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名著】從《普希金的天使》看俄國文學巨匠普希金和他的感情生活(下)

2021-03-01 戈德裡克山谷

三、喬治·丹特士

歷史上的丹特士

漫畫中的丹特士


普希金的敘事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女主人公達齊亞娜在嫁為人婦後面對昔日暗戀的奧涅金的求愛是這樣答覆的:

我愛您 又何必對您說假話  但是我已經嫁給了另一個人 ,我要永遠忠於他

我毫不懷疑娜塔莉亞對丹特士的愛情是真摯的,她同樣也並不想傷害普希金,只是她還是傷害了。

娜塔莉亞並不是普希金筆下的達齊亞娜,現實總是沒有文學作品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如此結局,令人唏噓。

不得不承認,齋藤千穗筆下的丹特士實在是太容易令女人動心了。英俊倜儻、浪漫風流,宛如古希臘雕塑一般的美少年,擁有著顧影水仙都能愛上的容顏。從我個人角度看,丹特士確實比普希金更能打動女人的心,那從蓬勃昂揚的感覺,桀驁不馴的氣質,再加上他對娜塔莉亞確實感情真誠,除了不能像普希金那樣寫出蝴蝶紛飛的動人章節外,真的是浪漫得夠水平。一直困擾於沒有共同語言的夫妻生活的娜塔莉亞愛上他,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是,炫目歸炫目。最初的熱情慢慢冷卻後,我發現自己喜歡的仍舊是文筆深沉的詩人普希金,而不是輕浮爛漫、會討女人歡心的丹特士。

只是娜塔莉亞不這樣看罷了,她畢竟對詩歌文學沒有什麼興趣。

如果娜塔莉亞結婚結能晚一些,雖然不會與普希金一起名留千古,但對於她個人來說,可能會更幸福一些吧。只是普希金因決鬥而死給她的打擊太大了,所以普希金死後她守寡了很久,星期五就不出門(普希金死於星期五)。很久以後她改嫁了,但也沒有嫁給殺死普希金的、而且也已經喪偶的丹特士。

真實的故事,更像是一場戲、一場夢,一首普希金親筆寫下的長詩。

歷史上的喬治·丹特士原本是普魯士士官,後來拿著權貴的推薦信到了俄國。他被荷蘭駐俄國公使黑克倫認作養子,當時丹特士的父親尚在,所以這個認養子的舉動引起了很多流言蜚語。有人懷疑丹特士是黑克倫的私生子,還有人出版了兩人的通信集的人認為兩人是同性戀關係。這些兩個世紀以前的流言被齋藤千穗女士藝術加工過後,都真實再現於讀者面前。

漫畫中丹特士和娜塔莉亞的愛情有一個俗套的開始,那就是一開始兩個人彼此看不順眼。然而俊俏風流的丹特士很快贏得了娜塔莉亞的大姐——身為宮廷女官的葉卡提麗娜的好感。出於撮合姐姐的愛情,娜塔莉亞開始和丹特士接觸,然而事情總是走一個套路,最終是娜塔莉亞自己和丹特士走到了一起。

最一開始,我只不過覺得丹特士是一個很會討女人歡心的浪蕩子。陶醉於追求有夫之婦,尤其是還是有『普希金夫人』這個響亮頭銜的美女娜塔莉亞。他能愛這個美女什麼呢?難道他們之間能夠架起心靈之橋麼?

他們之間,應該僅僅是羅曼蒂克的浪漫體驗而已。直到丹特士向娜塔莉亞提出要和她私奔,我終於意識到他確實是真的深陷於這份感情裡了。

歷史上,從彼得大帝時代決鬥就已經被嚴厲禁止,違者要處以極刑。但青年之間仍舊普遍採用這種方式解決恩怨。經普希金研究專家統計,他和丹特士的決鬥是第21次(普希金曾經主動提出15次決鬥,對方提出過6次。進行了4次,其餘皆是普希金的朋友從中斡旋令雙方和解而告終)

齋藤千惠女士重現了黑克倫給普希金寫綠帽匿名信、沙皇阻止第一次決鬥、普希金的朋友甚至娜塔莉亞的伯母都出面勸阻決鬥等相關歷史真相。最終以丹特士向葉卡提麗娜求婚為條件,令決鬥不得不中止。

然而丹特士絲毫不愛葉卡提麗娜,他心裡只有普希金夫人。婚禮上他喝得爛醉如泥,把黯然神傷的新娘撇到一邊。一時的權宜之計總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丹特士和普希金最終拔槍相向還是必須要走的宿命軌跡。

