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的暗線,金庸沒明說的真相

2021-02-14 你知道還是不知道呢

知道君窮得只剩創意和才華

微信公眾號 ︱你知道不知道︱zhidaobuzhidao7

網易易定閱 ︱知道不知道︱QQ:1614322895

約稿、商務合作

TOPIC:知道君今天又來和大家聊金庸武俠了。我總覺得,在《神鵰俠侶》的書末,楊過、小龍女、耶律齊、郭芙四個重要人物的結局沒有交代

  但金庸不可能不交代。其實,金庸已經交代了。而且,交代的很清楚。

  多年前,由於人們並不太關注黃衫女的身份,所以讀者只知道黃衫女是楊龍之後。

  金庸一看沒人看懂,急了,索性把君子劍和淑女劍重鑄了。這回,你們該看懂了吧?

  順著「君子劍和淑女劍重鑄」這條線索一捋,哇靠,原來老金早把楊、龍、齊、芙四個人的結局交待的清清楚楚。

  1.耶律齊叛變了。這毫無疑問。歷史上,耶律齊的爹在神鵰故事結束後第3年被平反、封王。金庸的書,與歷史大事是吻合的。而且,耶律齊叛變在書中做了鋪墊,【第二十四回原文:忽必烈點頭,低聲道:「皇后信用奸邪,咱們須得事事小心。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時受冤,日後必可平反.」)】想想,如果耶律齊不為蒙古效力,在那個封建社會,他爹能封王?

  而且,耶律齊爭奪幫主的時候,臉上被霍都打傷,算是小小毀容,這也是耶律齊黑化的先兆。

  2.小龍女仙逝了。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當初,神鵰在《明報》轉載,讀者聽說金庸會把龍女寫死,因此抗議,如果把龍女寫死,就不買《明報》了。金庸無奈,就想了個用白魚、蜂蜜解毒的方法,這個解毒方法雖然很牽強,但終歸讓讀者滿意了。

  實際上,金庸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結局,只是沒有明寫出來。

  金庸的設定是「除非神仙,誰都救不了」,後來用白魚、蜂蜜解毒就顯得太牽強,可能金庸和覺得牽強,就又加了小龍女連功,「少思、少欲」來壓製毒素。而且,神鵰中也並沒有明確寫龍女的毒解了,只是借小龍女的話:「已經五六年沒發作了,想來已經好了。」如果小龍女離開谷底,離開白魚,加上心情變化,金庸只要筆鋒一轉,就可以毒發!

  君子劍、淑女劍被重鑄,這是定情信物!

  小龍女自己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用傭人的習慣,但古墓出現侍女!

  3.郭襄找楊過,一輩子沒有找到。

  在神鵰末,楊過明知郭襄對自己用情很深,但仍然表示,希望再次見到她;小龍女也心道:「無論什麼事,總要幫助這個小妹子,讓她高興。」新修版裡,金庸又刻意強調了,楊龍二人是希望再次見到郭襄的。但僅僅三年,在倚天裡,郭襄再找楊過,楊過卻避而不見。

  我們看到的書,是經過多次修改的,這不是BUG,而是金庸告訴我們,這三年裡,發生的變故。

  4.楊過與郭芙的感情。

  這是一段很詭異的感情。已經有人做了很多討論。陳墨說,楊過愛郭芙。金庸說,陳墨功夫深。這已經很直白了。

  下面,再看看其他線索。

  黃衫與桃花島的證據:

  1.全套九陰真經(古墓是殘本,只能來自靖蓉),

  2. 降龍十八掌(只能來自郭靖)

  3.八個侍女,四黑四白,四陰四陽合八卦,來自桃花島。

  4.丐幫有事找古墓,而不找峨眉。(峨眉是前幫主的小姨子,古墓要比峨眉還近的話,應該是前幫主的妻子)

  5.找黃衫時,有一片樹林,人在外面喊卻不進去,等裡面人接應,有點像八卦樹陣。

  6.蕭短琴長的暗示。

  7.黃衫處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時候的口氣就像處理自己家的東西一樣:【這刀劍就由張教主拿著吧】,峨眉是合法繼承人也沒反對。

  小龍女故去的證據

  1.君子劍和淑女劍被獻出

  2.古墓出現侍女。

  3.蕭短琴長的暗示。

  郭芙與耶律齊分開的證據

  耶律齊在三年內叛變了。

  「蕭長琴短衣流黃」,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蕭長琴短」,樂器定律和管長、弦長有關,怎能隨便改變樂器大小呢?點兒怪!而且把「蕭長琴短」作為章回題目,一定有其暗示,暗示什麼呢?要知道,金庸寫書,從來沒有無用的筆墨。

  黃老邪以玉簫為武器,碧海潮生曲是他的一個標誌。

  小龍女怎樣出場的?18歲生辰,小龍女彈琴答霍都!琴是小龍女的標誌!

  桃花島長,小龍女短。取長補短,就是續弦之意。

  

用桃花島的蕭續小龍女的弦。

  書中明確交待了樂器的外形,【蕭比常規的蕭長一半,琴比常規的琴短一半】

  【簫長琴短衣流黃】

  「簫長琴短」的含義,上面已經說到。

  「衣流黃」是什麼意思呢?

  衣服是流動的黃色嗎?上網一查,「流黃」的確是一種顏色,指的是黃色與黑色摻合起來的那種顏色,是「褐色」。而書中交待,黃衫女穿的是淡黃色。因此,衣流黃指的不是衣服的顏色。

  「流黃」一詞出現在古詞中:

  《別賦》:「慙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

  《秋思》: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

  《獨不見》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均是指夫妻分離。

  另有一解:「衣」指的是衣缽;「流」流指的是流傳,傳承;「黃」指的是黃藥師,同樣暗示黃衫女與桃花島有關。

  文人所做的暗示,總是讓你猜不透。但各種猜測卻指向一個目標。

  推測:《神鵰與倚天之間三年內發生的故事》——作者:一個小藥罐

  小龍女(40歲)從谷底出來後,和楊過(36歲)攜手回古墓隱居。每日裡練功,二人覺人生臻美,小龍女更是快活。

  可造物弄人,小龍女的身體竟越來越差。楊過想到,是不是這半年沒吃白魚,身體內的毒物重新發作了?於是,兩個人重回谷底,捉白魚吃。

  小龍女自見到楊過後,心境較以前不同。本來,心境快活與古墓的修煉法門相悖,又由於半年沒吃白魚壓制體內毒素,致使毒素溢出經絡遊遍全身,即使運功療傷,也無法逼出毒質。

  數月後的一天,楊龍二人相擁在谷底的石階上,龍女緩緩道:「過兒,你待我如此之好,我此生心願已足。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平安地活下去。」

  楊過心痛道:「龍兒,千萬不能放棄,世上良醫甚多,定能醫好你的病。你真若死了,我便陪你去。」

  龍女搖頭道:「過兒,你對我好,我知道。你的心中有一團火,我卻無法呼喚出來。不要陪著我死,你這麼年輕,怎能陪我死。你若赴死,我在陰間定不饒你。」

  是夜,龍女瞑目而逝。楊過大慟,將龍女葬於絕情谷底,守墓一年。

  一年後楊過出谷,浪跡天涯,漫無目的。一日,遇到一騎馬少婦,那少婦落寞之極,竟是郭芙。

  郭芙見到楊過,先是吃了一驚,嘴中輕呼:「楊大哥..」竟哽咽了,眼淚奪眶而出,隨後自覺失態,將臉龐側轉過去。

  原來,蒙古的幾個大臣欲給耶律楚材平反,卻由於耶律齊身任丐幫幫主而不能平反。耶律齊知道後心想,父親的名節是大事,一番矛盾之後,決定為蒙古效力。(《神鵰俠侶》已做好鋪墊,第二十四回原文:忽必烈點頭,低聲道:「皇后信用奸邪,咱們須得事事小心。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時受冤,日後必可平反.」)

