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但昭義出生在重慶一個外科醫生的家庭,父親是一位音樂酷愛者,從小培養他學習音樂。「我沒有音樂天賦」,小時候的但昭義並沒有顯露出獨特的音樂才能,相反還挨了不少父母的打罵。
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但昭義從小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音樂教育。直到1961年,但昭義所在的西南音樂專科學校(四川音樂學院前身)附中,選派他前往北京進修。受名額限制,他以學打擊樂名義到中央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前身)學習,兼修鋼琴。臨行前,院長常蘇民對但昭義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學教並重」,學習音樂的同時吸收北京名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學成歸來改善四川鋼琴教育的水平。
正是學校提出的教學工作的定位對他後來的鋼琴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1961年春到1964年夏,但昭義拜師於中國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鋼琴家周廣仁。在周廣仁的幫助下,從小缺乏音樂感的但昭義漸漸懂得了怎樣引入科學的方法表現音樂。
培訓結束後,但昭義回到四川逐漸走上了音樂教學道路。1994年,第一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上,他所教授的兩名學生陳薩和吳馳雙雙入選,分別獲得青少年組第一名和第三名。1996年,學生陳薩獲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第四名,是該賽事創辦40年來唯一獲獎的中國人。
▲1996年,但昭義與陳薩(右一)在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獲獎後與評委主席範妮·沃特曼合影留念。
2000年,他的學生李雲迪年僅18歲獲得第14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是中國鋼琴家在這享有崇高國際聲譽的頂級賽事中獲得的最佳成績。
▲2000年10月,但昭義與李雲迪於比賽前在波蘭蕭邦公園留影。
2009,他教授的張昊辰獲美國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奪冠的中國人。
▲但昭義與弟子張昊辰一起研究音樂。