普希金給黑克倫寫了言辭尖刻的信函迫使對方不得不接受決鬥,丹特士在精神幾乎崩潰的情況下終於站到了普希金的對立面。

可悲的是,普希金死後丹特士的前程也隨之瓦解。他心愛的娜塔莉亞最終也沒有嫁給他。

許多年後,丹特士和娜塔莉亞在樹林相遇,時過境遷,很多東西都已不復當初。他們只能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樣聊聊已經去世的人,聊聊孩子,他們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情,只能掩藏在彼此的記憶深處。

四、葉卡提麗娜·岡薩洛娃和亞利克珊德拉·岡薩洛娃

葉卡提麗娜的一生都充滿了令人心碎的悲劇。

她生得又高又瘦,被其母親稱之為「長得跟掃帚柄一樣」,成長在一貧如洗的沒落家族。年方二十五也無人問津。其實葉卡提麗娜長相還可以,但是在光彩照人的娜塔莉亞跟前一比就黯然失色了。家庭的貧困讓她很難嫁出去,最有希望嫁人的娜塔莉亞也因為貧困拿不出嫁妝一度陷入無人求婚的窘境。

娜塔莉亞相對平庸的兩個姐姐的尷尬可想而知。

然而葉卡提麗娜和亞力克桑德拉和娜塔莉亞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她們熱愛詩歌文學,崇拜普希金和他的作品。

葉卡提麗娜喜歡《葉甫蓋尼奧涅金》因決鬥而死的詩人連斯基,那個書卷中普希金的影子。但現實中,她極為可悲地愛上了喬治·丹特士。

作為一個鋥光瓦亮的電燈泡,葉卡提麗娜對身邊的丹特士和娜塔莉亞的眉來眼去都默默忍受了。丹特士旁若無人地和娜塔莉亞跳舞,故意坐實流言蜚語的行為她也忍受了。最可怕的是,丹特士告訴葉卡提麗娜,他之所以感謝她在身邊,就是因為葉卡提麗娜的存在可以讓人對自己和普希金夫人的私情少嚼舌根。這樣令人難以接受的話,葉卡提麗娜居然也忍受了。

或許她就是這樣愛丹特士,又這樣愛妹妹娜塔莉亞,以至於自己和丹特士婚禮上眾人的議論和丹特士的失常表現她再次沉默了。

只是他們三個人一起在河上蕩舟的時候,葉卡提麗娜再也堅持下去了,她終於提出獨自上岸。

普希金去世後,葉卡提麗娜隨丹特士去了法國,生了四個孩子後難產而死。在她死後,她的丈夫仍舊愛的是她的妹妹,葉卡提麗娜為了斡旋於所有人的利益,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終生幸福。

她高潔的品質贏得了丹特士和黑克倫的善待,但她從來沒贏得丈夫的愛情。葉卡提麗娜自身的素養決定了她不會與妹妹爭吵,顧全了一輩子大局的葉卡提麗娜,卻無法贏得家人的原諒。他們恨她,恨她是殺死普希金兇手的妻子。

葉卡提麗娜真是整部《普希金的天使》中最富含悲劇色彩的人物。而她最大的悲劇就在於,直到她死,包括漫畫中的所有角色以及作為讀者的我在內,都認為葉卡提麗娜遠遠配不上喬治·丹特士。

再說說娜塔莉亞的二姐亞利克珊德拉。

亞利克珊德拉應該是漫畫中最愛普希金的女性,她甚至比姐姐葉卡提麗娜更加崇拜普希金,甚至每次連載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的詩稿她都能背下來。普希金的每一首詩篇她都朗朗上口,在普希金去世後,她毫不遮掩地表達了對喬治·丹特士的厭惡。

其實不難看出,這個老姑娘早已愛上了普希金,這和她的妹妹娜塔莉亞是多麼大的不同啊。

只是,在其母親眼裡「矮得像個麵包」的亞利克珊德拉,從沒有開過口,她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人。直到娜塔莉亞認識到亞利克珊德拉深愛自己的丈夫時,都禁不住悲痛得落淚。

這一刻,作為讀者的我和娜塔莉亞一樣為之悲傷,為所有人的所有悲劇而感到傷痛。

亞利克珊德拉與娜塔莉亞相比,其在精神上對普希金的支持要巨大得多。或許亞利克珊德拉更適合做普希金的妻子,只是她相對於妹妹太接地氣,不符合詩人以及讀者浪漫美好的想像罷了。

亞利克珊德拉和姐姐葉卡提麗娜一樣,對於妹妹獲得自己心上人的愛情這件事一言不發。姐妹之情和良好的修養讓亞利克珊德拉選擇了隱忍和放棄,直到普希金去世時他對亞利克珊德拉的評價也是委婉地告訴她自己不喜歡她的性格。

這一切,亞利克珊德拉都默默忍受了。後來成為宮廷女官的她四十一歲才嫁人,普希金成了她深埋於心底的愛情記憶。

齋藤千惠用這樣藝術的手法來展現歷史上眾說紛紜的普希金與兩個姨姐的私情,雖然可以說有些美化,但真相誰會知道是不是真的就這樣無奈呢?