  耶律齊暗中改組丐幫,學了降龍十八掌最後一招後,決定刺殺郭靖。失敗,受內傷,被黃蓉制服。

  黃蓉失望道:「齊兒,為何如此?」

  耶律齊道:「先父遭奸人陷害,我此生必不能忠義兩全。忽必烈有意為先父平反,身為人子,怎能不顧先父大節?」黃蓉為之感慨。

  屋外傳來郭芙焦急的叫聲:「齊哥怎麼啦?」

  耶律齊聽到後極為羞愧,當下對黃蓉跪倒:「我既敗露,無面目苟活於世,只是對不起嶽父、嶽母,更加對不起芙妹。我死不足惜!」說完一掌拍向自己的天靈蓋,黃蓉伸手去救,已然來不及,耶律齊身亡(歷史記載,耶律楚材在蒙哥死後第三年被平反並追封為王)

  郭芙極度痛苦,欲自殺卻不忍爹娘傷心,又不想見人,一人騎馬離去,信馬由韁,一個月後形容枯槁,竟不知身處何地。

  楊過遇到郭芙,這兩個身心疲憊之人相互療傷,最終攜手。此時楊過38歲,郭芙33.5歲。

  靖蓉見這倆個苦命的孩子走到一起,自是又悲又喜,將全身功夫傾囊以授。

  黃蓉一直知道郭襄對楊過用情至深,恐郭襄不堪打擊,囑楊過、郭芙二人迴避郭襄,二人結合之事只有至親及丐幫高層知道。

  一天早晨,黃蓉叫來楊過、郭芙,對郭芙道:「芙兒,你在軍中效力多年了,很辛苦。此後幾年你與過兒回古墓居住。你愛熱鬧,小籃和翠兒是我新收的丫鬟,她兩個因戰亂家破,讓她兩個隨你一起去古墓吧。」

  郭芙本不願去古墓居住,但見母親不挽留,只好含淚拜別。楊芙二人於終南山西北50餘裡又處修建一處住所。

  耶律齊事發後,郭家上下對耶律燕雖不懷疑,但耶律燕自感芥蒂已生,不願長期身處窘境,一人離去。其子尋母而去,終在西域定居。襄陽城破之前,朱子柳感到襄陽終不能守,囑其後人也前往西域與世家兄弟處定居。(倚天中武青嬰、朱九真是兩家後人)

  襄陽城破前兩年,靖蓉與楊芙商量鑄造倚天劍屠龍刀,楊芙二人獻出君子淑女劍,重劍。黃蓉打算將倚天劍傳與郭襄,屠龍刀傳與郭破虜,並囑楊芙二人的後代關注刀劍的下落,盡力使刀劍找到最佳歸屬。

  郭襄察覺楊過來過襄陽,追問楊大哥的近況,黃蓉為安撫她,謊稱重劍是過兒送給襄兒的。幾個月後,郭襄終於察覺楊過與姐姐的情意,離開襄陽傷心地。因惱恨丐幫隱瞞楊芙的消息,至此與丐幫來往甚少。

  郭襄四處遊蕩廣結朋友,後來襄陽城破父母殉國,再幾年後正式出家開創峨眉派。

  郭襄繼承了劍。

  郭破虜繼承了刀。

  郭芙繼承了最直接的權力:丐幫實際控制權,並持續關注屠龍刀下落。

  黃衫不出江湖,卻對江湖了如指掌,消息只能來源於丐幫。

  -

  這樣就解釋了古墓為何出現侍女。

  這樣就解釋了在新版倚天中,君子淑女劍被獻出鑄造了倚天屠龍。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郭襄找遍大江南北而不得楊過蹤跡。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丐幫有事找古墓,而與峨眉不相往來。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郭襄不提姐姐歸宿。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黃衫女子有家傳九陰真經,能識別降龍十八掌,侍女以八卦排列,她隱居的地方外周有八卦樹陣。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黃衫女子處理倚天劍和屠龍刀就像處理自己家裡的東西一樣,力促明教得到刀劍。因為她本來就是郭家的人,並負有祖上的遺命。

  除了上面的線索,倚天中還有一個巧合:

  倚天中也有一個【楊芙】之戀,楊逍&紀曉芙

  姓氏那麼多,偏偏姓楊;名字那麼多,偏偏叫芙,巧不巧?

  再來看看另一邊:

  殷天正:

  殷:隱

  天:指皇帝

  正:撥正

  隱藏了蒙古皇帝為耶律家撥正。

  ---

  殷野王:

  殷:隱

  野:耶,耶律

  王:封王

  隱藏了耶律家後來封王。

  ---

  殷素素:素衣,人死後穿的孝服

  和殷野王的寓意連起來就是:

  隱藏了耶律楚材死後被封王。

  ---

  殷離,殷無福,殷無祿,殷無壽:

  如果殷天正暗喻蒙古皇帝,殷野王暗喻耶律楚材,那麼第三輩殷離、三個下人應暗喻耶律齊。

  殷離臉被劃傷,耶律齊面頰被霍都打傷。

  耶律齊夫妻分離後,無福、無祿、無壽。

  暗指耶律齊的下場不好。

  ---

  殷天正一家子的人名,都用上了。

  ---

  耶律齊是個大好青年,在神鵰中出場的一回標題為【少年英俠】,有義氣,有擔當,勤奮努力,這樣一個好青年,只是由於家族的緣故,被老金黑成這樣,嗚呼~

  峨眉派

一直就知道刀劍的秘密,只有掌門知道,不可能對外人說。

  但黃衫女子也一直就知道刀劍的秘密,合理的推測,她的秘密來源於家傳。

  我如果是靖蓉,我也會將全身本事統統傳給郭芙。

  郭芙這傢伙,除了笨,真沒一點兒缺點。

  如果有了個聰明的老公楊過,那靖蓉真是太高興了。

  郭襄為什麼比不上她姐姐呢?

  姐姐:15歲上戰場,到神鵰故事結束時她31歲還在上戰場,書中交待小龍女跳崖後的16年中有10年戰事不斷,她一直留著襄陽,可知她參加大小戰爭無數,實為大俠之女。神鵰中,郭芙大節不虧,知道事情緩急,從不忤逆父母,愛護家人,心懷俠義,不畏死,在與大小武曾有糾葛的情況下與耶律燕、完顏萍關係和睦,反應出她的氣度還是蠻大的,看似草包,實為璞玉,和郭靖一樣。

  郭襄:根據歷史記載,神鵰故事結束後3年基本無戰事,三年後開始戰事不斷,倚天中介紹,恰在這個時候她在各地遊蕩(19歲後開始遊蕩),城破前五年戰事更緊,城破時她卻在川西,失了大節。

  對比可知,郭襄比姐姐差遠了,同時郭芙又是長女,繼承上乘武功非她莫屬。

  書中關於郭破虜的信息太少,不好分析。29歲時殉城,年齡太小。

  根據倚天中的表現,郭襄沒有得到九陰真經的直接傳授。

  倚天中,九陰有兩部,劍中是簡版(只有重要的幾招),而黃衫是原版,古墓中是殘本,所以,她武功的源頭只能是靖蓉。

  而九陰完全版是前人精華,郭靖不可能不找一個傳人。很據黃衫的表現,她會更全的九陰,以這條線索分析,郭靖是通過古墓下傳的。

  神鵰中的四個重要人物:男1 楊過 女1 龍女 男2 耶律齊 女2 郭芙

  ---

  在《神》中,金庸詳細介紹了《射》中所有重要人物的詳細歸宿,按理說,在《倚天》中最起碼應該介紹《神》的4個重要人物的歸宿。可偏偏在《倚天》中,金庸就不介紹。其實就是幾百字的內容,為何如此惜墨?

