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之死始末

2021-02-07 俄語編輯部

  

        熟悉普希金生平的讀者差不多都知道普希金是決鬥死的。但具體情況卻若明若暗。例如大家都知道決鬥的起因是一封匿名信,但這封信是誰寫的?什麼內容?卻並不知道。再如丹特斯及其義父起初並不願決鬥,決鬥後他們受到了什麼處罰,大家也未必知道。再如普希金決鬥身負重傷不治身亡,其夫人和子女的命運如何?可能也是大多數讀者不知道的。這些問題,沙皇時代就有人研究,蘇聯時代這種研究也沒有中斷,歷史早已給出各種答案,但在蘇聯時代官方刊物卻看不到,我們當然也無從知曉。蘇聯垮臺以後,學者暢所欲言,發表了許多文章和專著,競相還原歷史真相。探賾索隱的很多,推理揣測的也不少。本文試圖把無可爭辯的史實和值得注意的觀點梳理出來,簡要地介紹給讀者,以期引起注意,進一步去研究。





     普希金夫人叫納塔利婭·尼古拉耶夫娜(1812-1863),娘家姓貢恰羅夫,1812年8月27日生於坦波夫省。祖上經營工商業,伊莉莎白·彼得洛夫娜女皇時期(1741—1762)獲得貴族稱號,祖父曾被葉卡捷琳娜女皇授予世襲貴族稱號。父親尼古拉·貢恰羅夫受過極好的教育,通曉法文英文德文,還能用俄文寫作,曾任莫斯科總督秘書。母親是烏克蘭蓋特曼(統治者)的玄玄孫女,擔任過宮廷女官。納塔利婭受過很好的教育,不僅精通法文,英文德文也很好,也能用俄文寫作,而且極其聰明,漂亮。

   1828年12月在舞蹈教師約格爾為少女學習成人舞而舉行的舞會上,普希金第一次看到了納塔利婭。納塔利婭身材修長苗條,身穿白色薄紗連衣裙,頭戴金髮箍,跟當今皇上尼古拉一世的配偶亞歷山德拉·費奧多洛夫娜皇后一樣,身材高挑,腰身纖細,異常勻稱,目光嫻靜清澈,舉止端莊高貴,而且那美麗面龐像一朵罕見的美麗鮮花震撼人心。那時她剛剛十六,像嬰兒一般天真無邪。普希金在她身上看到了聖母的容貌。後來,訂婚以後,普希金給她寫信,說她跟義大利著名畫家彼特羅·佩魯西諾(1446 – 1523)畫的聖母像兩滴水一樣相似,並寫了一首題為《聖母》的詩送給她。

   


  

      1829年4月他便託朋友費奧多爾·託爾斯泰(綽號「美國人」)去求婚。未來嶽母沒有完全拒絕,只是說十六歲結婚太早。求婚不成,普希金失望至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種油然而生的惆悵」驅使他離開莫斯科,隨伊萬·帕斯科維奇的作戰部隊去了高加索。同年9月,他從高加索回到莫斯科,受到未來嶽母一家的冷遇。

   1830年春,普希金在彼得堡通過共同的熟人得到貢恰羅夫家使他感到鼓舞的信息。他回到莫斯科第二次去求婚。1830年4月6日,他得到同意結親的答覆。 在談話過程中,未來嶽母提出兩點疑慮。一是普希金的政治處境問題。她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受到皇上懷疑的人。二是她擔心普希金的財產狀況不能讓女兒過上應有的生活。在這次談話之後,普希金便通過第三廳主管本肯多夫給皇上寫信說明自己求婚面臨的政治處境問題。皇上通過本肯多夫否認普希金受到監控,祝福他喜結良緣。關於財產問題,普希金寫信給父母,說他要結婚,請求給予實質性的幫助。大概因此,父親把自己的博爾季諾莊園的部分家產送給了他。

   

       兩個問題解決以後,1830年5月6日,舉行了訂婚儀式。但因談判嫁妝問題推遲了婚期,接著是普希金的伯父逝世,以及普希金到博爾季諾去接收田產遇到防疫被封鎖在博爾季諾三個月,接著籌款交給嶽母買嫁妝。1831年2月18日才得以舉行婚禮。

