣」。此外,痰積胃中常可致「翻胃」、「噯氣」、「氣逆」、「嘈雜」;痰積腸間,可影響腸道運化功能,而致「洩瀉」,可阻礙腹部氣機,而致「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