  不要怪老金。老金是沒法寫。為啥沒法寫?原因有二

  1.在神鵰中,過芙之戀是暗線,如果在倚天中明確交待,就等於把神鵰的包子裡的餡挖出來,降低神鵰的藝術價值,因此只能以暗線的方式寫出來。

  2.大俠一般不娶二妻,明寫會降低楊大俠的威望。

  因此故意留白,讓讀者猜。其實,雖然用暗線點出,卻已經交待的很明白了。

  郭襄為什麼愛對外人說姐姐壞話?答案:嫉妒。

  有人笑了:姐姐有什麼好嫉妒的?

  那就看看郭襄為啥嫉妒姐姐吧。

  1.)姐姐貌美。31歲的姐姐和16歲的郭襄同時出現在風陵渡,驚豔全場的是姐姐。不但如此,文中不止一次形容姐姐是「美貌婦人」,而對妹妹的形容是「文秀女子」。在美貌上,郭襄比姐姐差了一個檔次。

  2.)姐姐更受父母的寵愛。最起碼,郭襄是這樣認為的。

  -

  原文:郭襄伶牙俐齒,最愛和大姊姊鬥口,說道:【「啊喲,你是嫁出去的姑奶奶,爹爹媽媽素來最疼你的。你又是下一任幫主夫人,誰有天大的膽子,敢來罵你?」】

  --

  看這酸溜溜的語氣。

  -

  美貌和寵愛,是女人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兩件事,卻都讓姐姐佔了!

  美貌是天生的,但寵愛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為什麼郭芙更受寵?樓下會說到。

  為什麼郭芙更受父母寵愛?

  亂石陣,黃蓉受重傷,郭芙不顧武功低微,提劍擋在母親與金輪之間;

  絕情谷,黃蓉被公孫止打掉武器,郭芙護在母親與公孫止之間;

  金輪偷襲襄陽,逼問郭芙郭靖下落,郭芙咬死牙關只顧拼命;

  萬壽山莊,冒險尋妹;

  楊太傅廟,拼死護妹...

  15歲上戰場,31歲還在上戰場。

  有這樣的女兒,換做哪個父母,都會心疼了肝疼!

  而郭襄19歲追星,週遊全國!

  黃衫女打敗周芷若後,和周芷若悄悄說了幾句話,就這三言兩語,周芷若就服了。

  大概只有倚天屠龍的背後監視人,才有這能力吧。

  郭靖原本是蒙古的金刀駙馬,但是後來娶了武林泰鬥東邪的女兒,雖然郭家的祖產基本沒有,但是後來郭靖大開外掛,以不高的資質,學會了多項武林頂級武功,並修習了武林至尊寶九陰真經,華山論劍,成為新無絕之首,成為了一介武功蓋世的大俠。

  後來統領群雄,在襄陽抗擊蒙古人的侵略,可謂一呼百應,也因此成為年輕時候的楊過仰望的楷模。

  而黃蓉作為黃老邪的獨生女兒,擁有黃家唯一的繼承權。

  所以郭黃兩家的遺產其實包括兩項,即武功智慧財產權這樣的文化遺產,以及物質遺產財產。

  知識文化遺產包括:

  九陰真經,黃藥師的武功絕學,洪七公的武功絕學,以及武穆遺書,這些武功秘籍的所在地,被刻在鐵片上,藏在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夾層裡。

  後來倚天劍傳給了郭襄,屠龍刀傳給了郭破虜。

  還有一項傳承的,嚴格的說既不屬於物質遺產和也不屬於文化遺產範疇,但是比這兩項更重要,那就是權力。

  你看王位或者貴族頭銜,過去都講究世襲,這個很重要,只有世子才有權力承繼。這才是一個家族真正的象徵。權力可以說是凌駕於一切物質以及利益之上的。

  對於郭靖和黃蓉來說,他們的權力承繼,就是對丐幫的統領權,傳給了大女婿耶律齊。

  這個是郭靖和黃蓉傳給郭芙的。雖然後來經過世事多變,丐幫的幫主之位發生了變動,但是當初傳給耶律齊卻是不爭的事實。

  郭破虜後來戰死,就不提了,至少這個統領權,郭靖和黃蓉完全無意於郭襄,因為後來丐幫出事,郭靖黃蓉傳下來的話也是有事找古墓,跟峨眉竟然是半點關係也不沾。

  現在我來重點說說郭家這個遺產分配公不公平。

  俗話說天下父母的心都是偏的,那麼具體到郭靖的遺產分配,到底更偏向誰呢?

  按倚天屠龍記裡郭襄的說法,倚天劍給了她,屠龍刀給了郭破虜,還特別強調郭芙魯莽,沒有得到刀劍。從這個臨老還跟弟子說姐姐閒話的語氣裡,就能聽出來郭襄的不平之心。

  這種有怨氣的話郭襄少女時也有說過,比如對郭芙說什麼父母最疼你啦,誰能跟你比之類的。

  這倒不是說郭襄多小氣,主要是天下子女沒有不希望得到父母最大的疼愛的,誰也不希望被父母忽視,這是人的天性。

  郭襄既然能體察到,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郭靖黃蓉對於郭芙的確是有所偏愛的。

  還有桃花島的重要遺產,五行八卦陣,傳給了誰?顯然不是郭襄,因為沒有任何提示峨眉的人會五行八卦陣,周芷若作為掌門人也不會。

  而會五行八卦陣的人,是黃衫女,黃衫女的一次亮相,可以說是郭黃兩家文化遺產的全方位展示。

  古墓派的武功一點沒有露出端倪,我很懷疑她到底是古墓派,還是桃花島派?

  所以五行八卦陣也沒有傳給郭襄。

  峨眉派的武功,

書中寫的很清楚,就是郭襄在少林寺和張三丰一起悟到的部分九陰真經,加上自己從前的雜學而成。

  很明顯郭襄於郭家的遺產,就是得到了一個過路財神的名義,得了一把藏有武功秘籍路線圖的倚天劍,成為了江湖人爭奪的靶子,而裡面的武功在有生之年,一點沒有學到。

  作為郭家的次女,她還不如黃衫女得到的多。

  兩天我談到黃家的遺產,桃花島,居然有人說程英比黃蓉的後代更有資格繼承,下面我引用一句神鵰俠侶中原文,看看程英在黃藥師眼裡啥地位:

  【晚輩這等年幼末學,實不敢說是桃花島弟子,只不過是黃老先生身邊侍候茶水的一個小丫頭罷了。況且直到今日,晚輩連桃花島也沒緣法踏上一步。】

  書中也明確交待,程英沒有得到系統的武功傳授,程英的武功很多都是從【細微之處鑽研】得來的。

  到黃藥師讓程英離開自己身邊,程英和陸無雙傷心隱居時,程英連桃花島都沒有緣法踏上一步。

  連去都沒她去過,還把桃花島留給她,真是。。。呵呵

  黃藥師對程英如何,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黃衫女一出現,就是直接衝著周芷若去的,也使用九陰白骨爪打敗了她,然後拿出她懷中的包袱交給張無忌,叮囑他為國為民正該善用此刀劍,然後揚長而去。

  這完全可以說明黃衫女此次的出現,就是為了完成黃蓉郭靖生前的願望,在合適的時機,將刀劍中的秘密交給合適的人選,祛除韃虜,恢復河山的。

  那麼我就要問啦,江湖上關於倚天屠龍的爭鬥由來已久,黃衫女是如何監控,而且到時候就會知道誰爭得了寶刀劍,然後發現了秘密的,她整天去跟蹤,不得累死。

  就拿周芷若這次得到刀劍來說,那是在荒島之上,周使計拿到刀劍,當時在場的張無忌都被蒙在鼓裡。後來回到中原,周芷若取得秘笈,偷偷習練,黃衫女又如何知道的?

