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有望解開房屋產權大限心結

2020-12-28 騰訊網

住宅產權70年到期後該怎麼辦?

這個讓無數買房人糾結的房屋產權續期問題,隨著《民法典》的表決通過,終於有了明確的說法。

各地曾用過渡性辦法

浙江溫州的王女士經過多年辛苦打拼,於2012年在當地買了一套二手房。2016年3月底,當王女士想出售這套房的時候才發現,房子的土地證上登載的使用期限已到期。按照相關規定,王女士如果要為房子續期,就必須繳納佔房價總額約1/3的土地出讓金,這意味著,王女士要再繳納30多萬元。

當時,溫州有一部分市民遇到了跟王女士一樣的情況,他們正常買賣二手房後卻無法完成交易,原因是土地證到期,如果要續期,必須按規定繳納土地出讓金。不少市民發現,他們持有的土地證上寫著土地年限為20年。

據報導,經當地國土資源局初步排查,類似的房子在溫州市鹿城區有600餘套,從2015年底開始,這些住宅的土地使用權就陸續到期。

這一消息不僅震驚整個溫州房產市場,甚至全國人民都開始檢查自己買的住宅的土地使用權。雖然《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但是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可操作的細則,這樣的不確定性當時令一些業主產生了恐慌情緒,擔心產權大限到了之後的續期收費問題。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6年,深圳就出現商業用地20年使用權到期的事情。為此,2004年,深圳在《深圳市到期房地產續期若干規定》中明確,未超過國家規定最高年限的土地,續期時補交地價款,數額為相應用途公告基準地價的35%。

為了解決溫州市住宅土地使用權20年到期問題,國土資源部、浙江省國土資源廳聯合開展了調研,並於2016年12月召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新聞發布會。國土資源部指出:可以採用「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處理,即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收取費用,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涉及「土地使用期限」,仍填寫該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原起始日期和到期日期。

對於上述處理辦法,國土資源部還表示,主要考慮便民利民,在相關法律安排出臺前,由地方根據本地情況,先解決一些群眾當前面臨的住房不能過戶等實際問題,以及行政管理部門在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等工作中遇到的操作難題。

如何正確理解70年產權

談及土地70年產權大限的由來,溫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管理處處長張少清對記者表示,1990年5月19日,國務院頒布了55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開始對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實行出讓制度。當時,為了順利推進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工作,在不超過居住用地最高年限70年的前提下,按20年到70年分檔,由受讓方自行選擇辦理出讓手續,並繳納相應的土地出讓金額。

張少清表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使用,是我國國有建設用地管理的基本制度。一般來講,不同用途、不同性質的土地有不同的使用年限,比如住宅用地70年,商業娛樂用地40年,工業綜合類用地50年,其土地使用權價值是不同的。「而且這個時間並不是從買房之時開始計算,而是從土地被拍賣後開始計算。如果是新建商品房,產權年限從開發商拿地之日算起,比如開發商2020年拿的地,房子蓋好後2023年賣出,那麼這個房子實際擁有67年的土地使用權。而有的二手房土地有效期到底是多少,沒有幾個人真正能搞明白。」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進一步解釋稱:「70年產權(土地使用年限)其實包括兩個含義:地權和房權。土地歸國家所有,私人不能擁有土地,到了70年期限後,就需要購房者為土地續期或者國家收回使用權。但是,購房者可以一直擁有房屋所有權。」

專家建議續期以稅代費

按《房地產管理法》《物權法》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定:土地使用權期滿會自動續期,如不續約或者不符合規定的,土地及其地上建築物所有權由國家無償取得。如要續期應重新籤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但是怎麼續、續多少年、程序如何,一直沒有定論。而此次的《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條有如下規定: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王俊峰表示,房屋70年自然續期的規定,解決了很多買房人的心結。不過,至於續期免費還是部分減免,要等其他法律陸續具體落地執行,《民法典》只給了一個大方向

「這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要考慮到國家的財政收入、經濟發展形勢、居民的房屋擁有率等諸多因素。」蘇州大學教授程雪陽建議,可以分類處理,比如一定面積如50平方米或60平方米的住宅自動無償續期70年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立新則對不同情況給出了不同的建議。他表示,不夠70年的,到期後必須都續期到70年;70年到期後自動續期,相當於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一個無期限的物權,即一次取得永久使用,不必每次續期都收費;而到期後經過自動續期變成永久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之後,應當確定使用權人與國家所有權人之間的關係,可以考慮收取必要而不過高的稅金,採用以稅代費的處理方法,但這應當經過立法決定。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孫蔚