   婚後,普希金感到十分幸福。他的朋友詩人、作家韋爾特曼對他說:「普希金,你是詩人,你的妻子是詩的化身。」他的話得到所有人的贊同。   他們婚後在皇村公園散步,遇到了沙皇和皇后。沙皇和皇后停下來跟他們談話,皇后對納塔利婭說,很願意結識她,對她說了許多讚美的話,並指定了進宮見她的日子。不管願意不願意,納塔利婭必須到宮裡去。她很靦腆,不知如何是好。但普希金很高興,回家以後,不知如何愛撫自己的太太,不斷地對妹妹說:「妹妹,現在不僅我這個詩人有名啦,納塔莎也要成為名人啦……」(普希金的妹妹奧莉加8月19日給丈夫的信)。

   


   於是納塔利婭就開始參加宮廷和上流社會的舞會。她的美貌和風度使她獲得了巨大成功,許多人追逐她,她很開心,也喜歡跟許多人調情。從普希金給她的信裡,我們可以看到,普希金並不反對調情,但告誡她調情不會有好結果,在1833年10月30日的信裡還給她講了伊斯梅洛夫(1779-1831)的一則寓言:福馬招待庫茲馬吃魚子醬和鱘魚,庫茲馬要酒喝,福馬沒有給,庫茲馬認為福馬是壞蛋,就把福馬揍了一頓。寓言得出了一條教訓:美人,要是不想給酒喝,那就不要給鱘魚吃。否者就可能遇上庫茲馬。看來,納塔利婭是只想給鱘魚吃而不想給酒喝,結果就遇上了庫茲馬。   丹特斯(Georges Charles de Heeckeren d'Anthès,1812-1895),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Région Alsace)一個不富裕的貴族家庭。先在普魯士軍任士官,後來拿著某權貴(一說是普魯士王子,一說貝裡公爵夫人)的推薦信到了俄國,經過簡單的考試,1834年2月8日被沙皇任命為近衛軍騎兵團少尉,1836年被升為中尉。   可能是在來俄國的路上,他被荷蘭駐俄國公使黑克侖(Jacob Derk Burchard Anne baron van Heeckeren tot Enghuizen)認作乾兒子。當時黑克侖不到五十,他也不過二十剛出頭,而且他的生父還在世,因此當時就引起了上流社會的注意,有人認為丹特斯是黑克侖的私生子,但找不到根據;特魯別茨科伊公爵以及丹特斯與黑克侖通信集出版者維塔利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

   


   丹特斯1835年開始追逐普希金夫人納塔利婭,步步緊逼。於是流言蜚語迭起,有的甚至說丹特斯已取得了勝利,有的學者研究指出,納塔利婭始終忠於丈夫。普希金自始自終都是相信夫人是清白的。   1836年11月4日,市郵局給普希金和他的幾個朋友送來了這樣一封法文匿名信:

綠帽稱號證書   


   綠帽騎士團一級團員、高級團員和綠帽光榮勳章獲得者在德高望重的大團長納雷什金閣下主持下在大會館舉行會議,一致選舉亞歷山大·普希金先生為綠帽騎士團副大團長和綠帽騎士團史官。

        特發此證   

   常務秘書、伯爵博爾赫   接到匿名信後,普希金就斷定是黑克侖寫的,把這封信拿給他從事印刷業的朋友雅科夫列夫看,雅科夫列夫認為紙是外國產的。這就肯定了普希金的判斷。普 希金11月21日 給本肯多夫寫信說:   「11月4日我接到了三份侮辱我和我的妻子名譽的匿名信,根據紙質、文筆和寫法,我第一分鐘就明白了,它是出自一個外國人、一個上流社會的人、一個外交官之手。我查問了一下,有七八個人當天收到了用兩個信封裝的同樣的匿名信,裡面的信封上寫著我的姓名地址,以便收信人轉寄給我。大多數收信人懷疑是一封下流信而沒有轉寄。

   