  如果說是跟蹤,難不成她跟蹤謝遜到冰火島?江湖上有什麼消息,她都馬上去跟蹤,還不得累死。何況世界之大,百年以來,所有的消息都能得到,然後都去跟蹤,如來佛祖也不見得能辦到。

  所以我認為可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黃衫女知道刀劍秘籍的埋藏地點,而且那是她的勢力範圍,百年以來,她家中的人只需在原地守株待兔,等人前來就可以了。

  以前聽一個網友說,黃衫女出場太高調了,她能確定屠龍刀、倚天劍的歸宿,姿態也太高了。難道黃衫女是菩薩?他認為金庸寫得黃衫女有點假。

  但現在知道了黃衫女的真實身份,那麼她的姿態就是合理的啦。她出場的排場,是金庸做的某些暗示。

  金庸可以這樣寫楊過16年後相會:

  「二人娓娓談到半夜,解衣而寢。醒來時日已過午。」

  但金庸就是不給二人辦事的時間:

  「兩人長談了一夜,直到天明,這才倦極而眠。醒來時日已過午。」

  「直到天明,倦極而眠」,這是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他們沒辦任何事。

  金庸不是二流寫手,這種重要細節,金庸是不會疏忽的。

  退一步講,就算金庸疏忽了,那怎麼解釋在新修版中,又特意將君子淑女劍給重鑄了。

  金庸嫌質疑楊龍的人太少了?

  再加上龍女40歲出谷,年齡太大了。楊龍這樣的夫妻,很難想像會有孩子。

  郭芙16年來也沒生孩子,方便楊過在暗線中娶郭芙。

  以前的版本金庸也是楊芙結合這個意思,否則黃衫女的各種行為解釋不通,只能用菩薩來解釋了。只有她是郭家的後人,才符合情理。新修版只是強調了神鵰末楊龍都希望再次見到郭襄,又重鑄了君子劍和淑女劍,使線索更明顯。

  目前個版本的電視劇,都或多或少地黑了郭芙。就說06版吧。

  06版是黑郭芙最少的一版,但還是在幾個地方與原著不同。

  1.原著中,眾人鄙視楊龍的師徒戀,但郭芙從來沒有。但06版中,添加了郭芙鄙視楊龍戀的鏡頭,還是個特寫鏡頭。

  2.原著中,亂石陣打完之後,是程英先馱了楊過走;06版中,是郭芙等人先馱了黃蓉走。這是很不一樣的,這樣安排,變成了郭芙把楊過當路人。如果按原著,程英先帶楊過走,那就是程英沒查看師姐黃蓉的傷勢。因此06版在這點上是洗白了程英,抹黑了郭芙。

  3.楊過斷臂:06版中是郭芙狂怒,踹門而入,找楊過興師問罪;而原著是郭芙坐在楊過床邊,從爭執假許婚、丟嬰兒、污衊偷劍、講半夜聽到姑姑的事、甩耳光、郭芙劍砍、楊過冷笑,是一步步升級到狂怒的。這個改動使郭芙的形象更加魯莽。

  4.原著中有很多郭芙不要命地守護家人的情節,例如,亂石陣郭芙提劍護在母親身前等,這些在06版中也大多沒表現。

  已經很欣慰了,其他版黑郭芙更多。

  其實,楊過和郭芙兩個人都是極端傲嬌,明明想吸引對方注意,卻都是採用了相反的行動,造成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永遠走不到對方心裡去。一旦有一個人服軟,另一個立馬崩潰。

  ----

  原版處理才是好的,郭芙什麼都得到的太容易,但是得不到楊過。同樣楊過也是如此。(個人認為楊過對小龍女並不是真正發自男女之情)

  這樣挺好,看似圓滿的結局(小龍女沒死並且16年後和楊過又相見了)中隱藏一點點小小的無奈。各方的讀者都皆大歡喜。

  為什麼要改。改了大家都不高興。喜歡楊過的人不高興,喜歡郭芙的不高興,喜歡小龍女的不高興,喜歡大圓滿的更不高興。

  所以不能這麼改啊。

  下面,梳理一下楊芙之間的故事。

  -

  郭芙【笑】道:「【楊哥哥】,你捉這小黑鬼啊。」楊過聽出她話中有【嘰嘲之意】,激發了【胸中傲氣】,說道:「好,捉就捉。」當下將黑蟋蟀捉了過來。郭芙【笑】道:「你這隻小黑鬼,要來幹甚麼?想跟我的無敵大將軍鬥鬥嗎?」楊過【怒】道:「鬥就鬥,小黑鬼也不是給心【欺負】的。」將黑蟀放在郭芙的瓦盆之中。

  -

  楊過從幼年開始,只要見到郭芙就特別易怒,而且總覺得郭芙在欺負他。大家看看這段,把自己換成楊過,你們會覺得郭芙欺負自己,嘲諷自己嗎?郭芙好好地叫他「楊哥哥」,「笑」著跟他說話。

  對比:小龍女對他一直冷冰冰一開始還要趕他出去。

  對比:陸無雙見面就打,傻蛋笨蛋的亂罵,甚至對楊過動了殺心。

  為什麼楊過不覺得被欺負了?自尊心受損傷呢?可見他潛意識中就是太在意郭芙對自己的看法,在意郭芙心中自己的地位。從楊過小時候開始,不管是真的還是他臆想出來的「郭芙輕視他」就是楊過心中的一個結。

  我一開始看到楊過對郭芙經常性的莫名其妙的敵意也很詫異,但後來發現這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在原著中,楊過初遇郭芙,郭芙是個非常美麗的女孩,楊過曾給她【採花兒】,和她鬥【蟋蟀】,但這兩件事,都以不愉快告終,留下了遺憾。

  幾年後,楊過希望姑姑下山,對姑姑說:「我【採花兒】給你戴,我【捉蟋蟀】給你玩兒!」

  這是巧合嗎?

  我想談一下小說的橋段設計。

  楊過和郭芙,發生過兩件不愉快的事,一件是【採花】事件,一件是【蟋蟀】事件。

  幾年之後,楊過慫恿姑姑下山入世,對姑姑說:「我【採花】給你戴,我捉【蟋蟀】給你玩。」

  如果在生活中,發生這樣的巧合,就可以質疑:「這種巧合能說明有愛情?真逗。」

  但如果出現在小說中,就可以認為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除非作者寫第6章的時候完全忘了第2章的內容,可能嗎?

