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的最後一戰,已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聯丟了大臉

2020-12-23 騰訊網

歷史的長河緩緩流過,有些人有些事過去了便消逝了,而有一些卻讓我們難以忘懷,讓小編帶你走進歷史的長河裡遨遊吧!

1945年8月6日,美軍對日本本土廣島市投入了一枚原子彈,而在三天之後,蘇聯正式對日宣戰。

在這個時間點對日宣戰,不得不說,當時蘇聯時間點掐得非常準,雖然雅爾達協定之後,蘇聯答應出兵,可此後杜魯門因為原子彈的實驗成功,從此前相邀蘇聯出兵而轉為了想要獨自打下日本本土,獨佔遠東的地盤。

但蘇聯明顯不想看到這一切發生,從而在原子彈核爆廣島的三天後對日本宣戰 ,因為日本投降近在眼前,對日宣戰意味著成為戰勝國,可以瓜分勝利的果實。

而日本方面則更是奇葩,在蘇聯沒有對日宣戰之前,日本還試圖希望蘇聯介入調停事宜,可是日本太過天真的,那麼蘇聯當時有調停之心,也必將會讓日本付出極大的代價。

而這個代價或許和日本自己投降沒有太大的區別,或許最大的區別就是日後日本將站在哪邊陣營中。

蘇聯雖然在雅爾達會議中做出了承諾,可是遲遲不對日宣戰,意味著蘇聯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不管此前的想法是何物,當廣島被核爆之後,蘇聯不得不立即做出選擇。

所以在1945年的8月9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並且百萬兵力開始向日本關東軍的駐紮地挺進。

而另外一邊,由於日本選擇了賭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從而在廣島被核爆之後,日本內閣宣稱廣島事件只是城市被一顆巨大隕石擊中,他們依舊號召全民玉碎。

於是如我們看到的歷史那般,日本本土第二個城市長崎再次遭遇美軍核爆,而這一次日本再也不敢賭博了。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而在這一天,蘇軍揮筆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

此時駐紮在北千群島的日軍部隊是日軍戰車第11聯隊,這個戰車11聯隊原屬於日本戰車第二師團第四旅團。

在1944年2月被調往北千群島作為守備部隊,同年5月編入了日軍第91師團,由於戰鬥力很強,從而人送外號「虎之子」。

我們看這個外號便知道,這支聯隊作戰水平是不低的。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蘇軍同時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此時日軍戰車11聯隊有沒有收到投降的命令呢?

按照道理來講,此後日軍戰車第11聯隊的做法應該可以判斷出來,他們收到了投降的命令。

從而在發現了蘇軍之後,日軍戰車第11聯隊並沒有動作,而是開始解除武器,並準備拆卸掉坦克上的武器。

這個動作意味著日軍等著蘇軍上島來納降,而他們也準備好放下武器投降了!

可是隨後發生的事情就過於奇幻了,蘇軍在第二天夜裡開始對北千群島日軍戰車第11聯隊的主島進行了炮轟。

日軍戰車第11聯隊不知道該反擊還是該怎麼辦,而報告給上級後,上級也只是讓待命,但讓他們不要拆卸武器。

也就是這樣,日軍第11聯隊雖然沒有反擊,但又把拆卸掉的武器重新給安裝了起來。

當晚,蘇軍發射了上百枚炮彈,日本士兵們被要求不能反擊,可是遭遇炮擊讓日軍士兵憋著一團怒氣。

而第二天上午蘇軍的炮臺再次響了起來,而這一次,日軍戰車的11聯隊向上級請求反擊,理由是不能看著士兵死於炮轟之下,而上級沉默了半響,準許了這一請求,因為當時投降命令書並沒有送達至日軍戰車第11聯隊。

也正是因為如此,日軍戰車第11聯隊開始反擊。

當時日軍戰車第11聯隊在北千群島下轄著6個戰車中隊和1個整備中隊,並且還有兩個獨立的戰車中隊也歸戰車第11聯隊指揮。

而這8個戰車中隊麾下有19輛97式中型坦克、25輛95式輕型坦克和20輛95式改中型坦克,下屬兵力為750人。

可見,當時北千群島的日軍守備力量還是非常足的。

在日軍決定反擊之後,蘇軍的偵查部隊剛好翻越四嶺山準備查探日軍的駐紮地,然而非常不湊巧,這支偵查隊正好碰到一支去往天神山的日軍戰車中隊。

於是兩軍相遇分外眼紅,可是蘇軍的偵查隊哪是日軍戰車中隊的對手,沒有費多大的力氣,日軍戰車中隊便全殲了蘇軍的偵查隊。

在殲滅了偵查隊後,日軍來到了四嶺山下,而此後蘇軍的營地便暴露在了日軍的眼皮子底下,而一場大戰瞬間展開。

此時蘇的先頭部隊並沒有攜帶坦克,並且由於上午天氣情況惡劣,霧氣很大,所以對岸堪察加半島的炮塔也無法給予蘇軍先頭部隊援助。

但同樣的,日軍的視線也受到了濃霧所幹擾,他們看到蘇軍的營地發起了進攻,可是戰鬥效率卻不高,而蘇軍雖然沒有坦克,但卻攜帶了反坦克炮。

從而日軍的坦克沒有發揮出太大的優勢,但日軍指揮官非常果斷,他下令讓日軍士兵放棄坦克戰,攜帶著輕型武器參與作戰。

此時雙方陷入廝殺,但此時由於日軍只有一個戰車中隊,所以蘇軍的先頭部隊並沒有處於下風。可是,隨後日軍戰車第11聯隊主力趕來了,這邊讓戰局發生了傾斜,日軍開始慢慢壓制住了蘇軍。