   「收信人普遍為這種卑劣無恥的侮辱感到憤慨,他們堅信我的妻子是無可指責的,說這封下流信的起因是丹特斯糾纏我的妻子。」   普希金11月4日傍晚就寫信給黑克侖要求決鬥。在俄文版《普希金全集》收錄的一封未發出的信的草稿裡,普希金說這封匿名信作者偽裝得極其拙劣,他沒用三天就調查清楚是誰寫了,他說黑克侖到處追著普希金夫人勸說她接受丹特斯的愛,早就引起他不滿,這封匿名信給他提供了一個了斷的機會。

   

   順便插一句,決鬥從彼得大帝時代法律就嚴厲禁止,違者要處以極刑。但是青年之間仍然普遍採用這種法式解決恩怨問題。普希金也不例外。據普希金研究專家統計,對普希金來說這起碼是第21次決鬥(他主動提出的15次,進行了四次,其餘幾次大多由於普希金的朋友們斡旋雙方以和解告終;6次是對方提出的)。

   


   黑克侖和丹特斯起初看來是不願決鬥的,因為這會毀掉他們的前程。但是又不能提出不決鬥,因為這會使他們被認為是懦夫。黑克侖接到要求決鬥的信以後,立即去見普希金,請求推遲兩星期。普希金同意了。這期間普希金夫人納塔利婭知道了,便通過哥哥伊萬請普希金的好友茹科夫斯基出面勸阻。茹科夫斯基便同納塔利婭的姨媽扎格裡亞日斯卡婭一起勸說普希金和黑克侖取消決鬥。黑克侖父子通過茹科夫斯基告訴普希金說丹特斯追求的是葉卡捷琳娜並且準備向她求婚。一星期後,丹特斯向普希金的妻姊葉卡捷琳娜求婚成功。這樣,普希金便不得不撤回決鬥的要求。同時,茹科夫斯基為了制止這次決鬥,把決鬥的消息告訴了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於1836年11月23日要普希金進宮談話。談話的具體內容,無人知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普希金允諾不進行決鬥——這從他彌留之際給沙皇的信裡可以看出來。這對制止這第一次決鬥也起了一定作用。   1837年1月10日,丹特斯跟葉卡捷琳娜結婚。納塔利婭參加了婚禮,但沒有參加婚宴。普希金夫婦沒有容許新婚夫婦上門,但在社交場合還跟他們見面。1月23日在沃龍佐夫-達什科夫家的舞會上,丹特斯侮辱了納塔利婭。1月26日,普希金再次給黑克侖寫信要求決鬥。在這封信裡,普希金說:「像個無恥的老太婆,你到處追著我的妻子大談您的私生子或所謂兒子對她的愛情,而你的所謂兒子身染花柳病,本應讓坐在家裡,您卻說他愛我的妻子愛得要死,對我的妻子念叨著:還給我兒子。」普希金知道,這封信言詞尖刻,極具侮辱性,會迫使黑克侖不得不接受挑戰。果然,黑克侖當天便通過法國大使館秘書 達爾莎克(Vicomte d'Archiac)用書信通知普希金說丹特斯代表黑克侖接受挑戰。

  

      第二天,即1月27日,便舉行決鬥。地點在彼得堡郊區衛戌司令別墅附近。雙方距離20步,各離分界線10步。向分界線邁近過程中,隨時可以開槍。丹特斯首先開槍,普希金中槍倒下,一時失去知覺。但很快醒來,他以為是股骨受傷,說他有力氣回擊一槍。丹特斯重新面對分界線站好,普希金一槍擊中他的胸部(同時擦傷他的手)。後來的刑事偵查表明,丹特斯中槍後腹部曾遭受震蕩。現場重建和彈道調查顯示,如無專門保護,丹特斯很難活命,可是十天後他出庭受審時卻安然無恙。傳說是他衣服上的一顆紐扣救了他一命。而有些學者則斷定,黑克侖在倫敦給他定作了金屬防彈馬甲。

   普希金當即被運回家。傷勢嚴重,經許多名醫合力搶救無效,兩天後去世。   警察得知發生決鬥的情況以後,立即報告軍事首長。丹特斯所屬的近衛軍獨立軍司令卡爾·比斯特羅姆1月29日接到報告以後,立即向沙皇報告。沙皇當天下令由軍事法庭對丹特斯和普希金及其他涉案人員進行審判,同時指出如有外國人涉案,不要審判,只把他們涉案程度另行上報即可。初審根據彼得大帝時代定下的法律,決鬥雙方均判絞刑(死者也要把屍體懸吊起來)。