  四年了,楊過仍沒有忘記【採花】和【蟋蟀】,並且,他希望讓姑姑代替郭芙,重溫一次。

  楊過出古墓找姑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楊過一路下山,第二天早上就遇到了陸無雙,一路上很快樂,他本來就是野外生存的強者嘛。第二階段,他覺得活在世上了無生趣,他上了雪山,餓了摘些野果,一個月後衣服破爛不堪,人形枯槁。

  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了呢?只因為他遇到了郭芙。

  ---

  楊過與郭芙多年不見,【偶爾想到她】時,總紀得她是個驕縱蠻橫的女孩,那知此時已長成一個【顏若春花的美貌少女】。她一陣急馳之後,額頭微微見汗,雙頰被紅衣一映,更增嬌豔。她向雙鵰看了片刻,又向耶律齊等人瞥了一眼,眼光掃到楊過臉上時,【見他身穿蒙古裝束】,【戴了面具後又是容貌怪異】,不由得雙蛾微蹙,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楊過【自幼與她不睦】,此番重逢,【見她仍是憎惡自己】,【自卑自傷之心更加強了】,心道:「【你瞧我不起,難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你爹爹是當世大俠、你媽媽是丐幫幫主、你外公是武學大宗師,普天下武學之士,無一人不敬重你郭家。可是我父母呢?我媽是個鄉下女子,我爹不知是誰,又死得不明不白……哼,【我自然不能跟你比】,我生來命苦,受人侮辱。你再來侮辱,我也不在乎。」他站在一旁【暗暗傷心】,但覺【天地之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

  ----

  這段就更是直白。二人長大以後,郭芙初見楊過時,他穿著蒙古人衣服,並且臉上帶了人皮面具。那人皮面具也是雙鵰常見道具之一,戴了以後人臉上毫無生氣,仿佛殭屍一般,所以郭芙見到這麼個怪人才會「雙眉微蹙,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其實郭芙那時沒認出是楊過,只道是個蒙古怪人才鄙夷的。但楊過就能自卑自憐、傷心得「但覺天地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找姑姑的事都拋到腦後去了,折返上了雪山。

  按說楊過從小過著乞丐的生活,受到的白眼肯定不少,而郭芙無意間一個非針對性的表情能令楊過傷心得覺得活著都沒意思了。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在意的人,別人怎麼看都會一笑置之的。顯然楊過非常在意郭芙的。

  楊過去郭家以前,故意滾了一身泥,又自己把臉打青了,還抓了一條血痕。這是唐伯虎化妝成乞丐點秋香嗎?郭芙會怎樣對待他呢?

  ----

  郭芙【低聲軟語】:「【楊大哥】,你這就去安置罷,明兒我再找你說話。」楊過淡淡的道:「好罷!」隨著那莊丁出了書房,隱約聽得郭芙在發作武氏兄弟:「【我愛找他說話】,你們又管得著了?【他武功不好,我自會求爹爹教他。】」

  ----

  看看郭芙見到落魄的楊過時的反應,可真比其他女子見到他時的反應好多了吧?叫他「楊大哥」,對他「低聲軟語」,即使他再落魄也「愛找他說話」,還要求郭靖教他武功。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郭芙的本性很好,她不是嫌貧愛富之人,她一開始對那樣落魄的楊過絲毫不嫌棄,反而非常親切友好。之後為什麼鬧到那樣劍拔弩張的地步,我覺得跟楊過本人有很大關係。

  楊過【淡淡】的道.。呵呵,你那麼在意郭芙,這時卻【淡淡】地,該有多能裝啊!

  此時,郭芙14歲。

  儘管楊過打扮成乞丐,還撕破了衣服,滾了一身泥,打腫了眼,自稱沒有武功,但郭芙對楊過是非常好的:

  【原文】

  好容易奔近黃蓉平時傳授魯有腳棒法之處,見武氏兄弟已爬在樹梢,四下張望。【郭芙躍上樹枝,伸下手來拉楊過上去。楊過握著她溫軟如綿的小手,不由得心中一蕩,.】

  楊過和郭芙分開5年後的第一次相認:

  ---

  各人相隔已久,少年人相貌變化最大,數月不見即有不同,何況一別數年,又何況【楊過故意扮成窮困落魄之狀,混在數百人之中。她(郭芙)見楊過回來,不禁心中怦然而動,回想當年在桃花島上爭鬥吵鬧,不知他是否還記昔時之恨?眼見他這副困頓情狀,與武氏兄弟丰神雋朗的形貌實有天淵之別,不由得隱隱起了憐憫之心】.

  她擔心的,竟然是楊過是否還記得昔時之恨?她早就忘了自己挨了楊過一個耳光,那估計是她人生的唯一一個耳光吧。

  看到這裡,我深信郭芙是一個豁達、體貼的女孩子。

  再說下他們小時候的事。

  楊過13歲半打了9歲的郭芙一個大巴掌,被二武修理了一頓,然後楊過躲著她們三個。

  這可能是郭芙有生以來挨的第一個大巴掌,我心想郭芙怎麼也得記仇吧。

  後來幾個孩子無意中相遇,郭芙先對楊過拍手笑道:「.」,

  人家妹子早就忘了那個耳光,多健忘啊!挨打的忘了,打人的倒還記著呢。

  ----

  在三聯版中,那一章的標題叫【意亂情迷】,凌亂了。斷臂那一章寫得很隱晦,很多事用的倒敘。郭芙那個時候是恨楊過的。後面我可能會分析這一章。不過我的坑很多,哈哈

  ----

  正是有了楊過和郭芙的詭異,楊過的感情世界才更完整。神鵰才有看頭了。

  【原文】楊過正吃之間,眼前鬥然一亮,只見郭芙笑語盈盈,飄然進殿,武氏兄弟分侍左右。只聽武修文道:「好,咱們今晚夜行,連夜趕到大勝關。我去把你紅馬牽出來。」三人自顧說話,對坐在地下吃飯的楊過眼角也沒瞥上一眼。三人走進後院取了包裹兵刃,出了破廟,但聽得蹄聲雜沓,已上馬去了。【楊過的一雙筷子插在飯碗之中】,聽著蹄聲隱隱遠去,心中百感交集,【也不知是愁是恨?是怒是悲?】

  -

  這一段其實是很直白的。看見郭芙和大小武相親相愛,飯也不吃了,心中不知是愁是恨,是怒是悲。其實是【醋罈子打翻了】。

  這用自卑是解釋不了的。楊過有什麼自卑的?郭芙有人愛,自己也有一個天仙似的小龍女愛著,扯平了;自己的武功已經能打敗全真第三代弟子中最厲害的趙志敬;自己是古墓的傳人,無論能不能找到姑姑,王重陽花重金建造的古墓都是他的,還擁有李莫愁得不到的武功秘籍。

  楊過此時已經沒有自卑的理由,反應如此劇烈,答案只有一個,他已經擁有的,並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卻不是他的。

  樓上的那個場景,是楊過混在丐幫裡坐在地下吃飯。郭芙沒有認出他來。因此對楊過沒瞥上一眼。

  這一段,是摘自百度貼吧【郭芙吧】裡以為叫【莫名取妙】的文章:

  --

  郭芙對楊過的想法太過略寫,沒法細挖。但要說楊過對郭芙,的確是很懂的。比如這一段:

  【楊過見她臉色嬌紅,禾眉微蹙,確是個絕美的姑娘,比之陸無雙、完顏萍、耶律燕等還都美上三分,心中微微一動,說道:「我知道你為甚麼煩心。」郭芙笑道:「這又奇了,你怎會知道?真是胡說八道。」楊過道:「好,我若是猜中了,你可不許抵賴。」

  郭芙伸出一根白白嫩嫩的小手指抵著右頰,星眸閃動,嘴角蘊笑,道:「好,你猜。」楊過道:「那還不容易。武家哥兒倆都喜歡你,都討你好,你心中就難以取捨。」】

  【楊過道:「大武哥哥斯文穩重,小武哥哥卻能陪我解悶。兩個兒都是年少英俊,武功了得,又都千依百順,向我大獻殷勤,當真是哥哥有哥哥的好,弟弟有弟弟的強,可是我一個人,又怎能嫁兩個郎?」】