明明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全都變得亂糟糟的,都已經是被打得爬不起來的悲慘狀態,為什麼那個詩人還是寫得出讓人感動的世界?他一定打從心底相信吧!現實越是悲慘,就越相信你這個世界是善良的——否則,是無法寫出這樣的作品的。

————摘自《普希金的天使》中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對普希金的評價

相關焦點

  • 【漫畫·名著】從《普希金的天使》看俄國文學巨匠普希金和他的感情生活(上)
    最近這段時間,出於對十多年前的少女情懷的紀念,再加上對一代文學巨匠普希金的崇敬,便購買了全套的《普希金的天使》(外傳買不到啊啊啊斷貨!)由此深深迷戀上普希金和他的作品,以及這位詩人的感情世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歷史的真相已經被後世的粉飾或曲解深深埋藏於時光的塵埃中,普希金和他的妻子,包括他的兩位姨姐和情敵都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文壇巨匠普希金一生傳奇,欣賞他十句名言,俄國文學之父實至名歸
    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託爾斯泰一樣,普希金在俄國文壇的地位,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俄國文學對世界影響巨大,追根溯源,俄國文學是從何而來?普遍的答案是:普希金。在這裡引用另一位俄國偉大文學家別林斯基的一句話:只有從普希金開始,才有了俄羅斯文學。普希金是現代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創立了俄國詩歌語言和文學語言。
  • 俄羅斯普希金軼事
    中國人非常喜歡普希金的長詩《葉甫根尼·奧涅金》,它至少有6種譯本。中國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瞿秋白曾經讚賞說:「普希金的長詩《葉甫根尼·奧涅金》是他最偉大的作品。」在中國的普希金研究者中,名氣最大的是戈寶權,這位著名的外國文學研究家、翻譯家、蘇聯文學專家曾經不止一次地踏上俄羅斯,走訪普希金的故地,包括莫斯科、聖彼得堡和米哈伊洛夫斯科耶等。
  • 俄羅斯普希金與俄羅斯電影
    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說過:「普希金在作品中創造形象時,正是運用蒙太奇的高手」,因而電影藝術在俄羅斯出現時,就和普希金作品的改編有著緊密的聯繫,而普希金的作品也推動了俄羅斯電影的發展。關鍵詞:普希金 俄羅斯電影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史上佔有極崇高的地位,他不僅被尊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他還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人。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的死亡之謎
    普希金是1799年6月6日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以及是現代俄國的創始人。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他的生活如果離開了詩歌就是一潭死水,了無生趣。而對於岡察洛娃來說,奢華的生活才是她的所愛。詩歌對於她來說就是乏味的公文,她根本提不起一點興趣。這就註定了,普希金和岡察洛娃之間找不到共同語言。
  • 普希金寫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可知道他的死因後,忍不住笑了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中國讀者認識普希金,得源於這一首被選錄進語文課本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會使人認為普希金是一位飽經風霜但沉著冷靜的智者,然而生活欺騙了普希金,而普希金卻欺騙了我們。還有人會說,這就是一篇量產的雞湯文,為什麼在詩壇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甚至被選為了現代詩必背?
  • 「沙皇的黑人」:普希金的非洲血統
    普希金(1799年10月15日-1837年2月10日),俄國文學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回顧普希金的一生,讀者會發現,他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出在膚色上。雖然他有「藍色」血統,但他膚色偏黑。摩爾人的那種黑。
  • 《高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第十五課《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
    一,文學常識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偉大的俄國作家。2,創作:浪漫主義敘事詩,《茨岡》凸顯了代表城市文明的阿樂哥與作為「自然之子」的茨岡人的衝突。作品:《葉甫蓋尼·奧涅金》《別爾金小說集》小說《驛站長》《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兒》和《杜勃羅夫斯基》等《驛站長》是我俄國文學描寫人物的作品。
  • 論俄羅斯普希金的女性意識