編輯/孫燕穎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中房屋產權共同所有人如何變更
    在現實生活中,房屋的產權主要分為獨有和共有兩種,共有是指兩個以上人享有房屋的所有權,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兩種,常見的共有是夫妻共有,民法典中房屋產權共同所有人怎樣變更?一、民法典中房屋產權共同所有人如何變更民法典規定,房屋產權是以登記為準的,所以房屋共有變更的,可以向不動產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二、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70年產權到期怎麼處理?《民法典》規定:自動續期!網友:公寓呢?
    購房時,我們都有一個常識:住宅是70年產權,公寓是40年產權。這一點也成為我們選擇住宅還是公寓的一個參考。我們往往還會有一個疑惑:70年以後怎麼辦?房子還屬於我嗎?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將推出「拼」讀民法典專欄,解析《民法典》中和「房」相關問題的闡述和規定。
  • 說法|民法典居住權問題研究
    《民法典》,將居住權設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二編物權中的第三分編用益物權第十四章,但是理論界對於居住權的存續存在較大爭議。因此,從應然角度出發,居住權應當在民法典中予以規定。理論上,對上述房屋界定為有限產權、共有產權、不完全產權等觀點,但是眾多觀點均認可上述房屋為承租人亦或者購房者在為單位、社會、國家做出勞動貢獻的價值補償。如果不能處理好上述房屋所有權利歸屬,便影響到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國家長治久安。對上述房屋設立居住權,「如人才安置房,承認使用權人的居住權可以賦予使用者對抗所有人的他物權。」
  • 上浦鎮舉辦《民法典》常用法規普法講座
    12月21日,上浦鎮舉辦《民法典》暨農村常用法規知識宣傳普及講座,邀請上虞震元法律服務所主任律師章關振主講,鎮機關全體幹部此次講座宣講了制定與實施《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並結合農村實際,重點闡述《民法典》中有關婚姻家庭、民間借貸、產權繼承等方面的法律條文,還對比分析《民法典》與原相關法律的新舊法律條文,增強大家對《民法典》中有關農村常用法規的了解。與此同時,講座圍繞農村婚姻家庭、民間借貸、房屋租賃、土地承包等領域,通過以案釋法,提高鎮村幹部的法制觀念。
  • 中介圈流傳的「《民法典》筆記」靠譜嗎?律師來劃重點了……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正式施行。 對於公眾普遍關心的婚姻與房產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7件司法解釋相關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 《民法典》即將施行,房產如何繼承?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實施。一提到房產繼承,想必每個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家親戚之間因為房產繼承問題大打出手的場面,那麼,對於大家關心的房產繼承問題《民法典》是如何規定的呢?繼承人在繼承房產時以及之後再將房產轉讓時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今天,筆者就與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 民法典中的公法規範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以權利為本位進行體系構建,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具有濃厚的私法屬性。與此同時,民法典中也存在大量公法規範,與私法規範相互影響、彼此配合,共同促成一部「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產權保護與徵收徵用  有恆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石。
  • 2021年起,房屋產權新規實施!70年後房子歸誰?國家一紙文件定調
    隨著國家今年開始對「舊房改造」大規模推行,逐漸停止對市區房屋貨幣拆遷,意味著今後不會有大拆大建了。對於已買房的人來說,70年產權到期後房子該如處理?這就引發了大家對房屋產權疑慮。關於這個問題,國家也發布一紙文件來定調,做出直面回應:從2021年起,將對樓市實施房屋產權新規。70年產權到期後房子歸誰?國家一紙文件定調。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該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八)增加規定居住權《民法典》明確規定,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 《民法典》是保護私權利的法律大全,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為減少「頭腦發熱」式離婚,民法典規定了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不過,針對離婚訴訟中出現的「久調不判」的現象,《民法典》規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一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還對方一份自由。
  • 《民法典》關於房屋、婚姻、繼承等生活50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總共1260條,下面小編將帶你走進民法典,分編分章總結50個你關心的問題。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的。1.
  • 民法典:居住權是購房大坑?老人家笑了,子女要不孝這就是利器
    2021年,民法典在全國範圍落地施行,其中首次提出「居住權」概念,引起了許多人重視。居住權,顧名思義,是指居住權人對居住權內所有房屋的全部,或是部分所享有地佔有、使用的權利。居住權的目的與出發點是積極向上的,它可以保障絕大部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 學好用好民法典 | 超出離婚約定的撫養費,能否獲支持?法官:支持!
    學好用好民法典 | 超出離婚約定的撫養費,能否獲支持?法官:支持!【法官說法】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規定,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前款規定的協議或者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者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 養老相關糾紛的《民法典》詳解,結合案例,你一看就懂,趕快了解
    財產篇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根據《民法典》中的增改內容,我們整理了同養老相關的部分,結合案例一起看看《民法典》中與養老相關的內容更新有哪些?
  • 2021年起,房屋買賣、租賃、產權按新規執行,統統這樣處理!
    而關於買房賣房、租房、房屋產權等領域都有全新的規定,你了解過嗎?2021年房屋產權新規1、 新增房屋「居住權」從2021年起,每一套大產權房子都擁有三種不同的物權屬性,分別是土地使用權、房屋產權、居住權。居住權是獨立於土地使用權、房屋產權外、新增的第三種屬性。
  • 學好用好民法典 | 租賃房屋被賣,租房人是否有權繼續居住?
    學好用好民法典 | 租賃房屋被賣,租房人是否有權繼續居住?2018年7月,張某將出租房屋出售給韓某,並辦理過戶手續。韓某要求王某返還房屋,並拒絕接收王某交付的租金。王某還有權在租賃房屋繼續居住嗎?【法官說法】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 陳燕萍:走進社區宣講《民法典》 「典」亮百姓生活
    陳燕萍:走進社區宣講《民法典》 「典」亮百姓生活 2020-09-0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名家說法】謝鴻飛 |民法典物權配置的三重視角: 公地悲劇、反公...
    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第726條吸納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4條的內容,明確了房屋按份共有人和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競合時,前者的權利優先。以往學界為這一規則提供了各種理據,如「所有」優於「利用」等。
  • 「綺惠說法」被遺忘的房屋,產權歸誰?
    作者:洪良友在不少國家,如果房屋被遺忘多年,產權可能會落入他人手中,港劇《法證先鋒》中就有這麼一幕:業主徐世達失蹤多年,租客馮初九、古永強與陳玉鳴見其多年未有露面,便在佔有該房屋20多年後向法院申請「逆權侵佔」。
  • 民法典新規:2021年1月1日起,房屋買賣、租賃、產權,統統這樣處理!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而關於買房賣房、租房、房屋產權等領域都有全新的規定,你都了解嗎? 2021年房屋產權新規 1、 新增房屋「居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