   

        判決上報以後,軍事法庭總檢察長諾因斯基建議:剝奪丹特斯軍銜和在俄國獲得的貴族稱號,降為列兵,到監察局服役;關於對普希金的決鬥陪同、中校丹扎斯的處罰,鑑於他的戰功和其他可以減刑的條件,建議再監禁兩個月(他已經被監禁),然後恢復原職;至於普希金的處罰,鑑於他已死亡,建議免於追究。沙皇同年3月18日批示:「照此辦理,不過列兵丹特斯因不是俄國臣民著派憲兵沒收其軍官證件押解出境。」

   3)付給其遺孀贍養費,付給其女兒贍養費到出嫁為止。   4)送其兩個兒子入貴族子弟軍官學校,每人支付1500盧布教育費,到供職時為止;

 

  丙 普希金夫人納塔利婭的遭遇

   普希金逝世使她大為震驚,大病一場,幾乎要精神失常了。她像普希金請求的那樣守孝兩年。後來有三個身份顯赫的人向她求婚,但不願意跟普希金的孩子住在一起,因此被她拒絕了。普希金逝世七年後(1844年7月16),她才嫁給了她哥哥伊萬的朋友蘭斯科伊將軍(他把普希金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跟他生了三個女兒。她一直沒有忘記普希金。普希金是星期五去世的,每到星期五她都不外出,在家裡終日不進食,回憶悲慘往事,直至她逝世。1863年11月26日逝世時,她蒼白的嘴唇還念叨著:「普希金,你會活下去的!」這時普希金離開她已將近30年了。

   



   她是歷史上爭議最多的一位女性,爭議迄今不斷。 儘管普希金決鬥受傷被運回家跟她說過:「安心,你沒有任何過錯!」但是許多人仍然都把普希金的死歸咎於她的輕浮風流。不過有學者在貢恰羅夫家檔案裡發現了她給哥哥的一封信,表明她雖然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而且被譽為第一美人,追逐者很多,但並不是一個輕浮風流女子。她關心家庭,愛護丈夫,盡力減輕丈夫的負擔。她在給哥哥的信裡說:「我坦率地承認,我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有時候我簡直不知道如何維持家裡的生活,急得團團轉。我很不願意用一些家務瑣事去打擾他,即使這樣,我看到他也發愁, 壓抑,夜裡常常睡不著,而處在這種精神狀態是無法寫作養家的:要寫作,必須心無旁騖。我的丈夫對我表現得那麼客氣和無私,因此我盡力減輕他的負擔是完全應該的。」 (見普希金夫人1836年7月給德·尼·貢恰羅夫的信。)從普希金給她的信裡,我們可已看到,普希金離開彼得堡時也委託她辦一些出版業務方面的事(見普希金1836年5月11日從莫斯科給她的信)。但是從普希金給她的信裡可以看出來,她的確是喜歡調情的,許多男人的心被她徵服,使她感到快活。她把這些都告訴了普希金。普希金在回信裡告訴她,徵服許多男人的心,像一條母狗引許多公狗跟著跑,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一再警告她調情不會有好結果。例如在1833年11月6日的信裡,他就說過:「我再溫和一些重複一遍,調情不會有好結果,儘管它使人感到愜意,但沒有什麼能像它那樣使一個年輕女人那麼快地失去保障家庭幸福不可或缺的東西,失去別人的尊敬——這是保持在社交中保持安然自若所必需的……好好想想吧,不要讓我擔心。」可惜,她並沒有接受丈夫的規勸,結果就釀成了一場歷史悲劇。因此,人們責怪她也不是毫無根據的。

  

 丁 黑克侖和丹特斯的結局

   荷蘭駐俄公使黑克侖被召回國,尼古拉一世明確表示不希望他再留在俄國。他1842年6月至1875年10月任皇家駐維也納全權代表。為了表獎他在外交方面的功勳,他曾被授予許多勳章,其中包括荷蘭獅子勳章。   丹特斯回到法國從事政治活動,最後成了法國很有名的政治活動家,被選為法國參議員。他的妻子,普希金的妻姊葉卡捷琳娜跟他去了法國,為他生了三個女兒子一個兒子,1843年因產褥熱去世。看起來丹特斯跟葉卡捷琳娜結婚是認真的。

   

戊 匿名信是誰寫的?