這場戰鬥僅僅只持續了約兩個小時,日軍為了擊潰蘇軍發起了多次衝鋒,然後此後蘇日兩軍火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特別是坦克失去了作用之後,日軍雖然靠著不要命的勁兒衝鋒壓制了蘇軍,可依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止傷亡過百人,連坦克都被擊毀了21輛,而戰車11聯隊隊長也在衝鋒中陣亡了。

而蘇軍這邊出現傷亡後,指揮官認為在這裡丟掉士兵的生命不值得,所以選擇了不跟日軍正面硬剛,從而宣布了撤退。

這場戰役說不清誰勝利了,因為蘇軍雖然被打退,但人員的傷亡並不是特別大,而日軍雖然擊潰了蘇軍可是傷亡很大。

但從戰略目的上而言,蘇軍更在乎的這場登陸戰的預演,要知道,蘇軍在蘇德戰場上雖然非常厲害,可卻沒有登陸戰的先例。

或許這場本不該進行的戰爭只是蘇聯為練兵而已,但最終沒有得到一份滿意的答卷。

當時間來到1945年的8月18日,日軍91師團正式下達了投降命令,日軍第11聯隊停止了反擊並解除了武器,等待著投降時刻的到來。

塵埃落定,歷史帶走了該走的,也留下了該留下的,今天的歷史知識就到這,讓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外媒解析蘇聯紅軍對日最後一戰始末:堪稱範例
    原標題:堪稱範例 外媒解析蘇聯紅軍對日最後一戰始末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網站8月11日發表題為《蘇聯紅軍在二戰中的最後一役迄今仍為人稱道》的文章,作者為維克託·巴雷尼金,編譯如下:蘇軍在遠東發起的滿洲戰略進攻在作戰思路和技巧上都稱得上是傑出戰役案例。
  • 德國投降時,90萬德軍突然逃亡,二戰歐洲最後一戰是蘇軍大追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的戰事先於亞洲結束,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而納粹德國在5月就宣告滅亡。德國的正式投降是在柏林之戰後,無力回天的納粹高層集體自殺,德國軍隊已經失去指揮,國內也無兵可戰。1945年5月8日,在柏林城的殘垣斷壁之中,德軍的最高統帥凱特爾向蘇軍投降。他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特」籤訂了無條件投降書,全體德軍走出廢墟向蘇聯投降。
  • 軍事強國卻光速投降,從頭笑到尾法國二戰表現有多水
    法國在二十世紀中期之前一直被視為軍事強國,在眾多戰爭中就算失敗也會展現出勇猛英姿。但是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著實令人震驚,竟然四十二天就選擇投降,成為很多人眼中的笑話。其實當時的法國軍事武裝實力並不差。擁有65個常備師,20個後備師,500萬預備役,從士兵人數來說絕對不遜於德國。
  • 二戰時期各國軍事實力排名,日軍第二,排第一的是哪個國家?
    今天小編就結合二戰各國軍隊的表現,分析一下哪個國家的軍隊能排第一。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不能否認他們沒有戰鬥力,主要是戰鬥意識差。只要他們認為自己完成不了任務,就會選擇投降,或者一般情況下,在戰場上遇到人數比自己多的時候也會選擇投降。而在戰場上,義大利軍隊就像旅行,身上帶著麵包和紅酒。所以義大利軍隊是二戰時期戰鬥力最差的。
  • 二戰中蘇聯是如何處理日軍60萬俘虜的?返回日本只剩下47萬
    1945年7月,納粹德國戰敗並宣布投降,歐洲戰場的炮火被撲滅,然而,在中國戰場上,日本拒絕投降,仍在抵抗,直到150萬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才分三次進攻日本關東軍,僅一周時間就打死8萬日軍士兵,俘虜60多萬日軍俘虜,這次日軍投降率極高,在此之前,日軍是世界上投降率最低的國家,不久,被原子彈轟炸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蘇聯老兵回憶1945年對日最後一戰
    但在萬裡之外的中國東北,二戰史上最後一場宏大戰役卻仍然如火如荼,百萬蘇軍戰士和中國人民一起,與日本關東軍展開殊死搏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到來之際,蘇軍老戰士尤裡雅斯涅夫和瓦西裡伊萬諾夫向記者講述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戰爭歲月。  豔陽——日本投降那一天  1945年的8月15日,是個豔陽高照的晴日。
  • 二戰時期,日軍投降前還剩多少兵力?其實並不是強弩之末
    1941年6月,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悍然入侵蘇聯,只是德軍很快便遭到了蘇聯紅軍的強烈反抗。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壯大的同時,邪惡軸心國的有生力量也在持續消耗,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率先投降並對德宣戰,1945年5月,柏林被蘇聯紅軍攻佔,德國隨之也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邪惡軸心國陣營就只剩下日本還在垂死掙扎。
  • 藏在二戰軍服中的秘密:39歲蘇聯女坦克手的最後一戰