    二、普希金的女性意識形成的原因分析(一)普希金身處於俄羅斯的女性崇拜文化中眾所周知,東正教在俄羅斯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東正教特別推崇聖母瑪利亞,認為聖母的地位高於基督。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俄羅斯女人身上被貼上了勤勞的特徵標籤,一個好女人的標準始終是要聰明、嬌柔、女人味十足、忠誠而且要全身心投入家庭,要成為「家庭天使」。
  • 名篇欣賞之普希金詩三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詩一文一個堅持原創的平臺/每一天的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文/普希金 (俄羅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你在期待,呼喚……我卻被縛住,我的心徒然想要掙脫開,是更強烈的感情把我迷住,於是我在岸邊留下來……有什麼可顧惜的?而今哪裡能使我奔上坦蕩的途徑?在你的荒涼中,只有一件東西也許還激動我的心靈。
  • 拿破崙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筆下的拿破崙形象
    普希金對拿破崙亦情有獨鍾,在他的筆下,拿破崙和諸多本土帝王,如奧列格、伊凡四世、鮑裡斯·戈都諾夫、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等一起,構築成一道獨特的「帝王形象」景觀,傳遞著詩人對歷史的考量,對現實的思慮,乃至對生命的體悟。從整體上看,普希金對拿破崙形象的塑造呈現出三個階段性的差異,因此,在他的筆下,拿破崙也就先後擁有了三副不同的面孔。
  • MINERVA|普希金畫筆下的朋友們
    普希金當時寫了不少挖苦他的詩,如《克利特的不幸》(1813),以後他在《瞧,維利亞——他呼吸中充滿愛……》(維利亞即維利海姆·丘赫爾別凱的愛稱)、《譏詩人之死》等詩中都諷刺丘赫爾別凱:「願上帝保佑他的事業,一如人間忘記他的詩歌。」這事引起丘赫爾別凱的不滿,險些釀成和普希金的決鬥。嘲諷歸嘲諷,但對文學的共同愛好一直維繫著他們的友情。
  •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作品的現代性
    而在盤問的過程中,當這位學者告訴警察,他是中國的俄羅斯文學研究者,並當場向後者背誦了一首普希金的詩歌。這一舉動不僅解除了這名警察的敵意,而且還使他們交上了朋友。從某種意義上說,普希金的詩歌成了這位學者在俄羅斯自由通行的護照。  如今,歷史的腳步已經踏進了二十一世紀,那麼,十九世紀的普希金還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除了文學史的意義,普希金這個名字還有什麼現代性的意義?
  • 那年今日 普希金的死亡之謎:自尊、愛情和榮譽
    天資聰穎、酷愛讀書的他從童年時代起便學會了法語,並常常鑽入父親藏書豐富的書房,不舍晝夜地貪婪閱讀古希臘、古羅馬及18世紀法國文學的經典之作。  顯然,從荷馬到維吉爾,從賀拉斯到莫裡哀,直至盧梭、伏爾泰、歌德……都給幼小的普希金心靈中播下文學與自由思想的種子。
  • 普希金之死始末
    一是普希金的政治處境問題。她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受到皇上懷疑的人。二是她擔心普希金的財產狀況不能讓女兒過上應有的生活。在這次談話之後,普希金便通過第三廳主管本肯多夫給皇上寫信說明自己求婚面臨的政治處境問題。皇上通過本肯多夫否認普希金受到監控,祝福他喜結良緣。關於財產問題,普希金寫信給父母,說他要結婚,請求給予實質性的幫助。大概因此,父親把自己的博爾季諾莊園的部分家產送給了他。
  • 普希金寫給他十八位情人的詩 第二千八百三十六期
    而我在無數次的委屈受辱中並末改正,  又向新的偶像奉獻上我的懇求  ……  普希金感情豐盈,愛欲旺盛,情戀生活豐富多彩,他是詩聖,也是情聖,在――生所寫近九百首抒情詩中,愛情詩就多達二百餘首。待人的愛情詩不但富有人情味,感情細膩,誠摯動人,而且非常地真實、樸素、坦誠、親切,反映了他在豐富、曲折的愛情生活中的深刻體驗和真切感受。
  • 《世界名著大師課俄羅斯卷》:帶你走進大師雲集的俄羅斯文學世界
    多年前,我在閱讀《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這部文學作品時,也曾與莫言老師一樣被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保爾和冬妮婭的故事深深吸引。只不過,莫言老師深刻地體會到「一個高貴的人並不意識到自己的高貴才是真正的高貴,一個高貴的人能因自己的過失向比自己低賤的人道歉是多麼可貴。」而我沒有。
  • 普希金詩12首
    汪 劍 釗 / 譯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應。
  • 普希金筆下的多餘人真的是多餘嗎?其實不然
    在文學領域俄國在模仿西方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 世紀前期是俄國文學的繁榮時期,產生了浪漫主義,而後半個多世紀主宰俄國文壇的是現實主義,它反映了俄國社會生活和民族性格,是以社會政治風潮為背景的。而「多餘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正是伴隨著這種社會政治風潮而生的。岡察洛夫說:「俄國文學的很多東西都是從普希金萌芽的。」
  • 普京一邊籤署峰會文件 還一邊分心看了兩頁普希金小說
    到哪裡都要帶上一本書,俄羅斯文學男孩普京了解一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8日報導,在當日舉行的獨立國協國家領導人峰會文件籤字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心二用」,一邊籤署文件一邊讀小說, 整個過程被攝像機全程記錄。據悉,普京讀的是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