   引起決鬥的匿名信是誰寫的?當時普希金認為是黑克侖寫的,普希金皇村學校同學、陪同普希金決鬥的丹扎斯卻懷疑是加加林公爵寫的。紹格列夫在其《決鬥與普希金之死》一書中根據1927年刑事偵查員薩利科夫的筆跡鑑定證明是多爾格魯科夫寫的。後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海特組織了一次更廣泛更權威的、由全蘇司法鑑定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實施的筆跡鑑定,結果認為既不是多爾格魯科夫寫的,也不是加加林寫的,而且這兩個人生前也堅決否認自己跟這封匿名信有任何關係。2012年,瓦季姆·斯塔爾克在Вокруг Пушкина: К 175-летию со дня гибели поэта裡認為是仇視普希金的伊·波列季卡寫的。各種猜測很多,而且層出不窮。   1) Последняя_дуэль_и_смерть_А._С._Пушкина/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2) Гончарова,_Наталья_Николаевна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https://ru.wikipedia.org/wiki/   4)Геккерн,Луи/https://ru.wikipedia.org/wiki/   5)Н.Я.Петраков . Последняя игра Александра Пушкина http://discut1837.narod.ru/01.htm   附記:這裡應當說明的是,俄國十月革命前用的是俄歷(即儒略曆),因此,本文所用的都是俄歷。俄歷,在1900年以前比公曆早12天。