    畫面中的女英雄目視著前方,用手指著進攻方向,一名戰友半蹲著查看地圖,另一名戰友在坦克炮塔探出身來,觀察著敵情,塔身身上的紅星清晰可見。這一戰,成了奧克佳布裡斯卡婭的最後一戰,戰鬥中,跳出坦克的女英雄被彈片擊穿了眼睛,導致腦部嚴重受損。3月15日,這名勇敢的女坦克手離開了人世。
  • 如果盟軍在二戰德國投降後閃擊蘇聯會怎麼樣?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美國二戰宣傳:保衛你的國家,加入軍隊 如果美國有閃擊蘇聯的想法,美國很早就應該開始了對蘇聯的醜化,在宣傳抗擊法西斯過程中添加對蘇聯的敵對情緒,容易在戰勝德國的時候取得民眾的支持,忽然把槍口轉向蘇聯,顯然這種操作很難。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一千多名日軍在二戰結束不願投降,蘇軍只用一招,日軍至今都後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刻,標誌著二戰的結束,以及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按照規定,在中國的日本士兵必須立即向當地的中國或者蘇聯軍隊投降。然而有那麼一支軍隊卻不願意投降,反而要繼續作惡,最後落得一個非常殘忍的下場。
  • 一戰法國傷亡慘重是導致二戰中法國投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法蘭西殖民帝國版圖) 法國強盛了將近五百多年,但因為在二戰中被德國閃電戰擊敗而投降,法國在二戰後成為許多國家的笑柄。 比如最經典的: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 二戰中,日軍為何未能北進與德軍左右夾擊蘇聯?其真實原因在此一役
    眾所周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逐步控制了東三省全境,同時在1932年成立了傀儡政府——偽滿洲國。而黑龍江省北部又與蘇聯遠東地區接壤,由於利益衝突以及其他的種種因素,日俄兩國近代以來已發生過多次的衝突。
  • 二戰時對日軍「趕盡殺絕」的國家:拒不接受投降,滿腔恨意
    若是在中國提起當年日軍對中國進行的侵略,可能大家的想法大多是日軍窮兇極惡、草菅人命,而二戰期間幾乎都在用殘忍的行為對待敵軍、戰俘、平民百姓的日軍,也終於在面對澳大利亞時著了道,「享受」了一次他們曾施加在他人身上的行為究竟是什麼滋味。
  • 抗戰14年,抗日最後一戰由粟司令終結,打的日軍獻刀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意味著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長達14年的抗戰裡,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可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卻並不代表對日作戰結束。
  • 蘇聯二戰名將,從死刑犯走到元帥,令德國顫抖的蘇聯戰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徹底結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結束了14年的艱苦抗戰,蘇聯也在二戰中一鳴驚人,他是蘇聯二戰的名將,從死刑犯走到元帥,令德國顫抖的蘇聯戰神!1912年,「工人運動」的浪潮被掀起,羅科索夫斯基也加入了進去,但是在一次憲兵衝突中,他不幸被抓入獄,他在監獄中度過了2個月的鐵窗生活,出獄後已經是16歲的大男孩,被之前的襪廠開除後,進入姐夫的石坊中當石匠學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羅科索夫斯基本不具備參軍的年紀,但是他虛報自己的歲數,成功被分到騎兵6連,從此站在了一戰的戰場上!
  •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強國中最弱海軍:一戰戰列艦撐門面1941年蘇聯海軍擁有四個艦隊,但是不僅因為國土面積遼闊原因,造成相互遠離十分遙遠,整體實力更是相對弱小,一共只擁有3艘一戰時代的老式戰列艦、7艘巡洋艦、59艘驅逐艦、218艘潛艇以及其他小型艦艇數百艘。
  • 二戰中日軍研製和裝備的迫擊炮
    而且,日軍真的沒有迫擊炮嗎?近代迫擊炮的雛形就是在日俄戰爭中出現的,俄軍首先發明用來轟擊戰壕中的日軍士兵,日軍也曾試製迫擊炮,但尚未成功戰爭就已結束。其後日軍也曾仿製多款國外迫擊炮。從大正時代開始,日軍開始裝備國產迫擊炮,直至戰敗陸續有新型號投入使用。那麼為什麼日軍沒有大規模使用迫擊炮呢?原因當然不是因為窮。
  • 毛主席寫完《對日寇最後一戰》,晉綏軍區開始一大動作,日軍懵了
    1945年8月8日,史達林正式對日宣戰,蘇聯紅軍重兵進入中國東北攻擊日本關東軍。8月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的聲明。10日、11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連續向各解放區武裝部隊發布7道向日偽軍進軍的命令。但是,國民黨政府、蔣介石卻命令日偽軍「維持治安」,命令其軍隊「積極推進,勿稍鬆懈」,命令八路軍「原地駐防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