  有人說,比神鵰書中女子,郭芙是唯一一個,因為相貌便讓楊過心動臉紅的姑娘。但其實,郭芙更是唯一一個,楊過會代入自己去琢磨去猜她心思的姑娘。

  楊過說這番話時,他剛和郭芙大小武重遇,話都沒有說幾句。大小武的性格,郭芙和他倆的相處模式,郭芙的心情他已經這麼清楚了。原因在於他對郭芙的探究,敏感和專注。

  就像再回襄陽,他「準備」找郭靖黃蓉報殺父之仇換取解藥的這種時候,他仍是躲在那兒聽完郭芙和大小武的全部對話,雖然小武走之後大武來之前郭芙一個人坐那兒發呆【良久】,楊過還是帶著小龍女不說一句地在旁邊躲著。郭芙走了之後,楊過便拉著小龍女問,【倘若你是她,便嫁那一個?】還問了兩遍。他是真的在探究郭芙的心情。

  龍女那麼簡單的心思,他時常不懂;郭芙的微妙心情,他卻懂得細緻。

  對比一下,小龍女在古墓先愛上楊過一年半,楊過卻不知道,真是有差別啊。

  ----

  至於砍手。可以算是普通人家應愛生恨打架。而且本來神鵰的情感金庸就寫的很虐心。

  

  楊過的感情很複雜很複雜。對小龍女的多重感情,和黃蓉之間的亦敵亦親,對郭靖的敬重和仇恨,和眾女的微妙。

  真實的楊過,他愛好熱鬧,他喜歡有趣的生活,他雖然渾身是刺,但如若足夠溫暖,他其實很容易打開心防,尤其是對桃花島上,那些他在意卻未能走近的人。

  只是他所需要的安全感,小龍女給了他。母親的博大胸懷和細心照料、父親一般傳功授學、妻子的溫柔深情。他覺得無論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無論發生了什麼,世上唯有姑姑一人,對他心意毫無變異。楊過缺少的,苦苦尋覓的,夢寐以求的,便是這個。

  為此安全感,他逼著自己壓抑了太多本性。也喪失了,釋放本性,放開去愛,去感受,去經歷的可能。

  楊過和郭芙之間的感情,是埋了一整部的暗線,直到電光火石那段,撩起了那一點點的線頭,就看讀者會不會沿著去翻出這條線來仔細品了。

  有些不知是刻意還是巧合。有人說楊過的朋友其實只有兩個,一匹癩馬,一隻醜雕。而剛巧郭芙的愛寵,正是一隻紅馬,和一對雙鵰。

  楊過覺得那匹癩馬就像自己。而郭芙,大概嬌豔高貴好似那隻紅馬。

  而和雕兄第一次見面時,【楊過心想:「將這頭醜雕捉去,跟郭芙的雙鵰比上一比,卻也不輸於她。」】

  那隻癩馬最終卻是一隻駿馬,而雕兄更是傳奇。

  這大概映射的也是楊過的一生。這比對也暗射了楊過這一生的心事,有太高的比例都是「不輸於她」。

  其實很多人不能接受楊過和郭芙這條線,很重要的原因是:楊過出古墓之後,兩人相處時間並不長,相互間都不了解,只有誤會和傷害,有什麼好愛的。如果一旦了解,郭芙草包更是有什麼值得愛的。

  但楊過和郭芙相互間,其實是「懂」的,這是更加匪夷所思的地方。

  說郭芙完全不了解楊過,說話總是傷到他,並且總是誤會他;說楊過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怎麼會花心思去了解郭芙。但神奇的是,也許靠的是第六感,也許這就是愛的奇妙,他們居然是有些懂對方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很多人都懂。

  16年後,郭芙聽著眾人講述神鵰俠的事跡,從一開始便知道,那斷臂神鵰俠必然是楊過。就像楊過在16年後,仍能在聽到郭芙的第一句話,就聽出是她,並且【雙眼精光閃爍,神情特異】。這便說明,他們對對方的一切是十分敏感的。也許就因為這份敏感,他們之間的交流和「懂」異於常人。

  先從郭芙那個遭人唾罵的想法開始。「她想自己斬斷了楊過一臂,楊過卻弄曲了她的長劍,算來可說已經扯平」。這真的是神邏輯,一隻手臂就等同一把長劍?但可怕的事實是,楊過卻也真是這麼打算的。自從弄曲了她的長劍之後,楊過對斷臂之仇就絕口不提。弄曲長劍,便是他對這件事情的最後了結。

  而在送郭襄三份大禮的時候,郭芙覺得楊過是來削她面子的。雖然這樣的想法半是掩蓋自己的吃醋半是她針對楊過的習慣,但恰恰這還真可能就是神鵰大俠的用意。

  有人說,楊過只是為了報答郭黃或者在郭黃面前證明自己;有人說,他只是俠義心起,想為國為民做點好事,但不想顯得太過高尚,所以以生日禮物的藉口進行。

  但其實,根據文中便可清晰看到,楊過本身是想單純地來給郭襄過個生日,可能就準備在羊太傅廟和她見面說話慶賀。但看到郭芙來了,於是躲開。碰巧在廟裡聽見郭芙郭襄的對話,便改變了主意。他甚至就以羊太傅廟為聯絡英雄豪傑籌劃大事的基地,開始張羅起「生日禮物」。所以說,為了郭黃或是一開始就打算做點大事,這是站不住腳的。起因明顯便是羊太傅廟裡那一段對話。

  郭芙誇讚耶律齊說:【「他這等文才武略,小一輩中,又有誰及得上他?你將來的丈夫能有他一半好,爹爹媽媽便已心滿意足了。」】於是楊過做了轟轟烈烈的大事,證明自己的文才武略比耶律齊高;

  【「你所說之人既然這麼厲害,叫他來跟你姊夫比一比啊,瞧是誰奪得幫主之位。」】於是楊過成了丐幫的英雄被推薦為幫主,連耶律齊幫主之位都是楊過讓的;

  【郭芙更加好笑,譏諷道:「到那一天啊,襄陽城中幾千位英雄好漢,都來給我們郭二小姐滿十六歲啦,不再是小娃兒,是大姑娘啦!哈哈,哈哈!」】於是在英雄大宴上搭了臺子演戲,現場的英雄好漢都算是為郭襄慶賀生日。

  郭襄的三件生日大禮,件件針對郭芙說的話,這是為了給郭襄慶祝生日呢,還是在和郭芙慪氣呢?

  【郭芙想起妹子在羊太傅廟中的言語,說有一位少年大俠要來給他祝壽,現下果如所言,不禁暗藏恚怒,拉著黃藥師的手問長問短,對身周的熱鬧只作不見。】楊過的目的,便也達到了。

  雖然也有為國為民的想法在裡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十六年後,他依然為了和她鬥氣讓她生氣而大費周章。

  神奇的是,郭芙其實並不清楚知道楊過去過羊太傅廟,聽過他們的對話。但她卻仍在楊過送出第一份禮物,便想著,楊過是【故意削我面子來著】。大概也只有她,才可能感覺到楊過這細微的心思。

  誰在意了,誰吃醋了,他就是為了誰。

  郭襄哪裡猜得到,楊過送給自己的三件生日大禮,竟然是因為羊太傅廟裡姐妹之間的對話給楊過偷聽去了,自己只是楊芙二人鬥氣的平臺,誤了一生。

 

  這條暗線可長,從神鵰一直延續到倚天的黃衫女。老金神奇!