相關焦點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的死亡之謎
    普希金普希金是1831年結婚的,普希金視詩歌為生命。岡察洛娃在普希金和岡察洛娃起初6年的婚姻裡,普希金對岡察洛娃倍加呵護,因為岡察洛娃的美貌令普希金傾心不已。他急於把岡察洛娃帶進自己的社交圈。普希金1836年11月,頓時,整個聖彼得堡流言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會的笑料。他坐立不安,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妻子的榮譽,他毅然決定向丹特斯發起了挑戰——決鬥。
  • 俄羅斯普希金軼事
    普希金的繪畫作品普希金《一號日記》的不解之謎是由普希金的孫女葉蓮娜·普希金娜所引起的。1920年,僑居國外的葉蓮娜突然向外界宣布,她祖父普希金的一部分日記現在正由她收藏著。另一位著名的普希金學家戈富曼在其《再論普希金之死》一文中寫道:「普希金的《一號日記》將使人們了解到導致這位偉大詩人參與那場悲劇性決鬥的真相,這些資料比普希金學家所掌握的史料更為豐富完整。」為了使普希金珍貴的文稿不致流散於異國他鄉,俄羅斯普希金故居和普希金博物館的人員利用各種途徑努力尋找普希金的遺稿。但是,由於一直未能找到葉蓮娜在國外的確切行蹤,尋找普希金《一號日記》的活動至今一無所獲。
  • 【漫畫·名著】從《普希金的天使》看俄國文學巨匠普希金和他的感情生活(下)
    如果娜塔莉亞結婚結能晚一些,雖然不會與普希金一起名留千古,但對於她個人來說,可能會更幸福一些吧。只是普希金因決鬥而死給她的打擊太大了,所以普希金死後她守寡了很久,星期五就不出門(普希金死於星期五)。很久以後她改嫁了,但也沒有嫁給殺死普希金的、而且也已經喪偶的丹特士。真實的故事,更像是一場戲、一場夢,一首普希金親筆寫下的長詩。
  • 那年今日 普希金的死亡之謎:自尊、愛情和榮譽
    決鬥中,俄羅斯民族詩人普希金腹部中彈,倒在地上,鮮血染紅了他身邊的皚皚白雪。兩天後,失血過多的普希金不治辭世,數以萬計的民眾前往詩人家中向遺體告別。當時的報紙刊載:「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但是,一些研究普希金的學者近來發現,有些過去被視為重要和有分量的東西正在隱退,次要人物和一貫被忽視的史料漸漸突顯,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歷史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普希金的小女兒納塔麗婭於1836年5月23日出生,其名字與母親相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一貫喜歡子女的普希金對小女兒卻非常冷淡。原因在於,新婚伊始普希金夫妻兩人就相互產生了醋意和猜疑。
  • 【漫畫·名著】從《普希金的天使》看俄國文學巨匠普希金和他的感情生活(上)
    最終普希金拿著娜塔莉亞答應他的求婚的信件沐浴在清晨的陽光裡,那歡樂的笑容和興奮的動作,讓我這個書卷外的讀者都切身感受到了普希金愛情的熱烈,儘管他有過很多戀人,但無疑他對娜塔莉亞是最為真誠的。像普希金這樣浪漫的詩人,他的愛情之純粹真誠足以令娜塔莉亞刻骨銘心。儘管娜塔莉亞自身對普希金並沒有戀愛的感覺,然而在其去世時,娜塔莉亞大受刺激昏厥於地,淚流滿面。
  • MINERVA|普希金畫筆下的朋友們
    他後來回憶說:「當我抵達赤塔的那一天,亞·格·穆拉維約娃招呼我到柵欄旁,把一張小紙條交給我……普希金的聲音在我的心裡引起了安慰的回聲!」據普希金決鬥時的證人康·卡·丹扎斯回憶,普希金臨終前講過一句話:「現在普欣和馬林諾夫斯基都不在,他們若在身邊,我的死會輕鬆些。」可以想像詩人在生命的最後一息是何等地想念著自己的老友。
  • 俄羅斯普希金與俄羅斯電影
    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說過:「普希金在作品中創造形象時,正是運用蒙太奇的高手」,因而電影藝術在俄羅斯出現時,就和普希金作品的改編有著緊密的聯繫,而普希金的作品也推動了俄羅斯電影的發展。關鍵詞:普希金 俄羅斯電影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史上佔有極崇高的地位,他不僅被尊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他還是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人。
  • 鄧艾之死與平反始末
    在《三國演義》中,相比於姜維、鍾會之死,鄧艾死得更為憋屈。歷史愛好者們經常會認為,這是因為鄧艾滅蜀後的安排不合司馬昭旨意。而鄧艾在死後的艱難平反,也是由於鄧艾之案,乃司馬昭欽定,後世皇帝無意推翻。實際上,相比於上述理由,鄧艾之死及其平反之路的艱難,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 拿破崙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筆下的拿破崙形象
    在高盧雄鷹之後/緊跟我們持劍的勝利之神,/眾山谷中將血流成河,/我將轟倒各王朝的寶座,/粉碎歐羅巴神奇的盾」之時,普希金對拿破崙的態度又恢復為責難和詛咒。在他看來,捲土重來的拿破崙只會給歐洲帶來新的災難,因此法國人趕走路易十八,迎回拿破崙完全是一場錯誤:「啊,強盜,高盧人還要把你接納,/合法的帝王心驚膽戰地逃走。」普希金堅信,拿破崙必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顫抖吧!
  •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作品的現代性