  姑姑和楊過的性格是完全相反的。楊過熱切地盼望入世,姑姑卻一心想隱居。

  李莫愁攻入古墓,斷龍石被放下,古墓進出很難,二人就在終南山上搭了兩間小屋,在那裡練功。楊過的屋前,種了很多花,開得爛漫;姑姑的屋前,卻野草一片。

  16年後夫妻相聚,楊過興致勃勃地講自己16年來的各種經歷,姑姑的回應只是「淡淡一笑」。

  妻子和老公的愛好不一樣,這沒有關係;但如果對丈夫的經歷也毫無興趣,這也有些太乏味了。

  書中有很多楊過【口不對心】的描寫,他說出的話,未必是他心中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也未必是他的潛意識。例如這段:

  楊過自離桃花島後,心中氣惱,絕口不提島上之事,這時忍不住道:「郭伯伯,這地方倒有點像【咱們桃花島】。」郭靖聽他說「咱們桃花島」五字,不禁憮然有感,道:「過兒,此去終南山不遠,你在全真教下好好學藝。數年之後,我再來接你回桃花島。」楊過頭一撇,道:「我這一輩子【永遠不回桃花島啦】。」

  第一句【咱們桃花島】脫口而出,說明楊過的對桃花島有了歸屬感;但為了掩蓋這一心理,馬上又說了【永遠不回桃花島】。這就是口不對心。

  楊過拉住郭芙的小手,【心中一蕩】,但隨即想到,【你就是再美十倍,也不及姑姑半分。】

  【心中一蕩】是身體的反射,說明在潛意識中,郭芙是令他心動的;【但隨即想到,你就是再美十倍,也不及姑姑半分】,這就是用思維來壓制潛意識了。

  楊龍之間,很多對答都是,楊過因為怕小龍女不喜,而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比如書中小龍女曾問楊過:「【要是另外有個女子,也像我這樣待你,你會不會也待她好?」

  楊過道:「誰待我好,我也待她好。」

  他此言一出,突覺小龍女握著他的手顫了幾顫,登時變得冰冷,抬起頭來,見她本來暈紅嬌豔的俏臉忽又回復了一向的蒼白。

  楊過驚道:「我說錯了麼?」】

  小龍女馬上說【:「你若要再去喜歡世上別的女子,那還是別喜歡我的好。」】,並要楊過發誓一生一世心裡只有姑姑,不然就殺了他。

  然後,楊過就說了很多類似「你是和別的女子不一樣的,你是獨一無二」的話,讓姑姑開心。

  -

  這裡的楊過表現很像是一個面對著老師的小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答案,看到老師臉色不對,忐忑的問自己是不是答錯了,然後馬上根據老師的意思,更改了答案。

  對小龍女言聽計從的楊過,馬上依言發了一個誓,這個誓言,他以後果然信守了終身。而發這個誓言時,楊過從心中只把小龍女當師傅敬重。

  在姑姑讓楊過發誓的時候,她已經把楊過當成了戀人。而楊過,還是把姑姑當師父敬重。

  一年半以後,發生了尹志平事件,楊過仍然把姑姑當師父。一直到楊過遇到完顏萍,從完顏萍的眼神聯想到了姑姑,才知道姑姑原來是把自己當戀人了,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

  戀人總是在乎對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動作。對方的一個眼神能讓自己如沐春風,也能讓自己心冷如冬,要說楊過在古墓就愛上了姑姑,我是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楊過對姑姑的感情,很類似親情。像姐弟,又像母子,男女之戀的成分太少。母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很親,但也有句這樣的話,叫「母行千裡兒不愁」,楊過對姑姑,就有「千裡不愁」現象。

  尹志平事件發生後,姑姑氣跑了,楊過去找姑姑。

  按照一般的尋人方法,應該是先找遍終南山,再回古墓看一看。因為楊過知道,姑姑從小在古墓長大,對其它地方有恐懼心理。

  如果姑姑沒回古墓,再逐步擴大搜索範圍。

  楊過怎麼做的呢?一路下山,第二天早上看到了陸無雙,糾纏了幾天後,決定陪陸無雙到江南!

  終南山(陝西)距離江南幾千裡,而小龍女二十多年來沒有出過古墓,她會去江南?楊過真的是去找姑姑?但楊過卻自己對自己說,萬一在江南碰到姑姑呢?這是自己騙自己,讓自己心安罷了。

舉報 | 回復

樓主:為了可愛的中國 時間:2014-08-13 15:37:46

  原文:

  她(小龍女)自與楊過別後,在山野間兜了個圈子,重行潛水回進古墓石室。她十八歲前在古墓中居住,當真是心如止水,不起半點漪瀾,但自與楊過相遇,經過了這一番波折,再要如舊時一般諸事不縈於懷,卻是萬萬不能的了。每當在寒玉床上靜坐練功,就想起楊過曾在此床睡過;坐在桌邊吃飯,便記起當時飲食曾有楊過相伴。練功不到片刻,便即心中煩躁,難以為繼。如此過了月餘,再也忍耐不住,決意去找楊過,但找到之後如何對待,卻一無所知。

  ---

  看看,是楊過找錯了方向吧?小龍女在山野間兜了個圈子,就又回古墓了,待了一個多月呢!

  而楊過,卻去江南了!

舉報 | 回復

樓主:為了可愛的中國 時間:2014-08-13 15:44:35

  其實金庸可以這樣寫:楊過找遍了終南山,回到古墓也不見姑姑,一個多月來為了找姑姑,把自己弄得形容枯槁,然後再到遠處找。

  不是金庸想不來這樣的情節,金庸可不是二流網絡寫手。金庸確實寫楊過「形容枯槁」了,但那是為了郭芙。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麼?誰才是真正的主角

相關焦點

  • 《倚天屠龍記》七大暗線,範瑤最恨明教,宋遠橋是第一偽君子
    導讀:《倚天屠龍記》七大暗線,範瑤最恨明教,宋遠橋是第一偽君子。金庸武俠小說歷經數十年風雨,依然能夠帶給我們無數啟迪。
  • 金庸 . 《倚天屠龍記》沒有告訴我們的真相
    TOPIC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裡,明教教主張無忌有四位性格迥然不同的紅顏知己,演繹了紛繁複雜的感情糾葛.巧合的是,現實中的明報創始人金庸先生一生也有四位紅顏知己
  • 《倚天屠龍記》裡,那條隱藏著的暗線
    曾舜晞擔當男一號的倚天屠龍記,目前正放到高潮部分,2019船新版本與鄧超版,馬景濤版,吳啟華版與蘇有朋版對比是好是壞,見仁見智。當然今兒不討論演技或劇情,而是要與鄉親們嘮嘮《倚天屠龍記》裡的那條暗線。鄉親們都知道,《倚天屠龍記》的劇情,是圍繞明教展開。明教本是蝸居在西部邊陲地帶的屌絲,至少在射鵰前兩部曲裡,壓根排不上號。五絕縱橫天下時,明教能算江湖主要勢力不?算不上;楊過與小龍女邊師生戀邊助郭伯伯守襄陽時,明教能算江湖主要勢力不?也算不上。由此可見,當年的明教在江湖上,充其量就是二三流水準,套用時髦的臺詞便是:樂透幫派。
  • 金庸倚天屠龍記續集,矯龍驚蛇錄居然還有續集,號稱倚天大結局
    金庸武俠小說風行天下,於是就有不少武俠作者動起歪心思,寫起了金庸小說的續集。大家比較熟悉的金庸小說續集有《九陰九陽》、《劍聖風清揚》、《誰是大英雄》等等。這其中,滄浪客所寫的《矯龍驚蛇錄》是比較有名的一部金庸續書,乃是金庸《倚天屠龍記》的續集。
  • 屠龍刀重現 金庸正版《倚天屠龍記》手遊首曝
    【劇情遵從原著 再現金庸快意江湖】  《倚天屠龍記》手遊作為2015年度完美世界手遊MMOARPG扛鼎之作,獲金庸先生正版授權。遊戲遵從原著劇情,並以POV視覺構建宏大世界,東連庫頁、南達南海、西界新疆、北扼陰山,光明頂大漠雄風、胡笳動地;少室山蜿蜒疾行、高臺重簷。
  • 於正自曝將再翻拍金庸作品《倚天屠龍記》(圖)
    於正自曝將拍《倚天屠龍記》  昨日,編劇於正在微博上回復網友時自曝將拍《倚天屠龍記》,他稱上周與金庸剛籤約。網友紛紛淚目:「你別下手太重,我心疼。」並在評論裡為於正選角:「求不要袁珊珊」「只要不是陳曉就行」。
  • 金庸大兒子的自殺,帶給金庸先生無限哀痛,都在《倚天屠龍記》中
    但生活依舊要度過,無論多麼大的打擊依然要走下去,金庸先生是這樣做的。接到噩耗之後,金庸便動身前往美國將兒子的骨灰盒帶回了香港安葬,至少也要讓他有「家」可歸,入土為安。那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金庸先生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了,但他依舊在埋頭寫稿,當時他正在修訂《倚天屠龍記》。
  • 金庸武俠劇《倚天屠龍記》 哪位是讓你心儀的趙敏
    金庸的小說都很受歡迎,他的古裝武俠劇也是一直被翻拍,其中《倚天屠龍記》就被翻拍了8次。金庸先生筆下的趙敏:面瑩如玉,眼澄似水,笑意盈盈,不單豔麗不可方物,還自有一番說不盡的嬌媚可愛。每次翻拍,角色的選取都備受關注。而幾版《倚天》中不同演員飾演的趙敏都各具特色,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最經典的版本。
  • 智冠金庸《倚天屠龍記》: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以後的「群俠傳」系列了
    《倚天屠龍記》是智冠金庸「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上世紀90年代獲得金庸版權的智冠,經過中看不中用的《笑傲江湖》,以及平淡無奇的《射鵰英雄傳》之後,迅速就召集人馬把這本原著改編成了遊戲,並趕在1994年推出。
  • 金庸武俠第一人喬峰,在《倚天屠龍記》裡,結局會怎樣?
    屠龍刀倚天劍斬不斷心中迷夢《倚天屠龍記》喬峰是無數金庸武俠迷心目中的第一大英雄,身懷絕世武功又胸懷天下的俠中之俠。只是,很多讀者也對金庸先生對他的身份設定和結局有些不滿,為什麼這樣的大英雄卻是契丹人,為什麼他最終要如此慘烈的死去?在金庸先生的其他十幾部經典武俠小說中,還有好多位男主角都是有很美好的結局的,比如《鹿鼎記》的韋小寶,《碧血劍》的袁承志,《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笑傲江湖》的令狐衝,《射鵰英雄傳》郭靖,《連城訣》的狄雲,等等。
  • 已有十個版本,金庸再交《倚天屠龍記》版權,2018新倚天開拍
    近兩年,網上一直有傳言稱於正已拿到倚天屠龍記版權,即將開拍,鑑於於正的毀劇之能,網友紛紛"求放過",之後於正澄清和新版倚天無關,網友總算鬆了一口氣,大謝其"不拍之恩"。其實,2018新版倚天的確已經在籌拍之中,主演尚未公開,由華夏視聽出品,由蔣家駿執導。此前,蔣家駿執導的2017版《射鵰英雄傳》播出後好評如潮,該劇忠於原著,陣容龐大,豆瓣評分達到8分。
  • 想當年|20年前,TVB把《碧血劍》拍成了《倚天屠龍記》
    2000年11月底,香港TVB在翻拍完大部分金庸劇之後,再次將《碧血劍》搬上了螢屏。此次,TVB以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為基礎,將故事大幅度修改後,進行拍攝製作。由於編劇借鑑了大量的金庸小說橋段,將《碧血劍》硬生生拍成了《倚天屠龍記》。
  • 想當年|TVB《碧血劍》20年:翻版的《倚天屠龍記》
    2000年11月底,香港TVB在翻拍完大部分金庸劇之後,再次將《碧血劍》搬上了螢屏。此次,TVB以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為基礎,將故事大幅度修改後,進行拍攝製作。由於編劇借鑑了大量的金庸小說橋段,將《碧血劍》硬生生拍成了《倚天屠龍記》。
  • 王晶官宣翻拍《倚天屠龍記》:求求你們,放過金庸吧
    5月7日,疫情解除後的王晶導演開始復工,同時發布微博,宣布將重啟電影《新倚天屠龍記》拍攝,並列出了部分主演陣容。前一陣不是剛開播翻拍的《倚天屠龍記》嗎?又要翻拍了?很多不明所以的網友發出以上感慨和驚奇。其實,王晶此次要翻拍的並不是電視劇版的《倚天屠龍記》,而是留給很多人經典回憶的1993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續集。
  • 王晶官宣翻拍《倚天屠龍記》:求求你們,放過金庸吧!
    5月7日,疫情解除後的王晶導演開始復工,同時發布微博,宣布將重啟電影《新倚天屠龍記》拍攝,並列出了部分主演陣容。為什麼又要翻拍金庸武俠劇?前一陣不是剛開播翻拍的《倚天屠龍記》嗎?又要翻拍了?很多不明所以的網友發出以上感慨和驚奇。其實,王晶此次要翻拍的並不是電視劇版的《倚天屠龍記》,而是留給很多人經典回憶的1993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續集。
  • 王晶的大齡版《倚天屠龍記》,能拍出金庸小說的內核嗎?
    「又翻拍」自然是最普遍的反響,畢竟在中文世界,金庸小說是影視化的最大寶藏之一,曾被幾代電影電視人挖掘創作。而針對王晶此次的選角,人們最直觀的反響是「會不會年紀太大了」,更有人直呼這是「大齡版《倚天屠龍記》」。
  •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原來不是金庸虛構的?
    金庸小說最大的魅力正是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小說中的人物名字、教派、甚至小到一些歌詞,都是有其出處的。新版《倚天屠龍記》前段時間落下帷幕,這部劇一開始就被廣大網友詬病打戲慢動作太多,後期編劇又對原著劇情進行大肆魔改,在一片爭議聲中草草結尾。
  • 《倚天屠龍記》有一人物很尷尬,書寫完了,金庸才發現他是多餘的
    可能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倚天屠龍記這部著作,在金庸老先生的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實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這兩部著作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喜歡它是因為它分別講了兩代人的事情,中間有很大的關聯,而倚天屠龍記則與這兩部著作沒有關係。
  • 在《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並未輸給趙敏,金庸先生給出了答案
    《倚天屠龍記》被多次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最新2019年版本的《倚天屠龍記》終於在香港開播,其中的故事情節跟原著一樣,但換了一批新演員,周海媚當年飾演周芷若,但是此次卻是飾演滅絕師太。幾乎每個人看《倚天屠龍記》都會說張無忌一生有四位女子,而且曾經四女同舟,但觀眾也最喜歡拿周芷若與趙敏作比較,因為這兩個人在《倚天屠龍記》裡正好踏上了兩條相反的人生路線。在這裡很想只說周芷若一人,即使這只是小說情節,但是在現實的人生中,愛情哪裡能有這樣的比較?《倚天屠龍記》的主角是張無忌與趙敏,周芷若自然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 鹿野 | 《倚天屠龍記》相關的七個歷史真相
    【本文為作者鹿野向察網的獨家投稿】近日,由金庸小說翻拍的網絡電視劇《倚天屠龍記》熱播,不少人又把劇中和書中一些相關對歷史的解釋當成了真實的歷史。其實,這部作品只是借用了一點歷史的背景,和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筆者在這裡就簡單說幾個較多被人誤解的地方,以供朋友們參考。一、明初功臣真的只有湯和善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