    在中國,普希金不僅是被譯介得最多的俄國作家之一,而且也稱得上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方詩人之一,在「中俄文字之交」中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論者認為,「說他的創作已經融入了中國新文學創作的血脈,一點不過」。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 「沙皇的黑人」:普希金的非洲血統
    原文作者 | 李煒摘編 | 秦無憲闖入上流社會的「非洲面孔」:血統與膚色之爭沙皇立刻喜歡上了這個皮膚是如此之黑、在陽光下會閃閃發亮的小孩,待他如己出,甚至帶他去巴黎接受一流的教育。男孩倒也爭氣,沒有辜負乾爹的期許,寒微發跡,步步高升,終成名將。或許幹出一番偉業對他而言如探囊取物。他的身體中本就流淌著不凡的血液。
  • 名篇欣賞之普希金詩三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致恰達耶夫文/普希金 (俄羅斯)愛情,希望,平靜的光榮並不能長久地把我們欺誑,就是青春的歡樂,也已經像夢,像朝霧一樣消亡;但我們的內心還燃燒著願望,在殘暴的政權的重壓之下,我們正懷著焦急的心情在傾聽祖國的召喚。
  • 論俄羅斯普希金的女性意識
    因為他單純而又幼稚,他完全被自己的幻想抓住了,根本無暇去認識奧麗加,了解奧麗加,奧麗加在連斯基眼中不過是個幻影,這就是普希金給我們描述的第一段愛情。女主人公被寫成了沒有靈魂的花瓶姑娘,而且他還要為連斯基的死亡背負水性楊花之罵名,連斯基死後,奧麗加很快就跟一個驃騎兵結了婚,再次印證了她是無情無義的空皮囊的女性。
  • 王岫廬︱普希金之後:讀路易絲·格麗克的《預兆》
    法國古斯汀侯爵(Marquis de Custine,1790-1857)1839年俄羅斯之行(La Russie en 1839)的記敘中,認為俄羅斯人「如士兵一般迷信、自大、勇敢和懶惰,又如牧羊人一般充滿詩意、樂感與思想」。普希金和他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也非常相信徵兆與宿命。據說他結婚的時候,手中的蠟燭一度熄滅,當時普希金立刻變得臉色蒼白,預感到自己的婚姻終將不幸。
  • 普希金詩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我第一次知道普希金這個人,是因為讀了他寫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追求好的生活沒有錯,但關鍵是要適度,過度貪婪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一無所獲。讀過普希金詩集的人都會被其中的哲理性所打動,普希金就像一位智者,向我們訴說著他對於生活的感悟。
  • 賞讀普希金的《神射手》:英雄不屬於決鬥場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19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俄羅斯文學的鼻祖,被文學界稱為「近代俄羅斯之父」。高爾基稱他為:「集前人之大成,囊括一切新奇和機智的一代詩宗。」  普希金筆下的主人公都是獨具個人鮮明特色的典型人物代表,他的《神射手》,表面上描述的是一個軍官的個人生活,實質上表達的是一個軍人的生命價值觀。
  • 不死鳥事件始末是什麼情況?不死鳥牛郎事件的前因後果
    不死鳥事件始末是什麼情況?不死鳥牛郎事件高岡由佳視頻及照片流出,竟然被網友說可愛還漲粉絲量,不死鳥事件始末過程是什麼?不死鳥事件真相是什麼?12月3日,東京的法庭對於先前被稱為「不死鳥」案件進行了公審還原了不死鳥事件始末(之所以叫不死鳥事件,是因為受害人差一點就死了,但是最終因為加害者的心軟又活了過來),讓不少網友大呼毀三觀。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事件當中的兩名主人公:被告,高崗由嘉(下文簡稱由佳),21歲;上過大學但是中途輟學,去了一家培訓班打工,最後在一家酒吧當店長非常喜歡cosplay以及動漫。
  • 普希金詩12首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策劃下與人決鬥而死,年僅38歲。他在濃厚的文學氛圍中長大。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家中藏書豐富,結交文學名流,他的農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給他講述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使得他從小就領略了豐富的俄羅斯語言。
  • 普希金寫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可知道他的死因後,忍不住笑了
    中國讀者認識普希金,得源於這一首被選錄進語文課本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會使人認為普希金是一位飽經風霜但沉著冷靜的智者,然而生活欺騙了普希金,而普希金卻欺騙了我們。還有人會說,這就是一篇量產的雞湯文,為什麼在詩壇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甚至被選為了現代詩必背?
  • 普希金寫給他十八位情人的詩 第二千八百三十六期
    普希金在皇村學校讀書時,科丘別伊家每年都要到皇村消夏。1812年,萌發情戀之火的普希金不時看見科丘別伊小姐在花園裡遊玩,有一次,他情不自禁地衝上去,將在林陰道上散步的她緊緊抱住,熱烈親吻,嚇得小女孩哭喊起來。在其後的兩個夏天,普希金開始以禮相待,科丘別伊也柔情地與他在園林裡漫步談心,或在舞會上相擁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